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昭君的博客
  我思故我在
网络日志正文
“那曾经是我们”-Thomas Friedman 新书读后感(上) 2011-12-02 06:43:54

Thomas Friedman是我比较喜欢的作者,他的作品多次登上“纽约时报”最畅销书的排行榜,是有影响的时事评论和分析员。他的代表作主要有“The World is Flat”,“Hot, Crowded, and Flat” (我曾经对此书中的一些内容写过评论(见“美国需要什么样的能源革命”),"The Lexus and the Olive Tree: Understanding Globalization", “Longitude and Attitude: The World in the Age of Terrorism”和稍早一些的关于中东局势的 "From Beirut to Jerusalem"(Friedman是犹太裔)。因为职业的关系(他以前是“纽约时报”的记者和特约撰稿人),他经常在世界各地采访,对于全球化趋势,能源危机,和美国的中东以及国际政策都有不少独到的见解。

 

“That Used to be Us - How America Fell Behind the World It Invented and how We Can Come Back" 是他今年9月才出版的新作(与 Michael Mandelbaum 合作)。从标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部关于如何应对美国目前面临的危机的著作。虽然这本书的主要主题(themes) 和Friedman 以前的几本作品相比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全球化,高新技术,能源危机),但从他的上本书出版的2007 到今天,美国和世界经历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而同时世界上其他一些新兴经济体却在稳步前进,对美国的世界领先地位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个前提下,这本书对美国面临的难题的系统分析,还是很值得的。虽然有不少读者可能会觉得他们对美国面临的困境有夸大其词,甚至“危言耸听”的嫌疑(本书的标题可能就会让不少人有这个感觉),但我想在美国社会需要集体觉醒 (collective awakening) 的时候,这种方式还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作者虽然有自己的政治倾向(Friedman 是非常典型的民主党人),但在本书中还是基本上做到了中立和客观--这也是让我欣赏的地方。

 

在这个系列里我将用半介绍,半读后感的形式,与各位分享该书的主要内容。

今日美国面临的四个核心挑战

两位作者认为美国目前的危机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且与以往任何一次危机的性质都不同。他们将美国今天面临的挑战归结为四个“核心挑战”(作者称之为“The Big Four”):

第一个挑战,是经济全球化以及它带来的市场竞争模式的改变。在书中,作者花费了不少笔墨描述中国最近十几年的经济发展(事实上,本书的第一章就是从中国天津的会展中心开始的)。但是作者也很快指出,所有这些关于中国的媒体报道和讨论,虽然让人有“昨日重来”(deja vu) 的感觉(因为在八十年代美国朝野也对当时日本经济的“威胁”有过类似的关注),但由于全球化的真正实现只是在过去二十年里,所以这次的挑战是和以往的挑战有质的不同。作者说,“如果说八十年代来自日本的威胁严重打击了美国的一个城市和两个主要行业的话(底特律和汽车工业及电器工业),这一次,全球化正在大规模地威胁几乎所有的美国城市和工业;而且,最可怕的是,这次我们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来自一个国家,而是来自世界上许多角落--中国,印度,巴西, 以色列,新加坡,越南,台湾,韩国,等等等等”。如果说,日本是冷战时期刮起的一场龙卷风,那么今天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则无异于一场冷战时代之后的五级热带风暴,而且这场风暴永远不会离开!

让全球化如虎添翼的, 正是作者指出的第二个挑战, 那就是九十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IT)。由于IT 技术的迅速发展,几乎所有人的工作和创造价值的方式都要随之改变。许多过去人们 认为天经地义的职业,因为IT 技术的发展已经消失,或者将要消失。美国人曾经享受的仅仅凭高中文凭就能过上不错的生活的日子,早就一去不返了。要想在日新月异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每个人都必须重新为自己的职业未来做出考虑;而从国家和社会整体来讲,如何改革低效的教育体制,并加强在新兴产业的技术投入,保持美国特有的创新优势,让自己的下一代能够在面对来自中国,印度,欧洲和世界上任何角落的竞争对手的时候能处于不败之地,则是政策导向的当务之急。

不幸的是, 改革教育和其他的体制需要大量的投资,而过去十几年的政策走向,却积累了巨额的内债外债和政府赤字-- 这是作者眼中的第三个核心挑战。这使得一些必要的,将有效提高美国竞争力的措施得不到实施。而美国两党的两极化,也在最近几年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的经济危机, 也可以说是政治体制的危机。(作为铁杆民主党人,Friedman 认为共和民主两党对目前的这种局面都难辞其咎; 并对在最近十几年中的日渐分化和相互的不妥协,以及摊子越来越大的各级政府的各种浪费和低效做了有力的抨击。印象当中他是奥巴马的绝对支持者,但在本书中他毫不掩饰对奥总政策导向的失望---这是让我比较惊讶的地方-)

 

而所有这一切, 都发生在另外一个大的前提下,那就是整个世界面临的能源危机(第四个核心挑战),而对新能源的需求使得新兴的能源技术(ET)成为了国家间未来竞争的主要着力点。作者认为,拥有相对先进的能源技术的国家,不仅将在未来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享受能源安全(energy security),而且能够避免对国家安全的威胁。


有意思的是,所有这些美国目前面临的挑战, 从根本上看都是美国自己的一系列政策和行为造成的--当然, 这里的“美国”指的是包括美国政府,美国企业界,和美国社会上下朝野的集体行为(“collective action”)。为什么这么说呢?看看作者的解释吧:

首先,美国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 是全球化的“始作俑者”者---而这是由其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的特性决定的。资本的特征之一就是寻求资本回报的最大化, 而当通讯和交通的发达使得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地理距离不再是运输和交流的障碍的时候,企业势必会将自己价值链中的一部分“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地区;而这种转移,直接或间接地提高了发达程度相对较低的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水平;久而久之,也培养了更多的潜在竞争者。当然,这个过程中有赢家也有输家,如果说大企业是最大的赢家的话,那么因为产业转移而失去工作的发达国家的民众, 以及因此失去大量税收的这些国家的各级政府,可以说是最大的输家;而中国,印度和其他许多新兴经济体,其得失则介于两者之间(当然即便在这些国家里,也有赢家输家;但因为这不是本书和本文的着眼点, 就不具体多阐述了; 我在“从民意调查者对‘自由市场’经济的支持度谈起”一文中,对此有较详细的探讨; 有兴趣的读者请看下面的链接)。

其次,IT 革命最先也是起源于美国。半导体,卫星通讯,个人电脑,手机,互联网,以及近年来的掌上电脑等等,都是最先在美国发明,然后由美国企业推向世界市场的。可以说, 美国企业的这种对高效率,新技术的不断追求,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生产力的过剩,而生产力的过剩,自然会产生高失业率的不幸结果;加上来自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竞争,美国的“产业空心化”就是很自然的结果了。

而美国之所以“能够”在短时期内积累高达$4T的外债,则是因为长期以来人们对美国经济和其作为投资目的地的信心(当然这里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美元在国际市场的特殊地位)。至于能源危机,虽然新兴经济体如中国,印度等国家对能源的不断增长的需求肯定对此有“贡献”,美国作为全球能源消耗最高的国家,对石油产品的依赖,肯定也是“责无旁贷”的。所以,美国今天面临的困境和几大挑战,从根本上来说都是美国制造(“Made in America")!!


既然这些核心挑战是整个社会“人人有责”,谁都逃不了干系,那么要应对这些挑战,也必然需要整个社会的“集体合作”。对此,作者引用MIT 前校长Charles Vest 的话这样说道:

"This time around, it requires a public awakening, establishment of political will, resetting of priorities, sacrifice for the future, and an alliance of governments, businesses, and citizens. It requires truth-telling, sensible investment, a rebirth of civility, and a cessation by both political and corporate leaders of pandering to our baser instincts. Engineering,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clearly within the core of what has to be done. After all, this is the knowledge age. The United States cannot prosper based on low wages, geographic isolation, or military might. We can prosper only based on brain power: property prepared and properly applied brainpower."

 

很自然的,在作者提出的应对和解决美国目前危机的措施里,首先提出的就是教育改革(尤其是中小学教育体系)和创新能力的投入。而这正好也是我最感兴趣的话题。下面一节我就将着重介绍和讨论这方面的内容。

(待续)

 

相关链接:

http://www.npr.org/2011/09/06/140214150/thomas-friedman-on-how-america-fell-behind
(NPR program on the book)

美国经济是怎样走到今天的困境的?

从民意调查受访者对“自由市场经济”的支持度谈起

欧阳峰:“世界是平坦的”书评

奥巴马的内忧外患--能源篇

希腊债务危机与欧盟的未来

美国需要什么样的能源革命?


浏览(5621) (1) 评论(25)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11-12-03 13:36:16
所以重要的是找到平衡点啊。可是这个平衡点在哪里,如何找到,不是那么简单的吧
回复 | 0
作者:西岸 留言时间:2011-12-03 12:50:09
指出反垄断的缺点并不意味着支持垄断,就如反对“反堕胎”不意味着支持堕胎是一个概念。
垄断自然导致计划经济的特点,节约的是资源,但牺牲的是效率,这个特点是可以从如今所谓的中国模式里看出。中国当时以占有世界10%左右的能源(甚至可以不考虑人均因素)追赶美国占有25%的世界能源的发展水平。
因此对于当今的世界来说,是什么是最需要的问题,是资源问题,还是效率问题。
在50年前,大概没人认为是资源问题,但如今大概没人认为不是资源问题。切尼关于削减美国对非洲的援助的理由就是,让非洲人因为饥荒战争疾病而自生自灭,这样可以把非洲资源留给发达国家使用。
而人类如果能够推迟地球完蛋的时间,那就有可能发现新的能源,比如从宇宙。
从这个意义上讲,竞争导致资源浪费这个问题就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计划经济未必是解决方式,但是否有可能发现一个平衡?
毕竟人类是不一定需要“更好”的生活方式的,就是,是否人类生产和经济和生活需要那么高的效率?如果不需要,那么竞争就是去意义。
其实考察中国文化的形成过程,与西方文化的本质差别,是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中国会形成以和谐(等于需要牺牲)为核心的文化,而西方形成以自由为核心的文化。
都是因为自然资源的可获得性的不同。
回复 | 0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11-12-03 05:35:23
纠正一下,上面的一句应为“每年的IRS codes长达数万页
回复 | 0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11-12-03 05:14:52
西岸:

这么说你是支持垄断的了?因为这样的话不会导致对资源的过度需求?呵呵.

我不认为 regulation or deregulation只是针对垄断行为,虽然反垄断法是anti-trust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还有很多是针对企业的其他行为,如其对员工的行为,如OSHA, EEOC, 对环境的行为等等,如EPA 的规章。这些都是增加企业成本的因素; 而美国目前的 regulation 绝对有过多过繁的问题。各样每年的税
法长达几千页,医疗改革法案,经济刺激法案都是如此,有多少立法人员真正知道所有的内容?而这种大政府产生的繁琐 ,正好是各种利益集团趁机捞取好处的绝好机会。当然,银币的另一面则是在该加强监管的方面,却存在监管不足的问题,比如对 subprime loan and derivitives的控制如果足够,2008年的金融危机应该不至于这么严重。
回复 | 0
作者:西岸 留言时间:2011-12-02 21:50:28
简单从整体而言,美国的regulation多是指打破垄断,从而定义竞争机制的概念,本质上上还是为了竞争,从而提高效率。
而垄断是为了消灭竞争,这点与计划经济没有本质区别。
因此这是一个非常难以平衡的东西。
竞争必然导致资源短缺,而计划经济或垄断可以节约资源,但失去效率。另外从全球化角度来讲,垄断或计划经济只是对内节约,但对外还是面临竞争问题,不可回避。
因此这是个基本无解的问题。美国的经济在60年代后爆炸,就是因为regulation的作用,使得垄断困难,竞争增加,因此耗费的资源也就几何级数地增加。
竞争导致世界和地球完蛋,这是很容易得出的结论,我很早以前解释过。
人类区别于动物在于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和环境,这是基于理性而不是本能的结果,因而就是个对抗自然的过程,结果就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而且这个过程是不可逆转,只能推迟的概念,因为人类追求更高status的意愿只会增大竞争规模和程度,从而加快自然环境的破坏包括资源的消耗,因为自然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自我维持。
以美国为例,上个世纪初成为世界第一GDP,是因为当时的美国石油资源和煤矿足以支撑当时的经济规模。等到经济规模增大了,无法自己支持了,就扩展到世界上竞争资源。美国自己的石油资源即使全面开采,在如今的经济规模下也只够满足5%左右(另一说法是20%,基于节能),反正不可能满足。如果全世界的资源无法满足人口增加的需求了,人类怎么办?如今研究暗能量什么的,就是为了从宇宙寻找资源,不过是进一步扩展的概念,这种模式总有一天因为扩展能力无法跟上需求的一天,比如从宇宙寻找资源至今还是一点谱都没有,而化石能源不过就是不到100年的储备。
从哲学意义上讲,人类是doomed。
霍金斯说人类不过就是还会有100年左右的生存环境,因此必须考虑移民外星的说法也是基于类似的概念。
回复 | 0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11-12-02 18:02:58
汤安:
呵呵,我想政治评论家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吧,最多也就是个舆论导向的作用。你提到社会道德的纯洁,倒是跟浪宽兄说到一块去啦。不过,西方社会对人性的基本假设是人性恶,所以才需要各种监督体制和checks and balances 来防止人性中的贪婪和私欲占到上风。这个我在关于希腊的那篇文章中有很多讨论。

刚刚顺着链接到你的博克,看到那篇十个思想试验的文章,很有意思。谢谢分享!


浪宽:
是啊,这些问题咱们零零星星的也都分析过,只是咱在中文网站再怎么着,也就是几千一万的点击,哪里比得过人家一来就是纽约时报最畅销书的影响呢,呵呵。

回答你的问题,作者在书中的确提到了“人文道德”的问题,只是他们用的词语不是这个而已,而是用的“美国精神不再”这样的用语。至于你老兄专门撰文评述的修宪议题,我倒是还没看到(这本书四百多页,我还没全部看完呢,嘿嘿),但有专门的章节是讨论美国两党体制存在的问题,以及两党之间两极化的问题。他们对共和民主两党的一些历史介绍和分析,倒是我以前不大知道的,看起来还满有意思。


莺儿:
谢谢提供链接! 看来你和欧阳一样,觉得他的招数没有什么新意,呵呵。不过我觉得他至少对于教育改革的思路还是比较对头的。这个周末争取写完下一篇贴出来大家探讨探讨。
回复 | 0
作者:莺歌燕语 留言时间:2011-12-02 17:02:21
谢谢书评。

书还没看过,不过听过他的介绍。在介绍中他说他对美国的前途还是乐观的,但听不出他有什么好办法。这是他在今年Aspen Ideas Festival上介绍这本书的链接,有一个多小时。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1elTmUO_-8
回复 | 0
作者:浪宽 留言时间:2011-12-02 15:12:17
哈哈,谢谢昭君介绍。权威的东东,还是需要读的。不过文章中所有这些东西我们万维的网友博主们都谈过,甚至比他挖掘的还有深入啊。我倒是非常关心他有没有谈美国的宪政危机和人文道德危机,这才是最根本的。
回复 | 0
作者:汤安 留言时间:2011-12-02 14:57:22
谢谢好文,

美国很有意思,搞掉前苏联经济的著名经济学家跟通过希腊弄出欧洲危机的专家,还有一起挖坑掀翻美国两房和美雷恩的一大伙批评家政治家们。----全都出自美国。

这个Thomas Friedman会不会也是他们中的一员批评家呢?

"假定政府是称职和诚实的——这是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凯恩斯政策能够通过为基础建设项目提供临时工作来帮助经济结构的转型" ----凯恩斯认为,经济发展只有在当它能够使人们在道德上得到改善时,才算是正当的事业。

因此,我总感觉在目前谁的话也不用当真,要抓就抓一条: 纯洁我们社会的道德,抑制幕前幕后的统治者的私心。
回复 | 0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11-12-02 14:43:12
欧阳:
嗯,我知道你的意思,提高学生教育水平和提高国家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的确不是那么直接和线性的。不过作者并不只是提倡增强中小学的基础知识,他们的“方案”中也包括实际技能的培养,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具体到你的问题,如果工人有足够的教育水平和技能,那么当企业技术更新换代的时候,他们就可能不会失去工作--因为总需要有人操作机器人和计算机,呵呵。

佛里德曼提供的“药方”中的确有很多“老生常谈”的东西,比如改革教育,增强创新能力,有针对性地增加结构性投资等,但我感觉他的一些proposals 以前提出的一些观点还是有所不同,比如他主张对social security 和Medicare 等“entitlement”项目进行改革,减少福利,并将节省的开支用在教育投入和创新投入上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重新调整 generations 之间的政策priority”),而且他对奥巴马医疗改革的一些措施的观点,也让我觉得比较意外。当然这是他本人在一些问题立场上的改变,不能代表他整体立场的“不落窠臼”。

楚柴:
其实我这阵写得也不多。。。太忙。。欢迎经常过来坐坐,
回复 | 0
作者:楚柴 留言时间:2011-12-02 13:15:42
昭君从善如流,欣赏。谢谢问候!常见昭君文章置顶上首页,只是碰到特别感兴趣的话题才过来拜读,所以让你有“好久不见”的感觉。我挺好,刚从国内开会回来,最近两头跑得比较勤。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1-12-02 13:03:09
昭君:感谢你的耐心回应。

关于工作和教育的问题是个大问题,三言两语讲不清楚。但是你的回答正好触及了我的问题的关键:如果其他国家的大学生成本比美国的高中生还低,那么为什么如果美国提高高中生的教育水平的话会帮助他们找到工作?

关于德国,我非常想看到他们制造业的竞争力是来自于工人教育水平的证据。据我知道,德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在欧洲是独树一帜的。但是欧洲教育程度高的国家不止它一个吧。

我同意新能源是未来经济的增长点(连“之一”都可以省去)。但是它的发展道路还在摸索中。现在去“抢占”这个“领先地位”并不见得有什么好处。可以以中国的发展道路为鉴:目前中国在世界很多市场上打得对手无法招架,但都是“后来居上”,没有“抢占”的功劳。“领先”者要付出更多学费,还要打造市场。这种事情让“具有大远见”,而且财大气粗的中国政府去做就好。

再多说一句吧。我觉得佛里曼看问题眼光很准。但他的解决办法还是几十年来政客们说烂了的那一套:增加教育,增加创新,增加投资,等等。以前对付日本时,这一套都没有奏效,现在对付中国更没有希望了。所以我害怕他的书没有使美国“警醒”,反而使它陷入另一个“梦”中。
回复 | 0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11-12-02 12:57:03
西岸:
你说得不错,其实这些话题本身并不是新鲜东西,但把它们系统地联系起来,并用大量的数据和anecdotal evidences来支持论点,还是有价值的。如果作者这本书能够让更多的人正视这些问题,也是功德无量了。

实际上,现在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无止境”的自由竞争,即便在美国,也是市场经济和相当程度的regulations的混合体,欧洲就更不用说了。我向来主张适度的 regulation,太多则 suffocating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太少则纵容企业的贪婪,这个在“漫谈监督机制”和几篇关于CEO 薪酬的文章中都有讨论。这个观点和Friedman's position in this book似乎不谋而合,他在这本书中有专门的章节讲述美国一些主要的regulation acts (like anti-trust act, immigration law, patent law, bankruptcy acts, and social security act的历史背景,以及目前对“rightsized regulation" 的需要。
回复 | 0
作者:西岸 留言时间:2011-12-02 12:39:50
其实都是最近几年人们公开谈论的东西了,只是人们不愿意正视而已。
美国的这个转变与当年英国为代表的欧洲的转变对全球的影响不同,毕竟当时的经济规模和范围没有这么大。不论从地域来考虑,比如国家,还是全球,“自由”与有限资源之间的矛盾是越来越明显,无法回避。因此以竞争为主要手段的生存方式必然导致灾难。
人类发展的特征是越来越理性化,而不是出于动物的竞争本能,比如通过大规模战争解决问题的倾向越来越小,也是因为资源的有限性的制约。
因此具体对美国来说是个想要做什么样的国家的问题,即是否继续“自由市场下的资本主义经济”的概念。
美国立国的动因和起飞的原因是建立在“近乎无限资源”的前提下,这是美国在发展成世界经济第一的过程中可以实行孤立主义的原因。而推行全球化,是因为客观上这个条件不存在了,而不得不把“无限资源”的概念推向全球。则必然形成自由(经济的和政治的)与有限资源之间的无法调和的矛盾。这种代价这与殖民主义时代遭遇的矛盾本质上没有区别,在有限资源情况下,你的自由就是别人的不自由,反之亦然。
无止境的自由竞争本质上是一种蝗虫性质的行为,当资源有限时就缺乏可持续性,这就是自由市场理论的根本缺陷。
回复 | 0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11-12-02 12:01:38
欧阳:
一如既往,谢谢你的专业点评和问题:)!

的确,全球化的影响应该是全球性的,但这里涉及到一个发展程度不平衡的问题--也就是说,很多曾经是美国人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权利”(比如有一份不错工作的权利),不再是那么天经地义了(HP 的前总裁Carly Fiorina在竞选加州议员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遭到激烈抨击);以前高中毕业就能得到一份制造业的工作(比如汽车公司),而现在这些工作要么自动化了(因此对求职者的文化和技术要求更高了),或者外包了(因为同样的工作在一些发达程度较低的国家,可能由大专甚至大学毕业生来做,用的成本还要比美国的高中毕业生低),所以它对不同国家的工人的影响是不同的。对劳动成本低,但员工素质较高的国家,全球化的影响更多是正面的(因为他们是 recipients of new jobs);而对员工素质较低,但劳动成本相对高的国家,全球化对工作的影响则更多是负面的。这点从美国和德国的区别可以看出来--两者同为劳动成本较高的国家,但总体来说,德国工人的教育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都高过美国。这也是德国没有出现像美国这样的制造业空心化的现象的原因之一(当然为什么德国的员工水平高过美国,就是下面要提到的话题了)。

关于能源方面,我比较同意你的观点。美国虽然能耗占全球1/4,但它创造的产值也是全球的1/4。从这点来讲,并不是那么不可思议。但我认为能源创新应该是未来的经济增长点之一。而美国在这方面,因为种种原因,已经或者正在失去它应有的领先地位。

楚柴:
好久不见,一切可好?

谢谢你挑的“小刺”, 我可能是有点懒吧,有些词一下子想不出来自己认为确切的中文对应词语,就干脆用英文了。接受你的意见,等会把这些词都改成中文,呵呵。

多思:
谢谢评论!
是啊,仔细想想,的确是这样的,所以谁也别怪,好好改变自己的行为才是正道,呵呵

vmvm:
Thanks for sharing the Amazon reader comments! I'm not surprised this book "only" received 3.5 - when it comes to "how to return America to its glory", Americans have very "polarized" views. But like I pointed out earlier in the article, I think the authors are sincere in their presentation and analysis, and although I don't agree with some of their "solutions", I do think their views are worthwhile points.
回复 | 0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11-12-02 11:55:24
庄锐:
谢谢评论!计算机技术的确是在深刻地改变许多职业和行业。你是搞数学专业的,当然更是“前沿阵地”了。

瞎忙活:
Globalization对人类的影响的确是多方面的,但无论我们是否喜欢,这个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我也常有你的困惑,就是人类对丰富的物质生活和享受的追求,到底在多大程度上造成了今天人类的困境?

珍曼:
谢谢鼓励!

清明:
我也觉得这本书的作者还是满清醒的,对美国的问题看得比较透彻。当然有读者可能认为他们还太乐观了,因为他们认为这些难题都是可以解的,只是需要全社会所有人的共同觉醒,也需要大家不同程度的牺牲。而这个就是最大的未知数了。

说到美国过去十年的反恐盲目扩大化,作者也有专门的讨论。他们将过去二十年的美国历史称为“Terrible Two”,我到最后一节会专门介绍评论。

山顶动人:
谢谢评论和分享你的经历! 你提到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对于新技术的接受程度和使用的得心应手程度是很不一样的。说实话,我到现在也不用“非死不可”,虽然有一个账号,但总觉得那玩艺儿没什么大用处。有次去开会,一位同行说他要把我们拍的一些照片放到 Facebook,让我去那里看。看我没反应,他一脸不相信地说:“别告诉我你没有非死不可哦!”好像我是什么老封建似的,哈哈。
回复 | 0
作者:vmvm 留言时间:2011-12-02 11:42:32
谢谢昭君介绍,很想一读此书。与往常一样,我首先找到Amazon Customer Review, it is only a 3.5 Stars. 再看The most helpful critical review, 竟非常有趣。冒昧借昭君宝地,在此摘录其结束语如下 --
“Bottom-Line: The recommendations in 'That Used to be Us' will not return America to its former glory. Instead, we need to stop off-shoring millions of jobs ('Free Trade' benefited the U.S. greatly - when we had no strong competitors; China continues to benefit from protectionism, as did the U.S. previously) and R&D (over 1,200 multinational firms in conducting R&D in China, mostly U.S.) activities, and tolerating the millions of illegals within the U.S. We don't need more money for education (returning to 1970 levels would save nearly %500 billion/year) or R&D - just greatly improved effectiveness. We don't need more immigration of unskilled labor - just those with strong science abilities. Our reaction to 9/11 has cost nearly $4 trillion - so far. Improving our posture towards the Arab world (less bias towards Israel, leaving Iraq and Afghanistan, stop threatening Iran and Syria), reducing our military (equal the rest of the world, combined), Homeland Security and intelligence (vast duplication - 'Top Secret America') expenditures, returning to 1970 education expenditures/pupil, and eliminating incentives for excess health care utilization and overly generous provider payments ($700 billion/year for just the federal government) would save nearly $2 trillion/year - we could afford to substantially reduce our deficits, and rebuild/update our infrastructure.

Common sense is all that's required to solve America's economic problems, aided by analogy, thinking, and a little data. Treatment for serious bleeding always involves immediate use of a tourniquet or bandage to cut off the flow of blood - nobody instead tries to increase the victim's ability to manufacture blood. Why should we treat serious job losses to outsourcing and illegals any different? Simply stop the losses! Alternatively, ask yourself how could nearly three decades of large trade DEFICITS possibly improve employment in America, as claimed by many CEOs and consultants? And as for contending that Smoot-Hawley tariffs (Free Trade impediments) extended and deepened and extended the Great Depression - how could that be, given that net trade activity was then less than 1% of our economy? We can quickly cure our economic malaise by replacing 'Free Trade' with 'Balanced/Fair Trade' (Europe has done this for years), and no longer allowing millions of illegals to work in the U.S.”

期待昭君下一期的介绍与读后感!
回复 | 0
作者:多思 留言时间:2011-12-02 11:04:45
很有意思的书,很有意思的话题,很有意识的观点与视角。比如“美国今天面临的困境和几大挑战,从根本上来说都是Made in America!! ”。感谢你很有意思的介绍与评述,期待下文!
回复 | 0
作者:楚柴 留言时间:2011-12-02 11:00:59
昭君高屋建瓴的介绍,一下就把弗里德曼书中的要点给抓住了,给不一定有时间去读原著的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简要诠释。

挑点儿小刺吧。我最近一直在想语言纯化的问题,其中一件事就是中文尽量都用中文,而英文中也尽量不要直接使用它国文字,除非是必须。以昭君的知识和智慧,下面这些字眼翻译成中文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themes 主题,论题
collective awakening 集体的觉醒
Convention Center 会议中心,或者是会展中心(国内现在很多这种可以开大型会议也可以作大型商业性展览的地儿)
take for granted 天经地义,理所当然
IT 信息技术,资讯科技
hard core 坚强的,死硬的,或铁杆儿的
energy security 能源安全
collective action 集体行为
emerging economies 新兴经济(体)
winners and losers 胜利者和失败者,赢家与输家
Made in America 美国制造
MIT 麻省理工大学

我是做文字工作的,对语言纯洁性比较敏感。除非必须(比如自己对翻译拿不准,或者是全新的词汇,用括号附上原文供读者参考;确实不可译的文字另当别论,可是那极少,看看上面的例子,似乎没有不可译的字眼),尽量不要在文中夹杂其它文字。其实,我对一些英文论文中出现中文、法文、德文也不赞同,同样,除非必须,它们都可以用翻译取代,否则也有有炫耀自己的第二语言之嫌。

全球化的时代并不等于语言的彻底融合乃至同一化,我想这应该是有共识的。呵呵,这是题外话了。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1-12-02 10:58:08
谢谢昭君的介绍。有机会会找来读一遍。从你介绍的几个问题看,我觉得作者的观点有不自洽的地方。因为全球化带来的改变也是全球性的,而他认为的美国的缺失(如你将要谈到的教育问题和这里提到的两党的纠葛)却是美国所独有的。

举个例子来说吧。作者认为全球化和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仅仅凭高中文凭就能过上不错的生活”的状况。那么原来凭高中文凭就能做的工作到哪里去了?如果是被计算机抢走了,那就应该是全球性的问题。但直到金融危机爆发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没有这个问题。如果是流失到中国印度去了,那么是因为那里的中学毕业生能做美国中学毕业生不能做的事情,还是因为他们的报酬低得多?如果是因为报酬,那么提高我们学生的竞争力会有效果吗?

再说“改革教育需要大量的投资”,过去几十年美国花在教育上的钱比中国多了不知道多少(按GDP的比例算)。如果这样还不够的话,要花多少才够?没个准数,讨论下去就没有意义。

至于能源危机,我觉得并没有作者渲染得那么严重。的确美国能源消耗非常厉害(不光国内本身的消耗,也包括进口产品中包含的能源成本)。但大多数的消耗是为了生活舒适而不是维生所必须的。所以这种需求是有很大弹性的。倒是中国等地的经济发展依赖于能源供应,一旦发生紧缺可能导致社会动乱,这才是值得担心的事情。

好了,没有看过全书,没有权利多说。再次感谢你的介绍。等我读完了再来讨教。
回复 | 0
作者:山顶动人 留言时间:2011-12-02 10:46:25
"很自然的,在作者提出的应对和解决美国目前危机的措施里,首先提出的就是教育改革(尤其是中小学教育体系)和创新能力的投入。而这正好也是我最感兴趣的话题。下面一节我就将着重介绍和讨论这方面的内容。" 期待中。。。
去年我们教育局整一年的proD 都是21st century Education. 在刚结束的provinial proD 各个学科都是Applying technology into Education. 有个美国来的同行给我们开讲座时,讲到using Google doc, wikipedia... 学校一个老教师seems very desperate. 说怎么又换了, 她刚花了半年的时间跟孙女学会用power point,怎么现在不用了。 我先前在做special ed 的时候,接触的high tech 是regular teacher 接触不到的, 所以这股教育界高科技的革命对我影响不大。事实上我的教学方针始终是“因材施教”,technology 是一个好帮手。我的课一半是regular, 一半是网上的。学生都说在我课上学到的东西可以应用在别的课上。可是说实话,我也是跟得很辛苦。这日新月异的科技简直太demanding 了。我都是如此,学校里绝大部分的老师(特别是年龄大的)又如何。如何正确的应用high tech 其实很重要, 否则很容易流于形式。不是课堂上每个学生人手一个iPad就是高科技。我个人以为目前的这种科技化形式并不适合作为中小学的基础教育的主要手段。这不仅仅是学校的硬件还不能up to date, 软件, 指的是老师和家长也没有up to date。 高科技的应用很可能会降低家长在子女教育中的影响。随便写两句,不成章法。见谅。看来以后应该养成习惯随笔写教学日志了。
回复 | 0
作者:清明 留言时间:2011-12-02 10:22:02
感谢昭君的介绍,这本书的作者还是比较清醒的指出了美国的几个危机,很期待看到他的solution。
关于第三个危机(积累了巨额的内债外债和政府赤字),这也是美国自己愚蠢和不负责任政策的结果。如果不是美国自己的反恐盲目扩大化和侵略他国,今天制裁这国,明天围堵那国。。。,美国也不会像今天这样。
回复 | 0
作者:珍曼 留言时间:2011-12-02 10:11:41
顶昭君好文!
回复 | 0
作者:瞎忙活 留言时间:2011-12-02 10:01:41
谢谢介绍。经你着文我到想读读这本书。看来Thamos Friedman对他一直不遗余力鼓吹的Globaization 有了几分悔意。

但是Globalization对人类的负面影响已经无法逆转了。Globalization 提倡的Consumptionism 正在加速地球资源的耗竭。这些所谓的“智者”们有几个是在身体力行他们向社会所告诫的?正如Henry David Thoreau 在100多年前就说过的那样,simplicity is a virtue.但是我们只是说说而已。
回复 | 0
作者:庄锐 留言时间:2011-12-02 08:54:19
谢谢昭君介绍。这个世界变得面目全非了,我们跟着IT技术“一天”一个“改朝换代”。不久大概我们就不需要这么多的电器了;我就只用电脑代替几乎一切了。这对教育来说恐怕也提出了史无前例的新要求,我们领域的年会关键人物的主题发言恰恰就讲这个问题。
回复 | 0
我的名片
昭君
注册日期: 2007-07-03
访问总量: 6,243,938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多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发布
· 2024 云南行(2)- 香格里拉,松
· 2024 云南行 (1)- 遇见梅里雪
· 谈谈美国大学校长的招聘和任免
· 从2023 UAW罢工看美国劳工市场的
· 从2023 UAW汽车工人罢工谈目前美
· 从2023 美国汽车工人罢工看美国
· 我家的汗滴工程, 兼谈美国的DIY
友好链接
· 马黑:马黑的博客
· 老钱:老钱的博客
· 海天:海天之间
· 芹泥:芹泥
· 雨露:雨露的博客
· 2cents:2cents博客
· 多思:多思的博客
· 星辰的翅膀:星辰的翅膀
· 春阳:春阳的南北小店
· 刘以栋:刘以栋的博客
· 欧阳峰:欧阳峰的blog
· 海云:海上的云
· 五彩:五彩生活
· 枫苑梦客:梦中不知身是客
· 怡然:怡然博客
· 百草园:百草园
· 椰子:椰风阵阵,思绪如河
· 阿黛:惠风山庄
· 桑妮:桑妮
· Rondo:Rondo的博客
· pearl:pearl的博格: 沙与花
分类目录
【政经杂谈(2)】
· 谈谈行业监管--从魏则西事件说起
· 从英国公投看欧盟未来(图)
· 从2016 大选看美国社会的群体分
· 读海天博文有感-- 再谈国家竞争
· 谈谈伊州和芝加哥的财政危机 (多
· Cargill 解雇150位穆斯林雇员是
· 奥巴马医保改革:2016年将有哪些
· 美国校园的政治正确与言论自由(
· 美国大学费用为什么越来越高﹖
· 再谈“消失的中产阶级” - 从皮尤
【政经杂谈(1)】
· 从2023 UAW罢工看美国劳工市场的
· 从2023 UAW汽车工人罢工谈目前美
· 从2023 美国汽车工人罢工看美国
· Test
· 法国左转,欧盟堪忧
· 希腊债务危机与欧盟的未来
· 从民意调查受访者对“自由市场经
· 通用电器和古狗是怎样减税的?
· 快评:威州议会通过限制公共事业
· 威州州长的财政提案为何引起轩然
【大千世界 (2)】
· 看见不一样的冰岛- 2023冰岛内陆
· 看见不一样的冰岛(6) - 航拍惊
· 看见不一样的冰岛(5)- 沙尘暴
· 看见不一样的冰岛(4)- 海鹦鹉
· 看见不一样的冰岛- 3 (米湖,温
· 看见不一样的冰岛(2): Hveravel
· 看见不一样的冰岛- 2023 冰岛内
· 谈谈教育公平(下) - 伊州教育经
· 谈谈教育公平(上) - 加州SCA 12
· 我与万维网友的情谊(图)
【我看美国社会 (8)】
· 华裔在美国企业界为何发展不如印
· Tax Day 谈谈几位总统候选人的税
· 加州大学招生政策的变化让加州学
· 这个周末-- 谈大法官葬礼,华裔
· 这个周末- 谈大法官葬礼,华裔游
· 教授解聘争端结局,州大裁员,及
· 美国高等教育的一些值得关注的趋
· 浅析加州修正案SCA-5的背景及亚
· 芝加哥公立校区将关闭61所中小学
· 芝加哥公立学校教师罢工明天结束
【我看美国社会(7)】
· 漫谈 Affirmative Action: 美国
· 漫谈Affirmative Action(上): 美
· 美国社会真的变得来越越分化吗?
· 美国社会真的变得越来越分化吗?
【我看美国社会 (6)】
· 简评高等法院对军人葬礼上的抗议
· 简评最近国会投票的几项重要法案
· 高中辩论比赛该不该涉及敏感时事
· Rutgers University 学生自杀案
【我看美国社会 (5)】
· NPR新闻评论员Juan Williams应该
· 军人葬礼上的抗议示威是“言论自
· 值得一看:Larry King 对话伊朗
· 乱侃政治正确和学术自由
【我看美国社会 (4)】
· 多元社会与言论自由-- 从UI 神学
· 世贸遗址该不该建清真寺? - 兼
· 第二轮“啤酒峰会”呼之欲出?
· 让我无语的几张照片
【我看美国社会(3)】
· 有感墨西哥总统在国会和CNN 的讲
· 杂谈当今美国的种族关系 - 从两
· 小议亚历桑那州移民法案
· 美国需要什么样的能源革命?(图)
【我看美国社会(2)】
· 奥巴马到底有多“黑”?
· 反恐战争与文明的冲突 -- 从德州
· FED该不该干涉银行高管的薪酬?
· 医改何去何从?听听一位“Insider
【我看美国社会(1)】
· 闲聊麦肯的“美女”牌和美国的大选
· 希拉里 vs. 奥巴马:才能经验不
· 枪支泛滥 or 精神问题,谁该为枪
· 闲谈女人和政治
【我看中国社会】
· 从电视剧“欢乐颂”看中国社会的价
· 看方舟子 PK 唐峻校友禹晋永 有
· 今天的社会不需要道德吗? 看关
· 谈谈中国社会的贫富分化问题--
· 从武大教授病床前被解聘看中国劳
【看中国,看世界 (1)】
· 2024 云南行(2)- 香格里拉,松
· 2024 云南行 (1)- 遇见梅里雪
· 中国与世界-- “全球化管理教育”
· 中国与世界-- “全球化的管理教育
· 欧洲到底怎么啦?
· 中国教育,社会不平等的帮凶?
【历史并不遥远 (1)】
· “还原历史真面目”有多难?
· 共产党得天下的“天时地利人和”--
· 人间正道是沧桑 (图)
· 世界上有无缘无故的仇恨? - 与西
【我看婚姻与家庭 (3)】
· 杂谈男女社会角色和地位的变化--
· 杂谈男女社会角色和地位的改变 -
· 从结婚的“行情” 谈中国年轻人的“
· 也来说说中年夫妻
【我看婚姻与家庭(2)】
· 男人和女人在婚姻中的得与失--
· 女强人乎?小女人乎?
· 什么样的爱值得你用生命去祈求 -
· 女人难做
【我看婚姻与家庭】
· “蜗居“中最精彩的两段话及我的一
· 男人难做,海外华裔男人更难做
· 婚外恋,癌症,及婚姻中的男女 (
· 女人难做
【性,婚姻,家庭】
· "红眼知己",“换偶”,
· 从男人怀孕,试管婴儿 和Sperm D
· 性骚扰立法能遏制婚外情的泛滥吗
· 同性恋基因?
【职场心得】
· 我的美国高校管理生涯回顾(8)-
· 我的美国高校管理这个生涯回顾(
· 我的美国高校管理职业生涯回顾(
· 我的美国高校管理职业生涯回顾(
· 我的美国高校管理职业生涯回顾(
· 我的美国高校管理职业生涯回顾(
· 我的美国高教管理生涯回顾2:从教
· 我的高校管理职业生涯回顾 (1):
· 聊聊美国高校的教授招聘(下)
· 聊聊美国高校教授招聘(上)
【儿子们的故事 (8)】
· 挺爱搅二三事
· 生日快乐,儿子(视频)!
· 儿子制作的视频--T. S. 爱略特 “
· 老妈的文章-- 我和孙子互帮互学
· 有音乐相伴的人生 (Videos)
· 初尝失败的滋味
· 儿子回来啦 (多图)
· 小荷才露尖尖角( Video )
· 儿子备战钢琴比赛( video )
【儿子们的故事 (7)】
· 小荷再露尖尖角 (video)
· 参加儿子辩论队集训有感
· 高中生的"烦恼"
· 差点得了心脏病!
【儿子们的故事 (6)】
· “最后”的音乐会
· 小儿小传 --我家的Reading Machi
· 陪太子攻书
【教子心得(2)】
· 孩子们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 一样的功课,不一样的儿子
· 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谈起
· 第一次做高中辩论比赛裁判(图)
【教育与心理 (6)】
· 和儿子聊天--保守派?自由派?
· 一个十五岁少女的内心独白
· 和儿子聊天-- 好孩子,坏孩子?
· 和儿子聊天-- 好老师?差老师?
【艺术天地 (10)】
· 五彩缤纷,赏心悦目--儿子高中的
· 一对音乐天才小姐妹 (videos)
· 钢琴考级,肖邦华尔兹和贝多芬奏
· 贝多芬与春之祭-- 儿子高中的“大
【艺术天地 (9)】
· 精彩的“我是歌手”半决赛 (Videos
· 李安和“少年派漂流记”
· 根据莫言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的
· 小儿的德彪西(视频)
· 后生可畏 (视频)
· 周末一乐--2012 金球奖预测 (图)
· 来自天国的声音--圣母颂 (videos
· 美丽的音乐精灵-- Hilary Hahn芝
· 天籁 --巴赫A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 评点两部奥斯卡提名电影--“国王
【艺术天地(8)】
· 我最喜欢的中国民歌-- 小河淌水
· 此曲只应天上有 (Videos)
· 天籁- 罗斯托波维奇演奏德沃夏克
· 肖邦 Piano Concerto No. 1 by
【艺术天地 (7)】
· 又一位来自中国的钢琴新星 --王
· 我喜爱的音乐作品-- 贝多芬F大调
· 我喜爱的音乐作品-- 亨德尔“弥赛
· 布鲁克和德沃夏克 -- 儿子高中的
【读书笔记 (4)】
· 读书笔记 - Airbnb 故事(下)
· 读书笔记- Airbnb Story (中)
· 读书笔记- Airbnb Story (上)
· 女性如何平衡职业与家庭的关系-
· 女性与领导意志 -- 脸书COO Sher
· 女性与领导意志-脸书COO Sheryl
· “那曾经是我们”--Thomas Friedma
· “那曾经是我们” -- Thomas Fried
· “那曾经是我们”-Thomas Friedman
· 成功不是偶然-- "Outliers&
【读书笔记(3)】
· 末日帝国内幕-- 读“大空头”有感(
· 末日帝国内幕 --读“大空头”有感
· 末日帝国内幕 --读"大空头&
· 你是“全脑型”人才吗? -- "
【读书笔记】
· “公平”,真的是“普世价值”吗?
· 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更好?--“Bette
· 医疗事故保险到底为什么这么贵?
· 医生的报酬是这样计算的?-- “Be
【读书笔记 (2)】
· 我成了村上春树迷
· 林语堂论中庸,幽默,读书和写作
· 林语堂论中庸,幽默,读书和写作
· 二十年后回望的三毛 (图)
【站在大师的肩头】
· 资中筠谈“中华文化的复兴与启蒙”
· 大师是这样练成的--华裔 建筑家
· 你是人间四月天 -- 林徽因和梁思
· 李开复给刚上大学的女儿的一封信
· 上善若水- -和大师的近距离接触
【也谈时事 (18)】
· 加州真的要将大麻合法化?
· 也谈巨无霸价格和中美汇率之争
· 古狗退出中国: 商业利益,还是
【也谈时事 (17)】
· 奥巴马为何高调对台军售?
· 天下乌鸦一般黑?- 有感爱德华丑
· 从三位西方经济学巨匠谈美国政治
· 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为何成了中美欧
【也谈时事 (16)】
· 奥巴马下一步会干什么?
· 民主党, 醒醒吧!
· 杂谈民主,刘小波,和美国的医保
【也谈时事 (15)】
· 快评德州军人医院屠杀事件
· Second (Third) Stimulus Plan??
· 奥巴马的“冰火两重天”
【也谈时事 (14)】
· 合理要求, 还是种族歧视?有感
· 奥巴马的秘密武器
· 今天的中国到底是什么主义? -
· 也从哈佛教授被捕说起
【也谈时事 (13)】
· 奥巴马的内忧外患(三)-- 伊朗篇
· 如何解读有关失业率的统计数据
· 奥巴马的内忧外患(二) - 能源篇
· 奥巴马的“内忧外患” (一): 医改
【也谈时事 (12)】
· 再谈医疗改革 --保险公司和消费
· 加州啊,加州!!
· 从Ricci vs. DeStafano的判决看
· 从大选看美国社会的女性地位
【也谈时事 (10)】
· 奥巴马:美国的戈尔巴乔夫?
· 一场精彩的辩论
【“主义”之争】
· “社会主义”到底是什么?(三)
· “社会主义” 到底是什么? (二) -
· “社会主义”到底是什么?(一)
· 为什么多数美国人害怕社会主义?
【杂谈中国企业】
· 有感吉利并购沃尔沃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日本汽车行
· 从丰田召回事件看全球化环境下跨
· 谁来保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 从力
【杂谈美国企业】
· 谈谈最近中资公司在美国的并购热
· 漫谈监督机制-- 从安然公司谈起(
· 漫谈监督机制-- 从“拯救迪斯尼”
· 美联航的准点到达率排名第一?
· 道指暴跌一千??
【企业杂谈 (2)】
· 亲历丰田召回引起的瞎想
· Google 会“控制”世界吗?
· 美国CEO薪酬为何居高不下?-从公
· 腾中欲购悍马 - 一厢情愿还是公
【企业杂谈】
· DVD 大战谁是最后赢家?
· 古狗为什么这么牛?
· 雅虎为什么对微软说不?
· 关于退税法案的一些解读
【企业杂谈 (3)】
· 这年头还有工作保障? - 有感美国
· 美国的CEO们真的值那么多钱吗?
【中美教育】
· 从成都外国语学校教师罢课谈起
· 博士学位在中国堕落成什么了?
· 从哈佛降低学费想到的
· 美国教育到底好在哪里?
【教学笔记(一)】
· 你是 outlier 吗?
· 课堂辩论 -Affirmative Action
· “iPod 到底值多少钱?”
【中美教育 (2)】
· 再谈美国大学的认证制度
· 精英教育的误区 (ZT)
· 从阿拉巴马大学枪杀案看美国大学
· 也谈名校 (兼评冰雨的"名校
【我看中西文化 (1)】
· 没有毛泽东,也会有文革吗?
· 从“幸福”和“事业”的英文翻译看中
· 现代科学为什么在西方产生?
· 试谈中国人的文化,信仰和制度性
【影视天地 (2)】
· 新年的第一部电影--令人难忘的“
· 假如历史可以改写 -- 电影“恶棍
· 为爱放手 - "My Sister
·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 电影
· 再谈科学与宗教 -- 兼评“天使与
【影视天地】
· 成长的代价--- 电影“Juno”观后感
· 2007 最好的电影 --- Atonement
· 新年的第一场电影 -- Charlie Wi
【人生感悟】
· 你的行囊有多重? - 电影“Up In
· 珍惜你已经拥有的
· 苦难是人生的财富
· 朋友是人生的一面镜子
【人生感悟(2)】
· 周末的流水 (上)
· 停下你匆匆的脚步,倾听美妙的音
· 长大以后干什么?
【信仰杂谈】
· 中国人为什么爱当官?
· 闲谈科学,宗教与信仰
【文摘(2)】
· 张晓风: 魔季 (ZT)
· 王小波: 思维的乐趣 (ZT)
· 张晓风:一个女人的爱情观 (ZT)
【文摘 (1)】
· 张晓风 -- 如果你是天使 (ZT)
· 王小波: 智慧与国学 (ZT)
· 王小波: 知识分子的不幸 (ZT)
· 王小波: 救世情结与白日梦 (ZT)
【家居生活 (8)】
· 我家的汗滴工程, 兼谈美国的DIY
· 那些年, 我们开过的车(上)
· 这个冬天太冷了! (多图)
· 儿子们的暑假 (多图)
· 地下室终于完工啦! (组图)
· 丰富多彩的母亲节周末(多图,视
· 2011 的收获 (多图, 视频)
· 老妈的文章:我在美国学英语(一)
· 老爸老妈学英语
· 大半个小时的战绩 (图)
【家居生活(9)】
· 笨妈学琴记
· 家常便饭慰乡情 ( 图文)
· 偷得浮生半日闲
【游山玩水 (3)】
· 国庆节美东游--波士顿浮光掠影
· 国庆节美东游 -- 纽约走马观花
· 国庆节美东游-- 欢聚普林斯顿
【游山玩水 (1)】
· 阳光之州圣诞游 (图--下)
· 阳光之州圣诞游 (图 -中)
· 阳光之州圣诞游 (图--上)
· 度假啦!
【家居生活 (7)】
· 迟到的新年计划 (图)
· 儿子和朋友(外一章)
· 晒晒我的衣橱 (新图)
· 儿子和他的朋友们
【家居生活 (6)】
· 地下室开工啦(图)
· 我病了, 老公很高兴
· 忙里偷闲的“迷你”度假(图)
· 中秋的流水 (图)
【家居生活 (5)】
· 美好的一天 (多图)
· 这周的菜谱 -- 中西结合,荤素搭
· 我的左邻右舍(多图)
【家居生活 (4)】
· 悠悠牌五香炸牛肉试验成功!!! (
· 一年搬了三次家 (图)
· 给儿子接风 (图)
【生活点滴(2)】
· “各得其所”的周末
· 猜猜今天Mall 里哪家商店最热闹
【生活点滴】
· 生如夏花之灿烂 (多图)
· 老妈镜头下的春天(多图)
· 下雪啦,过年啦 (多图)
【艺术天地 (5)】
· 乱评“我是歌手”第四季 (Videos)
· 我喜爱的音乐作品 -- 德沃夏克“
· 心灵的小憩 (videos)
· “This is It” 改变了我对Michael
· 我喜欢的音乐人-- John Lennon
【艺术天地 (6)】
· 社员都是向阳花 - by 李云迪
· 爱的低语
· 我喜爱的音乐作品 --贝多芬第六
· How Can I Keep from Singing
【艺术天地 (4)】
· 我喜欢的音乐作品 - 马思涅 “沉
· 我喜爱的音乐作品 --贝多芬合唱
· 从古典音乐看中西文化之差异 (vi
· 我喜爱的音乐作品 -- “四季” by
【艺术天地 (3)】
· 我喜爱的音乐作品 -- 德沃夏克大
· 我喜爱的音乐作品-- 柴可夫斯基“
· 我喜爱的音乐作品-- 贝多芬D 大
· 我喜爱的音乐作品 --德彪西篇 (Y
【艺术天地 (II)】
· 柴可夫斯基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
· 超级享受 -- 观俄国芭蕾舞团演出
· 大师本色 - 观马友友在芝加哥交
【昭公开讲 (2)】
· 昭公讲故事-- 国梁的那些事儿 (I
· 昭公讲故事 -- 国梁的那些事儿
· 昭公开讲 - 老韩和小韩 (下)
· 昭公开讲 - 老韩和小韩 (上)
【昭公开讲】
· 昭公开讲-- 开门办学就是好(四)
· 昭公开讲 - 开门办学就是好(三)
· 昭公开讲- 开门办学就是好!(二)
· 昭公开讲-- 开门办学就是好! (
【伸出你的手,让世界更美好】
· 转贴天宇博文: 援助!为了流落
· 转贴天宇博文:“关于摆地摊睡大
· 请最后支持OCEF 在 Facebook 的
· 关注同胞的精神健康
【人物点评 (2)】
· Oprah Winfrey---一个“时代”的终
· 想起了康同壁 - 也谈中国人的“高
· 曾子墨:一个极品知性女子(图)
· 伟大的心灵 -- Mariane Pearl
【人物点评】
· 鲁豫,好样的!
· 因为善良,所以快乐 -- 郭晓东印
· 我喜欢的音乐人 -- 甜女歌手Tayl
· 我喜欢的音乐人 -- Shania Twain
【也谈时事 (8)】
· 从南奥战争看西方的双重标准
· 中国经济的困境和出路 -- 观霍
· 美国经济是怎样走到今天的困境的
· 范跑跑是怎样练成的?
【也谈时事 (7)】
· 也谈美国的民主
· 又一个权力的牺牲品 - 也评纽约
· 二十一世纪将是谁的世纪?
· 美国经济走到头了吗?
【也谈时事 (6)】
· 读佳名“地震捐款运动暴露了一些
· 2008会成为中国政治改革的开端吗
· 关于为地震孤儿孤老提供长期资助
· 卡佛第和CNN 到底该不该道歉?
【也谈时事 (5)】
· 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家园
· ZT: Enough is Enough
· 美国人真的会选一个黑人总统吗 ?
【也谈时事 (4)】
【也谈时事(3)】
· 众说纷纭胡紫薇
· 于丹现象说明了什么?
【也谈时事(2)】
· 民主不是谁都能玩的- 也谈布托之
· 有感犹太人
· 也谈中美汇率之争和贸易关系
【网事 网友 (2)】
· ”张冠李戴“被代表
· 给万维网管的几点意见
· 在博克中成长 (video)
· 有朋自远方来 -- 和网友小U 相聚
· 网事真的如烟?
【也谈时事】
· 捍卫学术自由的勇士低头了?
· Norman Finkelstein: 捍卫学术自
· 美国的医疗体系的问题根源:人命
【网事 网友】
· 苏芮的歌给阿黛 -- 亲爱的小孩
· 第一次见网友(图) by YH and 昭
· 发贴失败,求助!!
· 博克两周年杂感
【随感 (8)】
· 这个周末真热闹 (图文)!!
· 本周五无笑话,只有悲哀和叹息 (
· 又是忧郁症! -- 有感另一位海归
· 旧文重贴 -- 几篇关于忧郁症的文
【随感(7)】
· 告别夏天 (pictures and videos
· 周末饭局引出的胡思乱想
· 从奥巴马夫人的短裤说起 (多图)
【随感 (6)】
· 血浓于水?还是“热脸贴冰”?
· 也谈“公平” “公正” - 兼与网友艾
· 也谈抵制奥运
【随感 (5)】
· 和一位曾经的海归谈涂序新博士自
【随感(4)】
【随感(3)】
· 关于芝加哥申奥的笑话
【随感(2)】
【随感(1)】
· 会说话的美国人
· 惊喜 --- 意想不到的奢华
【美食 美色】
· 老爸的家常菜和老妈镜头里的秋色
· 周末的全鱼宴(图)
· 感恩节的烤鸭和黑色星期五的收获
· 本周的饭桌 -- 四川凉面及其他 (
【教育和心理(5)】
· 网络时代的脆弱心灵
· 再谈天才,“疯子”和自闭
【教育和心理(4)】
· 如何培养一个自信的孩子
· 再谈女人和抑郁
· 孩子和老师发生矛盾怎么办?
·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教育和心理 (3)】
· 参加伊州机器人比赛有感
· 怎样培养孩子的“文化敏感”?
· 从葛炜炜自杀谈中国博士教育的误
· 三面夏娃,Dissociative Identit
【教育和心理(2)】
· 天才和“疯子”
· 读老秃笔“如何教育出一个父母理
【教育和心理】
· 你愿意为孩子作什么? 从自闭症,
· 让孩子学会开口要钱
· 驳“貌似平等的美国教育的虚伪一
·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儿子们的故事 (5)】
· 小儿经典语录
· “我只想做个好公民”
· 我为什么喜欢弹钢琴? -- 小儿子
· 儿子的新年计划
· 亨德尔与贝多芬 -- 儿子高中的圣
【儿子们的故事 (4)】
· 儿子的油管子亮相
· 因势利导, 戒骄戒躁 - 俺的教子
· 儿子的夏令营演出录像(外一章:
· 儿子终于来信啦
【儿子们的故事(3)】
· 儿子的"Survival Guide&quo
【儿子们的故事 (2)】
【管窥美国社会】
· 也谈美国社会的偏见和歧视
· 残疾人在美国
· 从领养孤儿看美国文化
【加州纪事】
· 斯人已去,风华长存 -参观里根
【职场见闻 (4)】
· 职场心得 -- 如何培养和使用人际
· 招聘有感-- 兼谈面试中的一些“敏
【职场见闻 (3)】
· 我的成功“政变"
【职场见闻(2)】
【职场见闻】
· 谈谈美国大学校长的招聘和任免
【开心一笑(6)】
· 来个好玩的 -- 三岁小孩“指挥”贝
· 最适合 Rahm Emanuel 的工作是什
· 童心烂漫-- 儿子们最喜欢的漫画
· 周末一笑:中国队勇夺世界杯冠军
· 周五笑话 -- 富爸爸,穷爸爸
· 周五笑话:高中毕业生的“恶作剧
【开心一笑(5)】
· 周五笑话 ---一份好笑的考卷
· 儿子讲的关于婚姻的笑话
· 儿子喜欢的加拿大印度裔笑星 Rus
· 活学活用
【开心一笑 (4)】
· 黄西的新段子笑得我肚子痛
· 黄西--逗倒美国人的华裔博士笑星
· How do you know a Chinese brok
· 北京人看全国都是基层 (顺口溜)
【开心一笑 (3)】
· Who Is the New Leader of China
· 遭遇骗子
· 笑死人的古狗英译中
· “老婆比贼还厉害!"
【开心一笑】
· 外婆讲故事
· 我家的狗儿子 (--)
【开心一笑(2)】
· 等咱中国强大了 (ZT)
· 听音乐会的笑话
【我认识的美国人 (3)】
· 聪明人就是不一样
· 追梦人-- 说说我的两个美国同事
【我认识的美国人】
· 一个生活在底层,令人尊敬的的美
· 我的忘年交 - Robert
· 爱是永远相守。。。
【亲情。友情(2)】
· 人这一辈子 - 一个“老三届”的命
· 曾经沧海 -- 表妹的故事
· 祖辈的故事 - 我的爷爷奶奶
【亲情。友情】
· 从我的藏族亲戚想到的
· 也来谈谈儿子回国的经历
【我们的故事 (2)】
· 再过三十年,我们来相会。。。
【我们的故事】
【年代久远的故事】
· 年代久远的故事 -- 美女小娟
· 老友老魏* (二)
· 老友老魏* (一)
【家居生活 (3)】
· 我很丑,但我很温柔(图)
· 交作业:周末的包子 (图)
· 家终于搬完啦(图)
· 房子终于租出去啦 (图)
【家居生活(2)】
· 狗狗的恋鞋癖
· 儿子和狗狗
【家居生活】
· 老公的厨师梦
· 球盲爸妈看球记
· 老爸买相机
· 老公的地下室之梦
【娱乐 时尚】
· 今年夏天看什么?(图文)
· 第82 届奥斯卡的冷门与亮点(多图
· 看金球奖颁奖典礼有感 (图)
【艺术天地】
· 85届奥斯卡的亮点与意外(多图)
· 小提琴曲《流浪者之歌》by Sarah
· 交功课!!!《引子与回旋随想曲》b
· 闲谈音乐和音乐人
· 超级享受 - 看李云迪和芝加哥交
【潜水日记】
【1】
【老妈的文章】
· 老妈的文章- 我的外婆(下)
· 老妈的文章-- 我的外婆(上)
· 老妈的文章: 孙子让我懂得了。。
· 老妈的文章:我在美国学英语(一)
【游山玩水 (2)】
【我喜爱的华语歌曲 (1)】
· 邓丽君:九月的故事
· 我喜欢的华语歌曲-- 读你
· 在雨中
· 明明白白我的心
【大千世界】
· 转贴星光关于“人到中年”论坛在灾
· 美丽的羌寨,何日再重现?
· 爱的力量
· 点评文理兼优的万维博克作者群
【诗词欣赏】
· 英雄气不短,儿女情亦长 -- 我最
【我看娱乐】
· 又见纽约小资 -- Sex and the Ci
【随感】
· 给"陌生人"一点阳光
· 不一样的美国教堂
【童言小集】
· 小儿趣语 (四)
· 小儿趣语 (三)
· 小儿趣语 (二)
【儿子们的故事】
· 儿子的第一个夏令营
· 小儿趣语(一)
· 美国教育的“因材施教”
存档目录
2024-02-20 - 2024-02-27
2023-12-30 - 2023-12-30
2023-10-26 - 2023-10-26
2023-09-01 - 2023-09-22
2023-08-01 - 2023-08-30
2023-07-25 - 2023-07-30
2016-06-06 - 2016-06-06
2016-05-06 - 2016-05-23
2016-04-02 - 2016-04-29
2016-03-05 - 2016-03-26
2016-02-05 - 2016-02-28
2016-01-02 - 2016-01-31
2015-12-11 - 2015-12-31
2015-10-13 - 2015-10-13
2014-03-01 - 2014-03-25
2014-02-22 - 2014-02-22
2014-01-05 - 2014-01-07
2013-12-11 - 2013-12-23
2013-07-28 - 2013-07-28
2013-04-07 - 2013-04-13
2013-03-22 - 2013-03-22
2013-02-10 - 2013-02-25
2013-01-01 - 2013-01-02
2012-12-02 - 2012-12-15
2012-10-14 - 2012-10-14
2012-09-10 - 2012-09-18
2012-07-03 - 2012-07-03
2012-06-15 - 2012-06-21
2012-05-06 - 2012-05-14
2012-04-23 - 2012-04-23
2012-02-05 - 2012-02-20
2012-01-06 - 2012-01-24
2011-12-02 - 2011-12-24
2011-11-04 - 2011-11-27
2011-10-16 - 2011-10-28
2011-09-04 - 2011-09-04
2011-08-05 - 2011-08-21
2011-07-08 - 2011-07-22
2011-06-10 - 2011-06-24
2011-05-08 - 2011-05-25
2011-04-01 - 2011-04-29
2011-03-04 - 2011-03-28
2011-02-02 - 2011-02-26
2011-01-09 - 2011-01-29
2010-12-04 - 2010-12-23
2010-11-07 - 2010-11-24
2010-10-01 - 2010-10-22
2010-09-16 - 2010-09-29
2010-08-01 - 2010-08-30
2010-07-14 - 2010-07-30
2010-06-04 - 2010-06-13
2010-05-06 - 2010-05-31
2010-04-02 - 2010-04-28
2010-03-02 - 2010-03-30
2010-02-04 - 2010-02-28
2010-01-01 - 2010-01-31
2009-12-01 - 2009-12-31
2009-11-01 - 2009-11-28
2009-10-01 - 2009-10-31
2009-09-03 - 2009-09-30
2009-08-01 - 2009-08-31
2009-07-03 - 2009-07-31
2009-06-04 - 2009-06-30
2009-05-31 - 2009-05-31
2008-10-02 - 2008-10-04
2008-09-04 - 2008-09-25
2008-08-02 - 2008-08-13
2008-07-02 - 2008-07-28
2008-06-22 - 2008-06-29
2008-05-03 - 2008-05-23
2008-04-01 - 2008-04-29
2008-03-01 - 2008-03-30
2008-02-10 - 2008-02-25
2008-01-01 - 2008-01-31
2007-12-01 - 2007-12-28
2007-11-07 - 2007-11-28
2007-10-05 - 2007-10-30
2007-09-05 - 2007-09-27
2007-08-04 - 2007-08-31
2007-07-05 - 2007-07-25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