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长篇叙事诗歌不多,流传最广的有两首,《木兰辞》和《孔雀东南飞》。 上世纪5、6十年代,小学课本里有《木兰辞》,初中课本里有《孔雀东南飞》。 用诗歌形式讲故事,既要把故事讲清楚,又要词句优美,难度很大。这两首诗歌能够代代流传、经久不衰,应该还有其它原因。以至于美国迪斯尼以《木兰辞》故事为原本,创作出动画片。中华民族文化在美国得到宏扬应该算是一例。(不知中国收没收版权费) 上学的时候,这两首诗歌都要求背诵。不过当时对它们并不感兴趣,也并不觉得怎么好。以后也从来没有再认真读过,不过当然记得非常清楚,因为情节并不复杂。 《木兰辞》记得最清楚的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磨刀霍霍向猪羊”………几段。 第一段,把古代青年女子的日常生活,家中突生“变故”之后,女子的愁烦、不安与无奈写的淋漓尽致。 第二段,字句不多,却表现出十几年的战场生涯。从出征到战场,从战场到荣归。画面悠远、宏美、壮观。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 第三段,仅仅两句,古代女子的爱美、自尊之心,喜悦、安然之情,跃然纸上。 好的诗词、诗歌,不一定字字珠玑、句句圆玉。往往只要其中的一两句能够激动心灵、感人肺腑、荡气回肠,就可以众人传颂、流传千古。比如辛弃疾的“众里寻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其间心境相同,场景、环境居然可以千差万别,毫不相干。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孔雀东南飞》故事情节不复杂,题材也很老套。简单说就是古代家庭因“婆媳不和”,丈夫难做,弄出人命的故事。 其实,“婆媳关系”在中国大多数家庭中,都是个问题。丈夫夹在中间,很难相处。日本也一样,我看过一个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写的推理小说《新参者》,其中有讲到一家的婆媳关系。说是婆婆和儿媳妇住在一起。这两位,从炒菜火候、调料比例到窗帘颜色、挂钩样式选择,处处针锋相对,寸分必争。写得活灵活现。斗争激烈之处,惊心动魄,令人乍舌。 《孔雀东南飞》中,男的叫焦仲卿,女的叫刘兰芝。 开始刘、焦相悦,打算结婚时,焦母并不同意。经劝说,勉强同意。结婚后,婆媳矛盾日渐加大,最后弄得不可开交。男的不得不“暂时”休妻,相约暂时别离,待婆婆消气后,男的再重新迎娶。 怎奈世事难料,不测变生。女家兄长为妹妹另选了一个男人,逼其改嫁,女的誓死不从,但抗争无果,进入绝境。最后自杀身亡。 男的听说,悲愤万分,也殉情而死。 这中间还有很多曲折,比如男的听说女子将要被迫改嫁之时,曾再三、再四恳请母亲,允许“复婚”,无奈这个死老婆子就是不答应……等等。 这类家庭矛盾、婚姻变故,几乎人人都经历过,虽然不一定如故事中讲的那样凄惨、悲壮。这大概是故事历久流传的原因。用现在话说是“感动了千万人”。 说到家庭矛盾、婚姻变故,也不是什么小事儿。有时激烈起来,真的惊心动魄,令人刻骨铭心。 作为长篇叙事诗歌,《孔雀东南飞》堪称首屈一指。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最后形容男女双双自杀的两句。 女的是“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男的是“徘徊庭树下,自挂东男枝”。 凄美卓绝,催人泪下。 前几年,中国出了一件“杨佳”杀死几个警察事件。网上沸沸扬扬,热闹了好久。支持、赞扬者居多,也有歌颂的。几乎一边倒同情“杨佳”。其中有一篇描写整个事件的仿叙事古诗写得不错。记录如下: 《杨佳少侠行》 赤县白虹忽贯日,世人纷说杨家子。布衣一怒鬼神惊,六扇门内六吏死。 少侠本居燕京城,性喜读书厌纷争。孰知偶做松江游,赁车误被诬贼名。 皂隶如虎何听辩,白日蒙冤入牢笼。棍号水火狱号炉,百般锻炼不容情。 羞辱莫大心泣血,伤痛遍体不欲生。捱到罪名查无实,拖得囹圄身已病。 屡向有司求冤恤,频招冷眼与恶声。心向明月遇暗夜,意气难消恨难平。 求告无门求诸己,怒发冲冠拍案起。堂堂丈夫生于世,忍辱苟活毋宁死。 胸中有剑气如虹,何惧枪林与剑丛。风潇潇兮过易水,男儿偏向虎山行。 手提短刀突禁地,如风杀至廿一层。不伤妇人斗豪勇,敢笑武松不英雄。 力尽被擒何足憾,惊天一击已成功。舍生争得男儿面,四海皆传侠士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