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北约成员国一员,加拿大在国际问题、军事问题、战略问题,一般和美国战略意志和战略目标比较接近。但是,加拿大在这次反击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过程中,起到了比美国更为激进的急先锋作用。
面对美国点火,俄罗斯发火,法德试图灭火,乌克兰真窝火,不断紧张升级的俄乌战争,导致这场战争背后的复杂原因有哪些?各国如何应对这一影响世界的如突发危机?这场战事的走向和对未来国际局势及国际关系有哪些影响。
对于这次俄罗斯突然开战,它最直接导火索是什么?背后有哪些复杂原因?
最直接的一个导致战争开打的原因,就是美国和北约要向东部扩展。
九十年代初前苏联解体的时候,北约是承诺不向东扩。但是这三十年以来,北约经过三、四次的向东扩展,直接到了俄罗斯的国境边线,包括波罗的海三国、波兰等。
所以,现在如果俄罗斯不能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那就是把整个西部白俄罗斯向南暴露给北约的军事打击力量的前沿,所以这是一个直接的导火索。
乌克兰本国现任政府2014年颜色革命以来,基本上是处于一个要加入西方阵营,特别是要加入北约这样一个态势。
另外两个原因,就是普京在开战讲话的时候提出了一个叫做去军事化,另外一个是去纳粹化。
去军事化。 如果即使乌克兰没有加入北约,但如果乌克兰在北约的军援之下变成一个潜在反对俄罗斯的桥头堡,对俄罗斯的安全也会是致命的威胁。所以要把现有对俄罗斯不友好政权的军事化进行直接的打击。
去纳粹化。 对俄罗斯来讲,这些年从2014年颜色革命以来,非常崇尚西方的现乌克兰政府是以去俄罗斯化为直接代价。很多前苏联打击纳粹德国占领乌克兰期间,卫国战争期间解放乌克兰的副元帅头像、以及死伤士兵的纪念碑全部被捣毁。当时和纳粹德国合作的纳粹分子,这些年来重新把他们的战服拿出来到街上去示威,他们反过来把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各种行为认为是纳粹行为,这里边有国与国之间的历史渊源。
对俄罗斯来说,经过他们那么大的牺牲,这个历史的这所谓“憋火”也好,是挥之不去的。所以说这个战争的另外一个原因跟自身安全没有关系,是自己的历史上打击纳粹德国的历史使命,遭到了侮辱,这是说不过去的。
而且,很多这些新纳粹实际上进入了乌克兰现有正规军的编制,在东部俄罗斯民族为主体的地方,多年以来进行战争。因此,这个战争的导火索有国家安全,也有所谓的国家荣誉和历史旧账。
开战后乌克兰当然是最大的受害者,难民潮已经出现,自己的军事设施、基础设施遭到了重要的破坏,整个国家的主权遭到了俄罗斯全面的践踏。
这场危机涉及四个直接利益相关方:美国、俄罗斯、欧洲主要大国和乌克兰,请问这四方对乌克兰危机的态度和诉求是什么?
无论哪种结果,普京都取得了完整但不完美的胜利。原因如下:
首先,俄罗斯开战,乌克兰被牺牲、被肢解。它以前没有很好的把握自己弱国的地位,作为大国强权政治的一个棋子而导致战争,自己应该深刻反省。 如果早一点保持中立就会避免这场战争。
绝大部份人幻想希望生活在道德世界,而非弱肉强食的世界里。 前苏联也好,现在的俄罗斯对乌克兰、美国和北约的各种行为,这都是以前发生过的。
现在如果只说普京突然冒天下之大不违做类似事情不合情理,普京做的事情美国、北约都做过,科索沃、伊拉克战争、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叙利亚战争、利比亚战争。
所以,现在不能一视同仁。都不谴责或者都谴责一方,都是是双标的。 俄罗斯的诉求是不达自己的目的誓不罢休。尽管在军事上有冒险,可能潜在被摧毁,但是现在俄罗斯的目标是明确的。不惜核武卫国。
欧洲各国,不希望战火烧身,现在打起来,他们有两个选择。但他们的最终选择现在还不清楚。 一个选择就是尽量停止欧洲战争,避免无辜难民,避免欧洲受到重创、通货膨胀和能源价格上涨,尽快恢复到和平时期,这是一大关键的利益。 但另一个方面,因为俄罗斯侵略乌克兰,欧盟和北约义愤填膺,认为这是一个非法和非道德的行为。
英国外交大臣出来讲得很露骨,“所有的愿意去参战的,她都支持!” 有一批欧洲的鹰派,要以乌克兰为战场,拖垮、打败俄罗斯,打败普京。欧洲到底是取和还是取战,到目前为止还看不清楚,实际上欧盟、北约其内部争论很厉害,也有摇摆,但目前还是以鹰派为主。
美国现在隔岸观火。 另外,从地利方面讲,难民再多也到不了美国。白宫发言人甚至幸灾乐祸的说:“我们知道可能会有难民,但我们估计他们都想去欧洲吧,我们会帮忙的”。
美国如果想要停止战争,实际上在开战之前就可以回复普京,北约不要再东扩,不要包括乌克兰,但是美国就是不放这个话。
美国的理由踢皮球: 我们不能让一个主权国家,放弃参加一个国际军事联盟的主权自由。这个说法是很虚伪的。
六十年前,1962年古巴危机,就是因为当年的苏联要向古巴派送导弹。美国明确表示,古巴不能参与和苏联的军事同盟,不然的话美国就准备打核战。当时苏联的领导赫鲁晓夫退下去了。
当年美国的标准就是拒绝古巴参加任何国际军事联盟的自由,因为自己的国家安全在家门口受到了威胁。而现在却不许俄罗斯对乌克兰提出这样的要求。 所以,现在时局是一个反向的“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而且危险程度比当年更甚。美国明确说,要把乌克兰变成1980年代的阿富汗。当时苏联进攻阿富汗,1979年占领阿富汗,之后被拖了将近十年。美国扶持塔利班,利用他们来拖垮前苏联。现在,美国公开要把现在的乌克兰变成80年代的阿富汗。
还有一个类似,是翻版六七十年代美国在越战期间,最后打不下去时,转型鼓动越南人打越南人的战法,就是南部越南攻打越南北方。 现在,实际上也是是斯拉夫人打斯拉夫人,将乌克兰拖成俄罗斯的坟场。所以,各方面的诉求都在以乌克兰小国的牺牲为主体实现自己的战略利益。当然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希望这场战争能够尽早结束。 俄罗斯表面上是侵略一方,实际上美国和欧洲“态度”是造成乌克兰战乱更直接的一方
加拿大联邦政府最近不断在出招支持乌克兰,在这一场危机当中,加拿大成为了全球化法西斯主义的马前卒。
作为北约成员国一员,加拿大在国际问题、军事问题、战略问题,一般和美国战略意志和战略目标比较接近。但在乌克兰问题上,加拿大在这次反击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过程中,实际上起到了是比美国更为激进的急先锋作用。
作为北约一员,秉承历史传统,加拿大本来是应该呼吁各方停火。但现在的加拿大是冲在最前线,向乌克兰运送进攻性武器。在整个西方同盟里边,最近的一轮把俄罗斯踢出国际银行联合系统SWIFT系统中起了决定性作用。而且,总理杜鲁多和泽连斯基多次通话,比其他领导人通话更频繁。
这里有个很重要的背景因素,就是现任加拿大副总理简慧兰 Freeland,也是金融部部长,是乌克兰血统的加拿大人。她在原来做记者驻莫斯科的时候,就对俄罗斯的寡头政权写过多次文章进行严厉的批评,以至最后被俄罗斯视为一个不欢迎入境的人士。
后来她进入政界,一路攀升最后做了外长、国际贸易部长,现在做了金融部长和副总理。根据公开的报道,知道她是最后的推手,起决定性的鹰派要打击俄罗斯的作用。加拿大所处的位置不是跟随着美国,而是在整个北约西方阵营中起了领导者的立场。
危机将会收场及对未来国际关系的影响(注意不是国际政治)。 世界潮流无死局,顺昌逆亡是天理。
现在的局势,还在动荡过程中。开战只有一个星期。俄罗斯对乌克兰全方位动手,乌克兰的军队和其他地方还没有完全被击垮,处于初期交战的胶着状态。 俄罗斯也没有完全投入自己的全部兵力,现在如果是15万到18万大军开战的话,这是俄罗斯军队的大概不到1/4强。如果下面再投入1/4的兵力,比如说25万到30万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还不清楚。 很多评论、观众和社交媒体,都在说俄罗斯被阻击住了,根本没有达到自己的初期战略目标等,结论过早。
最近的现代化战争例子,一个强国三位一体地打击弱国,全面出兵的例子就是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
以美国、英国为主的西方联军,集结了像俄罗斯目前一样的18万大军,向伊拉克全方位动手,进行陆、海、空立体战。但是,伊拉克领土比现在的乌克兰小三分之一,大概是40万平方公里,而乌克兰是60万平方公里,而且当时的武器装备更为先进。
第一个星期开战的时候,美军以强大的火力全方位对伊拉克打击,进度也没有很快。美国以那么强势的军力对待,第一时间就打垮伊拉克军队,最终也是用了二十天的时间才攻克伊拉克首都巴格达。 从这个角度来看,乌克兰比伊拉克大三分之一,现在俄军全方位开战也刚刚第一个星期。大概要在三个星期到四个星期,才能看出一些初步的结果。
这场危机如何收场,以及对将来的国际关系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是互相关联的。一种可能性是:俄罗斯强势继续增兵,军事上完全压制,占领各大城市。这种情况下,如果在军事上打不赢,乌克兰没有办法,只能顺从着或者以俄罗斯为主导的条件之下达成停火。
在这种情况下,或许俄罗斯所谓去纳粹化、去军事化,乌克兰不加入北约,这些条件可以得到满足。这就是最后以乌克兰向俄罗斯妥协,达到其战略目的为止,而后双边休战。
还有一种可能是拖下去。拖下去对俄罗斯不利。整个乌克兰进入胶着状态,西方以各种形式的武器、雇佣兵等援助进入乌克兰,把俄罗斯拖死,这是西方和美国希望得到一个战略结果。
这样,俄罗斯内部出现进一步的内部反战情绪,全世界舆论继续向俄罗斯施压,那么俄罗斯最后妥协,可能达不到自己的战略目标,从而进行战略收缩或者失败,这也是一种可能。
那么,还有一种可能是两种可能的中间地带,俄罗斯军队看到打不赢,全面收缩南部战线,占领东部战线,形成和西方对峙的局面,部分完成自己的战略目标。这些可能性都有。
现在,以观望为主,因为不同的后果对将来国际关系的格局会有不同的影响。
从危机本身来看,乌克兰危机并非是一场简单的地区危机,而是当代信息社会条件之下,包含着国家政治建构、民族文化认同、区域与全球治理模式、大国间相互关系等各个方面的一场综合性危机。可以认为,这是当前全球总体性危机的一次重要预演。因此,这场危机不能以简单的地区危机处理办法草草应对,而必定是需要一个包含各方利益与意愿,统摄各个领域复杂需求与可能的总体性解决方案,才可能找到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