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海云写了一篇读于丹“庄子心得”的文章,我在文章后面贴了几个评论,后来 发现我和海云争论的其实是不同的话题,于是干脆在这里写一写我对于丹现象的看 法。 学者于丹在过去两年里面大红,先是在国庆期间央视“百家讲坛”讲“论语”心得, 创下收视奇迹,然后又创下多年不见的新书销售纪录。继“论语”心得之后,于丹 又推出“庄子”心得,同样创造了极好的销售成绩。一时间,孔子和庄子的学说成 了人们热烈讨论的话题,而于丹也被冠以“美女教授”,“学术超女”的美名,和 几年前通过同样的过程走红的易中天一样,成了中国学术界成功借助大众媒体而家 喻户晓的人物。 凭心而论,于丹对于传播和普及中华传统文化学说是很有贡献的。孔子的学说千年 以来一直是中国社会道德规范的来源,可惜经过近百年的战争和政治斗争,他的经 典思想在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的信仰体系中已经不占有主导地位了。尤其是经过最 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伴随着各种西方思潮的大量涌入, 使得中国人的信仰体系处在了前所未有的混乱状态之中。不夸张地说,今天的中国 社会信仰的只有两样东西 -- 钱和权。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重提孔子和庄子,无 疑是有社会意义的。至少,这给中国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认识传统文化的机会。 不过,于丹现象远远不是这么简单。我个人认为于丹对庄子的解说和理解更准确一 些,而她对孔子的“人性化”解读似乎有“为我所用”的嫌疑 --也就是说,她把孔 子的一些迎合当今社会需要的学说拿出来放大,而并没有还原一个全面的孔子。她 所强调的那部分孔子学说,正好符合胡温倡导的“和谐社会”的要求,所以从一定 程度上来说,于丹的走红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最好注解。可是,重读孔子,真的 能够解决中国社会信仰缺乏, 道德规范缺乏的问题吗?中国社会几十年来被打破的 传统道德观念,真的能够重新建立起来吗?不改变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和官本位制 度(而这本身就是孔子学说对中国社会最大的影响),中国社会真的能够和谐吗 (有 人说,提倡什么就是因为缺少什么,这非常有道理)? 我对这点非常怀疑。 那么,一个社会的道德规范到底应该从何而来呢?要回答这个问题,也许对比一下 美国社会会有点启发。我妈妈是搞教育的,她来过美国好几次,通过我们的两个孩 子和他们的朋友也对美国的教育有些了解。她想不通的一个问题是:“美国的学校 没有少先队,没有共青团,也没有什么党组织,孩子们也不进行政治思想教育, 那他们的道德观是怎么建立的呢?”这个问题初看很简单,但仔细想 想,还真不好回答。是通过宗教吗?不全是,因为美国没有国教。各种宗教的教义 相差很大,但宗教肯定是一种行为和道德规范的主要来源。我 个人认为美国人的道 德观念是深深根植于这个社会的各种制度之中的。因此,美国没有宣传雷锋,但是 助人为乐的行为到处可见;美国没有少先队,共青团,但他们的童子军帮助孩子们 build character;他们也许没有特别的政治思想教育,但勇敢,忠诚,公平,诚实, 黄金原则等做人的原则在孩子们所读的各种书籍中得到宣扬。当然,还有各种各样的 真实生活中的榜样 -- 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父母为非洲饥民捐款的时候,当他们看到 父母放弃自己的休息日,为他们的各种体育活动和校外活动义务服务的时候,他们 得到的人生观和道德观的影响应该是比任何说教深刻得多。 于丹红了,值得庆贺。至少看她的节目比看那些插科打浑的所谓节目主持人要有意 义得多。但她的走红真的对中国社会有多少实在的意义呢? 也许这些“轰动效应” 尘埃落定之后人们会发现,这个社会贫乏的道德规范并没有什么改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