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致夫:中國為何要無償援助阿富汗35億? 日前,總理李克強在阿富汗問題伊斯坦布爾進程第四次外長會開幕式講話中透露,2001年以來,中國不但免除了阿富汗的到期債務,而且已提供15.2億元人民幣的無償援助。中國決定,今年至2017年,將再向阿富汗提供20億元人民幣無償援助。這樣,進入新世紀的前17年,中國無償援助阿富汗總額將達35億之巨。此外,在過去已為阿富汗培訓1000多名各領域專業人才基礎上,今後5年將繼續為其培訓3000名各類人才,並提供500個獎學金名額。中方願繼續擴大對阿富汗在安全方面的培訓和援助。
中國為何要對阿富汗出手如此大方?
阿富汗這個小國,面積略小於青海省,約65萬平方公里,人口3000餘萬,略超重慶。其大半領土交通不便。農業是主要經濟支柱,但可耕地還不足農用地的2/3,是世界上最貧窮國家之一。但該國地理位置相當重要,位居亞洲心臟地帶。國際社會根據不同定位,會將其看成中亞、南亞、甚至中東(西亞)國家。在過去30餘年間,世界兩個超級大國前蘇聯和美國先後採取大規模軍事行動干預該國政局,由此可見阿富汗對國際格局的意義之重要。
聽聞中國17年間要給這個小國高達35億元的無償援助,很多人疑慮頓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要消解這個疑慮,需要從援阿的必要性、現實可行性和宏觀長遠意義三個層面,來理解阿富汗這個特殊鄰居之於中國的特殊意義。 第一,就必要性而言,援助阿富汗重建,是擔負大國義務和責任、樹立大國形象、謀求大國國際權利的需要。
隨着美英駐軍宣布結束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將於近期完全撤出該國,這個飽受30餘年戰亂之苦的國度,按李克強的說法,目前進入“政治、安全、經濟三重過渡的關鍵時期。”國際社會對援助該國重建的期待相當高。阿富汗問題伊斯坦布爾進程14個地區成員國、16個域外支持國、12個國際和地區組織的外長或高級別代表,剛剛結束在北京舉行的第四次外長會議,會議通過了《北京宣言》,確定了6大領域64個優先合作項目。
中國作為國際大家庭的重要一員和負責任大國,又是阿富汗的友好鄰邦,勢必要承擔必要的國際義務和責任,施以睦鄰友好援手。而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按購買力平價概算,中國本年度GDP總額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儘管中國政府可以不承認這樣的概算方法和結果,但在承擔國際義務份額方面亦不得不有所考量。
從更廣泛的層面看,這也不僅僅是承擔國際義務的需要,權利與責任總是相伴而行。此舉更是樹立良好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和謀求相應權利的需要。例如,着眼長遠,這將有助於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投票權重過低問題的解決。根據“總部設在最大股東國”的規定,IMF成立70年來,其總部一直設在美國華盛頓。美國擁有IMF17%投票權,而IMF重大事項需要85%以上的贊成票。只要美國一家不同意,IMF就無法達到85%。美國就成了188個成員中唯一擁有否決權的特權戶。兩年前,IMF就提出將6%份額轉移至新興國家的改革方案,但美國不高興,就至今無法通過!隨着中國經濟總量的持續增長,特別是承擔國際義務的增加,以及美國經濟地位的相對下降,此類問題的解決只是時間問題。幾天前,IMF總裁拉加德在倫敦的一場演講中表示:“即使未來出現IMF總部遷往中國的情況,我也不感到驚訝。”儘管這一天的到來還相當遙遠。 第二,就現實可行性而言,援助阿富汗重建,存在經濟利益回報,同時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需要。
35億雖屬無償援助,但絕非簡單地送對方大筆金錢,而主要是通過援建具體項目兌現。例如,此前已完成的項目包括援建醫院、科技教育中心、大學教學樓、修復水利工程等,今後援建項目將包括公路、鐵路、水利、電力工程等耗資可觀的基礎工程項目。對這類建設項目,中國不僅可以發揮工程設計、施工組織、技術服務、產品供應和勞務輸出等優勢,而且有益於緩解中國相關行業產能過剩等突出問題。因此,中方的實際付出將遠低於統計上的援助額。
更重要的是,這種國際無償援助亦非簡單的單向輸出。大幅無償援助必然帶來更大規模的有償經貿合作。例如,阿富汗新當選總統加尼此次訪華簽署的兩國“關於深化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中就包括這樣的具體內容:“雙方同意充分發揮中阿經貿合作聯委會機制的作用,儘早在華召開經貿聯委會第二次會議,探討擴大和深化兩國經貿投資合作。”“雙方認為,埃娜克銅礦項目和阿姆河盆地油田項目對於促進阿富汗經濟自主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雙方願通過友好協商,推動這兩個項目取得實際進展,為幫助阿富汗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發揮積極作用。中方鼓勵有實力的中資企業赴阿參與經濟建設,在基礎設施建設、農業以及包括水電站建設在內的資源和能源開發等領域同阿方開展合作。阿方將根據其法律法規,為中國在阿投資儘可能提供便利。”銅是中國有色金屬資源中最緊缺的礦產之一,石油更是中國目前能源戰略的主體品種。從這個角度出發,即使從純經濟利益考量,中國的無償援助亦可理解為前期投入,而長期的回報則是中國參與阿富汗歷經30年戰亂之後規模巨大的重建,以及換取對方資源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意義。 第三,就宏觀長遠意義而言,援助阿富汗重建還是維護中國西部安全的需要,更是中國謀劃長遠國際戰略大格局的需要。
其活動猖獗於中國新疆的“三股勢力”(暴力恐怖勢力、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對當地人民生活安寧與人身安全、國家統一和穩定均構成直接威脅。這些勢力與活動於境外的敵對和恐怖勢力有密不可分的聯繫。而阿富汗就是這些敵對和恐怖勢力的主要基地之一。中國通過無償援助與阿富汗各個政治派別組建的不同政府建立長期穩固的合作關係,對於打擊“三股勢力”,保障中國西部安全具有現實意義。
加尼總統訪華發表的兩國聯合聲明明確:“雙方承諾堅定支持各自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不允許各自領土被用於從事反對對方的任何活動。阿方將繼續堅定奉行一個中國政策,堅定支持中方在台灣、涉藏、涉疆等問題上的立場。”"雙方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分裂主義以及有組織犯罪行為,同意加強兩國安全領域交流與合作。阿方重申在打擊‘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方面繼續堅定支持中方,將採取切實措施,加強對在阿中資機構與人員的安全保障。中方對此表示感謝,將為阿方舉辦反恐、禁毒等領域培訓班,為幫助阿方加強能力建設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幫助。"
一年多前,習近平提出了橫跨亞歐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宏大構想,獲得中亞國家和相關國家的積極回應。由於阿富汗獨特的地理位置,“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的實現,假如沒有這個西邊鄰居的積極參與,將是不可想象的。中阿聯合聲明中提到:“阿方歡迎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作為古絲綢之路的歷史傳統過境路線,阿富汗願與中方密切合作,共同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雙方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對促進中阿互利合作和地區互聯互通具有重要意義。”
不僅如此,中國在南亞與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關係,在中亞五國的經濟布局,北邊與俄羅斯的特殊關係,甚至包括在中東地區的影響與發展問題,總之,在中國着眼於謀劃長遠國際戰略大格局的意義上,這些地區關係都與中阿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鞏固有一定關聯性。而無論中國作為世界第一、還是第二大經濟體,從能源安全、經濟戰略、國家長遠發展角度出發,即使不考慮軍事戰略,中國式國際大格局的謀篇布局也是必然課題。這是中國大手筆援助阿富汗重建的另一層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