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四个例子: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千岩万壑不辞劳,远望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3、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4、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这四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额外的矫揉造作、没有什么伟大的“爱国情操”、也没有什么可贵的“民族精神”。有的只是:心中所想、及目所望、一生回顾、恋人相约。读来令人或身临其境、或己有同感。原因在于,作者实话实说,道出了真实的景色、真实的心境。 所谓合辙押韵,指得是中文的十三个韵母,诗中的每一句或隔句的最后一个字,韵母相同。这就叫合辙押韵。把十三个辙韵口讲得很清楚的,莫过于京剧。早年的京剧演员,幼年学习,哪里懂得什么“声母”、“韵母”、“汉语拼音”,全凭师傅口传、心授。这十三个辙韵口儿是要背下来、熟记于心的。 一、摇条辙:《连营寨》刘备唱:“白盔甲白旗号,点点珠泪往下抛”。 二、发花辙:《捉放曹》陈宫唱:“听他言吓得我心惊胆怕,背转身自埋怨我自己做差”。 三、人辰辙:《打龙袍》包拯唱:“忽听万岁宣包拯,午门来了放粮臣”。 四、由求辙:《失街亭》诸葛亮唱:“两国交锋龙虎斗,各为其主统貔貅”。 五、乜斜辙:《贵妃醉酒》杨贵妃唱:“恼恨李三郎竟自把奴撇,害得奴挨长夜”。 六、姑苏辙:《献地图》张松唱:“我张松卖地图不误主顾,一顿棒打却了西川地图”。七、江阳辙:《二进宫》杨波唱:“千岁爷进寒宫休要慌忙,站宫门听学生细说比方”。八、怀来辙:《镇五龙》单雄信唱:“大吼一声绑帐外。不由得豪杰笑开怀!”。 九、中东辙:《击鼓骂曹》祢衡唱:“平生志气这未通,似蛟龙困在浅水中”。 十、一七辙:《铡美案》包拯唱:“我劝你认香莲是正理,祸到了临头悔不及”。 十一、言前辙:《文昭关》伍子胥唱:“一轮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箭穿”。 十二、灰堆辙:《逍遥律》汉献帝:“父子们在朝中伤心落泪,想起了朝中事好不伤悲”。 十三、波罗辙:《打渔杀家》萧恩:“昨夜晚吃酒醉和衣而卧,稼场鸡惊醒了梦里南柯”。 知道合辙押韵、又知道实话实说,就可以做诗啦。 至于什么“平仄”、“格调”,那是另外的讲究。就连好多自称“文人墨客”的人,也扯不清楚怎么回事儿,意见也不统一,互相扯来扯去,病得不轻。 不过简单说,汉语有四个声调儿,学名儿分别叫做“阴平”、“阳平”、“入声”、“去声”。也就是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声。比如:妈、麻、马、骂。分别是:阴、阳、入、去声,或一、二、三、四声。 “阴平”、阳平”(第一、第二)为“平”声;“入声”、“去声”为“仄”声。古诗词对平仄有一定要求,不过不是很严格。填词的时候要求较高。因为在古代,填完的词是要唱出来的。 其实,什么事儿都能作诗,千万别酝酿,别想太多,否则做不出好诗来。 比如:做菜没肉,作诗一首: 豆腐熬白菜, 味道真不赖。 就是没有肉, 王母请不来。 再比如:走在街上找不找厕所了,作诗一首: 今天上街去买衣, 走到半路要拉稀。 遥想当年周公瑾, 没有东风也着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