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致夫:歌唱选秀热与国民性格批判
日前,一位愚蠢的丹麦政客发了一通针对中国人的邪恶诅咒:希望高温烧死所有中国人!对于一个疯子的言论本不值得理会,但遗憾的是,敌视、贬损国人的言论和行为在世界不少地方却时有发生,除了对方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排外情绪作祟,有没有国人自身的原因呢?答案恐怕很难是否定的。这就涉及我们民族性格与素养中那些负面东西。本文仅涉及其中一小部分。
中国汉民族的短板之一是音乐细胞欠发达。音乐人高晓松、韩红等对此都有过很典型的评论,大意是:汉族人音乐天赋太差!尤其唱歌方面,不必提其他民族,与中国少数民族就没法比,口一张,高下立显。无论是藏族、维吾尔、蒙古族,还是其他少数民族,他们大多能歌善舞,无需专门训练,几乎人人可以信口就来,乐感、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就都有了!一个浅显的例子是:在音乐会或体育比赛现场,中国观众往往只能打简单到家的节拍,节奏稍有变化就打不来,会立刻乱套。虽然这种观察性结论算不上严谨,但基本反映了事实。看看身边有多少同事、朋友缺乏音乐细胞,甚至五音不全,你就会明了,已经进入21世纪的汉民族还是多么缺乏基本音乐素养!放到世界各民族的大舞台上,说得难听点,国人几乎就是单调、呆板、无趣民族性格的代名词!
李克强总理前不久外访时的几句幽默话语曾引起国内外媒体关注,特别是汪洋副总理赴美会谈过程中的一些风趣调侃和诙谐言辞,让外媒发现新大陆似的大感意外,同声感叹,中国官员也幽默起来了!而让笔者没想到的是,竟有国人对汪洋的调侃不以为然,大挑其刺!其实,每一位国人都很清楚,中国官员们千篇一律的官腔、单调乏味的语汇、毫无创意的表达才是绝对的主旋律!其延伸功效与世界上最好的安眠药有一比。
始自湖南卫视推出《超级女声》、《超级男声》(后在上面干预下更名为“快乐女声”、“快乐男声”),创下观众狂热追捧和收视率的历史,中国电视荧屏上兴起一场前所未有的歌声选秀热潮。近年来,这一热潮非但没有降温,而且愈演愈烈!各大卫视一拥而上,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歌唱选秀节目。其中的佼佼者,除刚提到的湖南卫视的两档开山之作,还包括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东方卫视的《中国梦之声》,以及安徽卫视的《我为歌狂》等,山东卫视的《歌声传奇》则是一档令人尊敬的经典荟萃节目。不具全国性影响的此类节目更是不计其数!
但任何事情都有个度,过犹不及。音乐选秀节目的高烧现象似乎也到了转折点。不少观众对此有点烦,颇有微词。但相比于让观众手中的遥控器决定此类节目的淘汰与兴衰,笔者还是不赞成上级主管部门采取行政手段强行干预的做法。除了应当相信市场规律的调节作用,笔者对此类节目的社会意义没有丝毫怀疑。
1】为大量爱好通俗音乐的年轻人提供绝佳的舞台锻炼和追求艺术的机会;2】大大丰富电视荧屏和网络娱乐的内容与方式,让广大观众享有更丰富多彩的消遣娱乐选择;3】在寓教于乐中提高了不少观众的音乐基本素养,对国人可谓善莫大焉!4】潜移默化中柔化和优化国人性格中僵硬、麻木、单调、呆板等负面元素,这更是改良民族性格缺憾功德无量的大好事!5】《中国梦之声》的英文名称是“中国偶像”,《超级女声》等节目也是参考国外如“美国偶像”、“英国偶像”等节目模式创作的,这类节目中逆境生存、乐观向上,锲而不舍、百折不挠,不惧非议、张扬性格,崇尚艺术、事业至上等追求梦想的精神和正能量元素,对青少年的偶像引导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国人好扎堆,爱攀比,对流行元素趋之若鹜,音乐选秀节目也出现扎堆过热也就不奇怪了,这与国人民族性格中轻视规则、不思创新、习惯于走捷径、善于山寨模仿、甚至投机取巧、臆想不劳而获等一些负面元素有莫大关系!明眼人不难发现,所有这类歌唱选秀节目无不具有国外同类节目的影子,而去年和今年最火的四档节目则属分别引进荷兰、美国、英国、韩国的版权。严重缺乏创新,总是跟在港台或国外节目后面模仿,这就是中国电视界的现实。
没人怀疑,中国人很聪明。但聪明似乎过了头,演变成小聪明,而非大智慧!死守规则,埋头干实事,为求创新争第一,不惜做大量无用功等大智若愚的品质在中国是绝对的稀缺资源。二战战败国德国和日本之所以能够迅速重新崛起为世界一流强国,基本原因正是因为他们拥有最丰富的该类民族性格资源!
无疑,他们那种严谨到死板、专注到怪异的行事风格和品性的背景色正是大智慧和无条件的规则意识。在这样的背景色之下,即使国人眼里无关宏旨的公车抢座、排队加塞、随处乱丢垃圾等生活小节,也足以令普通西方人感到不可饶恕,甚至愤怒地蔑视!他们绝不认为这是“小聪明”,而是愚蠢!一旦形成这样的印象,何谈尊重和信任?
在思想、科技、艺术等诸领域也不尊重规则,不致力于原创,不思超越,而迷恋于走捷径,醉心于山寨模仿,最终只能让这个国家和民族付出沉重代价!按常理,中国电视人应该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族,因为他们坐拥地球上最大的潜在收视群体。或许这也是助长他们不思进取、缺少原创的原因吧。除了中国无处不在的山寨工业产品,扎堆的歌声选秀节目则是中国电视人提供的山寨艺术产品例证!
170年前,赫尔岑曾尖锐指出:“俄罗斯性格中最大的长处之一,就是极端轻而易举地接受并占有别人的劳动果实。而且不仅轻捷,同时还很巧妙,这是我们的性格中最富人性的一面。不过这个优点同时也是一个极大的缺点,因为我们很少有人能够坚定不渝地潜心劳动。我们很喜欢假他人之手火中取栗:让欧罗巴流着血汗去发掘每一条真理,做出每一件发现,让他们经受沉重的妊娠、艰辛的分娩和折磨人的哺育等一切苦痛,——而婴儿却归属我们,我们似乎觉得这是合乎事物规律的。……”
令人震惊的是,后来这个北方邻居70年的社会主义实践完完全全印证了赫尔岑一百多年前的论断!毫无疑问,俄罗斯人的性格与中国人有很大不同,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在这两个民族之间也能找到相似之处吗?再次令笔者感到震惊的是,只需把赫尔岑这段评论中的“俄罗斯”三个字换成“中国人”,竟然会一样贴切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今天的中国的确“很少有人能够坚定不渝地潜心劳动”,我们很喜欢“轻而易举地接受并占有别人的劳动果实”。
这种不可思议的相似性亦可从两个民族的历史雷同性上找到端倪:中国有近两千年的封建史,而俄罗斯的农奴制一直延续到到十九世纪!这或许是对两个民族习惯于抱残守缺、不思进取民族性格的最有力注解。我们无法知道,假如赫尔岑老先生地下有知,他会为此感到欣慰还是困惑?但我们知道,有责任感的中国人都会为此倍感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