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点有几种?再谈疫情态势判断
文:格致夫
每天公布的疫情数据可谓触目惊心,截至2月17日24时,确诊病例累计达7.25万人,死亡累计达1870人。中国各地防控措施升级、甚至进入“战时状态”的报道不绝于耳。特别是眼下正值上亿人流的返程、返工高潮期,无疑成为疫情防控更加严峻的新难题! 面对这种高度复杂且不断变化的疫情态势,海内外关注者萦绕心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是,这场疫情今后究竟是继续好转,还是存在再次扩大、失控的可能?
要对这个基本问题有较深入的认识。就需要首先弄清不同拐点的含义。那么,专家、媒体与网民口中的“拐点”是一回事吗? 通俗表述中的“拐点”,并非曲线上的那个严格的个数学概念,而是“顶点”的概念。简单点说,一组数据形成的曲线改变其原有的上升或下降趋势的点就被称为拐点。显然,不同的数据形成的曲线会有不同的拐点。而目前各路专家、媒体以及网民都在谈论拐点何时出现。但由于国家卫健委、各地方政府每天发布好几种统计数据,由这些数据绘制的曲线及其拐点也就各有差别。不同人口中的拐点含义并不统一,其结论相互矛盾,也就不奇怪了。 下面就来梳理一番,描述疫情演变趋势的重要拐点究竟有那几个,它们分别意味着什么?
第一种拐点——全国新增确诊病例数据曲线走势拐点 这是判断疫情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或失控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无疑是疫情前期最值得关注的一个拐点。钟南山院士前两次接受媒体采访回答拐点问题时,事实上就是针对这个拐点做出预判的。下图是截至2月17日24时全国新增确诊病例数据曲线图:
依该图,我们可以很有把握地讲,每天新增确诊病例已于2月4日到达拐点(将临床诊断划归确诊类别的部分忽略)。这与钟南山院士1月28日的首次预测——一周到10天左右达到峰值,完全吻合!而老先生5天后的修正说法(10天到两周达到峰值)反而过于谨慎了。 而由该拐点可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这场抗击新冠肺炎传播取得第一个阶段性胜利——疫情至此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可以排除疫情再次大规模扩散的可能。即使有春节后的返城、返工潮,疫情再次失控的可能性也非常低了。
第二种拐点C全国现存疑似病例数据曲线走势拐点 这是间接反映医疗资源供需程度及临床诊断效能的一个指标。如果疑似病例快速增加,则意味着医疗资源投入程度及临床诊断效能尚不能满足病患救治的需要缺口较大。下图为截至2月17日24时全国现存确诊/疑似病例数据曲线图:
从该图黄色曲线不难发现,全国现存疑似病例已于2月8日达到逼近3万人的峰值,此后连续9天持续减少,目前仅有高峰时的约五分之一。这意味着抗疫之战出现关键性转折——从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出击(如武汉的拉网式排查),感染者“早发现早治疗”的比例近几日有大幅改善。这除了湖北省5天前将临床诊断划归确诊病例带来的影响,调动全国3万余医护人员及各种资源驰援武汉和湖北其它地区,无疑是一个关键因素。但目前仍有6千余疑似患者等待确诊,这个问题不可谓不严重,仍需尽全力寻求解决之道。
第三种拐点——全国现存确诊病例数据曲线走势拐点 从上图红色曲线不难看出,目前该曲线尚未到达峰值,只是现存确诊病例数增加趋势有明显放缓。至于何时出现人们期待的拐点——现存确诊病例数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即全国每天治愈出院患者人数超过全国每天新增确诊病例数,这有赖于临床救治成效的提高和防控病毒继续传播的有效性两个关键因素。 而昨天全国新增确诊病例为1893人,而治愈出院人数昨天新增1708人。这两个数据已经开始逼近。预计在未来几天就可迎来第3个拐点! 值得一提的是,钟南山院士近期又在接受媒体采访中几次谈到拐点何时出现。但这位老先生一直坚持说,还要等几天才能出现拐点!这意味着他已经把早前的第一种拐点的概念换成了这里的第3种拐点!否则,他的拐点预测就说不通了。
第四——一个特殊含义的所谓“拐点” 有一位地方卫生防疫部门的官员在接受电视台采访谈到拐点何时出现时,他表示,当每天新增确诊病例为零时,才算达到拐点! 其实,这个所谓的“拐点”是新增确诊病例数据曲线的最低点或终点,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拐点。它意味着抗击新冠肺炎进入收尾阶段:全国不再出现新的感染者,只剩下对现存病患的治疗任务。 此外,还可以有全国新增死亡人数据曲线走势的拐点等,但这类数据由于基数比较小,各类次要因素影响较大,其拐点可能不止一个,且不易判断。另外,也未见任何媒体有这类曲线图出现。本文从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