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致夫:修宪的纠结 习近平新叙事方式
习近平必须修宪吗?
海内外的评论一窝蜂地分析习为啥要修宪,此时,来个逆向思维或许更有帮助。不妨来思考相反的问题:如果习不修宪,会怎样?其实,答案反而简单了。
假如只从恋栈、不交权的逻辑去考虑,不修改宪法第79条,习完全可以合法连任第三届中共总书记和军委主席。毕竟,中共党章和宪法对此并无任期限制。而中国政治体制的最大特征,正在于中共领导一切。习即使不当国家主席,照样以总书记和军委主席的角色执掌中国。他完全可以选择一位象征性国家主席。中国早就不乏这样的先例。当年,李先念、杨尚昆出任国家主席期间,都不是实质上的国家最高领导人,而只是明义上的。
即使习连第三届总书记也不当,同样可以不放弃最高权力。邓和江早就给他准备好了模板——退而不休,垂帘听政!习完全可以如法炮制。
那么,习班底为何又选择必然引起异议的删除国家主席任期限制呢?
这就涉及到很多人尚未意识到的一个问题:习正在改变中共行事与叙事方式!
毛的和尚打伞、邓的退而不休、江的垂帘听政,不仅早就饱受国人和国际社会诟病,更是法治建设最扎眼的大障碍。有鉴于此,以法治中国的名义,习所要的行事方式就是名正言顺、合法合规。
新设立与国务院平级的国家监察委就是这一行事方式的体现。王岐山麾下的中纪委,5年反腐,成绩斐然,却始终受到海内外合法性质疑。依新修宪法设立监察委,就解决了对国家工作人员全覆盖反腐的合法性问题。
中共19大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两个一百年”宏大目标,为保障这一延续至2049年的超长期规划蓝图的实现,习打破原有任期规定有其逻辑必要性。虽然依照邓、江的模式也可以达到目的,但显然与建设法治中国的精神相悖,修改宪法第79条则为此铺平了道路。习第三度出任国家主席这一最高领导职务也就有了合法性。同时,这也是戏份越来越重的首脑外交的需要。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理由是,习有限延长任期,有利于维持国际外交战略的连贯性,包括“一带一路”全球规划的推进。此次修宪,相应条款中增加了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这样的表述,无疑,将有助于消除近年来国际社会对中国日益强大形成的疑虑。特别是首次将习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进中国根本大法,以彰显其严肃性和长期性。
习近平叙事方式的改变
最后,来看看中共修宪建议的公布时机。炒作英文新闻提前发布,有些小题大做了。新华社简短的英文稿比全文发布的中文版只不过提前了两小时而已,根本算不上什么“出口转内销”。而在中共中央通过这份修宪建议后一个月、13届全国人大即将召开前一周才突然公布,才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按理,中共中央提请人大审议的修宪建议,只是一份未经人大审议的草案,从理论上讲,它有可能通不过,或者需要做进一步修改,事先不公布也完全说得通!甚至不违背政务公开精神。这类有待审议的建议,其正常程序理应是在人大提出议案并通过后,再由国家主席签署、正式发布并生效。
那么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对外公布,真正用意何在呢?
1)海内外纷纷猜测此时公布这份修宪建议的用意,几乎形成了共识,认为这是要试探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反应。但这并非重点,只是明义上的姿态而已。试想,存在因为国内外激烈反对而放弃修改宪法第79条的可能性吗?答案是不存在!那么,这种所谓的试探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2)为了该修正案在中共21条建议基础上做进一步修改,扩大到全社会搜集反馈信息。这是官媒也在强调的一个目的,但同样不是重点!而只是做做样子而已。不难设想,对于实质性内容(如修改宪法第79条),无论有多少异议,都不可能改变。
3)中共在这个时候公布修宪建议全文,最主要的原因是改变叙事方式,而其主要目的在于提前化解反对意见和情绪!
习班底一直在强调“四个自信”,而叙事方式的改变,正是源于这些自信。认定了的事情,不惧外界非议,不惧反对意见,敢做敢当。选择提前公布这份修宪的“中共建议”,就是典型的习氏行事与叙事新风格。
至于有人质疑为何在中共中央通过后一个月才公布,这里涉及对人大权威的基本尊重问题。等到12届人大常委会对这份建议进行初步审议,并形成提交13届人大审议的议案之后才公布,当然就更合理。 这次提前公布这份必然引发海内外强烈反应的修宪建议,除了反映习班底的叙事自信,还有一层策略意义:可以提前消解海内外各种反对意见和异议!等到人大通过修正案,正式生效时,也就不会有多大反对声音了。
《万维博评》发表于YouTube的本文视频: ��
相关博文——两会系列:
习近平第3任期定局!终身制无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