感恩节期间和两个儿子一起看了李安导演的“Life of Pi”。这部作品是根据加拿大作家 Yann Martel 的获奖同名小说改编的。因为看过原著(老大高一时的英文课中,这本书是指定读物,在他的强烈推荐下我也读了,还和他有过不少讨论),电影的情节对我来说并没有太多的震撼,但李安用画面讲故事的本事再次让我折服。说起来,刚知道这部作品将拍成电影时我并不看好,因为这是一个很难用视觉艺术再现的故事 -- 想想看,一个少年,一只老虎,一条救生船,在茫茫太平洋中漂流227天,尽管中间会有很多奇特的遭遇,但几乎没有对白,使得影片演绎和发挥的空间相当狭窄,对演员(尤其是“老虎”演员)的要求也会非常之高。但后来发现是李安导演,我又觉得也许还是有“可拍”性的,呵呵。看完电影,果然不出所料,李安又用他最擅长的 visual magic,给我们再现了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这个故事也许不会真的如作者所说会让你“believe in God",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会让你想到很多很多,关于人性与兽性,关于生命的价值,以及冥冥之中掌握人的生命的那种神秘力量。。。 电影的主角有两个,一个是15岁的印度少年 Pi Patel (关于他的名字的来历,有一段非常有趣的插曲),另一个则是和他“相依为命”在海上漂流了七个多月的孟加拉虎,Richard Parker (这个名字也有一个让人发笑的来历)。少年 Pi 是一个对宗教有着与他的年龄不相符合的兴趣的孩子。在充满各种宗教 的南印度,他先后接触并且“接受”了基督教,伊斯兰教,当然还有他生来就“自然获得”的印度教,以至于他的哥哥嘲笑他说,只要你再归依两个宗教,你就可以一周七天都不用工作了。他的父亲,一位相信科学胜过宗教的zoo owner,则告诫他说:“如果你什么都信,那你其实什么都不信”。但少年 Pi 仍然固执地认为,人和动物,以及其他一切在这个宇宙生存的物体,都有某种神秘的内在的牵连,以至他甚至大胆地打开关着新来的老虎 Richard Parker 的门,要将带血的肉喂到它的口中。。。他和Richard Parker 在动物园中的这段渊源,为后来在漂流中两者的关系打下了伏笔。 时值印度国内局势动荡的50年代,Pi 的父亲决定举家移民到加拿大,为自己和家人寻找新的家园和希望。带着动物园中的主要动物(父亲与加拿大的一个动物园谈好,将自己的动物卖给对方),一家人登上了一艘日本货船,开始了移民之旅。不幸的是,船在太平洋中触礁沉没了,只有Pi 和一只 Hyena ,一只斑马,一只猩猩,和 Richard Parker 幸存下来。少年和四只动物,在暴风雨中开始了奇特的求生之旅。。。 很快,Hyena 将斑马和猩猩都咬死,自己也被 Richard Parker 解决了。面对凶猛的老虎,Pi 必须学会与它共存。所幸,救生船上有一些生存必需的物品,比如淡水,压缩食物,和其他一些工具。但 Pi 的生命随时都有危险,这危险可能来自海上的暴风雨,海水中不时出现的鲨鱼,当然还有被饥饿威胁的 Richard Parker 。所幸的是,Richard Parker 也意识到自己和面前这位弱不禁风的少年之间的关系是休戚与共,因此它也收敛了自己的野性(毕竟它是一头生活在动物园的老虎,而不是真正的来自山野的兽王),与 Pi 形成了一种奇特的,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提防的人兽共存的关系。。。当他们几乎“弹尽粮绝”的时候,老虎奄奄一息地躺在派 的腿上,准备一起迎接生命的最后时刻。。。但当两人醒来时,却发现漂到了一个美丽而荒凉的无人岛。但这个看似美丽的荒岛其实是一个恐怖的“食人岛”,Pi 与 Richard Parker 最终选择了逃离,直到最终漂流到墨西哥的海岸。。。 在海边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边缘,已经瘦得皮包骨头的 Richard Parker 慢慢地走进了林中,甚至没有回过头来看一眼与他相依为命七个月的少年。。。中年 Pi 回忆至此,眼中充满泪水。。。他这样描述这个瞬间:“At the edge of the jungle, he stopped. I was certain he would turn my way. He would look at me. he would flatten his ears. He would growl. In some such way, he would conclude our friendship. He did nothing of the sort. He only looked fixedly at the jungle. Then Richard Parker, companion of my torment, awful, fierce thing that kept me alive, moved forward and disappeared forever from my life.” 如果故事在这里结束,那么也只能算做一个精彩的漂流故事。但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在最后给出了故事的另外一个版本(为了给没有看过电影的朋友留点悬念,这里就不具体讲细节了) 。两个版本到底哪个才是真正发生的故事,当初我和儿子争论了很久(儿子说他们课堂上大家也就此争论了很多),最后仍然没有结论。正如中年Pi 对前来调查的日本货船公司的人员说的那样:“如果你相信了老虎这个故事,那么就是追随了上帝。。。” 有人说这是一部关于宗教的作品,我觉得并不是这样。尽管原作用了相当的篇幅描写少年派与三种宗教的接触(李安在影片中似乎有意淡化了其中的细节),但这部作品的真正核心,似乎是在揭示人,兽与神三者在宇宙间的共存。在生命受到最本真的威胁的时候,文明社会的秩序和规则都不再需要被遵循,人身上的兽性也得到最原始的展现。而正如中年派回忆时说的那样,如果没有 Richard Parker, 他肯定早就失去survive 的力量了。这就是说, 人身上最原始的兽性,有时却是拯救我们的那种力量。也许, 结尾的那个看似残忍的版本其实才是真正发生的故事,而Richard Parker 则是少年心中兽性的化身。。。当老虎头也不回地走入丛林时,也是他身上兽性消失,回归文明的那一刻。。。 不管你接受哪种版本的故事,有一点是肯定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人在宇宙中的孤独。这个主题,在下面这段文字表达得淋漓尽致: “To be a castaway is to be a point perpetually at the center of the circle. You are at the center of one circle, while above you two opposing circles spin about. The sun distresses you like a crowd, a noisy, invasive crowd that makes you cup your ears, that makes you close your eyes, that makes you want to hide. The moon distress you by silently reminding you of your solitude; you open your eyes wide to escape your loneliness. When you look up, you sometimes wonder if at the center of a solar storm, if in the middle of the sea of tranquility, there isn't another one like you also looking up, also trapped by geometry, also struggling with fear, rage, madness, hopelessness, apathy...” 面对这样的景象,你一定会深深地感受到人类那种与生俱来的孤独感。你一定也会问自己: 人在天地间的位置又在哪里? 上帝在哪里? 尽管影片的思想内涵和深度应该归功于原作者,但作为电影再创作,李安完美地再现了这个很难用视觉来表述的故事。即便读过原著,这部影片也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感悟,因为它的视觉效果实在是太出色了。影片中几乎每个镜头都线条流畅,色彩完美,尽管许多地方充满魔幻色彩(比如那个夜间发着绿色萤光的食人岛,比如在海上与鲸鱼的奇遇),但又仍然让人感到真实(许多书中描述的细节,比如 派 如何用船上的工具给自己做了一个raft ,我读书的时候怎么也想像不出来,看了电影才恍然大悟)。文学作品和电影作品的完美结合,这部影片应该是一个不错的例子。。。 两位主要“演员”都非常棒。少年派不用说了,整个影片完全是他“hold together”,但那只色彩斑斓的孟加拉虎的表演也可圈可点。看电影的时候我跟儿子说,这只老虎可以得奥斯卡最佳主角奖了!后来才发现原来 完全是用电脑制作出来的!太不可思议了!这里是关于制作这个image 的slide show(http://www.nytimes.com/slideshow/2012/11/18/movies/20121118-LIFE-6.html),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可以肯定,即便 Richard Parker 得不到最佳演员奖,这部影片的特技制作肯定会得奖的:)。 相关链接: 根据莫言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的电影“暖” 此中有深意,欲辩已忘言 --电影“还童”观感 点评两部奥斯卡提名影片-- “国王的讲演”和“黑天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