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和儿子聊天-- 好老师?差老师? |
| 周六儿子参加了地区今年的辩论决赛 - 这次的题目是“In the US, jury nullification is a just check on the government。” 这个题目相信不少网友看了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因为jury nullification (陪审团对法律的废除权)是一个很生僻的法律概念。以前说过,LD (Lincoln Douglous) 辩论的题目往往偏于哲学化,而PF (Public Forum)的辩论题目则更加贴近生活,比如这次PF 的题目就是关于Affirmative Action的。看到这两个题目的时候,我又一次感叹儿子当初应该选择参加PF 队,而不是LD,那样的话辩论的cases 要容易得多。可是他不以为然,说PF 的题目容易的话,对大家都容易;而且PF 参加者太多(因为同样的原因),所以自己反而不容易“出头”;LD 是难度更大,但对他来说困难的题目,对别人也同样不易,加上LD 的队员人数少得多,比赛胜出的机会相对较多。听他这么一说,也挺有道理的,原来还希望他能够说服另外一个LD 队员,明年“叛变”到PF那边呢(PF 是双人队,LD 是单人),看来没希望了。 下午三点多钟,儿子打来电话,说比赛已经结束了,但他们要在途中去餐馆吃饭,要我或者老公四点半左右到学校去接。我问比赛结果如何,他说他们得了集体第一名,但个人比赛他并没有得到名次。这其实是意料之中的,因为今天 LD 参加的人很少,所以是“Open Rank Tournament", 也就是没有按照选手的级别配对辩论(儿子是第一年,属于“新手”级别,在这之上有“中级”-- junior varsity or JV和“高级”-- Varsity两个级别;Novice 选手大都是高一高二学生,JV 和V 则多为三四年级学生,水平上差别非常明显);也因为LD 参赛人数少了许多,比赛几乎都是在他们本队队友之间进行(如果人数足够,会尽量避免同一学校的选手之间进行对垒), 最后的个人名次也没有像以往那样分级别授予。他今天四轮比赛,两轮的对手都是自己队里最厉害的Varsity members, 其中一个是队长兼教练 Derek (LD 队因为队员少,教练基本上“权力下放”给队长全权负责), 另外一个是Varsity team star Lizzy (这小姑娘的厉害我见识过,第一次参加裁判去“参观”的LD 比赛就是在她和外校一个女孩子之间,只听她俩你来我往连珠炮一般,把我听了个云里雾里,呵呵);这两场他都败了,但还是" fought a good fight!!”。 他还说“Even Lizzy was surprised that I was that good, and I almost defeated Derek - of course, hes not at his best today, because he was defeated by a JV member - that never happened before!" 最后他只胜了两场,在得分上也因为对手是高级选手而吃亏不少。但听到他在电话那头眉飞色舞的“样子”,我却像他胜了一样高兴,因为我知道参加这样的活动,对他的自信心和其他方面素质的好处是难以估量的。以前儿子是个自尊心非常脆弱的孩子,对胜负非常在意。这样的“失败”如果放在以前,他肯定会耿耿于怀的,而现在却能泰然处之,并以很正面的态度去面对每一个学习和提高的机会,这正是孩子成熟的过程啊。 和老二从中文学校回来,老大已经被老公接回来了。马不停蹄又要和几个朋友一起去看电影,害得老二抱怨一到周末哥哥的活动太多,都没时间和他玩!送老大去电影院的路上,和他聊起这次的辩论题目,告诉他下午和学法律的Usagi 阿姨打电话时谈到这个题目,她觉得很惊讶(上次她来芝加哥在我家住了几天,和两个儿子都成了朋友,和老大还互相加入对方的 Facebook“好友”网络),问儿子是否以后打算学法律呢。我告诉她说现在还很难讲,因为老大一直是比较偏理科的,以前想做工程师,发明家,现在又对生物之类的学科很感兴趣,但他的文科也不错,除了英文成绩一直很好,今年学的AP 经济学也十分感兴趣,所以我们现在真不知道他到底该学什么。小U 听了,建议让老大本科还是学理工科,因为这样的背景申请法学院的话,会有很大优势 -- 法学院80% 的申请者都是文科出身,本科大都学什么政治学呀,历史呀之类的“usual suspects";所以法学院对理工科出身的申请人大都“另眼相看”。有这样的背景,学知识产权法,以后可以进入IT 或者其他的高科技公司做corporate lawyer。 我把这个观点告诉儿子,又和他讲了正在看的一本书 上关于二十一世纪是“左右脑平衡”的人才的天下这个观点,他大感兴趣。说参加辩论让他对法律这个职业有了很大的兴趣,但对于大学学政治历史这样的专业一直不感冒,如果这条路可以走的话,倒是一个“两全其美”,照顾了他文理方面的兴趣和长处。我说,你不是对历史地理还满感兴趣的么? 他笑了一下,说:“以前是还不错,可是自从六年级经过了Q 老师,我就下决心以后不和历史地理沾边了!” “为什么呀?”“妈,我敢保证你没见过像Q 老师那样枯燥无味的老师了!到现在我们这些上过他课的朋友还经常说起她,我们都确认她有让时间静止的特异功能!你想想吧,那是什么效果。。。” 听着儿子开初中地理老师的玩笑,心中不禁感慨。儿子算是幸运的,从小学到高中,遇到的老师基本上都是既敬业又有较强的专业背景和能力的,也有不少老师对他的成长起了很关键的作用。但总是有那么两三个差强人意的老师。这里就来聊聊两个儿子这几年来经历过的一些老师之间的不同之处吧(不好意思,写到现在才进入正题 -- 铺垫太长了哈)。。 一个好老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有敬业精神, 并能够用自己对知识的热爱感染和影响学生。中小学老师是一个很特别的职业(我自己就出身于一个中学老师家庭,对此深有体会), 对整个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不可低估。但中小学老师又是一个很demanding 的职业,加上一般来讲收入并不高(虽然工作时间比较自由,还有寒暑假的好处), 要在年复一年的重复 中保持高度的热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要求老师对自己的专业真正地热爱,并乐于和学生分享这种热情。在这种过程中,老师会得到真正的发自内心的满足,足以“补偿”老师这个职业其他方面的不足。我们这里的学区有一个self contained gifted program,是针对3-5 年级的孩子的。它将全学区最高的3%的学生集中在一个学校,为他们设计特别的课程,三年中班级的学生成员和老师都不发生变化(不像一般的班级,每次升年级的时候都会换老师,并重新编班级)。两个儿子都有幸在这个班学习,也有幸和学区最优秀的几位老师朝夕相处两年多。大儿子在这个班级读书的时候,四五年级的英文和社会科学由Mrs. K 负责,这位老师对文学和书籍的热爱对他后来的阅读兴趣有很大的影响(儿子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对阅读并不是很感兴趣)。负责数学和科学的老师M也用她对科学的热情引导孩子们探索科学的世界。 她设计和主持的 NASA Challenger Center的训练项目,给孩子们近距离接触航天实验室的机会,到现在还为大家津津乐道。 当然,要做真正杰出的老师,只有敬业精神是不够的,还必须能够根据孩子们的特点,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美国的教育,很注重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虽然在经费削减,教学负担增加的前提下,要真正做到给予每个学生他或她需要的individual attention是不太现实的,但至少一个好老师不应该是One Size Fits All, 尤其对于比较有个性的孩子,需要保持灵活性,而不是用死板的规矩来扼杀他们的创造性。前面提到的学区的self contained gifted program , 这两年就遇到了一位这样的老师。话说小儿子进入这个班学习的前一年,因为经费紧缩,有一度大家很担心这个项目将被砍掉; 负责英文和社会科学的Ms. K 决定回到一般班级教书,不再担任这个项目的教学任务。因此学区不得不调整这个项目的师资,协调的结果是将以前在学区主管gifted education program director 的Ms. D“特派”到这个学校接替K 的位置,此外又招了一位年轻的老师H, 担任三年级的教学任务。这位新招的H, 不知是年轻没有经验呢,还是个性如此,很快就在学生和家长中间赢得了“超级刻板”的名声”。她对课堂秩序和规矩的重视,似乎远远超过对孩子们学习内容的关心。这种严格,有时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尤其对于男孩子,她似乎有着天生的不信任感, 总是要让他们感觉someone is watching you。我家老二三年级第二学期从加州回来,进入这个班级,就领教了她的严格。因为他是中途转学,很多规矩都不太了解,比如每天老师要求家长在作业本上签字,或者 。碰到我有时忘记签字,儿子就会得到一张“blue sheet", 让家长签字;如果一周内得到的 blue sheets 超过多少张,就会得到一定的惩罚。这种做法当然无可厚非,但问题是H 老师对这些行为方面的要求,达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一点点小错误都不放过,以至于孩子们给她起了个外号,叫做“让人害怕的蓝色纸条老师”!H 老师的名声很快在学生和家长之间传开来,有些被选入这个班级的孩子的家长,甚至宁愿让自己的孩子在普通班级读完三年级,再转入这个班级,只为绕开她。我认识一个家长,两个儿子都是这个班级毕业的。小儿子因为比较调皮,是那种不太conform to the rules 的天才儿童,结果H 老师怎么看他怎么不顺眼,一天到晚找他的家长,害得这孩子常常上课紧张得咬指头,把几个指头旁边的皮都咬掉了!三年级毕业的时候,他高兴的在地上翻跟斗,说这下总算“摆脱”H 老师了(她以前只负责三年级),想不到因为这个班级扩大了规模,H 老师不仅要负责三年级的数学和英文,还要分担一部分四年级的英文教学。这孩子听到这个消息,马上就蔫儿了。家长们有时候在一起议论,有的说H 老师之所以这么“不近情理”, 大概是因为自己没有孩子。好在今年她终于怀孕了,也许生了孩子以后会有些变化。儿子和他的朋友们非常希望她生的是男孩,因为这样的话,她就不会对男孩们那么“苛刻”了,呵呵。 写下这两点,没忘记问问两个儿子,他们心目中的好老师除了这两点外还要有什么特点,两人不约而同的说:“ Sense of humor! Patience! Fair!” 大儿子又加了一条:“Knows how to make a subject interesting to students, and be friends with the students!” 仔细想想,这几条还真的挺重要,尤其因为是straight from the kids eyes, 似乎更significant. 当然这不是说好老师都得具备喜剧演员的搞笑素质,但有一定的幽默感,绝对是一个added benefit。而知道如何将讲授的知识内容化为能够与实际相结合的东西,从而让学生们感到有兴趣,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老大这学期开始AP 宏观经济学,刚开学的时候很担心,因为听不少人说经济学很枯燥。可是上了第一堂课后就感觉两样- -- 因为老师一来就给他们出了很多非常有趣的思考问题,比如“7-11 商店的门一年四季每天24小时从来不上锁,为什么还要有锁孔在上面?”“一辆汽车比一件晚礼服要贵得多,为什么租一天汽车的价钱比租一天晚礼服的价钱要便宜?”等等,然后通过对这些生活中的经济学问题的解答,让学生们对经济学这门学科感到很有意思。老师还经常给他们出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并且鼓励他们将这些问题的答案递交到相关杂志或者报纸,如果被录用,期末考试自动得A!! 这些“招数”,把一门本来可能会很乏味的课程变得趣味横生,老师的创造性功不可没。儿子的其他一些老师,在这方面也都“各有千秋”。因为他们对学生们的正面影响,许多学生即使毕业后还和这些老师保持联系。比如儿子参加的国际象棋队和辩论队的教练,就常常邀请以前的队员参加现在的活动,后者的一些“主力”毕业生还经常回来做辩论的义务裁判呢。 一个好老师还应该诚实,公正,没有偏袒心, 在品德上作孩子们的榜样。孩子们从老师对待他们的态度上,会学到很多日后做人的原则。这里的孩子许多都对“公平”, “公正”很在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就因为这是从小就被生长环境所强化的一个理念。考试作弊,抄袭等等做法,在这里是为多数孩子们不齿的,如果被发现作弊,不仅涉嫌抄袭的学生会得到零分“待遇”,把自己的作业或者考题给别人抄的孩子,也会得到同样的惩罚。这种一视同仁,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十分宝贵的做人原则。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他们不会希求别人会对自己“另眼相看”,而是学会用自己的实力和努力去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东西。易个好老师在这种成长过程中给予学生的启发和教育,甚至比知识上的传承更加重要。 好了,不知不觉又写了这么多,还是赶紧打住吧。各位如果对好老师的特点有什么想法,请多多分享。 相关文章: 高中生的“烦恼” 第一次做高中辩论比赛裁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