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参加学校的Honors Program Retreat。活动长达四个小时,包括一些community building 的游戏,读书讨论,以及guest speech。我作为Honors Council 的成员也被邀请参加。今年的Honors Seminar 的主题是 Outliers and Transformation (Outliers is a statistic concept, defined as "an observation that appears to deviate markedly from other members of the sample in which it occurs"),所选书目是 Malcome Gladwell 的 Outliers - The Story of Success。 这本书我没有读过,但该作者的另外两本畅销书 “Blink" 和 "Tipping Point" 都读过,而且对这位善于将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结合在一起分析社会现象和人性的作者很感兴趣。这本新书的主题是通过对一些所谓的“天才”的特点分析,得出" Theres genius in everyone of us. The real outliers are the type of people who seize the opportunities and never give up in their dreams". 书中提到的“outliers" 包括比尔盖次,麦克戴尔,和其他一些各行各业著名的成功人士。其中一个最有意思的观点是所谓的“一万个小时”的概念 -- 他说,如果一个人从15 岁到30 岁这个期间,每个星期花10 个小时在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上(比如音乐,写作,计算机编程, 等等),那么在这十五年时间内,他/她就会总共花费一万个小时左右在这一个事情上。而这种投入,正是最终产生“outlier performance" 的秘密所在。当然,他的观点不是要否认天才的存在,和每个人内在资质的不同,但他认为,这些基因上的不同,只是一个人最终成就的一小部分。 围绕这个主题,和“outlier characteristics 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 这一观点,主持人L 教授(我以前在“我认识的犹太人”中写过他)和我们几位council members安排了几个有趣的游戏。其中一个我觉得特别有意思。这个游戏要求每个参加者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生活和背景中的一件十分独特的,help define yourself 的东西(不具名),然后主持人分批收集参加者的纸条(一次五到六个)。他再随机地念出这些纸条上的内容,让其他的参加者猜测哪个内容是哪位参加者写的。这个看似简单的游戏,却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这个组五个人先开始。也是巧合,他第一个念的就是我的。我写的是“I married my first love, and we are still together after 20 years" (其实刚开始我很犯难,不知写什么好,因为我的经历太不“独特”了,除了那些表面上一看就知道的背景以外,比如来自中国,但这个游戏要求写别人不大可能一看便知的东西,所以想了半天,觉得这个可能是个非常独特的一面)。听了这个内容,满屋子的参加者都把我们这一行人从左看到右,最后好几个人指着中间那位四十来岁的alumni 说是她。原因呢?因为她和她丈夫一起来参加的。这个年纪还这么分不开,肯定是young love 了。可惜他们都猜错了。主持人宣布那是我的回答时,大家都很惊讶,大概一来没有想到我是“早婚”(呵呵),二来也没有想到我的婚恋经历这么简单吧。其他人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自己是跆拳道二级黑带,有的说自己曾经独自背包跨越南美某个国家,等等。这些经历无一例外地redefined 我们每个人,也因此影响着我们对世界,对他人的看法和评价。 正好,周一晚上 MBA课, 主题就是diversity in the workplace。 本人向来喜欢活学活用,觉得这个游戏和这节课很相配,就拿来用啦。于是这个两个半小时的课,除了规定的章节内容和关于Affirmative Action 的小组辩论外,又加入了这个小游戏。结果,学生们的回答比周六的还要有趣和精彩。刚开始,不少学生觉得很困惑 -- 写什么样的东西好呢?我看他们踌躇,就告诉他们我写的是什么内容,对此,好几个女生一脸羡慕的样子说:“啊,好浪漫啊!”, 呵呵。有了这个“启发”,任务很快就完成了。来看看都有什么样的回答吧: “I quit a six figure job because I felt its just a title, not a function" (这位非裔女生以前在一家Fortune 500 公司做Diversity Officer - 我开玩笑说,那这堂课应该由你来讲啊 -- 但她觉得这个位子完全是一个 token position, 没有任何实质的意义;因此,一年后,她辞职,加入了一家非盈利公司。虽然工资比以前少了不少,但她觉得更有真实的使命感)。 "I was a professional dancer" (这是一位Board of Trade 的HR Manager,本科学的是工业和组织心理学。看她那副精干的样子,你绝对不会把她和芭蕾舞演员联系起来!) "I was a troubled kid, until I discovered music. Im now working in music therapy to help children with troubled past" (这个二十多岁的女生,长得小巧精致,从外表绝对不可能知道她竟然有如此turbulent 的过去。音乐拯救了她,而她也用音乐来拯救和她有着相似经历的孩子们) "I grew up in military, and attended military run schools" (这是一位巴西移民,看上去文雅安静,想不到却又军队的背景。我开玩笑说大家可得对她毕恭毕敬,否则吃不了兜着走,呵呵) "I worked in African at an orphanage" (这是一位来自前南斯拉夫的移民,曾经在许多难民营工作,现在也在一个非盈利组织工作) "I met George Lucas!" (这位二十多一点的俄国女孩,以前是律师,喜欢“星球大战”,尽管她也承认这个经历并不见得对她的人生有太大的影响,但绝对是一个独特的经历,值得纪念)。 "I am a happy person!" (This is a middle aged man, who used to work at Amazon.com and Dell Computer, and a few other .com companies; Although he said that hes cynical about corporate America, he still keeps hope and optimism - a rarity in todays environment, which makes him unique) 游戏结束了,大家意犹未尽,下课后还在继续谈论各自的experiences。 看到教室里这些年龄,经历,背景各异的学生,我心里有一种满足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这些经历丰富的学生在一起,我学到很多。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对这个世界的关爱,对梦想的追求,时时感动着我。我为有这样的学生而自豪。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如果我们愿意敞开心扉去了解他们,就会知道,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不可缺少的“那一个”。 Are you an outlier in any meaningful way? What makes you a unique person, my friend? 相关文章: 课堂里的多元文化 课堂辩论:Affirmative Action 应当废除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