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走长路不能歇的道理,我父亲讲得不错。为什么呢?直到后来我上高中的时候,参加了“中长跑”运动队,经过专门训练,最后达到了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标准。800米的成绩是两分三秒五。得过不少次运动会的冠军、亚军。那时我才彻底明白。 人在进行长跑、竞走之类的耐力运动时,从起点到终点,有一个人体“忍耐极点”,坚持住,用自己的所谓“意志品质”冲过这个极点,就不会再感到特别累了。这是当时的运动教练说的。据我体会,冲过人体忍耐极点相当于神经“麻痹”了,可不是就可以一鼓作气,冲到终点了吗?真的像我父亲说得一样,走长路,半路别休息,否则“极点”会不断重复出现,间隔时间越来越短,最后可不是就走不动了吗?所以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很有道理。 到了老家以后,不用说啦,奶奶疼爱、二叔高兴,我们更高兴。父亲住了一天,自己回家了,我和二牛足足在奶奶家住了整整一个寒假,当然包括过春节。 我把寒假作业,只用了两天不到,全部做完,这个不在话下,好学生不是吹的。还帮助二牛,把他的作业也做完,剩下的没别的了,就是吃喝玩乐啦。连家务活儿也不用干了。什么叫幸福?这就是幸福! 最好吃的是“兔子肉”。奶奶家里养了一窝兔子,也不是什么“名兔”,就是普通灰色的、毛还很杂的那种。成了二牛的宝贝了,没几天,学会了喂兔子、给兔子窝打扫卫生,整天围着兔子转。 一听说要宰一只兔子吃肉,一开始,说什么也不干!可是他也馋哪,也想吃肉啊,最后在二叔,尤其是我的劝说下,勉强同意。不过他要亲眼看看,怎么宰兔子才行。二叔说,那没问题。当即选了一只比较老、大的兔子,只见二叔单手提着两条兔子的后腿,先是抡了两下,估计是先把兔子抡晕了,然后猛然间“啪”的一声,使足了劲把兔子头撞在一块院里的巨大的石磨边上,兔子当场死亡。二叔说:“完了,赶快进屋,烧点儿热水,剥皮、开膛、剔肉。”这下儿坏了,把二牛吓傻啦!过了有好几秒钟,“哇哇”的大哭起来,非让二叔“赔”他的兔子!一家人,尤其是奶奶,哄了半天才哄好,奶奶还假装打了二叔一个大耳刮子,并向孙子保证,再买一只更好的兔子来,二叔也信誓旦旦,表示绝不食言。不过后来呢,二牛说什么也不肯吃兔子肉,一口也不肯吃。奶奶就数落二叔不懂事儿,宰兔子,偷偷宰不就完了,非要当着小孙子的面儿,瞧把孩子吓的…… 二叔后来告诉我,摔兔子技术性也挺强,要看准地方,最好一次把兔子的头盖骨,就是相当于脑门儿的地方帅碎,当时就死,不然,一次摔不死,兔子受罪不说,人也容易分心、费力。我二叔还挺得意的告诉我:真有那笨的,摔好几次,兔子脑袋都摔烂了,TMD兔子也不死!听得我都不忍心再听下去啦。 再说杀鸡。奶奶家养了很多只鸡,也没法儿论窝了,大概有十几只,冬天了,也不下蛋了,准备赶集的时候卖几只,剩下的吃肉,包括过春节吃的肉。这样,前前后后,每次杀鸡,我都跟在二叔旁边,连看带学,学会了一手儿“杀鸡绝技”。因为有宰兔的教训,每次杀鸡都不敢让二牛看见。 杀鸡的时候,用左手从鸡翅根部,抓稳。鸡翅当然就翻起来了,攥住鸡翅的同时,左手无名指勾紧一只鸡腿,当然是鸡的左腿,而且当然得用右手把鸡腿搬起来。这样,鸡根本就毫无反抗之力了。不信您把自己的左腿和背在后面得两只胳膊绑在一起,你也动不了。之后在抓住鸡翅、一只鸡腿的同时,还是永左手的食指、拇指捏住鸡脖子后面的皮,把鸡脖子勒紧,这时鸡头自然仰起,鸡脖子前部,自然突出,刚好是下刀的部位。此时,还不忙下刀,先用右手把该部位的鸡毛拔干净,拔得越干净越好,因为下刀之后,流出的血直接流到准备好的碗里,比较干净,凝固以后,和鸡肉一起做,鸡血块儿,很好吃,营养叶丰富。不是有人还专门“打鸡血”吗?形容人抽风也说这个人跟“打了鸡血”似的。 从那以后,经过多年不断的实践,我成了“杀鸡高手儿”。后来插队的时候,杀鸡都是我负责。这里面还有一个窍门儿:鸡的脖子和人差不多,也有颈动脉和颈静脉,而且动脉稍微偏左侧,且在深处,下刀如果恰到好处,一刀斩断动脉,那鸡血直直的猛喷出来,不至于流得到处都是,也干净利落,放血放得快。不然,左手握时间长了也累……再往后就是80度温水浸泡,拔毛了,注意水不能太热,否则连鸡皮都带起来了,炖出的鸡肉味道受影响。 正是:“鸡呀、兔啊送到哪里去,送给咱亲人解呀放军。……" ********** •好文,加上一句。 我爸教我的杀鸡基本同你说的一样,不同的地方是用左手拇指压住鸡嘴,要用右手抓住鸡嘴使得鸡脖子向上弯个圈,左手拇指按住鸡嘴的下面,压在鸡身上,这样就更容易拉脖子,而且,鸡叫不出来。 ********* 宰兔子之所以用“摔脑袋”的方法,倒不完全是为了“方便”,还有一个原因,兔子皮可以卖。而且据二叔讲,养兔子最终是为了卖兔皮。普通家兔,一张上好的兔皮,能卖到两块多钱,要是优种兔,还要值钱。而且春节前宰兔,比较合适,这时的兔皮、兔毛最好。要是过了春节,兔子开始脱毛、换毛,皮就不值钱了。原来,宰兔子不单单是给我们吃肉!我心里不禁有一丝丝失望。兔子剥皮的时候,也很关键,一般从后腿剥起,不能大开膛,慢慢把整张兔子皮剥下来。据二叔说,皮子晾干后,若是填上稻草,跟真兔子一摸一样,二叔本来有意给我们做个兔子“标本”,因为缺乏皮子保养方面的药物,那些药挺贵,所以作罢了,听到此,本来的一丝丝失望之心,消失得一干二净。这张兔子皮,二叔带我和二牛到村“供销社”(就是农村的小卖部,那时不是搞什么统购统销吗?所以叫供销社,您看,连兔子皮都要统购统销),卖了一块八毛钱。 除去到供销社卖,卖东西还可以到“集”上去卖,集就是“集市”,相当于农村的“自由市场”。不过集市不是经常有,只是逢年过节才有大集,平时个把月一次的小集,二叔说他很少去。刚好腊月二十二有个大集,因为腊月二十三“祭灶”,所以前一天有个大集,为得是在春节之前,便于各家各户准备过年的东西。二叔家的十几只鸡,准备到集市上卖出去。到了二十二这一天,二叔带我和二牛去“赶集”。 集市在公社(后来改名叫镇,其实就是一个相对较大的村子)所在地的一大块空地上。离我们村大约十几里地。当天早上,村里有专门的马车,供赶集的人使用,只有一辆,当然得收点儿费用,不过都是街坊邻里,多少好说。还有赶着毛驴驮货活骑着毛驴的、推着小独轮车的、挑担子的……八仙过海、各显其能,都朝一个方向走去。二叔把鸡笼放在马车上,带着我和二牛一路走去。半路上少不得背着二牛,他太小。 越近集市,路上的人越多,几乎四面八方都有通往集市的田间小路。从远处看,真有千百江河归大海的意思。一片非常大的空地上,自然就成了集市。分片儿、占地,又买有卖,各得其所。也有以物易物的,多是用鸡蛋换日常用品。最引人注目的是买卖大牲口的,比如马、骡子、驴、牛羊等,还有猪,有卖大猪的,也有卖猪仔儿的。不过二叔告诉我,大牲口一般都是“生产队”出面卖的,因为很少有个人能够拥有大牲口。 集市上,我第一次看见“配种的”,觉得特别新奇,后来长大了才明白“配种”的意思,回想起来,有点儿不好意思说,所以就算啦。记得二叔讲驴骡跟马骡的分别,这点我记得特清楚。公驴母马配起来叫驴骡,公马母驴相配叫马骡,不管什么骡,都没有生殖能力,只是一代。马骡善于走长路,所以多用来做马车的拉套,当然也有用骡子驾辕的,不过得经过更艰苦的训练,不如马那么容易训,大概带有祖传的驴脾气的缘故。驴骡力气大,用来驮重物比较合适,特别是走山路的时候,部队上经常用驴骡驮炮,翻山越岭打仗合适。 还有“敲猪的”,实际就是把公猪的那玩意儿割掉,才能长肥,不然公猪经常发情,不好喂养不说,也喂不肥。说白了就是“太监猪”。你看古时候的太监身体都比较好,细皮嫩肉的,像明朝的“东厂”、“西厂”的武功高手都是太监。母猪就不“敲”了,留着“配种”下小猪。所以集市上也专门有给母猪配种的。“配种”也有讲究,先交一部分钱,“怀上”以后交另一部分钱,怀不上当然就算了。据二叔说还有“煽鸡鸭”的,也是为了让它们更肥,好卖肉。不过那天没看见。 二叔的十几只鸡,一共卖了二十多块钱,把二叔高兴的,嘴都合不上了,当即给了我和二牛每人五毛钱。我要替二牛收着,他还不干,非要自己收着。原来在家他可不敢,让二叔、奶奶惯的,越来越胆大!二叔又买了些过年用的东西,想什么猪肉、牛羊肉、大白菜、葱姜蒜等等,最后满载而归。回家之前,还带我和二牛吃了一顿“压喝啦”,荞麦面的。浇牛肉汤,好吃。不过我印象最深的是“压喝啦”的那个长长的粗木棒子,长有两米多,直径足有十几厘米,一个大小伙子,永全身的力气往下压,有时还要另一个人帮忙才成。 回家的时候运气才好呢,村里的马车有空儿了(东西卖完了),一家人坐马车回来的。 正是:时来运转山有色,运去倒霉鸟无声。 ********** •好文!抢个沙发!没有经历过的人根本不知其中滋味!生活气息浓啊!不知贵老家什么地方?似乎是河北,山西北部一带? ********* 我上初一的时候,写过一篇作文,名字叫做“小海”。 作文,就是语文课上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般语文课每星期都有两节“作文课”。老师出个题目,在两节课的时间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字数多无限制,不过最好在两千字以内。不过话说回来,也没有哪个同学“吃饱了撑的”愿意多写,差不多都把自己的作文维持在1000多字。也有那“天才人物”下笔千言,毫不费力。我们班就有一个家伙,有一次两节课写出一篇4000多字的作文来!老师评定的时候说:“先不论作文的好赖,就冲这字数,我就给你个5-”。那时用的是5分制。据老师说,5分制评作文太过粗糙,反映不出真实差别来,故此发明了个“5+、5-、5”分制。这样,5分制就有了15个等级,因为4分也分三等……以此类推。作文能得5-,相当不简单了。据我们语文老师说,要是得到5+,凭他的关系,送到报社、杂志社肯定发表!因为我所在的中学,在北京绝对一流。 那次我写的作文“小海”,老师的题目是:“写一个你所熟悉的人物”。因为当时刚刚学完鲁迅先生的“故乡”这篇课文,课文中描写了“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生动。班里大部分同学写的都是“爸爸”、“妈妈”、“同学”、“兄弟姐妹”等等。而我写的“小海”,就是我回老家时结识的新朋友。总之写得非常好啦,平生第一次得了个5+,所以我印象深刻。这篇作文,老师在全班、甚至全年级,作为“范文”,给大家朗读、传看,还贴在了教室后面的“专栏报”上,让我着着实实地风光了一回。具体怎么写的我早已忘的一干二净了,只记得这篇作文,给很多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后来长大以后同学聚会的时候,大家都会提起它。 二叔的邻家(农村的房子,甭管好赖,都是独门独户,所以叫邻家而不是邻居)有个男孩子,叫小海,岁数跟我差不多,可能比我大个一两岁。长得挺神气,说话不多,但是很干脆,性格直爽、热情。我感觉他特别喜欢交朋友。后来长大以后,才知道我当时有这种感觉的原因。原因是,小海是个放羊娃,平时负责放羊。谁的羊?村里所有人的羊。集中起来,他来放养,这就像城里人的“托儿所”一样,小海可以说是“托羊所”所长。常年一个人,村边、附近山林,四处跑,哪儿草多哪儿去。一个人,多孤寂呀,见了和自己岁数差不多的孩子,当然特别愿意多接近。还有一条,小海没上过学,不认字!据二叔说,他父母双亡,算是个“孤儿”,全村人养活的孤儿,有个“放羊”的工作,衣食住行也由生产队、全村人全包。我二叔接长不短的让他到家里吃饭,其他人家估计也是如此。二叔还说让小海到我家过春节,不过这是我和二牛一再要求的。因为小海真的很不错。 一听说我和二牛要跟他一起去放羊,把小海高兴的不知怎么好啦。话都说不出来,一个劲儿地点头、笑。不过他原来话也不多,看人的时候,两眼直直的望着人的眼睛,显得特别真诚。明白别人意思地时候就会笑。我的意思不让二牛跟着去,他太小,放羊在我看来得经常走,还要爬山、穿林,他走不动。可是小海一口答应,还挺喜欢二牛,只好带他去。 第二天一早,刚吃过早饭,小海就过来叫我们俩,跟他走。奶奶急忙拿了两个贴饼子给我,还有一块酱疙瘩,就是咸菜,说是饿了吃。 羊圈里大约有四、五十只羊吧,赶出来以后,出村,直奔附近的一个小山包走去,看样子,对于今天的放羊路径,小海早有准备。小海手里有两样儿家伙,一根鞭子,一个“放羊铲”。鞭子当然见过,不过小海的鞭子鞭干儿短、鞭梢长,牛皮的,小海一摔“啪啪”作响,声音清脆、响亮,传出很远。我拿过来试了几次,怎么也不响,小海看着笑:“别着急,经常摔就响了,从后往前,杆带鞭梢,要快……”二牛倒先摔响了几次,这下他更得意了,回家指不定跟奶奶、二叔怎么吹牛呢。所谓“羊铲”,是一个一米多长,齐腰高的木棍儿,前面有个很小的“铲子”,铲子细长,有十厘米长,宽只有两三厘米,形成“槽”状。小海演示了几下,我才知道这东西干什么用的。有的羊不听话,跑得挺远,脱离了“队伍”,小海就用羊铲从地上铲起一块“土坷垃”,一甩、一挥,把土块儿甩向那只羊,那羊就乖乖的回到原队伍中,这一手儿百发百中的绝活儿,没有几年的功夫,绝对练不出来!我和二牛对小海佩服得五体投地,二牛也要试试,没想到,连铲个成块儿的土坷垃都费劲,更甭说击中羊了。我呢,就没好意思试,怕丢脸。 羊一边走一边啃路边、山坡上的草,走走停停,倒也不觉得累,况且还有那么多羊陪伴着,二牛更是精神倍长。小海就对我说:“你看,羊为什么专门啃草根和草根附近的地皮呢?因为上面的干草并不好吃,羊啃的是半截儿埋在土里的草根和落在土里的草籽儿,吃得香的地方,肯定草籽儿多。”我仔细一看,可不是吗,真如小海所说。又长了不少学问。 说着、笑着就走到了小山坡的顶端。站在坡顶,四下望去,还真有点儿“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味道,不过没有牛,草也是枯黄干瘪的荒草。草一般有膝盖到大腿那么高。小海笑着说:“大宝、二牛,咱们来点儿好玩的!”说着,一边把羊群赶到一起,一边从兜里掏出一盒火柴来,划着火柴,点燃了一溜荒草,只见火光窜起,向四周蔓延开去,火光逐渐扩散,煞是好看,开始我和二牛还有点儿害怕,紧紧的靠在小海身边,见火势向四周扩散,地上的荒草一烧而尽,留下片片灰黑色的痕迹……慢慢也就不怕了。小海说,这叫做“烧荒”,不用怕,附近没有树木,草籽儿都在地里,烧不死,明年开春,因为有了草木灰做肥料,草长得更旺! 哈!我更加明白了,为什么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