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介绍的地址在皇后区,靠近北方大道的36街附近。到了地方一看,俨然是政府的一栋靠街角儿的办公大楼。从正门大厅看,里面人很多,都顺着拦绳架组成的“排队通道”排队。门卫让我们绕过街角儿,从另一侧的侧门儿进去。 进了侧门儿,需要过一个类似于机场安检的监测门,先把身上的金属物件掏出来,包括手机、钥匙,甚至皮带要解下来,鞋子也要脱掉,连同随身带的包儿一起,放在一个塑料篮筐里,之后人通过安检门,过去之后,再把东西还给你。类似情况,以前也经历过,没想到,申请政府补助也这么麻烦。这是“9.11”以后,美国所有政府部门统一采取的安全、保卫措施。 然后上二楼,又是另一间很大的办公大厅。前台一个白人老太太,看过证件、登记之后,二话不说,给了一份宣传资料,我微微一瞥,知道是一份有关“申请各种社会补助的条件和工作流程的介绍”。不是我英文有多好,那是一式两份,有中文的。然后当场现用打印机打出一份带很大号码儿的纸。要我们到右侧等待区等待叫号儿。看起来,到此出来的都是同一目的:申请补助,无须多问,干脆利落。 等待区有一排排的座椅,分组,每组坐前有显示屏,显示现在叫到多少号儿……扩音器不时用英文提醒:多少多少号儿到几号窗口!再往里,是一排十几个办公窗口。 窗口的工作人员,男女老少、各种肤色都有,从此看出(别的政府部门也类似),美国政府用人的时候,年龄差别基本不考虑,不像中国人,分什么几零后,论拨儿、论代。也没有什么种族歧视。那些处心积虑攻击美国什么“种族歧视”的家伙,都没长眼睛,瞎驴。中国人分拨儿、论代、论几零后,比种族歧视严重得多,那叫做拿人不当人。有什么资格评论美国的“种族问题”? 轮到我们之后,窗口的小姐简单问话之后,在计算机上敲打一番,又给了一个号码儿,另一个类别的号码儿,原来,号码儿前面的字母,代表不同类别。还是等,不过到另一个等候区域等。 等啊等,先后登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叫到我们。这次,一个又高又胖的黑女人带我们进入办公区她的办公隔断内,这个黑女人简直太胖了,一个人顶我4、5个粗,大腿比我的腰还粗,走路必须一拐一拐的,把重心从一条腿移到另一条腿,才能“缓步”前进。不过你也不能歧视!这就是美国的规矩。到底是心宽体胖,胖女人毕竟好办事儿,心眼儿好,了解了情况之后,据她分析,我们可以申请的补助有三种:食品卷儿、现金补贴、住房补贴。我的英语不是二把刀吗?怎么交流的如此顺利?原来,人家有专用的“电话翻译通道”,整个交流,是我和一个电话里的中文翻译在说话,中文翻译再翻译给黑女人听。反过来也一样。 不过,据黑胖女人说,住房补贴要慢一点儿,大概两个月之后才能给,因为这中间,政府的工作人员要做“家访”,实地看看,情况是否属实………那我当然没问题了。 谈话、初试审查足足进行了一个多小时。至此,我对刚才长时间的等待已经完全理解,心说:“以后到政府部门办事儿,让我等上一天,我也心甘情愿。” 总之,一切OK。黑女人给了我一份有关的工作流程介绍,并给了我一个预约第二次面试的通知单(估计这段时间,要对我说的情况的真实性进行核对)在两个星期以后。并把我们的对话内容(英文的)打印出一份清单,比如她问了我什么问题,我怎样回答等等,让我核对以后签字,一式两份儿,我带走一份儿,她留一份儿。在整个谈话过程中,黑女人始终没离开计算机,就是在“做记录”。想到此处,我对看似笨拙的黑女人产生了由衷的敬佩。 只等两个星期之后,便见分晓。 ********** •闲人,这是个什么部门啊?有名称吗?往后好给朋友提醒下。 答:具体地址我忘了,以后每年还要审查一次,搬家以后要去新的地方“登记”,每个区都有类似机构。到网上可以查到离家比较近的地方。 查:Human Resources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of Social Service。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