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志胸怀,崇尚栋梁材。荣名归故里,此生为何来。 那位说,您这也太俗气了吧?谁没吃过饺子?还“话”,话个屁吧。靠,俗就俗点吧。 有本日本小说《流星之畔》,作者东野圭吾,是日本推理小说作家,曾一举同年拿下日本三大流派推理小说奖项排行榜第一名。是日本推理作家协会理事长。 故事讲得是日本一个小有名气的厨子,大师傅,擅长牛肉盖浇饭,那味道十里八乡远近闻名。这位师傅的牛肉盖浇饭,每天只做300碗,每天都被订购、抢购一空。 故事名称为何叫“流星之畔”呢?只因有一种自然现象流星雨,周期性发生,每当发生之日,全国各地、男女老幼,无不争先观看,比看日全食、月全食的场景不相上下。据说,看流星雨时,许下心中的愿望100%能实现。 厨师有三个孩子,分别在6到10岁,妹妹最小。本来兄弟俩相约半夜从阁楼窗户偷偷爬出去,到村外一个山坡上看流星雨,不想惊醒了妹妹………结果呢,兄妹三人一同偷跑而去。 转瞬天阴,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这一来,别说流星雨了,流星孙子也没看见。三个小家伙,淋了个落汤鸡,兄弟二人轮流背着妹妹回到了家…………大门没锁,二门没上………父母双双倒在血泊之中,被害身亡……, 一桩杀人灭门案就此发生,震惊全国。在下不是要讲完整的故事,只提跟“话饺子”有关的情节。您如果对破案推理故事感兴趣,不妨把东野圭吾的作品找来看看,一个比一个更好看,在下我曾经向大家介绍过《养花命案》、《我的性伴侣命案,女人心肠如蛇蝎》、《美女杀人机器》等等。这篇《流星之绊》是我看的第一本东野圭吾的小说,之后把东野圭吾的全部作品看了个遍。 一般侦探推理小说,虽然情节复杂,最后结果,往往出人意料。这个故事也是,“冤案”的起因,在厨师的牛肉盖浇饭“秘籍”,敢情这位厨师,有个习惯,把做牛肉盖浇饭的心得体会,以日记或周记的方式写下来 ,另外他还有一个盖浇饭的秘密配方!包括牛肉的选择、汤料的配制、牛肉的做法………最核心的秘诀,只有看过日记后方能参透:原来,厨师使用的酱油,是一家他自己认定的酱油厂,而这个酱油厂的酱油之所以味道特殊,乃是因为酱油厂院中有一口水井,这口水井的水质独一无二,别有风味特色………而这所有的秘密,是这位民间厨师多年摸索、探索、实验、实习的结果,只有他自己知道,内中玄机只是偶尔向一个好朋友透露过一点点,一次喝多了吹牛吹出来的………一切不幸由此而生。 命案发生之后,虽有诸多线索,可最终没能破案,成为负责破案的警视厅刑警的一块心病,原因是,命案发生与这位非常有职业道德的刑警多多少少也有牵连,属于一种无意识或过失牵连,虽然他不是罪魁祸首。 15年后,案件的追诉期即将过去,杀人者即可逃之夭夭,不受法律制裁………没想到,兄妹三人突然发现、找到了当年杀人命案也就是杀害自己父母的真凶的线索……… 这兄妹三人,自父母死后,一直由孤儿院抚养,没受过什么正当教育,可长大之后,聪慧异常、各个出落的一表人材,大哥体格健壮、二哥智力非凡,小妹天然美人,这哥仨,从小偷小摸、坑蒙拐骗开始,发展成为一个诈骗团伙,可称作家庭诈骗团伙,作案手段隐蔽,诈骗数额巨大,频频作案,警视厅也无可奈何…… 就在此时,大哥偶然到一家饭馆吃饭,这家饭馆还是个连锁店,招牌饭便是“牛肉盖浇饭”,一碗牛肉饭让他回忆起了童年时代。盖浇饭的味道!他立即找来弟妹,共同品尝,三人一致同意,没错,这分明和当年老爹牛肉盖浇饭的味道一模一样。 当年侦破此案的时候,兄弟二人也有所耳闻、隐约记得与父亲的“日记”、牛肉饭秘诀有关,于是乎兄妹三人齐心合力, 凭一身诈骗功夫,抽丝剥茧、冲破重重迷雾,最终让十几年前的凶杀案真相大白,不过结果令人唏嘘,原来,在这起凶杀案中,竟没有一个主动预谋杀人的罪犯,倒是有不少擦边犯罪的“边缘罪犯”。凑合在一起,演出一幕社会堕落的弊端共同杀人害命的悲剧。 那么,究竟什么和饺子有关呢?就是故事中提到的“儿时父母饭”的特殊味道。那与其说是一种味道,不如说是一种感觉,一种乡情,子女对父母的感觉,浓浓的乡情终生挥之不去。 书归正传,话饺子。在我的记忆里,不一定到大年三十,平时也经常吃饺子,隔三差五,平均每个月都要吃十几次饺子。只因包饺子、擀面条儿、摊煎饼是我的拿手好戏。记得我曾在一篇文章里介绍、透露过饺子陷儿调料,那是我来美国十来年尽心摸索的结果:香油、酱油、蚝油,鲜虾酱、五香粉、黑白胡椒粉、鸡精、花椒粉(自制)、葱、姜、蒜。别放盐。这些调料,所有馅儿通用,什么猪肉白菜、牛肉大葱、羊肉西葫芦、鸡蛋韭菜、三鲜馅儿……… 每次吃饺子,儿时童年全家包饺子的情景都历历在目,母亲擀皮儿,父亲包,我们哥几个瞎起哄。母亲擀皮儿飞快,家中有个祖传的枣木擀面仗,油光锃亮,一边擀还不断唠叨着嘲笑父亲,包得太慢,“就你这样儿的,我一个人能供你八个人包!”。 父亲是个有点儿慢性子,什么事儿有条不紊,不慌不忙,一边包一边回嘴道:包饺子,讲究一个不破,那才叫功夫呢。也别说,每次包饺子,只要父亲一个人包,保证没有破的。 母亲和面也是一绝,盆光、面光、手光,父亲把这叫做三光政策。那时家里穷,三光政策是必须的。另外,和多少面、切几颗白菜、用多少肉、多少油……也要精打细算,那年月没有冰箱,什么东西也无法存放,最好盆光碗净,一点儿不剩。 父亲还有一个毛病,舔碗,每次吃饭,吃完后都要把碗舔得干干净净,几乎不用刷碗,母亲还夸呢,说,你瞧你爸那舌头,比狗舌头还长………这个祖传毛病,如今传给了我,在下也有舔碗的习惯,吃完饭,把碗舔一舔,一点儿汤都不剩。 有一次去纽约附近一家新开的日本拉面馆儿吃拉面,是女儿特意在网上查到的,据说网评特高。味道还真不错,日本叫味增汤。满满一大碗汤,被我喝了个精光,临了忍不住舔了舔碗,被服务的日本小姐看见了忍不住的笑,聊了几句天,后来老板娘出来了,端着一碗汤面,说是要给我拍个照,并欢迎我经常光顾,给我打折!原来,面汤才是这家面馆的招牌,菜单上赫然印着,喝光我们的汤,是我们的荣幸之类的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