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对奥巴马的医疗改革方案进行了一些讨论。好几位读者评论时都提到奥的医改提案似乎有"Too Big, Too Soon" 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经济环境如此糟糕,到处都缺钱的情况下,要一举推出这些从根本上改变美国医疗和保险体系的措施,难度会相当大。以奥巴马的政治智慧,他应该不是没有考虑到”天时地利人和”对他的新政成功的影响。但他仍然选择了在这个“非常时期”大力推出这些改革,从一定程度上说可能也是想“兑现”他在选举期间许下的诺言。“言必行,行必果”,该是他做人做总统的原则。 说到竞选期间的诺言,另外一个“重头戏”当然就是奥的能源政策了。有意思的是,和医改相反,他至今为止提出的能源政策,却被很多人认为是“Too Little, Too Late”。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他的提议和愿景吧。 奥巴马的能源政策 早在竞选期间,奥巴马就提出了他的短期新能源政策目标 --那就是“在今后三年中将可再生能源的产出提高一倍”。这个愿景乍听起来很鼓舞人心 -- 三年翻一番,那该是不小的进步呀。可是,如果我们考虑一下美国目前可再生资源的规模,就会发现这个“翻番”实在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成就 --这是因为它的基数太微不足道了。 据估计,去年全国风能和太阳能的产出大约是45 million megawatt-hours. 这个数字粗看起来满不小,但如果和全年美国生产的总电力相比(4.1 billion megawatt-hours), 就可以看出这两种“可再生资源”生产的电力只占总产出的1.1%!! 也就是说,奥巴马的“宏伟目标”,其实只是在未来三年内将产自这两种资源的能源提高到总产出的2.2%!! 这样一看的话,就可以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认为这个会消耗$10 billion 的提案不值得了吧。 当然,奥巴马此方案中所指的“可再生资源”不一定只是局限于风能和太阳能这两者,也许还包括水利发电。如果这样算的话,这个目标就会更有吸引力一些。毕竟,目前美国水利发电已经占全国能源需求的2.4%,比风能和太阳能的总和超出一倍。但自1999年以来,多达200座水电站已经被移动或者拆除,使得让水利发电成为重要能量来源的“梦想”不那么容易实现。而且,奥巴马的新能源方案也不仅仅包括开发风能,太阳能和水电 等再生资源,还包括以下一些主要措施: 1) 斥资$25 billion 改造学校和其他公共建筑设施,提高它们对能源的利用,降低能量消耗;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包括路桥建设 2) 提高汽车的能源和环境标准,并通过提供低息贷款(总额高达$50 billion),鼓励汽车制造商生产车身小巧,节能性好的车型,比如Chevy Volt, 以及开发电动汽车和其他新型能源驱动的车型。 3) 对开发新型能源配件产品的工业提供低息贷款,以此鼓励配套铲平的开发和生产,比如电动汽车的引擎,以及新能源电池等等。 据估计,这些项目加在一起,可以在未来十年内创造数以万计的新职位,即所谓的“Green Jobs"。单是改造校舍和其他公共建筑 一项,就可以创造一万以上直接的工作,更不用说那些间接得益的工作了。所以,这些措施即便在能源开发上不能马上见效,至少在创造就业机会方面可以起到对经济的直接刺激作用。 万事总是开头难。千里之行,总得始于脚下。即便这个“第一步”有着极高的成本,而且会面对很大的阻力,迈开这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总比原地踏步强。因为历史和政治的一系列原因,目前美国在新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已经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了。如果一再延误新能源的开发,就很有可能被这个本世纪最重要的“革命”进程抛在后面。 那么,二战以来一直在各种新兴工业领先世界的美国,为什么在对国计民生至关重要的能源生产方面甘于落后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可能要回溯至1973年的石油危机以及那以后美国政府的一系列政策。这不是题外话,因为不搞清楚为什么美国的能源状况会走到今天这样的田地,是很难避免历史的重复的。 美国能源问题的历史根源 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对很多发达国家的影响不亚于一颗原子弹。许多欧洲国家痛感依赖中东产油国的危害,在危机过后大力推广新能源的开发,以及自家境内石油资源的发掘。为了鼓励民众改变依赖石油的生活习惯,丹麦,法国等国家纷纷提高汽油税(比如丹麦目前的汽油价格就高达$9 一加仑,而且还要附加额外的“二氧化碳税”),并花费巨资发展公共交通系统,使得开车成为一种不经济,不合算的选项。今天,核能已经占法国电力产出的78%。而北欧小国丹麦在1973 年99%的能源从中东进口,2008 年这个数字则已经降低为零。目前,核能和风能已经占全国能源的16%, 而且由于开发早,他们还能向其他国家输出相关技术和产品,使其成为该国的一大出口产业(目前全世界三分之一的wind turbine来自丹麦)。所有这些都对该国的经济和就业市场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该国从1982 年实施新能源措施以来,经济增长了70%;而同期能源消耗量几乎没有任何增加;失业率则低于2%。甚至连发展 中国家的巴西,都早已大力发展清洁资源,如以玉米为基础的ethanol。 加上本国的石油资源,目前已经完全不依靠进口石油,实现了能源自主。当然,你可以说,这些国家小,和美国没有可比性,但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如果一个国家的政府和人民能够真正下决心牺牲一些自己习以为常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并实施有效的政策和法律,实现能源自主应该不是不可能的。 反观美国在危机之后的相关政策,就可以看出它的执政者并没有真正从这次危机中吸取教训。虽然在石油危机后的最初几年里,福特和卡特政府的能源政策还是取得了一些效果,比如75年的EPCA法案,就提出在未来十年里将新生产的民用汽车的油耗从每加仑13.5英里提高到27.5英里(在75 -85 年间这个目标的确实现了)。但可惜的是,接下来的里根政府却没有继续向这个方向努力,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将民用汽车能耗标准降低到每加仑26英里,而且还砍掉许多卡特政府通过的新能源开发项目(包括在卡特任期上马的“太阳能研究中心”及其四个区域中心)。更让人难以相信的是,里根和当时的民主党占主要位置的国会达成协议,通过了一系列提案,将风能和太阳能开发行业本来可以享受的减税待遇也取消了。因此,本来正在起步阶段的美国新能源工业遭到毁灭性打击,以至几个最大的太阳能企业不得不把他们的技术和生产专利转让给日本和欧洲的一些公司!!里根还有一个很有讽刺象征意味的举动,即把卡特在白宫屋顶上装的太阳能板块拿掉,最后廉价卖给了缅因州的一所大学。不难想象,美国新能源开发在里根八年任期之间完全停滞甚至倒退的命运。 看看这段历史,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分析人士这样总结:“尽管里根时代的最大成就是结束了和苏联对立的冷战,并直接导致了苏联和东欧政权的分裂,但他的最大失败就是让美国更加依赖中东石油国家,尤其是代表极端伊斯兰教义的沙特阿拉伯。这对美国之后二十年的政治经济发展的轨迹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不夸张的说,美国今天的困境有很大一部分应该由里根的相关能源和环境政策负责”(注一)。 而里根之所以反其道而行之,可能主要的原因是想要刺激国内汽车工业和其他相关工业(降低废气排放标准和节能标准对汽车工业有直接的好处,而降低环境保护标准对其他很多工业如化工工业都有直接的好处)。而且,降低能源消费税和共和党一贯的反对提税的立场也很一致。所有这些,造成了美国民众对享有低价能源这一“天赋人权”的entitlement, 对于任何可能“剥夺”或者威胁他们这个“权利”的政府行为都持敌对态度。这也难怪,要改变一个国家大多数人习以为常的思维定式,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要改变美国目前的能源状态,改变这种思维是必须的。 而里根之所以反其道而行之,可能主要的原因是想要刺激国内汽车工业和其他相关工业(降低废气排放标准和节能标准对汽车工业有直接的好处,而降低环境保护标准对其他很多工业如化工工业都有直接的好处)。而且,降低能源消费税和共和党一贯的反对提税的立场也很一致。所有这些,造成了美国民众对享有低价能源这一“天赋人权”的entitlement, 对于任何可能“剥夺”或者威胁他们这个“权利”的政府行为都持敌对态度。这也难怪,要改变一个国家大多数人习以为常的思维定式,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要改变美国目前的能源状态,改变这种思维是必须的。 美国的思维定式和能源改革的阻力 说到美国人的思维定式,这里有必要提以下多数美国人对他们的国家目前遇到的能源危机和其根源的态度。不少美国人(尤其是美国的政客们)非但不检讨自己政府在能源政策方面的失误,反而将批评的箭头指向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很多人认为全球油价近年来之所以高涨,就是因为中国,印度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太快”,打破了石油和其他能源的供需关系,因此,这些发展中国家要为目前的能源问题负责,买单。这个说法从表面上看很有道理,毕竟,这么多年来,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和印度一样一直保持8-10%的发展率。加上这两个国家的人口加起来占了全球人口的1/3强,这样高速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肯定是其他任何国家可以相比的。可惜,这种观点是极具误导和欺骗性的。 不错,中国和印度的高速发展的确导致了这两个国家的能源需求高速增长,但即便如此,美国仍然是全球能源使用和浪费最多的国家,这个人口只占全球5%的国家,每年的能源消耗却占全球的25%,超出目前中印两个国家的总和!!!当然,公平地讲,这个比例与美国的GDP 占全球总产出的比例--22% -是基本相符合的,但美国人在能源消费方面的大手大脚和浪费习惯也是人所共知的。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美国人这样得天独厚,享受着每个家庭平均2.5 辆汽车,2007人均能源消费11.4KW的“luxury”(中国的人均消费是1.7KW, 印度则只有0.7KW,参见下图)。。可惜,大多数的美国人不检讨自己的问题,却指手划脚指责别的国家发展太快损害了自己的利益,这真是典型的单向思维。"The World is Flat" 的作者 Thomas Friedman 在 他的新书 “Hot, Flat, and Crowded”中引用一位埃及政府官员的话,指出这种“common sense" 的无理之处: "It is like the developed world ate all the hors doeuvres, all the entrees, and all the desserts and then invited the developing world for a little coffee. And then they asked us to split the whole bill. Thats not going to happen. The developing world will not be denied." (这里说点题外话。也是在本书中,作者在描述这些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经济和技术起飞与能源短缺的矛盾时,用了下面这个亲身经历的例子: 2007年,他到印度中部的一个城市 Hyderabad访问以为大科技公司和印度最大的慈善机构的创始人B. Ramalinga Raju. 主人为他安排了参观当地的一些村庄。其中一个村子刚刚建成了一个现代化的诊所。当他走进去的时候,看到一位年长的病人正躺在诊断床上,身上连接着各种检查仪器。在房间的墙上是一台电视机视频,屏幕上出现的是远在班加罗一家大医院的医疗专家。他正在通过卫星连线,实时分析这位病人的EKG 结果。正当作者感叹现代技术已经进入这样一个偏僻角落的时候,房间里的另外一个设施吸引了他的眼光-- 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放着16个汽车用电池和一大堆电线。原来,房间里的“高科技”设备,竟然是用这堆“原始”的发电装置来提供电力的!这就是70% 的居民还没有电线送电的印度!这就是energy poverty 的现状。这就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贸易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不平衡的“能源版图”!) 可惜,美国朝野有Friedman这样见识的人是太少了。大多数的美国人对于右翼媒体对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对全球能源危机所应该担负的责任说深信不疑,也反映了媒体对民众的误导和一般大众对媒体的盲从。要使得朝野上下真正认识到能源危机的真正原因,从而支持新能源的开发,奥巴马面临的不仅仅是来自强大的石油工业界河其他既得利益者的阻力,更重要的,恐怕是如何改变美国人这种根深蒂固的认识误区,从而取得更广泛的民意支持,以便有效地推动新能源的开发革命。 当然,在这个问题上,争取共和党的支持是很关键的。尽管共和党在布什任期内,采取了诸如退出“京都协议”,否认“全球变暖”等让人跌破眼镜的行为, 但在目前的经济现状下,即便是最“激进”的共和党成员,可能也不会否认解决能源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棋。因此奥巴马如果能借此“东风”,乘胜追击,也许真的能够打出一片新天地。况且,共和党在如何对付能源问题上本身也有一些可取的建议和立场,比如他们对在阿拉斯加开发原油的支持就不无道理。竞选期间佩林因为那句煽动性很强的“Drill, baby drill” 而受到不少民主党支持者的攻击,但仔细想想,在这个问题上两党的分歧其实主要在如何在开采的同时保护环境和生态上面。这个分歧其实是可以解决的,而且,危机有轻重缓急,短期长期之分。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放着家门前的资源不动,非要去别人的地盘争夺,而且还因为这种争夺和依赖赔上自己的国家安全,这个账好像怎么也算不过来呀。 总而言之,奥巴马的新能源政策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注定了会困难重重。但愿他能够广集有识之士,吸取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推出能够真正改变美国能源“版图”的措施。因为这不仅仅对今后几十年美国的经济走势有直接的作用,而且对保持美国在全球的政治地位和全球稳定也是直接相关。从历史的角度看,奥巴马的“Legacy" 很有 可能就是他的能源改革(医疗改革如果成功,当然也是不小的成就,但像上篇所提及的,我总觉得目前的措施可行性不大)。下一篇在讨论伊朗问题的挑战时还会对此进行更多的阐述。 注:文中所引数据大多出自Thomas Friedman: "Hot, Flat, and Crowded: Why We Need a Green Revolution - and How It can Renew America".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New York. 相关文章: 奥巴马的内忧外患(一): 医改篇 (一): 医改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