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昭君的博客
  我思故我在
网络日志正文
美国教育到底好在哪里? 2007-12-21 06:31:12

表姐的女儿可可比我的大儿子大一岁,在国内读初三。去年夏天我们回国时,儿子有时到她家去跟她玩儿。虽说两个人“男女有别”,语言也不是很通(大儿子的中文有限,小表姐的英文应该还不错,但她非常害羞,打死也不愿意在人前开口),但毕竟是同龄人,所以在一起还是满开心的。不过,小表姐没有多少时间和我们在一起,因为她要去这样那样的暑期班去补课。对此,儿子很不理解:“上了一年的学,暑假就是让我们开开心心休息的机会,为什么还要去上学呢?是姐姐的学习不好吗?”我跟他说,姐姐上的是成都最好的中学之一,明年就要考高中了,竞争很激烈,所以她不能像你一样那么自由自在。

五月份我爸妈来后,经常和表姐打电话,其中当然会问起可可的情况。得知她现在每天早上六点多钟就要起来去上学,一直要到五点多钟才能回家,晚上还要去上晚自习,儿子当然又是一番感慨:“他们每天上那么多小时的学,真的有那么多东西要学吗?他们学的都是些什么呢?”我妈妈告诉他,国内的中学生学的东西比他们在这里学的深得多,而且他们要不停地练习不停地考试,所以很多时候都是在重复学过的东西,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考试,所以每天上这么长的学,还觉得时间不够呢!儿子听了,更加庆幸他没有在中国读书,不过他也想不通:“中国人那么聪明,又那么用功,可为什么他们的科学和技术还是不如美国呢?” 这个问题当然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但我认为这和中国的教育体系有很大的关系。从很大程度上讲,中国的教育制度扼杀了孩子们对知识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一句话,中国的教育到今天还是应试教育,虽说教育改革喊了这么多年,素质教育还是一句空话。而美国学生的基础能力(数学计算,历史知识等等)虽然不如中国,但他们的教育体系能够让孩子始终对知识保持浓厚的兴趣,而且孩子们有很多的自由去探索求知。因此,很多中国的学生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上大学,而一旦考上大学,学习的动力就消失了, 因为他们的精力和兴趣已经被“榨干”了,而很多美国的孩子们上了大学后还能按照自己的选择和兴趣去寻求发展,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能够继续得到满足和发挥。我的美国朋友Robert 曾经在中国大学教书,他自己还创办了一所为5-14岁孩子学英语的课外学校。他对中国大学生的感觉是,他们的创新欲望和钻研精神非常缺乏,而中国的中学生到了十几岁,这些能力也在迅速消失。当然,中国大学生中也不乏“精英”,但这样的学生往往集中在为数很少的“精英”大学,而且很多在学成之后选择到国外求学或者发展。

另外,美国的教育体系非常注重对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包括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能力,研究能力,以及组织,领导,和团队能力。最近大儿子在学校做的几个project 让我对这些方面又有了新的认识。其中一个项目是Communication 课上要求的主题辩论。孩子们被分成三人一组,然后每一个小组从十几个题目中选择一个。这些题目五花八门,有关于安乐死的,有关于死刑是否应该废除的,儿子和另外两个男生选的是关于用动物做药物试验的题目。他们要在网上和图书馆做有关的研究,找出支持自己一方观点的数据和事实,然后做成辩论大纲,再和另外一方进行辩论。不巧,儿子他们的“反方”正好是三个“insanely enthusiastic animal loving girls" (儿子的语言),所以尽管儿子和他的队友收集了很多关于动物试验如何能够帮助人类战胜疾病的证据,他们还是输给了对方。听他讲述辩论的情况,我不由想到,我们第一次真正地接触这样的辩论,是在大学二年级!这些辩论的题目对孩子们的要求其实是非常高的,有很多题目(像安乐死,死刑)涉及到很深刻的社会背景和道德准则,这些十三四岁的孩子能够把自己的论点组织得这样条理清楚,是非常不容易的。美国的学校也很注重跨学科的合作,像我儿子的科学老师和数学老师就经常一起给一些研究项目,而且科学课和社会学课对于写作也有较高的要求。前一阵他们还去位于普渡大学的挑战者宇航训练中心做一个项目,在此之前每个学生要写自己的简历和背景材料,然后申请一个这个项目中的一个职位。被“雇用”之后,不同职位的孩子要在一起合作完成各种任务,最后到宇航中心去进行“实地模拟”。这个过程当然不仅仅让孩子们学到了有关天文和宇航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有了团队合作的实践。

儿子最近的另外一个项目是关于大选的。孩子们两个人一组,每一组抓阄分配到一个总统候选人,然后准备关于这个候选人的背景资料做成poster,并且要对全班进行一个讲演,来说服听众为什么自己的候选人应该被选为下一届总统。儿子和他的夥伴正好分到名不见经传的Ron Paul,他很失望,但也没办法(如果可以自由选择的话,大概很多人都会选希拉里或者奥巴马,所以老师来了一个绝对公平的方法分配候选人),不过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这位候选人的有趣之处。往后他们还会密切跟踪选举过程,分析选举结果,而这些都是social studies 课程的规定活动。我在上一篇博克文章中写到美国社会道德观的来源,其实这些根植于整个教育体系的活动,正是孩子们了解这个社会的体系和游戏规则的极好机会。相比之下,中国的中学生们恐怕根本没有时间和心思去关心类似的国家大事吧。

老公的同事有个儿子,正在读高中二年级。前一阵他给老公打电话,说他们正在学有关中国政治发展的题目,要做一个关于六四的采访,希望能够跟我们会面。随后他给老公一份他自己准备的列有四十多个问题的单子。这些问题包罗万象,有关于当时中国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有关于游行,绝食行动的具体过程的,有关于六四当天的情况的,也有关于事件过后的反思和感想的。这个问卷引起了我对那个特殊时代的回忆,同时也让我感叹美国中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机会。

相比中国教育一边倒地注重“核心”学科和应试教育,美国的中学生们有很多课外活动,包括体育,音乐,戏剧,及其他通过教会或者其他社会组织的活动。和中国孩子们业余时间去上这个班那个班不同,美国孩子的这些课外活动往往是以团队形式进行的。这些活动往往占据他们宝贵的课外时间,但孩子们和他们的家长都乐此不疲。我儿子的朋友有的整个夏天都要进行橄榄球训练,有的一年到头都要进行足球训练和比赛。学校的乐队每天排练45分钟,而且乐队老师经常让孩子们接触和欣赏各种风格的古典音乐。今年他们的汇报演出上,几十人的交响乐队表演了包括斯美塔那的“伏尔塔瓦河”在内的曲子,而儿子参加的室内乐队更是演出了难度很大的维瓦尔第的“四季”中的“秋天”和“夏天”。孩子们在演出中轮流向观众介绍每支曲子的来历和特点,整个音乐会让你感到振奋和感动。这不仅仅是在make music,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精神陶冶和文化熏陶,以及团队精神,对他们的影响应该是长期而且深刻的。

当然,我看到的大多是美国中产阶级社区的学校的情况,美国也有不少学校没有机会和条件对学生进行这些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注重培养兴趣和钻研精神,注重跨学科的综合素质,应该是贯穿美国基础教育的一个主要理念。而对比中国的基础教育,早早就把孩子们分成文科理科,而且到了大学还不能轻易转换专业,造成很多孩子对所学的东西根本没有兴趣和动力,当然是得过且过混日子了。而美国的大学生能够自由选择专业,双学位,多学位非常普遍,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的很多科学家和学者能够做到真正的博学多才,触类旁通的原因之一。可以说,中国的制度培养的大多是思维狭窄的“专业”人才,而美国的制度更倾向于培养思维活跃能力全面的人才。孰优孰劣,当然不是黑与白这样分明,但美国教育的长远优势应该是很明显的。

浏览(5090) (0) 评论(20)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08-01-23 07:35:48
abc:

Isn't that sad?
回复 | 0
作者:abc 留言时间:2008-01-02 08:22:52
Chinese are excellent engineers, mathematicians, and professors with Masters and PhDs. But they will be led by an American with a BS.
回复 | 0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07-12-25 19:09:16
Rethink:

Thanks for your feedback! I totally agree that the changes in China's education system will not take places automatically, since it requires some fundamental changes in how we evaluate students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If the university admission standards don't change, the over emphasis on the grades and exams won't change. But it is not easy to get rid of the university admission test, because in a society where cheating and corruption is vampant, the university admission test is at least fair and objective to some extent. If it's taken away, and admission is based on teacher recommendations and regular school performances, we can imagine what kind of behaviors will occur in order for students with resources to get into good schools. So it will require a whole structural reform in the entire education system, not just high schools and lower levels.
回复 | 0
作者:rethink 留言时间:2007-12-25 02:18:42
Hi, Zhoa Jun,

Thank ou for your seriously taking my comments. I think wtih your explanation, it is much better for the article's main point now. China's education system is very possible a choice in a no-chlice condition----with huge population, what kind of creteria could be an effective one to measure student's intelligence? And critical thinking needs to be taught and practiced by teachers themselves, but who train these teachers?
Overall I think China's education system's weakness can not depend on itself to correct, but depend on the more underground structural factors----the number of universities available to different levels of students, the right ratio of educated population to whole generation...I don't think any good teacher want to teach students to be dumb ones, but it is the institutionalized expectation make them to be the way they are.It just needs more analysis rather than some flat statements. Do you agree?
回复 | 0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07-12-24 16:49:41
Rethink:

Thanks for your insights. Please keep in mind that I was not trying to explain the sources of differences in technological/scientific developments in US and China in this article, I was simply pointing out the strengths of US education system as I observe it. I never said that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equals "super good education system" (I did not even comment that US education system was "super good" to begin with), if anything, I was merely pointing out the impact the differences in education approach have on the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I'm not a sociologist, but I know that the sources of diffrences in technological and scientific advances are a complex issue, and education is only one piece of it. Maybe I was oversimplying the differences, but I feel like some readers are trying to oversimply what they think I was talking about here, too.

And yes, "some" Chinese high school students are politically sensitive and do pay attention, just like "some" American students here are, but in China probably the proportion of these kinds of students are much lower than here in the states and this kind of critical thinking is not promoted or encouraged by their parents or their schools. As a whole, the Chinese education system does not encourage creativity or critical thinking, and unfortunately, after almost twenty years of the so called "education reform", it stays the same if not worse.
回复 | 0
作者:rethink 留言时间:2007-12-24 01:14:07
Though you emphasized America and China both have their pros and cons in the education system, but overall the impression is leaned to the big advantage of American system and disadvantage of China's system. I think it depends on how deep you think about this complex issue. If you are just living here for several years, it is not surprised that you comment it this way. But after you lived here a while (more than five or seven years), I suppose you shall examine the two systems in two countries in a deeper level especially youself is a professor. It is not Chinese who came to US are exceptionals, those who stay in China also have exceptionals, who came to here also could be averaged ones in terms of creativity. From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it is not too hard to see other mechanisms working to influence educational quality: race, class and gender. Just like one of the reader pointed out wisely, immigrant is the blood of this country's technology and hard labor.

Overall, your article is somehow over-simplifying the two huge system's "differences", I believe today's Chinese high school students are also concerned with political issues----some of them, just like it is "some of them" here.

And does top advanced technology equals a super good education system?thing?
回复 | 0
作者:Connie. 留言时间:2007-12-21 21:24:11
很庆幸我们出来了,否则好好的孩子就被糟蹋完了。
回复 | 0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07-12-21 20:27:11
Shui Guo Monster:

One more thing I'd like to point out: It's great that you have strong foundations thanks to the Chinese education system (just like many of us here), and kept your curiosity and creativity, but can you honestly say that you are the "average" Chinese students? The fact that you chose to come to the states and have a successful career in engineering here probably says otherwise - just like what I pointed in the article, there's a self selction process and most of the individuals who ended up here are the exceptionals in the Chinese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y are not the norm.
回复 | 0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07-12-21 20:24:12
Shui Guo Monster:

Thanks for sharing your perspective and experience. Yes, it's a fact that American students probably don't have as strong a foundation (math skills, etc) as "average" Chinese students (that's why I always pressure my son to not be too content with his 99th percentile performance on the nationally normed math test). Good thing more and more educators are aware of that and are trying to change it (Bill Gates and his wife's foundation is championing some movements towards this direction). But I think saying that the advance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is country is largely due to contributions from foreign students/scholars is an overstatemnt. For one thing, the majority of the faculty members in U.S. universities are still Americans educated here, not overseas, and even if in Sillicon Valley, where people call it IC valley because of all the Indians and Chinese working there, most companies are created by Americans and the important managerial positions are held by Americans. Doesn't this tell something about that the overall skills may be more important?

Plus, the strength of American education system should not just be seen in the field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ourse. What I was emphasizing is the focus on general ability - the ability to learn, the ability to ask the right questions, and the ability to explore what you are really interested in.

I have no problem giving my sons extra lessons in math. Just like I said earlier, if we can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the Chinese approach and the American way, that'll be a happy place. As a matter of fact, my mom, who's a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er, gave both my boys Math Olympics lessons while she was here. It's great challenge to their minds. But, keep in mind that while many Chinese high school students win top places at these Olympics, few of Chinese teams could compete with American teams at the Intel contest, which is an ultimate test of one's ability to solve complex technical problems creatively.
回复 | 0
作者:ShuiGuo Monster 留言时间:2007-12-21 19:22:18
I like many of your articles. However, I have to disagree with you on this one. You are a professor in the U.S., do you really think average American students are better than average Chinese students? I have taught in college level (EE) for two years and have been an engineer for 3 years. I think the U.S will be in serious trouble as the leader in technology, if without the help of thousands of immigrants engineers and scientists. As far as why those people choose to come to the U.S., that is a more difficult question to answer than simply assume American has better education system.

My son is 4.5 years old and still couldn't do a simple single digit addition yet. Yet, his teachers and many of our friends keep telling us how smart he is. He is, in some way, good reasoning, good memory, very curious, can focus on one thing for a long time. He is also very social and like to make up his own story. However, I still feel it will be a huge problem if he can not do math well. It is like you build a fancy house with a bad foundation - the house will collapse one day.

On the contrary, I grew up in China and had a really strong math skill. But, I still kept my curiosity all these years. So the perception that Chinese students are with good skills but poor curiosity and creativity is not so generalizable. (many of my friends are like me)
回复 | 0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07-12-21 17:19:54
浪宽:

谢谢你的真知灼见。你指出了美国教育的另外一个很多国家没有的优势,那就是愿
意努力的人总有机会。当然,你说的两个极端也是事实,就像我在文中提到的,我
所看到的大多是中产阶级社区的情况,可能不能代表整个国家各个阶层,你提到的
那些社会问题,可能并不是教育体系本身的问题,而是由社会背景决定的(穷人的社
区因为低收入,没有条件提供好的教育,也不能给孩子们提供安全的环境)。

我一向的观点是,中美两国的教育体系各有优点,就像你最后说的,如果能够相互
结合,那真会是最优质的教育制度。不过这谈何容易呢?
回复 | 0
作者:浪宽 留言时间:2007-12-21 16:38:50
我基本同意你的观点。美国教育的核心是多层次、多方面、多管道。这里注重平时积累和学校老师的推荐,而不是象中国那样一考定终身。这里机会很多,错过一次还可以从头再来。我来美国35 才开考医生board,近40 岁才做住院医,也不是最大的。所以,我经常对我的孩子说,在这里,你只要肯学,总会出头。大学进不长春藤也没事,你还可以中途转学,还可以读硕士、博士,有时是机会,不用急于一时。

另一方面,美国的教育正在走向两个极端,好的世界第一,差的连报纸不会读,信不会写,整天玩枪、玩游戏、上网、玩异性朋友、吸毒、犯罪。衰败迹象可见一斑。很多用脑、吃苦的行业都有移民的功劳,否则,不会长久强大。

这两个国家如能相互取长补短,则人民幸盛,人类幸盛。
回复 | 0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07-12-21 16:18:43
笑眯眯:

是啊,不知道这笔帐怎么算呢。

北京土话:

就别再提杨振宁了!

路过:

同意你的观点。其实这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体制的问题。因此要改
革就不仅仅是改革教育制度这一个方面了。
回复 | 0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07-12-21 16:14:06
点滴随想:

我很这人有什么说什么,向把反话当好话听,所以您的话我照单全收了。不管怎样,我并不认为美国的教育制度就是最好的,值得完全照搬,我只不过把我亲身体会的差别写出来让大家有一个讨论的机会而已。美国中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确不如比中国(和很多其他国家如波兰),但不管你喜欢不喜欢,美国仍然在科技和其他方面在世界领先,这是一个事实. 有人说这是因为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精英都跑到美国来发展,那为什么这些人不到中国和其他国家去呢?这后面的深层原因难道不值得思考吗?
您如果把我的文章断章取意,让您的孩子“不要学那么多”了,那是您的事,回头可别怪我, 呵呵。
回复 | 0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07-12-21 16:05:40
Fito:

你说得当然很有道理,中国(以及整个东方)没有现代科学的基础和思辩传统,因此很
长时间以来只有“小聪明”或者“雕虫小技”,没有真正的科学发现。但经过一百
年来的与西方思维体系接轨,这方面中国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在基础科学
方面。因此我认为这方面的差别不再是造成中国和美国科学技术方面差距的主要原
因。
回复 | 0
作者:路过 留言时间:2007-12-21 14:30:05
中国教育“硬灌“,脱离实际,不敢触及社会问题,还有一个原因是社会体制专制。 他们乐于培养顺民,愚民,而不是有独立思考力的,了解人类发展一般规律的人民。
回复 | 0
作者:bj tu hua 留言时间:2007-12-21 13:57:02
简单的道理,基本的事实。可惜杨振宁仍然认为中国的(高等)
教育优于美国。有网友戏称,他的新夫人就是中国的高等
院校培养出来的,他当然要夸中国的高等教育了!
回复 | 0
作者:点滴随想 留言时间:2007-12-21 12:54:08
噢,原来是这样。基础很差的人掌握着世界,怪不得这世界越来越糟糕。

回头叫我家孩子别学那么多了。

希望昭君朋友能把这文章的精神在美国广为传播。您要能在教育部有一席之地及强大影响力就好了。
回复 | 0
作者:fito 留言时间:2007-12-21 12:50:42
Completely wrong!
科学和技术还是不如美国 has nothing to do with education. Chinese have never really know 科学和技术.
阿基米德浮力定理和曹冲称象,大智慧和小聪明的区别. This is is the reason.
回复 | 0
作者:笑眯眯 留言时间:2007-12-21 11:31:29
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我觉得中国的孩子好可怜,没有真正的童年,从小就被剥夺玩乐的权利,可是辛辛苦苦,长大之后可能还没有别的国家的孩子有竞争力。不知道这笔亏本的生意,该由谁来负责
回复 | 0
我的名片
昭君
注册日期: 2007-07-03
访问总量: 6,253,324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多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发布
· 2024 云南行(2)- 香格里拉,松
· 2024 云南行 (1)- 遇见梅里雪
· 谈谈美国大学校长的招聘和任免
· 从2023 UAW罢工看美国劳工市场的
· 从2023 UAW汽车工人罢工谈目前美
· 从2023 美国汽车工人罢工看美国
· 我家的汗滴工程, 兼谈美国的DIY
友好链接
· 马黑:马黑的博客
· 老钱:老钱的博客
· 海天:海天之间
· 芹泥:芹泥
· 雨露:雨露的博客
· 2cents:2cents博客
· 多思:多思的博客
· 星辰的翅膀:星辰的翅膀
· 春阳:春阳的南北小店
· 刘以栋:刘以栋的博客
· 欧阳峰:欧阳峰的blog
· 海云:海上的云
· 五彩:五彩生活
· 枫苑梦客:梦中不知身是客
· 怡然:怡然博客
· 百草园:百草园
· 椰子:椰风阵阵,思绪如河
· 阿黛:惠风山庄
· 桑妮:桑妮
· Rondo:Rondo的博客
· pearl:pearl的博格: 沙与花
分类目录
【政经杂谈(2)】
· 谈谈行业监管--从魏则西事件说起
· 从英国公投看欧盟未来(图)
· 从2016 大选看美国社会的群体分
· 读海天博文有感-- 再谈国家竞争
· 谈谈伊州和芝加哥的财政危机 (多
· Cargill 解雇150位穆斯林雇员是
· 奥巴马医保改革:2016年将有哪些
· 美国校园的政治正确与言论自由(
· 美国大学费用为什么越来越高﹖
· 再谈“消失的中产阶级” - 从皮尤
【政经杂谈(1)】
· 从2023 UAW罢工看美国劳工市场的
· 从2023 UAW汽车工人罢工谈目前美
· 从2023 美国汽车工人罢工看美国
· Test
· 法国左转,欧盟堪忧
· 希腊债务危机与欧盟的未来
· 从民意调查受访者对“自由市场经
· 通用电器和古狗是怎样减税的?
· 快评:威州议会通过限制公共事业
· 威州州长的财政提案为何引起轩然
【大千世界 (2)】
· 看见不一样的冰岛- 2023冰岛内陆
· 看见不一样的冰岛(6) - 航拍惊
· 看见不一样的冰岛(5)- 沙尘暴
· 看见不一样的冰岛(4)- 海鹦鹉
· 看见不一样的冰岛- 3 (米湖,温
· 看见不一样的冰岛(2): Hveravel
· 看见不一样的冰岛- 2023 冰岛内
· 谈谈教育公平(下) - 伊州教育经
· 谈谈教育公平(上) - 加州SCA 12
· 我与万维网友的情谊(图)
【我看美国社会 (8)】
· 华裔在美国企业界为何发展不如印
· Tax Day 谈谈几位总统候选人的税
· 加州大学招生政策的变化让加州学
· 这个周末-- 谈大法官葬礼,华裔
· 这个周末- 谈大法官葬礼,华裔游
· 教授解聘争端结局,州大裁员,及
· 美国高等教育的一些值得关注的趋
· 浅析加州修正案SCA-5的背景及亚
· 芝加哥公立校区将关闭61所中小学
· 芝加哥公立学校教师罢工明天结束
【我看美国社会(7)】
· 漫谈 Affirmative Action: 美国
· 漫谈Affirmative Action(上): 美
· 美国社会真的变得来越越分化吗?
· 美国社会真的变得越来越分化吗?
【我看美国社会 (6)】
· 简评高等法院对军人葬礼上的抗议
· 简评最近国会投票的几项重要法案
· 高中辩论比赛该不该涉及敏感时事
· Rutgers University 学生自杀案
【我看美国社会 (5)】
· NPR新闻评论员Juan Williams应该
· 军人葬礼上的抗议示威是“言论自
· 值得一看:Larry King 对话伊朗
· 乱侃政治正确和学术自由
【我看美国社会 (4)】
· 多元社会与言论自由-- 从UI 神学
· 世贸遗址该不该建清真寺? - 兼
· 第二轮“啤酒峰会”呼之欲出?
· 让我无语的几张照片
【我看美国社会(3)】
· 有感墨西哥总统在国会和CNN 的讲
· 杂谈当今美国的种族关系 - 从两
· 小议亚历桑那州移民法案
· 美国需要什么样的能源革命?(图)
【我看美国社会(2)】
· 奥巴马到底有多“黑”?
· 反恐战争与文明的冲突 -- 从德州
· FED该不该干涉银行高管的薪酬?
· 医改何去何从?听听一位“Insider
【我看美国社会(1)】
· 闲聊麦肯的“美女”牌和美国的大选
· 希拉里 vs. 奥巴马:才能经验不
· 枪支泛滥 or 精神问题,谁该为枪
· 闲谈女人和政治
【我看中国社会】
· 从电视剧“欢乐颂”看中国社会的价
· 看方舟子 PK 唐峻校友禹晋永 有
· 今天的社会不需要道德吗? 看关
· 谈谈中国社会的贫富分化问题--
· 从武大教授病床前被解聘看中国劳
【看中国,看世界 (1)】
· 2024 云南行(2)- 香格里拉,松
· 2024 云南行 (1)- 遇见梅里雪
· 中国与世界-- “全球化管理教育”
· 中国与世界-- “全球化的管理教育
· 欧洲到底怎么啦?
· 中国教育,社会不平等的帮凶?
【历史并不遥远 (1)】
· “还原历史真面目”有多难?
· 共产党得天下的“天时地利人和”--
· 人间正道是沧桑 (图)
· 世界上有无缘无故的仇恨? - 与西
【我看婚姻与家庭 (3)】
· 杂谈男女社会角色和地位的变化--
· 杂谈男女社会角色和地位的改变 -
· 从结婚的“行情” 谈中国年轻人的“
· 也来说说中年夫妻
【我看婚姻与家庭(2)】
· 男人和女人在婚姻中的得与失--
· 女强人乎?小女人乎?
· 什么样的爱值得你用生命去祈求 -
· 女人难做
【我看婚姻与家庭】
· “蜗居“中最精彩的两段话及我的一
· 男人难做,海外华裔男人更难做
· 婚外恋,癌症,及婚姻中的男女 (
· 女人难做
【性,婚姻,家庭】
· "红眼知己",“换偶”,
· 从男人怀孕,试管婴儿 和Sperm D
· 性骚扰立法能遏制婚外情的泛滥吗
· 同性恋基因?
【职场心得】
· 我的美国高校管理生涯回顾(8)-
· 我的美国高校管理这个生涯回顾(
· 我的美国高校管理职业生涯回顾(
· 我的美国高校管理职业生涯回顾(
· 我的美国高校管理职业生涯回顾(
· 我的美国高校管理职业生涯回顾(
· 我的美国高教管理生涯回顾2:从教
· 我的高校管理职业生涯回顾 (1):
· 聊聊美国高校的教授招聘(下)
· 聊聊美国高校教授招聘(上)
【儿子们的故事 (8)】
· 挺爱搅二三事
· 生日快乐,儿子(视频)!
· 儿子制作的视频--T. S. 爱略特 “
· 老妈的文章-- 我和孙子互帮互学
· 有音乐相伴的人生 (Videos)
· 初尝失败的滋味
· 儿子回来啦 (多图)
· 小荷才露尖尖角( Video )
· 儿子备战钢琴比赛( video )
【儿子们的故事 (7)】
· 小荷再露尖尖角 (video)
· 参加儿子辩论队集训有感
· 高中生的"烦恼"
· 差点得了心脏病!
【儿子们的故事 (6)】
· “最后”的音乐会
· 小儿小传 --我家的Reading Machi
· 陪太子攻书
【教子心得(2)】
· 孩子们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 一样的功课,不一样的儿子
· 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谈起
· 第一次做高中辩论比赛裁判(图)
【教育与心理 (6)】
· 和儿子聊天--保守派?自由派?
· 一个十五岁少女的内心独白
· 和儿子聊天-- 好孩子,坏孩子?
· 和儿子聊天-- 好老师?差老师?
【艺术天地 (10)】
· 五彩缤纷,赏心悦目--儿子高中的
· 一对音乐天才小姐妹 (videos)
· 钢琴考级,肖邦华尔兹和贝多芬奏
· 贝多芬与春之祭-- 儿子高中的“大
【艺术天地 (9)】
· 精彩的“我是歌手”半决赛 (Videos
· 李安和“少年派漂流记”
· 根据莫言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的
· 小儿的德彪西(视频)
· 后生可畏 (视频)
· 周末一乐--2012 金球奖预测 (图)
· 来自天国的声音--圣母颂 (videos
· 美丽的音乐精灵-- Hilary Hahn芝
· 天籁 --巴赫A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 评点两部奥斯卡提名电影--“国王
【艺术天地(8)】
· 我最喜欢的中国民歌-- 小河淌水
· 此曲只应天上有 (Videos)
· 天籁- 罗斯托波维奇演奏德沃夏克
· 肖邦 Piano Concerto No. 1 by
【艺术天地 (7)】
· 又一位来自中国的钢琴新星 --王
· 我喜爱的音乐作品-- 贝多芬F大调
· 我喜爱的音乐作品-- 亨德尔“弥赛
· 布鲁克和德沃夏克 -- 儿子高中的
【读书笔记 (4)】
· 读书笔记 - Airbnb 故事(下)
· 读书笔记- Airbnb Story (中)
· 读书笔记- Airbnb Story (上)
· 女性如何平衡职业与家庭的关系-
· 女性与领导意志 -- 脸书COO Sher
· 女性与领导意志-脸书COO Sheryl
· “那曾经是我们”--Thomas Friedma
· “那曾经是我们” -- Thomas Fried
· “那曾经是我们”-Thomas Friedman
· 成功不是偶然-- "Outliers&
【读书笔记(3)】
· 末日帝国内幕-- 读“大空头”有感(
· 末日帝国内幕 --读“大空头”有感
· 末日帝国内幕 --读"大空头&
· 你是“全脑型”人才吗? -- "
【读书笔记】
· “公平”,真的是“普世价值”吗?
· 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更好?--“Bette
· 医疗事故保险到底为什么这么贵?
· 医生的报酬是这样计算的?-- “Be
【读书笔记 (2)】
· 我成了村上春树迷
· 林语堂论中庸,幽默,读书和写作
· 林语堂论中庸,幽默,读书和写作
· 二十年后回望的三毛 (图)
【站在大师的肩头】
· 资中筠谈“中华文化的复兴与启蒙”
· 大师是这样练成的--华裔 建筑家
· 你是人间四月天 -- 林徽因和梁思
· 李开复给刚上大学的女儿的一封信
· 上善若水- -和大师的近距离接触
【也谈时事 (18)】
· 加州真的要将大麻合法化?
· 也谈巨无霸价格和中美汇率之争
· 古狗退出中国: 商业利益,还是
【也谈时事 (17)】
· 奥巴马为何高调对台军售?
· 天下乌鸦一般黑?- 有感爱德华丑
· 从三位西方经济学巨匠谈美国政治
· 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为何成了中美欧
【也谈时事 (16)】
· 奥巴马下一步会干什么?
· 民主党, 醒醒吧!
· 杂谈民主,刘小波,和美国的医保
【也谈时事 (15)】
· 快评德州军人医院屠杀事件
· Second (Third) Stimulus Plan??
· 奥巴马的“冰火两重天”
【也谈时事 (14)】
· 合理要求, 还是种族歧视?有感
· 奥巴马的秘密武器
· 今天的中国到底是什么主义? -
· 也从哈佛教授被捕说起
【也谈时事 (13)】
· 奥巴马的内忧外患(三)-- 伊朗篇
· 如何解读有关失业率的统计数据
· 奥巴马的内忧外患(二) - 能源篇
· 奥巴马的“内忧外患” (一): 医改
【也谈时事 (12)】
· 再谈医疗改革 --保险公司和消费
· 加州啊,加州!!
· 从Ricci vs. DeStafano的判决看
· 从大选看美国社会的女性地位
【也谈时事 (10)】
· 奥巴马:美国的戈尔巴乔夫?
· 一场精彩的辩论
【“主义”之争】
· “社会主义”到底是什么?(三)
· “社会主义” 到底是什么? (二) -
· “社会主义”到底是什么?(一)
· 为什么多数美国人害怕社会主义?
【杂谈中国企业】
· 有感吉利并购沃尔沃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日本汽车行
· 从丰田召回事件看全球化环境下跨
· 谁来保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 从力
【杂谈美国企业】
· 谈谈最近中资公司在美国的并购热
· 漫谈监督机制-- 从安然公司谈起(
· 漫谈监督机制-- 从“拯救迪斯尼”
· 美联航的准点到达率排名第一?
· 道指暴跌一千??
【企业杂谈 (2)】
· 亲历丰田召回引起的瞎想
· Google 会“控制”世界吗?
· 美国CEO薪酬为何居高不下?-从公
· 腾中欲购悍马 - 一厢情愿还是公
【企业杂谈】
· DVD 大战谁是最后赢家?
· 古狗为什么这么牛?
· 雅虎为什么对微软说不?
· 关于退税法案的一些解读
【企业杂谈 (3)】
· 这年头还有工作保障? - 有感美国
· 美国的CEO们真的值那么多钱吗?
【中美教育】
· 从成都外国语学校教师罢课谈起
· 博士学位在中国堕落成什么了?
· 从哈佛降低学费想到的
· 美国教育到底好在哪里?
【教学笔记(一)】
· 你是 outlier 吗?
· 课堂辩论 -Affirmative Action
· “iPod 到底值多少钱?”
【中美教育 (2)】
· 再谈美国大学的认证制度
· 精英教育的误区 (ZT)
· 从阿拉巴马大学枪杀案看美国大学
· 也谈名校 (兼评冰雨的"名校
【我看中西文化 (1)】
· 没有毛泽东,也会有文革吗?
· 从“幸福”和“事业”的英文翻译看中
· 现代科学为什么在西方产生?
· 试谈中国人的文化,信仰和制度性
【影视天地 (2)】
· 新年的第一部电影--令人难忘的“
· 假如历史可以改写 -- 电影“恶棍
· 为爱放手 - "My Sister
·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 电影
· 再谈科学与宗教 -- 兼评“天使与
【影视天地】
· 成长的代价--- 电影“Juno”观后感
· 2007 最好的电影 --- Atonement
· 新年的第一场电影 -- Charlie Wi
【人生感悟】
· 你的行囊有多重? - 电影“Up In
· 珍惜你已经拥有的
· 苦难是人生的财富
· 朋友是人生的一面镜子
【人生感悟(2)】
· 周末的流水 (上)
· 停下你匆匆的脚步,倾听美妙的音
· 长大以后干什么?
【信仰杂谈】
· 中国人为什么爱当官?
· 闲谈科学,宗教与信仰
【文摘(2)】
· 张晓风: 魔季 (ZT)
· 王小波: 思维的乐趣 (ZT)
· 张晓风:一个女人的爱情观 (ZT)
【文摘 (1)】
· 张晓风 -- 如果你是天使 (ZT)
· 王小波: 智慧与国学 (ZT)
· 王小波: 知识分子的不幸 (ZT)
· 王小波: 救世情结与白日梦 (ZT)
【家居生活 (8)】
· 我家的汗滴工程, 兼谈美国的DIY
· 那些年, 我们开过的车(上)
· 这个冬天太冷了! (多图)
· 儿子们的暑假 (多图)
· 地下室终于完工啦! (组图)
· 丰富多彩的母亲节周末(多图,视
· 2011 的收获 (多图, 视频)
· 老妈的文章:我在美国学英语(一)
· 老爸老妈学英语
· 大半个小时的战绩 (图)
【家居生活(9)】
· 笨妈学琴记
· 家常便饭慰乡情 ( 图文)
· 偷得浮生半日闲
【游山玩水 (3)】
· 国庆节美东游--波士顿浮光掠影
· 国庆节美东游 -- 纽约走马观花
· 国庆节美东游-- 欢聚普林斯顿
【游山玩水 (1)】
· 阳光之州圣诞游 (图--下)
· 阳光之州圣诞游 (图 -中)
· 阳光之州圣诞游 (图--上)
· 度假啦!
【家居生活 (7)】
· 迟到的新年计划 (图)
· 儿子和朋友(外一章)
· 晒晒我的衣橱 (新图)
· 儿子和他的朋友们
【家居生活 (6)】
· 地下室开工啦(图)
· 我病了, 老公很高兴
· 忙里偷闲的“迷你”度假(图)
· 中秋的流水 (图)
【家居生活 (5)】
· 美好的一天 (多图)
· 这周的菜谱 -- 中西结合,荤素搭
· 我的左邻右舍(多图)
【家居生活 (4)】
· 悠悠牌五香炸牛肉试验成功!!! (
· 一年搬了三次家 (图)
· 给儿子接风 (图)
【生活点滴(2)】
· “各得其所”的周末
· 猜猜今天Mall 里哪家商店最热闹
【生活点滴】
· 生如夏花之灿烂 (多图)
· 老妈镜头下的春天(多图)
· 下雪啦,过年啦 (多图)
【艺术天地 (5)】
· 乱评“我是歌手”第四季 (Videos)
· 我喜爱的音乐作品 -- 德沃夏克“
· 心灵的小憩 (videos)
· “This is It” 改变了我对Michael
· 我喜欢的音乐人-- John Lennon
【艺术天地 (6)】
· 社员都是向阳花 - by 李云迪
· 爱的低语
· 我喜爱的音乐作品 --贝多芬第六
· How Can I Keep from Singing
【艺术天地 (4)】
· 我喜欢的音乐作品 - 马思涅 “沉
· 我喜爱的音乐作品 --贝多芬合唱
· 从古典音乐看中西文化之差异 (vi
· 我喜爱的音乐作品 -- “四季” by
【艺术天地 (3)】
· 我喜爱的音乐作品 -- 德沃夏克大
· 我喜爱的音乐作品-- 柴可夫斯基“
· 我喜爱的音乐作品-- 贝多芬D 大
· 我喜爱的音乐作品 --德彪西篇 (Y
【艺术天地 (II)】
· 柴可夫斯基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
· 超级享受 -- 观俄国芭蕾舞团演出
· 大师本色 - 观马友友在芝加哥交
【昭公开讲 (2)】
· 昭公讲故事-- 国梁的那些事儿 (I
· 昭公讲故事 -- 国梁的那些事儿
· 昭公开讲 - 老韩和小韩 (下)
· 昭公开讲 - 老韩和小韩 (上)
【昭公开讲】
· 昭公开讲-- 开门办学就是好(四)
· 昭公开讲 - 开门办学就是好(三)
· 昭公开讲- 开门办学就是好!(二)
· 昭公开讲-- 开门办学就是好! (
【伸出你的手,让世界更美好】
· 转贴天宇博文: 援助!为了流落
· 转贴天宇博文:“关于摆地摊睡大
· 请最后支持OCEF 在 Facebook 的
· 关注同胞的精神健康
【人物点评 (2)】
· Oprah Winfrey---一个“时代”的终
· 想起了康同壁 - 也谈中国人的“高
· 曾子墨:一个极品知性女子(图)
· 伟大的心灵 -- Mariane Pearl
【人物点评】
· 鲁豫,好样的!
· 因为善良,所以快乐 -- 郭晓东印
· 我喜欢的音乐人 -- 甜女歌手Tayl
· 我喜欢的音乐人 -- Shania Twain
【也谈时事 (8)】
· 从南奥战争看西方的双重标准
· 中国经济的困境和出路 -- 观霍
· 美国经济是怎样走到今天的困境的
· 范跑跑是怎样练成的?
【也谈时事 (7)】
· 也谈美国的民主
· 又一个权力的牺牲品 - 也评纽约
· 二十一世纪将是谁的世纪?
· 美国经济走到头了吗?
【也谈时事 (6)】
· 读佳名“地震捐款运动暴露了一些
· 2008会成为中国政治改革的开端吗
· 关于为地震孤儿孤老提供长期资助
· 卡佛第和CNN 到底该不该道歉?
【也谈时事 (5)】
· 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家园
· ZT: Enough is Enough
· 美国人真的会选一个黑人总统吗 ?
【也谈时事 (4)】
【也谈时事(3)】
· 众说纷纭胡紫薇
· 于丹现象说明了什么?
【也谈时事(2)】
· 民主不是谁都能玩的- 也谈布托之
· 有感犹太人
· 也谈中美汇率之争和贸易关系
【网事 网友 (2)】
· ”张冠李戴“被代表
· 给万维网管的几点意见
· 在博克中成长 (video)
· 有朋自远方来 -- 和网友小U 相聚
· 网事真的如烟?
【也谈时事】
· 捍卫学术自由的勇士低头了?
· Norman Finkelstein: 捍卫学术自
· 美国的医疗体系的问题根源:人命
【网事 网友】
· 苏芮的歌给阿黛 -- 亲爱的小孩
· 第一次见网友(图) by YH and 昭
· 发贴失败,求助!!
· 博克两周年杂感
【随感 (8)】
· 这个周末真热闹 (图文)!!
· 本周五无笑话,只有悲哀和叹息 (
· 又是忧郁症! -- 有感另一位海归
· 旧文重贴 -- 几篇关于忧郁症的文
【随感(7)】
· 告别夏天 (pictures and videos
· 周末饭局引出的胡思乱想
· 从奥巴马夫人的短裤说起 (多图)
【随感 (6)】
· 血浓于水?还是“热脸贴冰”?
· 也谈“公平” “公正” - 兼与网友艾
· 也谈抵制奥运
【随感 (5)】
· 和一位曾经的海归谈涂序新博士自
【随感(4)】
【随感(3)】
· 关于芝加哥申奥的笑话
【随感(2)】
【随感(1)】
· 会说话的美国人
· 惊喜 --- 意想不到的奢华
【美食 美色】
· 老爸的家常菜和老妈镜头里的秋色
· 周末的全鱼宴(图)
· 感恩节的烤鸭和黑色星期五的收获
· 本周的饭桌 -- 四川凉面及其他 (
【教育和心理(5)】
· 网络时代的脆弱心灵
· 再谈天才,“疯子”和自闭
【教育和心理(4)】
· 如何培养一个自信的孩子
· 再谈女人和抑郁
· 孩子和老师发生矛盾怎么办?
·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教育和心理 (3)】
· 参加伊州机器人比赛有感
· 怎样培养孩子的“文化敏感”?
· 从葛炜炜自杀谈中国博士教育的误
· 三面夏娃,Dissociative Identit
【教育和心理(2)】
· 天才和“疯子”
· 读老秃笔“如何教育出一个父母理
【教育和心理】
· 你愿意为孩子作什么? 从自闭症,
· 让孩子学会开口要钱
· 驳“貌似平等的美国教育的虚伪一
·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儿子们的故事 (5)】
· 小儿经典语录
· “我只想做个好公民”
· 我为什么喜欢弹钢琴? -- 小儿子
· 儿子的新年计划
· 亨德尔与贝多芬 -- 儿子高中的圣
【儿子们的故事 (4)】
· 儿子的油管子亮相
· 因势利导, 戒骄戒躁 - 俺的教子
· 儿子的夏令营演出录像(外一章:
· 儿子终于来信啦
【儿子们的故事(3)】
· 儿子的"Survival Guide&quo
【儿子们的故事 (2)】
【管窥美国社会】
· 也谈美国社会的偏见和歧视
· 残疾人在美国
· 从领养孤儿看美国文化
【加州纪事】
· 斯人已去,风华长存 -参观里根
【职场见闻 (4)】
· 职场心得 -- 如何培养和使用人际
· 招聘有感-- 兼谈面试中的一些“敏
【职场见闻 (3)】
· 我的成功“政变"
【职场见闻(2)】
【职场见闻】
· 谈谈美国大学校长的招聘和任免
【开心一笑(6)】
· 来个好玩的 -- 三岁小孩“指挥”贝
· 最适合 Rahm Emanuel 的工作是什
· 童心烂漫-- 儿子们最喜欢的漫画
· 周末一笑:中国队勇夺世界杯冠军
· 周五笑话 -- 富爸爸,穷爸爸
· 周五笑话:高中毕业生的“恶作剧
【开心一笑(5)】
· 周五笑话 ---一份好笑的考卷
· 儿子讲的关于婚姻的笑话
· 儿子喜欢的加拿大印度裔笑星 Rus
· 活学活用
【开心一笑 (4)】
· 黄西的新段子笑得我肚子痛
· 黄西--逗倒美国人的华裔博士笑星
· How do you know a Chinese brok
· 北京人看全国都是基层 (顺口溜)
【开心一笑 (3)】
· Who Is the New Leader of China
· 遭遇骗子
· 笑死人的古狗英译中
· “老婆比贼还厉害!"
【开心一笑】
· 外婆讲故事
· 我家的狗儿子 (--)
【开心一笑(2)】
· 等咱中国强大了 (ZT)
· 听音乐会的笑话
【我认识的美国人 (3)】
· 聪明人就是不一样
· 追梦人-- 说说我的两个美国同事
【我认识的美国人】
· 一个生活在底层,令人尊敬的的美
· 我的忘年交 - Robert
· 爱是永远相守。。。
【亲情。友情(2)】
· 人这一辈子 - 一个“老三届”的命
· 曾经沧海 -- 表妹的故事
· 祖辈的故事 - 我的爷爷奶奶
【亲情。友情】
· 从我的藏族亲戚想到的
· 也来谈谈儿子回国的经历
【我们的故事 (2)】
· 再过三十年,我们来相会。。。
【我们的故事】
【年代久远的故事】
· 年代久远的故事 -- 美女小娟
· 老友老魏* (二)
· 老友老魏* (一)
【家居生活 (3)】
· 我很丑,但我很温柔(图)
· 交作业:周末的包子 (图)
· 家终于搬完啦(图)
· 房子终于租出去啦 (图)
【家居生活(2)】
· 狗狗的恋鞋癖
· 儿子和狗狗
【家居生活】
· 老公的厨师梦
· 球盲爸妈看球记
· 老爸买相机
· 老公的地下室之梦
【娱乐 时尚】
· 今年夏天看什么?(图文)
· 第82 届奥斯卡的冷门与亮点(多图
· 看金球奖颁奖典礼有感 (图)
【艺术天地】
· 85届奥斯卡的亮点与意外(多图)
· 小提琴曲《流浪者之歌》by Sarah
· 交功课!!!《引子与回旋随想曲》b
· 闲谈音乐和音乐人
· 超级享受 - 看李云迪和芝加哥交
【潜水日记】
【1】
【老妈的文章】
· 老妈的文章- 我的外婆(下)
· 老妈的文章-- 我的外婆(上)
· 老妈的文章: 孙子让我懂得了。。
· 老妈的文章:我在美国学英语(一)
【游山玩水 (2)】
【我喜爱的华语歌曲 (1)】
· 邓丽君:九月的故事
· 我喜欢的华语歌曲-- 读你
· 在雨中
· 明明白白我的心
【大千世界】
· 转贴星光关于“人到中年”论坛在灾
· 美丽的羌寨,何日再重现?
· 爱的力量
· 点评文理兼优的万维博克作者群
【诗词欣赏】
· 英雄气不短,儿女情亦长 -- 我最
【我看娱乐】
· 又见纽约小资 -- Sex and the Ci
【随感】
· 给"陌生人"一点阳光
· 不一样的美国教堂
【童言小集】
· 小儿趣语 (四)
· 小儿趣语 (三)
· 小儿趣语 (二)
【儿子们的故事】
· 儿子的第一个夏令营
· 小儿趣语(一)
· 美国教育的“因材施教”
存档目录
2024-02-20 - 2024-02-27
2023-12-30 - 2023-12-30
2023-10-26 - 2023-10-26
2023-09-01 - 2023-09-22
2023-08-01 - 2023-08-30
2023-07-25 - 2023-07-30
2016-06-06 - 2016-06-06
2016-05-06 - 2016-05-23
2016-04-02 - 2016-04-29
2016-03-05 - 2016-03-26
2016-02-05 - 2016-02-28
2016-01-02 - 2016-01-31
2015-12-11 - 2015-12-31
2015-10-13 - 2015-10-13
2014-03-01 - 2014-03-25
2014-02-22 - 2014-02-22
2014-01-05 - 2014-01-07
2013-12-11 - 2013-12-23
2013-07-28 - 2013-07-28
2013-04-07 - 2013-04-13
2013-03-22 - 2013-03-22
2013-02-10 - 2013-02-25
2013-01-01 - 2013-01-02
2012-12-02 - 2012-12-15
2012-10-14 - 2012-10-14
2012-09-10 - 2012-09-18
2012-07-03 - 2012-07-03
2012-06-15 - 2012-06-21
2012-05-06 - 2012-05-14
2012-04-23 - 2012-04-23
2012-02-05 - 2012-02-20
2012-01-06 - 2012-01-24
2011-12-02 - 2011-12-24
2011-11-04 - 2011-11-27
2011-10-16 - 2011-10-28
2011-09-04 - 2011-09-04
2011-08-05 - 2011-08-21
2011-07-08 - 2011-07-22
2011-06-10 - 2011-06-24
2011-05-08 - 2011-05-25
2011-04-01 - 2011-04-29
2011-03-04 - 2011-03-28
2011-02-02 - 2011-02-26
2011-01-09 - 2011-01-29
2010-12-04 - 2010-12-23
2010-11-07 - 2010-11-24
2010-10-01 - 2010-10-22
2010-09-16 - 2010-09-29
2010-08-01 - 2010-08-30
2010-07-14 - 2010-07-30
2010-06-04 - 2010-06-13
2010-05-06 - 2010-05-31
2010-04-02 - 2010-04-28
2010-03-02 - 2010-03-30
2010-02-04 - 2010-02-28
2010-01-01 - 2010-01-31
2009-12-01 - 2009-12-31
2009-11-01 - 2009-11-28
2009-10-01 - 2009-10-31
2009-09-03 - 2009-09-30
2009-08-01 - 2009-08-31
2009-07-03 - 2009-07-31
2009-06-04 - 2009-06-30
2009-05-31 - 2009-05-31
2008-10-02 - 2008-10-04
2008-09-04 - 2008-09-25
2008-08-02 - 2008-08-13
2008-07-02 - 2008-07-28
2008-06-22 - 2008-06-29
2008-05-03 - 2008-05-23
2008-04-01 - 2008-04-29
2008-03-01 - 2008-03-30
2008-02-10 - 2008-02-25
2008-01-01 - 2008-01-31
2007-12-01 - 2007-12-28
2007-11-07 - 2007-11-28
2007-10-05 - 2007-10-30
2007-09-05 - 2007-09-27
2007-08-04 - 2007-08-31
2007-07-05 - 2007-07-25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