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吃过老北京的“炸酱面”,北京人不用说了,家常饭。一般人吃过后,也没有说不好吃的。工作比较忙,来不及做饭的时候,随便煮点儿什么面条儿(当然,正经的炸酱面面,应该自己擀,别的面都不行!这不说的比较忙嘛),活上炸酱,切点儿白菜丝儿、黄瓜丝儿、小红萝卜丝儿、芹菜丝儿……(有什么丝儿尽管切,看您自己口味)趁热一瓣,再加点儿腊八醋,口口香!等于一顿饭,就是个煮面条儿的时间。 这里面,最主要的就是“炸酱”,一般一次多炸一些,放在“广口瓶”里,随吃随拿。如果放在冰箱里,半年也不会坏! 到纽约后,为了炸出好吃的“炸酱”我可是费了一番功夫,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家里常备上等“炸酱”,非常方便。 炸酱必须是肉的、猪肉。也有弄素炸酱的,说是用什么鸡蛋,我试过,不好吃。图方便可以用肉末儿,就是超市里卖的“碎猪肉”,不过最好是“五花肉”,切成半厘米左右见方的肉丁,这叫“肉丁儿炸酱”,前面的叫“肉末儿炸酱”。 今天要说的主要是酱,超市里卖的酱五花八门儿、种类繁多。什么台湾的、日本的、韩国的,当然中国的最多。还有打着“六必居”牌子的北京黄酱。我大致上都试过。结果是有一种“李锦记”的黄豆酱最好,第二名是号称“六必居”的北京黄酱。台湾的别看假冒的少,黄酱可是不行,炸出来味道不对,不过一个人一个口味,有人爱吃也难说。 “六必居”是北京专做酱菜的老字号,早在大清年间就已全国闻名。前门“大栅栏儿”本店的门匾,是明朝大奸臣宰相“严嵩”的手笔,别看是奸臣,书法是当时的第一大家,比现在的狗屁“中央书记”强千万倍。买“六必居”牌子的酱必须小心,中国黑心厂家太多,之所以把它名列第二,是因为有一次比较好,后来再没碰到过,您要是有兴趣,可以试! 李锦记的黄豆酱,小瓶包装240克,我一般用两瓶配一磅肉,可多点儿少点儿,自己拿主意。 油,最好用植物油,什么花生油、葵花油、橄榄油都行,老年间都用“荤油”,那时候肉都很少见,用点儿荤油提味儿。现在肉有的是,可千万别再用了。 锅用炒菜锅、铁锅。说起炒菜锅来,也有讲究,不过不在本文范围之内。 火开到最大,注意次序:上锅,锅热到一定程度(大概两三秒);倒油(多少自便,看酱量而定),油热(不冒烟为止),要点:此时加入一两瓣八角(也有叫大料的,大料的选择应该也有讲究,此处不赘述); 待八角欲糊未糊之际,迅速放肉,开始翻炒,主意不要加水,因为肉里面有水分,且越炒油越多。 不断翻炒,到肉全部变色,估计有八成熟的时候,放入黄酱,接着翻炒,此时,手铲不能停,避免粘锅。 大约三、四分钟后,改小火,翻炒频率变低, 两三分钟后,微火、盖锅盖焖一分多钟,即可。翻炒过程中,如果觉得太干、粘锅,可加些开水或热水。 最好趁热装入广口瓶,冷却后,放入冰箱。 说到炸酱面,早年,山东有个大军阀叫韩复榘,山东省政府主席,后因抗战不利,被蒋介石枪毙了。有一次打了胜仗,为了庆祝,请全城老百姓免费吃“炸酱面”,不分男女老幼,一律管饱。原来,这位将军出身贫寒,小时候最爱吃“炸酱面”。 •蒋介石枪毙韩复榘,不仅为了“抗战不力”,还有原因: 有一次韩主席在一次全省军民大会上,发表演说,其中提到:“蒋委员长的老婆,号召俺们,为了国民文明行为。行人走路,必须靠右行走!那么,空出左边来做嘛呢?”说到这儿,扭头儿看旁边的秘书,秘书都糊涂了,赶忙冲他摇头儿,意思您别往下讲了,他会意错了,接着说:“俺他娘的也知不道诶!” •喜欢看你写的博文,很有意思。 炸酱面也是我的最爱。北京人喜欢吃炸酱面。记得小时候放学回家了。一看见今天吃炸酱面就非常高兴。那时候没有卖切面的,(后来才有卖的)。都是妈妈用手擀面条,她擀的面条跟买的一样细。记得有一夏天,邻居家一妈妈追着孩子打,我们家正坐在院子里吃炸酱面,一盆凉水泡的面条放在地上。那孩子边跑边哭,一脚就踩到面盆里。那时侯物质匮乏,那有扔了的道理?只好洗了洗又吃了。哈哈! •手擀的面条儿最好吃。基本上,什么种类的面都比不了,当然各有各的味道。 手擀面不同于其它种类的面,关键在于:擀面过程中,为避免粘连,要不断的、一次又一次的往被擀的面片上撒干面,这样,干面一层层被擀压进面中,其它种类的面,都做不到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