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深夜节目收视率冠军的「大卫赖特曼秀」,2009年 4月17日晚上邀请华人笑星黄西(Joe Wong)亮相,以英语讲美式笑话,近六分钟的演出,观众反应热烈。 黄西站定后的第一句话是:「大家好,我是爱尔兰人。」全场笑翻,赖特曼也跟着大笑,黄西知道他的笑话题材已触动敏感的美国流行文化神经。 黄西的表演片段在YouTube上的点阅数,两周以来已超过10万人次,留言评论褒多于贬,一致认为很好笑。大家开始打听这位戴着眼镜,满口中国腔英语的黄西究竟是谁 -- 口音这么重,相貌又不出众的人,怎么能上全国电视节目,用英语讲美式笑话,还能让老美笑得东倒西歪 今年39岁的黄西毕业于中国吉林大学,主修化学,1999年取得德州莱斯大学生化博士学位,翌年到麻州剑桥一家跨国基因制药公司工作。白天他是在实验室正经做研究的科学家,到晚上就摇身一变成演员,穿梭在新英格兰地区的酒吧、夜总会、俱乐部和大学礼堂,表演单口相声。黄西是一个典型性留学生,说起自己曾经的美国梦,也无非就是拿学位做教授过稳定的生活。但是后来这个梦想渐渐发生变化:科学界并不缺少黄西一个,但站在美国舞台上讲笑话的中国人却从未有过。此时的黄西显然已经有了一种责任感和野心,他想把移民文化带到主流文化的视野中。 黄西在吉林大学时就喜欢写笑话和讲笑话,马克吐温与导演伍迪艾伦的作品对他的启发很大,让他了解美式幽默与美式笑话。到麻州工作后,他利用时间报名「笑话写作成人教育班」,经由这个管道接触到波士顿的喜剧圈开始表演,2002年第一次登台。他努力在笑话题材上不断创作,最早的听众是当会计师的太太金妍。他的移民题材配上货真价实的外国口音,很快就受到欢迎,打入2003年波士顿国际喜剧节的决赛。 专门帮「赖特曼秀」发掘人才的布瑞尔2005年在波士顿听了黄西的表演,认为他深具潜力,观察了三年后,2008年布瑞尔再到波士顿看黄西表演,觉得时机成熟,让黄西为「大卫赖特曼秀」试镜。 布瑞尔说,他以多年经验相信黄西终究会大红大紫。当晚赖特曼非常欣赏这段演出,罕见地拉着乐得不知所措的黄西一起谢幕。黄西4日将在纽约参加全美最热门的喜剧「Comedy Central」电视频道试镜。这将是第一位英语非母语的第一代华人,应邀在这个全美最热门的喜剧频道上演出。 黄西说,直到一个民族能开自己的玩笑,嘲讽自己的领袖与政治社会,这个民族才算成熟。他希望能以第一代移民的身分说故事,「移民在社会中是无声的一群,移民社会中有许多有意思的事,也有许多被歧视与挣扎的事,因为语言与文化的障碍,自己表达不出来,又没有人帮忙表达」,黄西说:「我愿意做个移民的代言人,说出移民乐观、奋斗、坚强的一面。」 黄西并不是一个传奇人物,尽管作为第一个登上《大卫·莱特曼秀》的华人,他做到了很多人没有做到的事情。而身为一个在美国生活的华裔,他最不可能得到以及最不需要的,就是运气。这也许就是为什么黄西总是会表现得比其他人钝感,他会在平常人悲哀的时候充满勇气,在平常人开怀的时候变得严肃,甚至是取得成绩时,他会分外自信地感到一丝失落——因为这本来就是他应得的。 他曾经是个从东北农村走出来的“坏孩子”,成绩很差,旷课逃学,喜欢和个性明的人混在一起。他很有可能会在某座工厂的锅炉房里度过余生——如果不是因为高二有了一个从小为自己做裤子的老师当班主任,自尊心让黄西觉得旷课是一件不好意思的事情。有许多人把他看成美国的小沈阳。黄西认真地反问,为什么?他其实没有了解,人们在总结他与小沈阳时,都注意到了他们曾经辛酸的过去,这样的过去许多人都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他们的成功,存在于大多数人的梦里。这样的大多数人,有个名字叫“草根”。有什么笑话,能够比一个草根的梦想成为现实更能让人开怀大笑呢? 黄西的逗笑创作: 段子之一:「我是新移民,当年来美国后,我开着一辆旧车,车后保险杆上贴了不少标语贴纸,我都不懂,撕也撕不下来,我开了两年之后,才知道其中一张是『如果你不懂英语,滚回去』。」 段子之二:「我好不容易才取得公民资格,我得去上美国历史课,去回答 谁是班杰明.富兰克林 我都只有啊…的份。去年,我儿子在美国出生,我抱着他,『哇,你这小子一出生就已经是美国人了,我问你,你知道谁是富兰克林吗 』」 段子之三:「现在我车上贴了『车内有婴儿』的标语,这可算是一种恐吓,因为有一个大哭的婴儿和唠叨的老婆,我再也不怕死了。」 《国际先驱导报》:第一次成功的演出是什么时候? 黄西:是在离哈佛大学比较近的相声馆里。2002年底,我在那里演出,第一次感觉,哎呦,原来单口相声有这么大的魅力,讲好了以后会让大家兴奋那么长时间。2004、2005年的时候一直做得不是很好,比较艰苦。到了2005年《大卫·莱特曼秀》一个专门的招揽人到我这里来看了一下,他对我说,你已经在去往莱特曼秀的路上了。 《国际先驱导报》:比较困难的两年怎么过来的? 黄西:每个讲单口相声的人都有这么几年是很难熬的,基本上很多人在五年之内也就放弃了。有些时候我也在想,是不是不应该干这个,但是有次在哈佛大学里,去实验室一看,那么多中国人在里面做教授,我突然想,这里已经不需要再有一个中国教授了,但最起码做单口相声的中国人没有,如果可以,我希望让很多人看一看中国人除了读书做学问还可以做很多不同的事情。 《国际先驱导报》:知道国内说你是美国版的小沈阳吗? 黄西:我也是刚刚看了他的表演,我不明白大家为什么这么讲。我自己也是东北人,也理解小沈阳的幽默方式,但是我们的东西很不一样,风格、写的东西和用词很不一样。 《国际先驱导报》:看过周立波的演出吗? 黄西:看了,我很喜欢他,觉得自己和他倒是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很巧的是,去年在上海,有一天吃完饭在电梯里看见周立波的海报,当时脑海里就觉得这个人跟美国做的东西有点像。后来看了以后觉得他很好,跟美国五六十年代白人阶层的一种相声相似。 《国际先驱导报》:你的段子基本是在讲移民,对这个群体的认识是什么? 黄西:从心里话讲,移民在美国是很艰辛的群体,不了解美国社会,美国人对他们也有偏见,国内外的双重负担下,他们夹在中间,生活压力很大。他们见得东西很多,思想丰富但是没有过表达。 《国际先驱导报》:是否想代言移民文化进入主流文化? 黄西:即使不能进入,也需要让主流文化了解到移民的生活。美国也是移民社会,都说美国梦,其实美国梦很大一部分是移民生活和理想的写照,是他们带来了这些梦想。有时候我们很难讲社会的公平、理想等等,但是通过幽默我们可以超越那些不合理、很难接洽的东西,幽默能够达到一种沟通。 《国际先驱导报》:有人担心你的笑话会降低移民的身份,你怎么看? 黄西:我的看法正好相反,像70年代的黑人也是受到很严重的歧视,但很多黑人用这个来做素材讲单口相声,给主流社会提供了很多了解他们的渠道,幽默是十分有力的武器。在美国,基本上每个比较成熟的民族都经历过这么一个阶段,就是都可以拿自己开玩笑,爱尔兰人、波兰人、黑人等等都有属于自己的玩笑,但是亚洲人的笑话就很少。不敢拿自己开玩笑的话就没有资格拿其他人开玩笑,自嘲需要勇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