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致夫:罕见空难拷问人性 谁能成为食人肉者? 早在几年前,包括凤凰视频等网媒,曾转载一部纪录片《安第斯山空难求生记》(上、下集)。16位幸存者靠吃遇难同伴尸体苦撑72天后获救。这一不可思议的真实故事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深深的震撼!更重要的是,这个罕见悲剧足以触动人们的思绪,对人性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一)空难求生故事梗概 1972年10月13日,一架搭载40名橄榄球队员及亲属和5名机组人员的乌拉圭空军571号班机,从乌拉圭蒙得维的亚飞往智利圣地亚哥参加比赛,在安第斯山脉因遇上乱流,偏离航线撞山,发生坠机空难。机尾被撞掉,机身沿着覆盖厚厚积雪的山坡高速下滑,未遭受严重碰撞,在一处山谷自行停止。机上总计45人中,12人当场死亡,5人在两天内伤重不治而亡。其余生还者则满怀希望,等待救援队的到来。史称安第斯空难。 事发后,乌拉圭、智利和阿根廷三国的空中搜救力量参与失踪飞机搜寻。但由于飞机是白色的,融入冰雪背景中,在空中看不到。搜救工作持续10天后终止。 失事点位于海拔4~5千米、常年积雪的高山峻岭之间,距离山下最近的道路也有400千米之遥。夜间气温极低。坠机幸存者们只有单薄的衣物,除了一点巧克力、几个沙丁鱼罐头和几瓶酒,没有任何其它食物。很多人还受了伤,维持基本生存的条件极为恶劣。为了取暖,他们甚至烧掉了飞机上能找到的所有纸张,包括面值7500美金的纸钞。 一周后,幸存者们面临一个两难选择:持续的低温和饥饿已经让他们的身体濒临崩溃的边缘,要想活命,就必须补充热量和蛋白质,而在雪山深处,他们唯一能找到的“食物”,就是遇难者的尸体!这些幸存者在面临死亡绝路的极端条件下,求生的本能让他们不得不向残酷的命运妥协,他们克服心理抗拒,开始以死者尸体充饥维持生命。幸存者们还郑重立下一个约定:“如果我死了,请吃掉我的尸体。” 10天后,他们从收音机中获悉,救援搜索行动已经停止!这对他们的求生欲望是另一个不幸的打击。有几人因失温或伤病而陆续死去。而在18天后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崩中,又有8人被夺去生命。最后还剩下16名幸存者。 22岁的南多·帕拉多坠机时头部遭重创,陷入昏迷,同伴们以为他不会生还了。结果3天后他醒了过来。也正是因为他的行动,最终导致幸存者们获救。在雪山中靠死者的肉果腹度过了艰难的两个月后,南多终于说服队友罗伯托·坎尼萨和他一起进行一场"自杀式"任务——走出雪山寻求帮助!两人备足"人肉干粮"和自制“睡袋”,离开失事飞机,徒步走向求生之路。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他们以惊人的毅力步行长达10天,翻越大山,最终遇到路人。在坠机空难发生第72天后(12月22日),16位幸存者终于被智利空军救援直升机救出。 当这些不可思议的生还者面对记者提问的时候,有一个问题是他们不愿启齿的:你们没有食物,靠什么生存?尽管当时他们拒绝回答这个问题,并且生还者们已有约定,将这件事情作为一个秘密永远保持沉默。但最终,真相还是被媒体泄露出来,有个别媒体在报道中甚至称他们是“食人族”!但也有一种说法,当地的媒体还是有良心的。为了不给这些幸存者带来困扰,媒体对此事全都禁声。而生还者中的不少人,一直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包袱。 20年后,这场传奇般的惨烈空难被好莱坞拍成了电影《求生》。2006年,南多出版了他的回忆录《安第斯奇迹》,首次向世人披露了空难幸存者在绝境中72天的可怕经历。最近,与南多一起冒险翻山越岭求生的罗伯特,也写出了回忆录,书里对他们当时绝望、无助的心情进行了详细的描写。 (二)七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1】一个有效的组织和一位合格的领导人对一个集体具有怎样的意义?一个集体,如果没有组织,便失去了集体应有的积极意义。甚至,没有组织的集体规模越大,导致的资源匮乏和引发的矛盾会越严重。由于空难突然降临导致的恐慌、很多同伴的死去、幸存者的伤痛、饥寒交迫的严酷环境,等等一系列可怕的混乱因素干扰,让29位幸存者这个临时集体,从一开始就没能意识到建立临时组织这个主意及其必要性。这一点完全可以理解。何况,事后诸葛亮也并不那么有说服力。但从现代预案思维出发,从总结经验教训的视角审视,探讨这个绝对罕见案例当时更合理的选择,并非没有意义。不妨设想这个问题:29位幸存者们还有什么更有效的自救做法吗? 在本人看来,大难发生初步稳定下来后,第一时间应该召集所有幸存者选出一位领导者,以及一个决策小组,以便形成一个有效的领导、决策与行动组织。他们都来自一个橄榄球队,要做到这一点应该并不难。第一个提出吃遇难者尸体的南多·帕拉多,有头脑,心理强大,遇事冷静,意志顽强,显然具备一位领导者的基本素质。只是南多昏迷了3天才醒来,这个集体似乎一直也没能意识到建立临时组织的重要意义,事实上没能形成一种有效组织机制,他们仅仅在履行一种所有人参与的松散民主方式,难免缺乏领导力、决策能动性和组织力量。 之后,幸存者们的第一要务是向搜救飞机发出有效求救信号。空难发生的最初几天,是搜救行动最密集的时候,也是遇难者被发现的最大机会!虽然幸存者们也曾用行李箱中找到的几支唇膏,尝试在飞机顶部写下“SOS”,终因口红数量太少而放弃。但他们本来可以有更好选择。例如,可以在雪地上用行李箱、飞机座椅等任何可取得的深色物品摆出一个足够大的“SOS”或“S”符号。甚至在必要时,还可燃烧能够形成浓烟的物品,来引起搜救飞机的注意。 而在错过10天搜救期后,他们既然已经意识到,等待搜救已经没有任何希望!领导者与决策小组的明智选择是,尽早做出决定:分组寻找走出雪山寻求帮助的合适途径。在经过一定的调查和尝试之后,在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一步实施分批的小分队走出雪山求救行动。这样,他们或许就有可能发现,往东方向29千米的山下有一个小旅店!而南多实际上确实曾尝试过组织近距离的徒步行动,并发现了机尾。但他与罗伯特在空难后两个月才开始走出去的自救行动,显然有些太迟。假如早就建立起有效的领导机制,应该不难认识到,拖延行动的理由几乎是不存在的。或许他们在事发后两周或更早就能够采取同样行动了!而那时,他们的身体状况应该比两个月后的虚弱不堪好很多,成功的可能性也更大。因雪崩遇难的那8位,甚至也有生还的机会。 2】这个空难自救引发的一个焦点问题是:在极端状况下,能不能吃掉死去同伴的尸体求生?是该选择维持心中的道德和底线,还是选择保命?这样的问题,恐怕难免会引起人们的争论。尽管在公理力看来,那些生还者的选择无可指责。那么,接下来,更值得的讨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是:我们每个人,在极端处境中,都可能成为食人者吗?!你的回答会是什么? 3】这个故事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什么?这个罕见的传奇事件,特别是南多和罗伯特的冒死远征行动,给人们的启示不少。例如,无论处境多么残酷,希望多么渺茫,不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人们有理由向命运低头吗?正如南多所说:“就算我要死了,也要搏一把再去死!”“只要我还活着,还有呼吸,就会继续前行的。”而他们在没有退路的极端情势下,所展现出来的巨大精神力量,又该如何衡量?什么才是一个男人的勇敢?什么样的困难是不能克服的?人身体和精神的极限究竟在哪里? 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显然不是没有意义的。 4】人是情感动物,又是理性动物。两者何者更重要?大多数人都有体会,家庭、亲人具有莫大意义,特别是在危难之时。亲情、责任是文明的果实,更是人类道德的体现。而在濒临绝境时,这些因素又成为人类最可靠、最强大的精神支柱!这对一个男人,尤为重要。或许这就是文明、道德给予我们的最有意义的回报吧。南多和罗伯特都曾特别强调,他们之所以接受吃人肉活下去的选择,之所以冒死坚持尝试走出去,驱动力就是想再见到自己的父亲、母亲和家人!而南多成为这一行动的发起者和最坚定者,还有一个非同小可的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可食用的尸体越来越少。总有一天,他会面临一个选择:他母亲和妹妹的尸体也得贡献出来!这是他绝对不愿面对的一幕!用机上材料制作了保暖睡袋的卡利托斯特别提到,两位冒死远征者临别时,南多告诉同伴们:如果你们需要用到我母亲和妹妹的遗体,那就用吧。在那种两难处境中,这又充分体现了他维护同伴生存之难能的理性情怀!事情过去30多年后,南多深情地总结说:“对于我,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爱,对家人的爱支撑我们活了下来!” 5】什么是激发人“无限”潜能的最大动力?类似的问题,曾经是上世纪法国著名记者马尔罗采访多位世界著名领袖时经常会提出的一个问题。他认为,最接近真理的回答是法国前总统戴高乐给出的两个字:恐惧!令人惊奇的是,在地狱边缘走了一回的南多,在敞开心扉讲述那段经历时不止一次强调:我当时之所以没有放弃,那并不是什么勇敢,不是什么毅力,而是恐惧!面临死亡没有退路的恐惧。 6】人的最终底线究竟是什么?守法似乎是现代文明社会人们的共识底线。但这个底线恐怕是有条件的。在一种种要么生、要么死的特殊环境中,这样的底线还有意义吗?宽容无疑是文明的基本要素。而维持群体生存才是天然第一要务!这个理由似乎足够强大。但是,在这个与生俱来的本能目标和动机面前,是否可以容许人类的最终底线降低到动物的档次呢? 1843年,英国曾发生一起走得更远的案例。海难中3名水手和一位服务生逃到一只小木船上,在大海中长久漂泊。后因极度缺乏食物,那位服务生被杀,成了3位水手求生的“食物”。他们获救回到英国后,最终被高等法院以谋杀罪判处死刑(一人除外),经国王赦免,判决减为6个月监禁。人们对被告的同情心方得安抚。但该案引发的争论并未停止。据说,该案至今还是哈佛法学院课堂讨论的经典案例。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边沁的一个基本理论是:一种行为如有助于增进幸福,即为正确。而英国一位法官曾说过:根据自我生存这一重要的普遍原则,杀人也可以是正当的!但本人更赞成法庭的有罪判决。理由是,一旦对这种案子判决无罪,很有可能带来恶劣后果。即可能引发以求生为借口的各种谋杀行为!即使在极端处境中,也不能宽容以杀害活人为代价的求生行为,这应该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条底线。 7】文明的本质是什么?在我看来,文明不在于个体行为任何时候都符合规范,甚至不意味着任何时候都不能打破底线!文明最深层的核心意义,首先在于维持族群的生存与繁衍,以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历史上曾有个别民族,老年人到了一定年龄就必须自行了结,甚至是活埋!台湾一个档探险性节目曾披露,在南半球某个原始部落,至今的习俗依然是,老人必须离开族群独自“等待”最后时刻的到来。这类看似残忍的习俗,其根本的出发点何在?应该正是为了在严苛的生存环境中保障整个族群的生存与繁衍。其本质并不比现代文明社会的某些手段,如残酷的战争等,更残忍! 那么,英国水手的案例,为何又不能宣判无罪呢? 一个浅显的理由是,3位水手的求生,以任何标准衡量,都不涉及族群生存意义,仅限于小团体的最大利益。而就整个英国社会法治与秩序的维护而言,更大团体的利益也不可能成为合适的理由。假如这三人属于某个少数族群的最后生存者,从维护族群根本利益的原则出发,免于法律的惩处就合理了。至于此空难16位幸存者靠吃遇难同伴尸体求生,则性质不同,基本不存在严重犯罪问题。假如他们吃完所有遗体,也开始杀死同伴求生,则意味着严重犯罪,那样,也将受到法律的惩罚。 最后,虽然对上述诸多问题很少有人能给出确定答案,但有一点无疑可以肯定:安第斯空难食尸求生传奇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正能量故事,尤其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罕见、慘烈、发人深省的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