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是人生一大转折,我马上就要有“正式”工作了。虽说还要经过一次“面试”。 回到家里,不免做些准备,也有些许紧张。不打无准备之仗嘛。仔细想想,白老太太找到我,主要目的有三个:1、和她女儿的父母相抗衡,把我作为“援兵”, 2、短时间照顾宝贝孙女儿双胞胎, 3.教简单中文、普通话。 不至于让我再做什么家务吧?也难说,到时候儿我给他来个随机应变。照顾孩子没问题,我最喜欢小孩儿,跟小孩子在一起,自己都觉得年轻,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别说“短时”,就是混个一整天,也是越混越高兴。何况还是一对儿双胞胎女儿,看老太太那模样儿,孙女儿差不了。一般孩子长相儿女随父、子随母。折算下来,这俩孙女儿应该是更象祖母,就是奶奶。 教中文、普通话?更没问题啦。本人,(一边想着,就好像“面试官”在我面前)。祖籍北京,代代相传,到我这辈儿不知多少辈儿了,当过小学教师、初、高中老师、大学老师兼教授,甚至什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专家、学者………自编过《华语教材》(专门给外国人学中文的那种,说不好听点儿,叫蒙事儿教材,把那些个外国佬儿,骗得一愣一愣的,还争相购买!不过我可一分没赚着,给一个华文中学校长打工的打工仔,卖字儿工)。 唯一担心的就是恐怕还要对付老太太的儿媳妇儿。你别看美国人好蒙,中国人可不好蒙,一个比一个精,贼精!那点儿聪明才智,全用在对付人上面了。谁让中国是个“人治”国家呢?既然人治,当然人人会治人。在中国,与人打交道,那是一门专门学问, 《红楼梦》总结的好:“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挂在贾政客厅里的一副对联儿) 《幼学琼林》里,专门有一节讲《人事》。 连国家机关都有“人事部”,还有许多研究“人事”的专著,象什么《厚黑学》、《职场升官秘诀》什么的,不一而足………你别说,还真让我说着了,后来事情的发展,如我所料,所谓“山人早有预料”。 面试该穿什么服装,进门儿怎么打招呼,开头儿怎么自我介绍……其中有一条我觉得新鲜,就是面试时要注视面试官的眼睛,说那叫“眼神儿”交流,外国人就是事儿多,管他呢,有枣儿没枣儿打三杆子,试一试也无妨。太太也跟着瞎紧张,唠里唠叨,最可气要我穿西服、打领带!你说一个“家庭男保姆”兼“家教”用得着西服领带吗?说不定她是嫉妒那个白老太太,也未可知。这都怪我,在家里一个劲儿的夸,美国老太太如何如何……也难说,要是没有这个白老太,我求什么职啊?求个屁吧。 终于,白天盼、夜里想,终于盼到了这一天。白老太来电,次日上午10时整,与“主考官”、“副主考官”,以及工作对象见面,就是女儿、儿子、孙女儿吧。 第二天进了门儿,互相寒暄已毕,宾主落座,开始“恳谈会”。整个儿过程是这样的:老太太儿子没问题,美国人,直爽、热情、真诚,长得也英俊,别提多英俊了,自己想去吧。看得出来,唯母亲大人是从。儿媳妇按说也还行,我毕竟仪表堂堂,谈吐不凡,所谓“腹有文章气自华”,象我这种有学问的人,举手投足之间,给人一种信任、踏实之感。不过她毕竟也是个有点儿学问的“中国通”,还真认真的给我出了一道题,谈话之间,突然问我:“您知道“万人空巷”什么有意思吗?”嘿!你这不是往枪口上撞吗,当下我毫不犹豫,从容不迫,侃侃而谈,堂堂堂堂,就跟打机关枪似的,从成语出处到解释含义,如何、什么时候应用比较恰当,最后还举了个生动的例子:我说:“比如说,纽约的“棒球”比赛,盛况空前,真是“万人空巷”!, “ok,ok,it's ok,您这个例子举得太好了,哈哈”,您瞧,她倒乐了。之后,把两个宝贝女儿叫出来,跟我见了个面,吩咐两个小家伙管我叫“叔叔”或者“大爷”,反正美国规矩比较傻,就一种称呼“uncle”。 这两个宝贝女儿一出现,我就觉得眼前一亮,犹如一缕春风,把原来的紧张、局促吹得一干二净。就两个字,“漂亮”!要多漂亮有多漂亮!怎么说呢,有“一想之美”,你自己想去吧,想怎么美怎么美。一时间,我脑子里迅速闪过的有《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桃莉丝遇仙记》、《海的女儿》、《小红帽儿》……等两个小家伙儿叔叔、“uncle”这么一叫的时候,我觉得,啊!我的心都融化啦! 没的说,双方约定,第二天正式“上班”。我的“职场生涯”就此拉开了序幕。回家的一路上,我这个高兴啊,鲁迅先生怎么说?“迈步格外高远”,一边走还一边哼京东大鼓: “火红的太阳当头照哇, 朝霞映红了半边天, 打南边儿来了那人两个呀, 一个老汉一个青年呐……诶———” ~~~~~~~~~~ 回到家里,进门之前,必须稳定一下情绪,不能让太太觉出我的“兴奋”情绪,以免误会重重。做了几次深呼吸之后,才开锁、进门。果不其然,太太头一句话就是:“怎么样?一个月多少钱?”要不说这人要是俗了,没办法,开口就是钱!我这完全是想为美国人民做贡献,提钱多扫兴啊! 不过,我心里有底儿,反正还算过得去。在白老太家最后敲定是:每星期五天,节假日除外,每天4小时,从下午3点到7点,每小时10$。当时纽约的“最低工资”是每小时8$,我比标准还多了点儿。当然很满意。 工作包括:从学校接孩子回家要做半个小时的Bus,中途需要带孩子去图书馆学习、玩耍,学校附近和住家附近各有一个图书馆,选择哪一个,根据情况自行决定。另外,如果孩子要吃什么“零食”,比如冰激凌啊、糖果点心啊什么的,我看情况买,实报实销。在图书馆第一要督促、帮助孩子完成当天的“家庭作业”,第二要教会孩子使用计算机,第三,尽量和孩子用中文对话,第四,在图书馆选择一些适合于幼儿的“读物”,孩子妈婆婆妈妈,嘴里叨唠上没完,这美国人也是命里该着,碰上这么一个事儿妈、话篓子。 您瞧我挣这俩钱儿容易吗我。当下把情况跟太太一汇报,她还不满意!说什么:“哟,一天合40块钱,一个月顶多工作20天,(雇主说过,有时不需要我接时,临时通知我),一个月累死累活的,才800,说是每天4小时,你不得提前一小时出发呀,回家路上也得一个小时吧,还得随时听候调遣,这和一天工作8小时有什么区别呀,你傻呀你,………”。弄得我这个烦哪,也不愿意多理她,“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说到这儿,我必须介绍一下美国的图书馆。因为图书馆几乎是我的即将的“工作场所”。 纽约市对公共图书馆的投入不少,这属于美国的社会福利的一部分。纽约各个区,图书馆处处可见,如果对纽约熟悉了,像我这种老纽约,有时走在街上想上厕所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附近有没有图书馆!当然还有其它办法,我就不说了,我又不是介绍厕所的。据说政府每年对图书馆的投入平均下来,合每个纽约居民24$。当时我急着办图书馆借书证,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公共设施,不用白不用,要是不借几本书看看,到图书馆逛逛,那不亏了吗? 办了借书证以后,图书馆真的成了我生活中的一大乐园,不光是看书,休息也可以呀,经常见到老人,推着个手推车,一大早儿到图书馆,占个舒服的座位(大沙发,甚至可以躺着的那种),推车里装模作样的放几本书,还有各种饮料、方便食品,一呆就是一天 图书馆的各种设施非常完备,什么计算机呀、打印机呀、扫描仪呀等等,纸张、铅笔随便拿!儿童玩具也准备了不少,专门有“儿童活动”区域。这就是雇主让我到图书馆带孩子的原因,后来我才知道,敢情到图书馆带孩子的不止我一个,多了去了,真有那专职的“数学辅导老师”、“英文写作辅导老师”在图书馆给小学或中学生辅导功课,按时收费,按时交钱。师徒们在图书馆里,一对一,孩子提高能不快吗? 第二天,孩子放学时间3点之前,我早早赶到学校,等孩子父亲来了,一起把孩子接走,一是熟悉一下道路,二呢,父亲的当面向学校老师交代一下,认认人,以后由我每天接孩子。要不然有个冒名顶替的把孩子接走,就完蛋了。 一路上,我把图书馆位置、Bus站位置,从学校到图书馆,从图书馆到Bus站,再从下车的Bus站到家的路径弄了个一清二楚,孩子父亲,美国人,没得说,办事儿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还不断嘱咐两个小家伙儿,要听uncle的话,……我这就算正式上班了,也是有“职业”的了,都说在美国,只要有个工作,一了百了,咱们也体会体会,后来才知道,敢情满不是那么回事儿,为了这个工作,还惹出一场“官司”来! ~~~~~~~~~~ “打官司”是怎么回事? 如果有个人告诉你有两个消息,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愿意先听哪一个?当然是先听好消息,因为听了好消息,精神一振,或许可以抵消一部分稍后听到坏消息的不快。若是先听坏消息,听完了受惊吓而死,连听好消息的机会都没有了,多惨哪。有道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就是这个道理。“打官司”的事儿先放放。 第二天下午,不到两点,我就早早儿赶到学校门口儿,等那两个可爱的小天使。我有个习惯,不论到哪儿,都要把周边地形、道路、相关建筑,甚至制高点在哪儿、火力交叉死角儿在哪儿弄清楚,具有“军事家的”天然品格。学校在所谓“富人区”,这点儿得承认,附近周围几乎没什么“黑人”,有个别的也不是特别黑的那种,只能算是“棕色”,高鼻梁、深眼窝儿,长相儿也不差。学校的斜对面看样子是一所“女子教会”中学,我是从出入学生的穿着打扮和学校的名称上猜测的。学校是一栋两层、但占地面积很大的乳白色、带拐角儿的楼房。拐角处正面是出入大门,拐过弯儿有个“儿童活动场地,场地上有滑梯、竹林、爬梯、秋千、压板等儿童游乐设施。穿过游乐场,可以拐到楼房后面,后来我才知道,后面有一个斜坡,下坡以后有一个半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儿童运动场。当然,整个校区,都有围墙或“栅栏”隔断,不与外界相通。一边等着,随着放学时间临近,三三两两的接孩子的家长越来越多,停在学校周边道路上的car也随着增多,还有两三辆专门接送孩子的黄色“校车”。有哪熟悉的家长互相之间聊天儿、打招呼,总之原本是静悄悄的街道,逐渐热闹起来。 铃声一响,家长们有次序的“蜂拥”至学校门口,再按先后次序,进入教学楼门厅(门厅挺大,日本管这个地方叫玄关),我暗自庆幸自己来得早,首先到达玄关,只听教学楼内,养过鸡吗?打开鸡笼时,那些个小鸡叽叽喳喳好不热闹?就那个声音,不过是小孩子发出来的。各个班级的学生,由班主任带领,一个班大约十几个人,小班先出,中班其次……在玄关处老师亲手把孩子交给家长,当面确认,带走。我的两个小天使大约是在中班,很快也出来了,老师昨天见过了,没问题,两个小家伙直冲着我就扑过来了,一个抱大腿、一个光着一只脚,袜子都没了,手里提楼着一只鞋,嘴里大呼小叫:“uncle,uncle!……”再一细看,两个孩子上衣脱下来,两只袖子当裤腰带,系在腰里,俨然一个孙悟空的“虎皮裙”。来不及细想啊,一手牵着一个,走出教学楼,到儿童游乐场上,我就问“你袜子哪儿去了?”心里一边埋怨这个老师:这老师怎么当的,怎么美国的教育是这个样子?也太落后了吧?活生生把孩子袜子都教没了!找了半天,才在姐姐的书包里找到袜子!穿好。原来,这两个孩子,虽是双胞胎,长得一模一样,却有很大差别,小的活泼伶俐,大的稍显文静,所以很好认。之后两个孩子提出,先在游乐场里玩儿一会儿行不行。问话时那个客气劲儿就甭提了:“叔叔,我们可以在这里玩玩儿吗?等一下再回家?”您说,我能不答应吗?当下提着两个书包,找个背阴的地方一坐,看着两个小天使,飞也似的跑向滑梯。说是说,心中一点儿也不敢“放松警惕”,第一天干活儿,千万别出什么差错,始终保持让两个孩子影子在我的视线之内,等于是她们玩儿什么,我跟着想什么。想什么?想她们玩儿的我原来也都玩儿过!(不过设施比现在简陋多了)当时自己怎么玩儿,哪点儿她们比不上我,那点儿她们玩儿的比我强,想着想着,童年时代天堂一样的生活悠然而至……这么说吧,看着两位小天使活蹦乱跳、你追我赶、又打又闹、梨花带笑的模样儿,自己也跟在天堂上一样,只觉得万道金光、佛光普照,不由得想起那首儿歌“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笑声里………” 比较小的(大的叫小圆,小的叫小芳这是中文名儿,就冲这名字,父母没多大水儿,俗气!英文名一个叫什么詹妮,一个叫什么莉拉,反正我也不用记)小芳跑过来喊:“叔叔,我要喝水!”一下子打断了我的思路,坏了!我上哪儿找水去呀?都怪自己,怎么连这个也事先没想到呢?人哪有不喝水的呀?正好旁边有个棕色人种的大妈,估计是哪家的“家庭保姆”,跟我一样,也是给人家带孩子的。我过去对她说:“could you give me some water?”英语我毕竟学过一段时间,知道这个时候不能用“can”,以示礼貌。那位大妈真不错,当即从书包里拿出两袋儿饮料给我,还冲我热情洋溢的微笑:“certainly,ok!” 这以后我的天堂感顿完全消失了,细想想,自己和这位外国大妈一样,不过是个“家庭男保姆”!真是兔死狐悲、物伤其类。转念一想“残因不堪残,何须自寻烦?花落自由花开日,续芳待来年”吧,可谁知道来年什么样儿啊?不过心情却早已释然。 等小圆、小芳玩儿够了,差不40分钟过去了,收拾整齐,我背着两个书包,两个活蹦乱跳的小天使,说说笑笑,走出了校门,直奔图书馆去也。 正是:且将有日思无日,暂将无时做有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