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这段时间因为工作和家事繁忙,已经休博一个半月。父母在我们这里待了十个月后,因为家里有一些事要处理,也于八月上旬回国。前几天老妈给我打电话时说,她退休后担任校董的那家私立外语学校的校长给她约稿,希望她把在美国的一些生活故事写下来发表到校报上,于是她就写了几篇关于她和老爸在这里社区大学学英文的经历的,和两个小孙子的一些故事,学校的老师学生还都很欢迎呢!她把这些文章发给我,让我放到我的博克上。尊敬不如从命,希望大家喜欢!) 我每次赴美都要给两个孙子讲讲数学,其内容学到初中二年级为止。因初三起内容加深了,专业素语太强、语言的障碍更大了。今年一月开始, 我和先生在社区大学学英语后, 小孙子 又成了我的英语老师。我们的关系一下变成了互为老师又互为学生,在与孙子一起学习的过程中,除给我启迪,同时给我无穷的欢乐! 几年前老二还小,主要是给老大上课(大概是二年级)。作了一辈子很认真(我自认是)的老师,上课前当然要认真备课:概念、三四个例题、思路、书写格式一应俱全,写得规规矩矩。然后才是练习题。一开始上课,就发现这一套对他不实用:给他讲了概念、一般思路,拿出例题我就开讲,开始是讲到第二个例题时,他就说:“你不要讲了,让我自己想!”只是他坐在那儿既不动笔、也不问你,但一会儿他突然报出了答案,然后才告诉你他是如何想出来的。再过几次我一说出例题,他就说:“你不要讲了,我自己会想。”仍然是坐着“想”──说“答案”──讲思路。后来他给我规定,除非他想很久都不行的题才允许我讲,(这种情况太少)。也许大家会想,美国学生学得浅,你也许讲的也很浅吧。非也,我从国内带了一套华赛教材、一套华东师大、南师大培优班的练习册,按上面的内容讲,如二年级时就讲到数列,鸡兔同笼、枚举法等等。我将这一情况告知女儿、女婿,他们都说:美国孩子的参与性特强,他们不喜欢被动的听老师讲。当然我只能入乡随俗了。令我哭笑不得的是:当我即将回国时,我问他你想给外婆说点什么?他说:“谢谢你给我讲数学题,但是,你下次来,讲课时要讲得更少点,让我自己多想!” 后来小孙子也入小学了,我来的时候也开始给他上课,吸取了哥哥的意见后我就按“讲得更少”的要求办 - 你别说小家伙一下就适应了;兄弟俩还有一共同点:坐着想──报答案──讲思路而且常常其思路会令你吃惊的简捷; 这种现象多了, 它令我思考:1, 我过去认为很好的教法“讲讲、练练、议议”是不是有问题,是否必须讲在先,美国孩子为什么不想听你先讲,而是自己先思考?而且往往想得更敏捷?这两种差异反映出的是否是教育观念──学生观,教学观的差异,其结果必然是培养出了人才的差异──被动、顺从;创造、有主见。两者的区别我认为在关键的三点上:1、教学只是让学生学到知识,还是更重视学习过程中提升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2、课堂上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记呢,还是主动、积极的思维;3、教学要关注的仅是该知识点、该阶段学生的学业呢?还是学生长远、乃至一生的发展?这是值得我反思的。 两个孙子都非常重视“想”,而我常常强调他们“写一写”、“画一画”,还要很规范的写出来解题过程。两者比较“想”更快、更直接,思路更清晰。他们说"老师是这样要求他们的。我在比较:“想”是在自我思考、自我解疑、自我提升; 而我们更强调规范的写出来当然有思考、解疑的目的,是不是还有一层意思“给别人看清楚”。两者的差异似乎看在重视“自我提升”和“给别人看”上有的不同,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前者。 老二的思维比哥哥还要敏捷,但常在出结果后告诉我“不知怎么写”!我认为这是美国教育的不足。很多练习题不要求写出规范的过程(昭君按:其实不然,学校老师是一般会要求写出步骤的,但这小家伙做作业甚至考试时也会因为没有“show the work" 而被扣分)。“自我思考”固然重要,但规范的书写不仅能给人看清楚(如考试),同时它还有强化和检查思路功能,如能中、美互学互补那一定是好事! 从此,我的教学是把自己当作合作者、引导者,如疑点解答、知识归类、强化提升(一题多变)等上下功夫,倒也轻松。孩子也觉得:“很好玩!” 可能好些朋友有这样的疑问:你用中文还是英语讲。当然是中文(今年,我开始学英语后有意使用一些英语词汇),由于语言的障碍,我只能采用又说、又比、又用实物,再加上女儿或先生有时候的英语提示,倒还能学得走,在学习过程中也引发出些有趣、有意义的事。老二聪明、机灵、会看眼色。通常他父母不在家,他很听话,学得又快又好。一旦父母在,偶尔他不想学了,就要装怪了,说:“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一次他爸在时这种现象发生了,我真的有点生气了。一句话不说把书本收好上楼躺在床上看书。见我生气,他爸马上对他进行教育。过了一阵,他轻轻推开我的门,爬上我的床坐着,我佯装未看见,不理他。坐了一阵他伸开双臂抱着我,一个劲的说:“Sorry、Sorry!”。当然又接受我一番教育。相安无事过了一阵。一天又出问题了,一道较难的题,经我两次提示后未做出来,我说:“这题你应该会做,只是你今天太不专注!”他生气的说:“啊!你说我是傻孩子,什么都不懂。”随手将笔一摔(有摔东西的坏习惯)。我像视而不见的又上楼看书了。当我过了一个多小时后下楼来时,看见他很沮丧的坐在楼梯口。看我下来,他立即走上来抱着我,不断的说:“Sorry、Sorry”,还真的流泪。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他摔笔的坏习惯改了。为什么?我分析的答案是:在和我的学习互动中他学会了尊重、学会了大度。原来,每当他教我英语发音或纠正我作业中的错误后,我都会真诚的对他说:“Thank you”!“谢谢你又给我指出一个错误”, 还告诉他我的英语老师都知道他在帮助我学习。也许这自然的“身教”让他懂得“不会做”并非不光彩的事,没有人会说你傻,一个人只有勤奋而虚心才能进步。这倒是我原来未想到的:祖孙互帮互学不仅在知识上互有进步,而且在改善孩子不良习惯,学会尊重人、学习处理人际关系上有如此功效。所以,我劝所有的父母、老师能平等的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也许在你的无意识中正在改变、塑造着孩子。 我这人性子急,教惯了中国孩子,总希望孩子能坐得规规矩矩、专专心心的学习。一见到他翘着个屁股跪在椅子上做题,或者两脚盘着“蹲”在椅子上做作业,甚至一边吃东西一边做题,或提醒两遍后还不专心,心里就不高兴,脸上就流露出来了。此时,他就会笑笑的说:“你为什么不高兴?你要像我教你学英语一样嘛。说:这个题该这样做(很耐心状)。”说得你哭笑不得,好像他还很有道理。想想,作教师还真要有耐心。女婿常说:美国的老师(尤其是中小学),不好当啊,绝对不可对孩子发脾气。否则,家长可以投诉你。我曾参加过一次女儿为童子军讲中文的活动,几个美国孩子不停的动:钻桌子、交谈、做鬼脸等, 女儿只能很礼貌的招呼一下。 上面说到给老大讲鸡兔同笼的问题,他那时七岁。讲一例题后,后面的题都是坐着“想”出来的。我真的很高兴,说:“你真聪明,像这样的题好些笨孩子根本不会做”。话音一落,只听他说:“世界上没有笨孩子,他们不会做只是没有人教他们,或教得不好”!真没想到这样的话会出自一个七岁的孩子,而且如此坚定、真诚。后来,我逐渐的了解到:这就是美国的社会观念:人人平等、人人都能成才。这种观念对我的教育观还真起了修正作用。如何善待所谓的“优生”、“差生”。这是个很大的问题,甚至可以影响孩子一生的问题。要坚信,每个孩子都是有用之材,只是用处不同而已!千万别“叫’差生’”,千万别小视、歧视“差生”,说不定他们今后还是一棵参天大树呢? 你看这是不是祖孙乐?我太喜欢我的孙子了!不仅因为他们给我带来了快乐,更重要的是他们更新了我的观念,让我懂得了不少应该懂得的知识。也使我与现代观念更接近,更富有一颗年轻的心。 2011 年9月9日 相关链接: 和儿子聊天:好孩子,坏孩子? 和儿子聊天: 好老师,差老师? 老爸的家常菜和老妈镜头下的秋色 (多图) 老爸老妈学英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