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批判性思维(注意,这里的批判不是批判别人,是批判自己) 写作的美好在于,它会逼着人们去更深入地思考。 某篇论文的中心论点,最难把握,因为在任何复杂的论文里,都会有很多论点,问题在于如何发现某个可以概述其他内容的论点,这就是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应该把各层的论点按照等级排列,一丝不苟的总结,不遗漏重要的部分,在总结中越精细越好。这些都是非常复杂的思考过程。 事实上,任何经常写作的人都会经历这一过程,就像一件毛衣,你拉出一根毛线,整件毛衣就散架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批判性思维特别重要。因为当你想要传达你的观点的时候,所有有关这个观点的缺陷全都会凸显出来,而这的确让人无比抓狂,尤其是,当你想到有很多人正在虎视眈眈的专门挑你的错儿…… 你必须小心翼翼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想,也就是要诚实地面对自己,检讨出各种不符合逻辑的胡话,这个过程经历得越多,犯错的几率就越小。所以,在写作中不断地修改、编辑甚至重写,才能造就一个真正优秀的批判性作者。 ********** 在这里给各位介绍一下 【阅读“一手资料”的重要性和方法:】 首先介绍一下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的区别。二手资料指的是对某个对象已有分析的资料,一手资料则是指最原始的资料。 举个例子,如果说《人权法案》是一手资料,那二手资料可能就是有关《人权法案》的各种书籍。这其中的区别非常重要,一个是从未经过过滤的对象,另外一个则是通过某种筛选的和不同历史时期的描述。 要注意,凡中国人写的、翻译的,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要看,不能信。只从《人权法案》的原文中去找,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解读之后,作为自己的二手资料。 其它《联邦宪法》、《独立宣言》也一样。 推而广之,这是阅读任何书籍、资料、数据的最重要的开端,无论对什么话题领域感兴趣,都要至少找到一份一手资料,否则只能人云亦云,浑浑噩噩。而且关注的点要尽量小,否则的话需要处理的数据会太多,自己就把自己绕糊涂了。 最明显的就是中国人关于“自由、民主、人权”的讨论。99.9%都是活说八道、缺德带冒烟儿,放屁带拐弯儿。 *********** 大多数刚升入大学的学生都只做过二手研究,假设他们研究的是《人权法案》,他们会读很多相关的书,然后写一篇论文。但在大学,应该让学生研究《人权法案》本身,然后形成属于自己的二手资料。 而且关注的点要尽量小,否则的话你们需要处理的数据会太多,然后基于你找到的这个一手资料去写你的论文。 举个例子,如果你对美国的民权运动感兴趣,那么你需要找到某次集会中的某个发言,或是一份报纸上的某一篇报道,或是一幅图片比如一张海报,我需要你去寻找任何能够阐述那个年代的元素。 这样,学生们特别有干劲,因为他们在做一些原创的发现,他们在用新的材料去回答过去的问题。他们去发现各种可能,去观察文章的措辞、报纸上的字体,是如何和当时的时代背景相呼应的,而这就是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