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条件比那时当然好不知多少,想做做面食啥的也不算难事。我这个“面食盲”有时也照着文学城毛毛妈的方子,鼓捣过什么千层饼啦,葱油饼啦,最厉害的是两周前试验的“北海道汤种面包”,作出来还真有一丝丝的筋道呢(不过最后broil 上色的时候时间太长,给烤糊了,让老公好一阵笑话)。尽管如此,有一样面食我是有自知之明不敢碰的,那就是包子!如果家里有人想吃包子了,那肯定得老公亲手上阵才行。可是我们家的包子不知为何,蒸出来总是软踏踏的,不饱满,而且一凉的话就更焉掉了,搞得他这个对自己厨艺很有点自得的人,很是有点耿耿于怀(去年写过两篇关于老公做菜的文章,请看下面的链接)。也是凑巧,昨天叶子和另外一个网站上的一位作者不约而同贴了做包子的文章,老公看了后恍然大悟:“原来秘诀是在上笼蒸之前再“醒”半小时!” 既然找到了“秘极”,当然要马上试验。于是今天老公就在我带孩子理发, 上教堂之际,一个人在家捣估了一上午。发面,调陷儿,包包子,等我们十二点多回来,包子已经静静地在盘子里等着啦。我跟叶子说过要“交作业”的,下面就是我家老公的山东馅天津皮的“改良结合版”, 呵呵。图省事,照片都是用手机拍的,效果不是太好,见笑了。
既然找到了“秘极”,当然要马上试验。于是今天老公就在我带孩子理发, 上教堂之际,一个人在家捣估了一上午。发面,调陷儿,包包子,等我们十二点多回来,包子已经静静地在盘子里等着啦。我跟叶子说过要“交作业”的,下面就是我家老公的山东馅天津皮的“改良结合版”, 呵呵。图省事,照片都是用手机拍的,效果不是太好,见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