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致夫:说说当年我为啥差点儿当上娃娃兵
看了巴山老狼和一草同学写的中国当年娃娃兵现象,勾起自己一段旧事的模糊记忆。 大约是1975或76年,具体不很确定。我所在的学校传出部队招一批娃娃兵的消息,当时我在读的初中班级符合年龄要求。班主任肖老师在班里宣布了部队对娃娃兵的基本要求、以及学校选拔的相关事项。 具体内容已经没有印象,只记得部队招收的是通讯兵。老师要求同学们回家跟家长商量,然后自愿报名。我们年级总共7个班,每班只能推荐一人到学校。 男孩子一般玩儿得比较野,从小喜欢舞枪弄棒,看书(包括那时流行的小人儿书)、看电影,也都喜欢战争题材的。我的儿童少年时代正值中国十年文革时期,能看到的影片也多属国内从红军时期、抗日战争,一直到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几个时期的一些新老电影,包括“闪闪的红星”、“地雷战”、“地道战”、“铁道游击队”、“南征北战”、“英雄儿女”、“奇袭”,等等。这类东西看多了,男孩子对各类枪械、大炮、坦克、战机等武器类就特别感兴趣,很容易形成一种尚武的军人情结。而在那个鄙视金钱、物欲的年代,军人在社会上也算是有地位的一个群体,特别受男孩子们追捧。 我二舅曾在部队服役过几年,这对我童年的小心灵也有不小影响。他每次一身军装回来探亲,讲他在部队的趣事,都让年幼的我和弟弟羡慕得不行不行的。据妈妈讲,二舅小的时候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就没好好读过书,在学校是个不折不扣的差生。但他又属于动手能力极强、鬼点子很多的那种人。在部队,他先学汽车驾驶,后来又去了汽车维修部,也算是人尽其才。至今还记得,他从部队带回他的精致“作品”——用卡在弹夹上的一排子弹壳插满尼龙线焊接而成的小笤帚,手柄也是用一种大尺寸弹壳焊上的,简直酷极了!二舅在我幼小的心目中树立了一个军人特能干的高大上形象!其实,他就一普通的“技术兵”,后来转业到汽车运输企业工作。 我的本家叔伯中还有一位中层军官,对年幼无知的我来说,相当神秘。在我的记忆中,这位二叔一直是一位在北京的军人。与机灵、猴头猴脑的二舅不同,他给人一种威严感,但又不失幽默风趣。这两位我崇拜的军人曾在我家一起喝酒聊天,两人的性格、气质对比是如此明显,以致于我至今还有印象。
二叔偶尔回来探亲,我能见到他的机会并不多。他结婚后不久,二婶婶也作为随军家属去了北京。与二舅喜欢谈他们部队的事情完全不同,由于二叔所在部队的特殊性,有非常严格的保密纪律,就是对家人,他也绝口不谈自己的具体工作。有人问起,他只会开玩笑地回应:他在北京保卫毛主席!偶尔,他会逗我们小孩子:你有什么话想跟毛主席说啊,我可以给你捎话哦。在我们这些小屁孩心目中,这位二叔就更是高大上、了不起。后来我猜,他很可能在北京卫戍区,也可能就是当年的8341部队。 从我读初中开始,班里有位同学于某某,是来自部队大院儿的,长得白白净净,小眼睛,高个子,性格活泼,爱冲动,哥儿们义气突出。他父亲是部队中层干部,好像是团级。我曾去他家玩儿过几次。他永远都是一身军装上学。受文革红卫兵文化的影响,这在当时,是一种令人羡慕的时髦装束。抢军帽曾在那个时代流行,他的军帽也曾在大街上被人抢走。初中毕业后,于同学就离开我们学校,去参军了。这当然是因为军官父亲的关系。 回到部队来招娃娃兵的事儿上。当时我还是个十几岁的半大小子,既有对军队的好奇与向往,更怀有对军人的羡慕。虽然从小也算得上爱读书、爱看报的好学生,家里还专门为我订过《光明日报》,但眼前突然有了去部队当兵的机会,难免有些心动。 回家把这事儿告诉父母,令我有些意外的是,父母居然同意我报名当“小兵”!尽管当时社会上流行读书无用论,“白卷英雄”张铁生和“反潮流英雄”黄帅是当年被捧上天的榜样,但跟天下很多父母一样,他们一贯教育我和弟弟、妹妹: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读书! 而当时,他们未反对我想当兵的愿望,唯一的担忧是,我毕业后不可避免地得上山下乡!记得爸爸当时的说法是:能去当兵也挺好,不用下农村了,部队很能锻炼人的。去不成的话,你也该死心了,就继续好好读书。 就这样,让很多同学和老师意外的是,我居然报了名,想去当小兵!我们班报名的大概有十来位同学,而名额只有一个。于是,班主任老师组织全班同学来了个投票选举。结果,我得票数最高,成为本班推荐到学校的候选人。这些候选者又经部队招兵的人一一面试。面试的具体情景、提过什么问题、以及我是怎么回答的,已经完全没有印象。只记得,我和6班一位同学成为本校的两位候选者。 记得,那是一个冰天雪地的冬季,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招兵办的通知。结果,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我落选了。另一位从矿山来市里读书的同学被选中,离开学校去了部队,而我则继续读我的圣贤书。 此事过去一两年后,中国就恢复了高考,高中毕业生也不再需要上山下乡。高一的时候(当时高中两年制),学校从我们这个所谓的“尖子班”选了5位同学,提前参加当年的高考,我和我们年级一位女学霸郑同学都上了重点线(那时候不叫一本、二本),我俩甚至还去参加了体检,但学校、家长和我们自己本来就没打算提前读大学,只是去体验一番考场氛围而已。次年高中毕业,我和另外4位同学,已经属于第二次参加高考,尽管不是复读生。 父母后来还说起我当年曾想当小兵的故事。妈妈说,多亏当年没被选上,要是当了兵,哪还有读大学的机会?爸爸只淡淡地说了一句,他当时就觉得,我被部队招去的可能性不大。后来,我自己想起此事,也觉得挺好笑。有好友也曾拿此事开我玩笑,说我糟蹋了真想当兵的几位同学的前程! 就写到这儿吧。这事儿也算是本人一次奇葩经历,嘿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