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巴赫三部小提琴协奏曲中我最喜欢的一部(虽然作品1043 --“双小提琴协奏曲”应该是最烩炙人口的). 这部作品写于创作于1720年。当时,巴赫经历了丧妻之痛,这部作品似乎可以认为是巴赫对他自己的鼓舞之作。是巴赫作品比较少有的激情之作(特别是第三乐章)。此外,当时由于古典派的协奏曲形式尚未确立,合奏协奏曲正极盛一时,所以保留有浓厚的意大利作曲家的协奏曲风格;在形式上也都采用与维瓦尔第协奏曲完全相同的“快-慢-快”三乐章形式,伴奏方面采用的是弦乐合奏与低音乐器。全曲给予听众一种“意大利式甜美”的感觉,但从中仍可感受到巴赫复调音乐的精致巧妙的手法,显示出巴赫严肃的一面。 作品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 a小调,2/4拍子,虽然没有速度指示,但一般都以快板演奏; 第二乐章 行板,C大调,4/4拍子,是本曲中最著名的乐章,体现出巴赫艺术特征中严肃的一面; 第三乐章 甚快板,a小调,9/8拍子。
巴赫的这首小协也存在很多的演奏版本,被公认的好版本当属David Oistrach小提琴演奏,Eugene Goossens指挥皇家爱乐乐团协奏演奏的版本,大卫是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之一,他的琴声强劲凌厉,气势恢宏,而又不失饱满与圆润,充满了浪漫气息。由他拉这部作品,感觉完全出现了其他演奏者所不能比拟的辉煌。 这部作品没有速度标记,但通常认为第一乐章是一个快板,主题的3、6两个音,一短一长,坚定有力,奠定了全曲的基调。而副主题在力度上完全与之相反,同时音区也一高一低的相互呼应,做问答状。整首作品围绕这两个主题展开,区别不大的变奏却让人对主题中所透出的情感有更深刻的理解。第二乐章最能体现巴赫的作曲风格严谨而优雅,仿佛是在与上帝对话。而大卫的演奏充满了自由和随性,在很多小节中故意出现节奏的不平衡,达到一种巴赫意图之外的戏剧化效果,这部作品和大卫的结合是完美的。 以上作品简介转自“我的音乐盒” http://blog.703804.com/index.php/228002/viewspace-433035.html 下面是关于奥伊斯特拉赫的简介: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1908-1974)是上世纪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之一,他在小提琴演 奏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可以同历史上任何一位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大师相比美, 在世界音乐界享有崇高的威望。 5岁起从敖德萨音乐戏剧学院的斯托里亚尔斯基(Stoliarski)学习,1926年于该学院 毕业.1927年应邀赴基辅演奏格拉祖诺夫的小提琴协奏曲,由作曲家亲自指挥乐队协 奏,其演奏深受作曲家赞赏.1928年移居莫斯科,1930年参加首届乌克兰青年演奏家比 赛获一等奖,1934年起任莫斯科音乐学院副教授,1939年升为教授.1937年在布鲁塞尔 参加伊萨伊国际小提琴比赛获第一名,从此闻名世界.二战中,他为前线而演奏,1945年 与战后第一位访问苏联的美国小提琴家梅纽因合作,在莫斯科演奏巴赫的双小提琴协 奏曲,反响极为强烈.之后,频繁在世界各地演奏,1954年获"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1960年获列宁勋章.奥伊斯特拉赫的演奏,以浑厚、温暖的抒情性著称,他的分句极有特色,善于通过揉指强调色彩的明暗变化,其演奏既有气势和幅度,又柔美细腻,但处理作品往往比较粗.奥伊斯特拉赫的演奏曲目很宽,巴赫、贝多芬、柴科夫斯基、布拉姆斯的协奏曲以及和奥伯林合作的贝多芬、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都有很出色的表现.
Someone made the following comment at the YouTube site where these pieces are posted: "For all of humanitys flaws, youve got to love a species that could_ create, perform, & appreciate works such as this" I agree 100%! Enjoy! 相关链接: 从古典音乐看中西文化的不同(videos)
我喜爱的音乐作品--贝多芬F 大调浪漫曲
我喜爱的音乐作品--维瓦尔第“四季”
我喜爱的音乐作品--贝多芬合唱幻想曲
超级享受--观李云迪与CSO 演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