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致夫:修憲的糾結 習近平新敘事方式
習近平必須修憲嗎?
海內外的評論一窩蜂地分析習為啥要修憲,此時,來個逆向思維或許更有幫助。不妨來思考相反的問題:如果習不修憲,會怎樣?其實,答案反而簡單了。
假如只從戀棧、不交權的邏輯去考慮,不修改憲法第79條,習完全可以合法連任第三屆中共總書記和軍委主席。畢竟,中共黨章和憲法對此並無任期限制。而中國政治體制的最大特徵,正在於中共領導一切。習即使不當國家主席,照樣以總書記和軍委主席的角色執掌中國。他完全可以選擇一位象徵性國家主席。中國早就不乏這樣的先例。當年,李先念、楊尚昆出任國家主席期間,都不是實質上的國家最高領導人,而只是明義上的。
即使習連第三屆總書記也不當,同樣可以不放棄最高權力。鄧和江早就給他準備好了模板——退而不休,垂簾聽政!習完全可以如法炮製。
那麼,習班底為何又選擇必然引起異議的刪除國家主席任期限制呢?
這就涉及到很多人尚未意識到的一個問題:習正在改變中共行事與敘事方式!
毛的和尚打傘、鄧的退而不休、江的垂簾聽政,不僅早就飽受國人和國際社會詬病,更是法治建設最扎眼的大障礙。有鑑於此,以法治中國的名義,習所要的行事方式就是名正言順、合法合規。
新設立與國務院平級的國家監察委就是這一行事方式的體現。王岐山麾下的中紀委,5年反腐,成績斐然,卻始終受到海內外合法性質疑。依新修憲法設立監察委,就解決了對國家工作人員全覆蓋反腐的合法性問題。
中共19大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兩個一百年”宏大目標,為保障這一延續至2049年的超長期規劃藍圖的實現,習打破原有任期規定有其邏輯必要性。雖然依照鄧、江的模式也可以達到目的,但顯然與建設法治中國的精神相悖,修改憲法第79條則為此鋪平了道路。習第三度出任國家主席這一最高領導職務也就有了合法性。同時,這也是戲份越來越重的首腦外交的需要。
另一個不可忽視的理由是,習有限延長任期,有利於維持國際外交戰略的連貫性,包括“一帶一路”全球規劃的推進。此次修憲,相應條款中增加了中國“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堅持互利共贏開放戰略”這樣的表述,無疑,將有助於消除近年來國際社會對中國日益強大形成的疑慮。特別是首次將習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寫進中國根本大法,以彰顯其嚴肅性和長期性。
習近平敘事方式的改變
最後,來看看中共修憲建議的公布時機。炒作英文新聞提前發布,有些小題大做了。新華社簡短的英文稿比全文發布的中文版只不過提前了兩小時而已,根本算不上什麼“出口轉內銷”。而在中共中央通過這份修憲建議後一個月、13屆全國人大即將召開前一周才突然公布,才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按理,中共中央提請人大審議的修憲建議,只是一份未經人大審議的草案,從理論上講,它有可能通不過,或者需要做進一步修改,事先不公布也完全說得通!甚至不違背政務公開精神。這類有待審議的建議,其正常程序理應是在人大提出議案並通過後,再由國家主席簽署、正式發布並生效。
那麼選擇在這個時間點對外公布,真正用意何在呢?
1)海內外紛紛猜測此時公布這份修憲建議的用意,幾乎形成了共識,認為這是要試探國內和國際社會的反應。但這並非重點,只是明義上的姿態而已。試想,存在因為國內外激烈反對而放棄修改憲法第79條的可能性嗎?答案是不存在!那麼,這種所謂的試探還有什麼實際意義呢?
2)為了該修正案在中共21條建議基礎上做進一步修改,擴大到全社會搜集反饋信息。這是官媒也在強調的一個目的,但同樣不是重點!而只是做做樣子而已。不難設想,對於實質性內容(如修改憲法第79條),無論有多少異議,都不可能改變。
3)中共在這個時候公布修憲建議全文,最主要的原因是改變敘事方式,而其主要目的在於提前化解反對意見和情緒!
習班底一直在強調“四個自信”,而敘事方式的改變,正是源於這些自信。認定了的事情,不懼外界非議,不懼反對意見,敢做敢當。選擇提前公布這份修憲的“中共建議”,就是典型的習氏行事與敘事新風格。
至於有人質疑為何在中共中央通過後一個月才公布,這裡涉及對人大權威的基本尊重問題。等到12屆人大常委會對這份建議進行初步審議,並形成提交13屆人大審議的議案之後才公布,當然就更合理。 這次提前公布這份必然引發海內外強烈反應的修憲建議,除了反映習班底的敘事自信,還有一層策略意義:可以提前消解海內外各種反對意見和異議!等到人大通過修正案,正式生效時,也就不會有多大反對聲音了。
《萬維博評》發表於YouTube的本文視頻: ��
相關博文——兩會系列:
習近平第3任期定局!終身制無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