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半前写过一篇文章,“欧洲到底怎么啦”,对希腊的经济和债务问题,以及欧盟的成因和作用做了一些分析。当时就有读者在评论时对欧元区的解体做了一些预测,想不到一年多时候过去,随着希腊债务危机越演越烈,这个当初看来是‘危言耸听’的预言似乎变得并不那么不可思议了。前天希腊总理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挺而走险,希望通过公投的形式化解自己的政府面临的政治危机 --如果公投通过,希腊民众同意接受欧盟的“解救”计划,那么他的政府就不会背上“出卖国家主权利益”的骂名;如果公投通不过,希腊将面临被踢出欧元区的命运,近十年来因为成为欧元区成员而得到的各种好处都将随之消失,对希腊这个国家来说无疑是“一夜回到解放前”的致命打击。但至少总理可以把责任推给民众,可以说是政治人物为了保全自己利益,用心险恶的一招。此举自然引起了其他欧洲国家,尤其是德国和法国的强烈反对。在昨天 天的G20会议上,不是会员的希腊,成了峰会的众矢之的。面对压力,希腊总理只好改弦更张,宣布取消公投。国家大事如同儿戏,真让人见识了这些领袖的"政治智慧"。不过,这仍然不能保证他的政治生涯不会受到致命打击,因为希腊国内的反对力量已经通过程序,将在今天对总理进行不信任投票。如果投票通过,总理将面临下台的命运。可叹这一周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和政治家们,陪着希腊总理玩了一趟忽上忽下的过山车。这非常时期的投资游戏,玩的就是心跳啊! 那么,希腊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希腊的危机又如何与欧盟密切相关?让我们先来看看希腊的一些经济指标: 根据 CIA World Factbook,2009 年希腊的国民生产总值是 $341billion,全国总人口只有 11 million (劳动人口 5 million),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 $32,000。2010 年失业率为12%。2009 年财政赤字为 $45 billion,占GDP 的13%,是典型的“入不敷出” (当然这和其他一些大国比也算不了什么,比如美国的财政赤字就高达 $ 1.7 trillion -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呵呵);但如果我们仔细看看希腊的政府赤字的成因和结构,就可以看出希腊的“入不敷出”到底是原因何在了。 作为西方民主理念的发源地,希腊却并非是一直奉行民主体制的国家。事实上,在 1974年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希腊都是由右翼军方力量控制的。1974 年重建民主体制之后,左翼的社会主义党为了实现福利国家的理念,推出了很多仿效其他欧洲国家如英国的福利制度。但与这些欧洲民主社会主义国家不同的是,希腊本身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工业化程度落后(它的主要产业是旅游业和农业),要推行大规模的福利制度,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作为后盾。但是,要提高民众对政府的支持率 ,福利制度必须得到保障。所以政府不断地提高砝码,今天把最低工资提到750 欧元一个月,明天把退休年龄降低到五十八岁,反正选民喜欢的就是这个东西。没有钱支付这些昂贵的开支,当然只有通过大量举债,来应付难以为继的福利体系了。可是,因为希腊的经济不稳定,在2001年进入欧元区之前,贷款的利息往往在15%以上。所以,为了能够获取欧元区的低利息待遇(5%),希腊削尖脑袋,也要钻进这个俱乐部。 不过,进入欧元区的“入门”要求还是不低的(注,并不是所有的欧盟国家都加入了欧元区,比如英国就选择保留了英镑),比如它规定成员国必须保证它的“公债”必须 低于GDP 的60% ,而且财政赤字不得高于GDP 的3% (顺便说一句,这两个条件美国都远远达不到,所以美国要想加入欧盟的话,还不够格呢)。希腊在这两者都不够要求, 但这并不妨碍它利用“creative accounting”做假账达到要求。2001年希腊申请进入欧盟的时候, 为了能在“纸面”上达到欧盟的要求,向高盛借了十亿美元的贷款(高盛从中获得$300M 的服务费, 真是高利贷呀), 将账面的负债暂时隐藏起来; 为了使通胀率达到要求, 政府在那段时间冻结了水电和其他服务的费用调节,甚至使出了将市面上的价格较高的水果和其他食物暂时拿掉的“高招”,才得蒙混过关。 2001年, 希腊获得进入欧元区许可; 自此,它可以获得低达5%的贷款利息, 这样的“ almost free money”对于希腊政府来说无异于天降甘霖,花起钱来更加大手大脚。毫无悬念的,希腊的外债(external debt) 也自此节节攀升, 达到2010年的GDP 1.45倍的天文水平(见图一)。 "The Bit Short" 的作者Michale Lewis 在他的新作“Boomerang”中这样描述道: “As it turns out, what the Greeks wanted to do, once the lights went out and they were alone in the dark with a pile of borrowed money, was turn their government into a pinata stuffed with fantastic sums and give as many citizens as possible a whack at it". 随便举几个希腊政府花钱的例子吧: - 过去十二年中,希腊公共事业员工的工资(in real term )增长了一倍 - 政府部门的工作平均工资为私营企业平均工资的三倍 - 希腊国家铁路系统的年营销额为一亿欧元,但其工资开支就高达四亿欧元,加上三亿欧元的其他开支 - 铁路员工平均工资为六万五千欧元 -希腊的中小学教育质量是欧洲最差的之一,但这并不阻碍它的公立学校老师/学生的比例是芬兰的四倍 - 对于所谓的“ardrous”职业从业者,退休年龄一度是五十五岁(男性)和五十岁(女性)--而哪些职业属于这个类别呢?说起来你大概不信,因为这里面有六百种职业,包括理发师,电台播音员,侍者,音乐家,等等等等 当然,希腊的问题并不是只是政府花钱无度,而是几乎人人参与的贪婪和欺骗。在这个国家, 偷税漏税并不是有钱人的“专利”,而是普通人都参与的“游戏”。据估计, 三分之二的希腊医生自报的年收入在一万二欧元以下 (超过一万二的收入就要交税),所以许多实际年收入上百万的整容医生, 外科医生,一分税金不交是常有的事情; 尽管偷税漏税在希腊是可以进监狱的犯罪行为,但在一个偷漏税案常常要十五年才能得到判决的国家, 偷税漏税成为人人参与的游戏,也就不足为奇了。 更有甚者,政治家们为了讨好选民,竟然推出了“选举年不用交收入税”的天方夜谭 (2009年是希腊选举年)。政客们为了自己一己之私,不顾国家的利益,这也算登峰造极了。不过, 有一点和美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不同的是,希腊的银行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并没有什么“作为”,希腊也因此没有受到次贷危机的直接冲击。用Michael Lewis 的话来说, 在希腊,“its not the banks that sank the country. Its the country that sank the banks!” 这样挥霍无度的花钱,当然是寅吃卯粮,难怪这么个小小的希腊,在短短十年里居然累积了高达 1.2T 的债务(其中800B是欠公民的退休金)。最绝的是, 希腊居然没有一个类似 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 的机构,所以政府到底欠了多少债,没人真正弄得清楚, 从总理到老百姓,也懒得去费那个脑筋,反正有廉价的钱可以借,谁管它呢!! 如果不是2009年总统选举将前任选下台, 希腊的这个烂摊子还不知道要继续到多久。而最好笑的是, 导致前总理 下台, 希腊的债务危机“浮出海面”的直接诱因, 居然是一则让人啼笑皆非的,和Vatopaidi 修道院有关的地产丑闻!!连修道院的道士都不能免俗地参与land swapping 这样的贪污腐败勾当,这个西方文明的发详地,却成了今天贪欲, 懒惰, 和腐败横行的“温床”,想来柏拉图若是地下有知,恐怕也会气得七窍生烟吧。 希腊之所以敢如此挥霍无度,当然是因为有欧盟作为后盾 (or they think),因为他们吃准了欧元区其他国家为了避免多米诺骨牌效应,是不会对自己的债务问题置之不理的。而德国等大国也出于种种考虑,同意伸出援手。当然钱也不是白给的,希腊必须同意对自己的内部制度进行改变,包括削减政府开支,清理银行死帐等等; 而欧洲其他国家等“债主”,则答应将希腊 50%的欠帐一笔勾销(write off); 而这些也正是引起希腊民众抗议风潮的主要原因。也难怪,希腊民众在大手大脚的政府大包大揽的政策下舒服了二十多年,现在德国法国要他们延长上班时间,削减福利计划,他们怎么能轻易答应呢?所以这次当政府在德国法国等债权国的压力下,不得不实施一些“austerity measure”,比如在2015年将退休年龄提高到六十三岁(美国人可要等到69岁才能退休拿到那点可怜的社安保险哦),将退休金降低到一定水平,老百姓就不干了。再加上一位将自己的政治生命看得比国家利益更重的总统,出现了前天那一幕“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债务国还要公投来决定是否要接受债权国的救援的“闹剧”,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问题是,包括德国和法国在内的欧洲其他国家,为什么要对明明没有能力自救的希腊伸出援手呢? 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何在?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先看看欧盟产生的成因和主要目的。 大家知道,作为地区性的经济联合体,欧盟是目前世界上走得最远的此类组织。它的成员国之间不仅享受自由贸易和投资方面的完全开放,而且必须统一经济和金融方面的决策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成员国们可以说是牺牲了一定的国家自主权(尤其在经济政策方面),来换取经济共同体和贸易投资方面的利益。 欧盟成立之初,成员只限于西欧的发达国家;虽然国家大小不一,但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都不相上下。但最近十几年,随着前苏联联盟的解体,欧盟不断向东扩张,不仅增加了十个中欧和东欧国家成员,使得总成员数增加到 27 个,甚至还在考虑将土耳其纳入自己的范围(当然土耳其国内对于加入欧盟观点分歧很大)。这样做的主要目的,除了扩大欧盟的版图和经济总量的考量外,新老成员国之间也有经济互补的好处---一方面,像波兰这样的东欧国家进入欧盟后,为德国法国等老成员国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另一方面,这些国家也因为成为欧盟成员国,而得到了以前无法获取的资本和技术资源。当然,因为这些国家的加盟,欧盟的平均收入水平就大大下降,而且在金融体系方面也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状况。 欧盟东扩的主要目的,除了在经济和贸易上实现欧洲地区的大同以外(而实现高度的经济大同是避免世界大战的一个很好的 solution,这点对于深受战争之苦的欧洲来讲太重要了),还有一个“说不出口”的理由,自然是通过联合起来,和另外一个超级大国美国和它的北美经济区抗衡。最近一二十年,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在国际事务上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和欧盟的力量直接相关。可是,任何事情都会有两面,欧洲各国在享受“大一统”带来的优势时,也势必要承受它带来的挑战,而这些潜在的问题,正由希腊债务危机引发而摆在了欧洲和世界的面前。 希腊和欧洲目前面临的危机,有多少和欧盟盲目扩大,使得国家间的发展距离缩小,造成国家间强制性“均贫富”的现象有关?又有多少是因为欧洲福利制度的盲目发展,导致民众不思进取,坐享其成所至?希腊将会如何渡过目前的难关?欧盟又将面临怎样的命运?美国又应该从欧洲的问题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和教训?这都是值得深思的话题。 相关文章: 漫谈监督机制:从 Enron 说起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 (上)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 (中)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 (下)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道德分析 (上)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道德分析 (中)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道德分析 (下) “末日帝国内幕” -- “大空头”读后感(上) “末日帝国内幕” - “大空头”读后感(中) “末日帝国内幕” - “大空头”读后感(下) 八十年代日美贸易战对今天的中国有何启示 (上) 八十年代日美贸易战对今天的中国有何启示 (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