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字令》 【其一】 川,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 川,倒海翻江卷巨澜。民主急,世界战犹酣。 【其三】 川,刺破青天锷未残。自由堕,总统柱其间。 古云: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最近网上盛传一片专门写“鸦片战争”前后的历史的文章,写得特别好:情文并茂、生动诙谐、史料严谨、情节紧凑。文章题目是《令人啼笑皆非的鸦片战争》。 有人说:“历史可以当小说看,但小说不能当历史看。”说得非常有理。这篇文章就可以当小说看,一环扣一环,步步深入、层层紧逼、上下贯通、一气呵成。 不过国内的网站,转发此文时,把最后一段作者随心而发的“感慨”之词删掉了。就像《史记》,删掉了“太史公曰”一样,不像话。 其实,最后一段也没什么,无非用“当今圣意”代替了习SB书记殿下,,用“当权者”代替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说话太过文明。像习SB这种“马列”哺育下的乌龟王八糕子,其昏庸狡诈程度一点儿也不比清朝的统治者们低,有过之而无不及。党和国家领导人更不用说了啊,一群土匪流氓而已。 【我时常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中国人,教科书的编者和义和团其实是一丘之貉】 简言之,“中国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教育部”那帮子王八蛋,一丘之貉。下面是文章的最后两段,放在最前面。然后是原文全文: 人常说“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却始终将“落后”理解为拳头的力量,其实 【文明的落后、观念的落后,才是中国挨打最根本的原因】 一方面愚昧闭塞、弱小落后,一方面却又自作聪明、自以为是,这两点结合,使的中国对外来文明、外来人士都充满排斥感,以至“全民弱智”。 反观中国的邻国日本,在国门被炮火打开之后,立即打出“文明开化”的旗号,知耻后勇,励精图治,使两国的命运在未来发生根本性的差异。 到今天,中国除了经济与科学技术有所进步,愚昧闭塞、弱小落后、自作聪明、自以为是这几点,相对清朝而言几乎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对现代文明规则毫无尊重接纳之意,对外国仍视其为亡我之心不死,对本国的理解也不过停留在“风水轮流转,咸鱼也翻身”的水准,事实上,从清朝的故事里,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大量现今现实的影子。 对于这种停步不前,当权者要负起主要责任。几年前袁伟时曾有一篇文章《现代化与中国的历史教科书问题》刊登于《冰点》上,指出教科书中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庚子之乱的诸多硬伤,结果竟引起朝廷关注,导致《冰点》停刊整顿,足见当今圣意。就如咸丰可以为了个人的九五之尊放弃所有白银和领土一样,对某些人而言,当现代文明威胁到皇权之时,保持中国人的这种低智状态也是相当有必要的。 圆明园第二次被烧已经是四十年左右后的事情了,这回纵火的是八国联军。关于拳乱,中国史学界的有识之士早就要求拨乱反正,没办法,义和团做的实在是太过分了。但也有人为义和团辩护,说是“外国侵略在先,义和团排外在后”,这种说法不值一哂。且不说“侵略”有一大半是中国自找,义和团所谓的“排外”行动,几乎不杀外国人,专杀中国人,毁坏洋货亦是对私人和公共财产的严重践踏,从仇视洋人发展到仇视洋纸、火柴甚至铁路、电线杆,严重阻碍国家建设和科技进步,及至后来扬言要攻击外国使馆,等真招来洋人后又不战而败,除了打着民族主义的旗号不断招致灾难,于国于民无半点利处,哪有半点“排外”的样子?这样的愚昧暴民、乌合之众,居然被中国的教科书奉为民族英雄,我又时常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只能理解为:教科书的编者和义和团其实是一丘之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