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致夫:高仓健的性格缺憾 偶像崇拜反思
世上有一种男人,是高仓健们。按白岩松的说法:高仓健的荧幕形象,让所有中国男人都感到了一种巨大的压力。高仓健先生仙逝,人数不在日本之下的中国粉丝们也会与日本人民一道怀念这位了不起的演员。这个可以有,并且应该有。 说到这位杰出演员庞大的中国粉丝群——那些早已为人父母的老资格追星族,其内心深处对高仓健先生的深情一点也不逊色于90后们对当下偶像的强烈情感。从这个视角出发,除了崇拜对象不同,代沟还真不存在。一个毋容置疑的事实是,每一代都有自己的偶像。这一现象似乎也让偶像崇拜有了某种理直气壮的正当性。 但一个基本问题是,作为中国人,高仓健先生真值得作为男粉丝们的硬汉偶像、女粉丝们的白马王子加以崇拜吗? 高仓健不是杜丘。粉丝们最没有抵抗力的事情之一,就是将剧中角色不自觉地置换为演员本人。如果说这一置换难以避免,幻化崇拜对象,模糊甚至失去价值判断,看不到偶像的任何缺点,才是更大的误区! 应该承认,有某种性格缺陷可以成为杰出的演员,这甚至成为本色演员的一条捷径。艺术现实当然不是生活现实。前者是在后者基础上的“拔高”,即典型化、理想化、或极端化。通过性格缺陷塑造艺术典型是相当有效的影视手法之一。 《阿甘正传》中阿甘的形象之所以感人,在于他智力的先天不足带来独特到极致的性格。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塑造的敲钟人丑恶形象也是同样道理。鲁迅笔下的阿Q、孔乙己之所以能给人留下难以抹灭的印象,很大的功劳也是性格缺陷。 固然不能认为高仓健塑造的艺术形象存在这些例子中同等程度的性格缺陷,但其性格塑造遵循同样的原理,只是在国人熟悉的高仓健影片中,其主人翁的性格属正向或中性极致化塑造。从另一个角度看,性格极致化是基于审美原则打造,而非相反,从而使这些形象最大程度地符合审美诉求。这是高仓健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巨大人格魅力和强烈感染力的根本原因,也是高仓健先生被高度偶像化的公开秘诀。 作为本色演员,高仓健出演的角色在性格特点上具有相当高的相似性!其温情善良的内心被紧紧包裹起来,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沉默寡言,坚定不移,用行动代替语言,不喜形于色,甚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等。但如果从负面性格的角度解读,其性格的消极性也立刻凸显出来!例如,现实生活中的这类男人,往往孤僻、不合群,喜欢与人保持距离、不随和、难以相处,个性倔强、性情难以捉摸,不善社交、缺乏号召力,往往难以胜任组织、协调、领导性工作,等等。粉丝们眼中、口中、心中所谓的酷、刚毅、冷峻、深沉、男子汉魅力,只是“高仓健们”被艺术化后,不食人间烟火的溢美虚幻错觉而已。 高仓健先生有没有类似的性格缺憾呢?看看各方人士对这位日本影星片言只语的评说即可略知一二。 —— 高仓健的为人和个性与他荧幕上的形象一样,非常谦逊、忠厚、诚恳。他非常沉默寡言,而私生活更鲜为人知到可谓神秘的程度,直至11月18日传出他逝世的消息,仍没人知道他何时患病。 —— 高仓健的硬汉形象,在现实生活中是硬过了头。1959年,他与当红歌星江利智惠美结婚,轰动日本列岛。两人随后去夏威夷度蜜月。在飞机上,新婚妻子将头靠在他肩上,高仓健居然惊跳起来:“你怎么可以这样?”每每说起此事,妻子总是对他不满。后来,妻子怀孕,因妊娠高血圧症,没能保住孩子,加上双方家族的问题,两人因此产生矛盾。1971年,在妻子要求下,两人离婚。经受不住这种打击,智惠美开始汹酒,45岁时孤独死去。 ——高仓健对自己当年冷落妻子的行为非常后悔,因为记挂着亡妻,一直没有再娶。此后不仅独身40多年,且从无诽闻。 —— 《追捕》引进中国后做了第二次剪辑。剪去多达39分钟的片长,共六处场景有删节,杜丘偷寺庙香客的鞋子逃亡等有损主人翁形象的场景被剔除。“改良”后的杜丘伟岸、高大,毫无瑕疵,成就了高仓健最完美的英雄形象。 —— 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高仓健的表演不着痕迹,就像是在真实地生活。银幕上的他执着内敛,静心寡欲;私底下的他也是坚毅寡言,甚至过着离群独居的生活,很少参加社交活动,偶尔也在日本的报纸上写一些关于日本教育方面的文章,尽量切割外界的喧嚣。 无疑,高仓健先生不仅是一位异常出色的性格演员,还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但作为现实生活中有血有肉的凡人,他也会有普通人都会有的某些缺点和不足。看看这些从不同侧面的表述,不难得出一个基本认识,高仓健先生确实是一个有性格缺憾的人,尽管这一点也不影响他作为演员的高尚艺德和为人方面值得推崇的严格自律和道德。 而去除艺术美化和包装,还原高仓健本真自我,性格缺陷的裸露也就难以避免了。偶像功能自然也就成为一个值得三思的问题。 不可否认,高仓健类型的性格在人群中是不同程度存在的。但就一般意义而言,他不是国人应该普遍效法的对象。事实上,国人中这类沉默寡言性格因子是太多了,而非不足。与此相反的性格因子则不够。如西方人种普遍存在的那种长于自我表达、开朗直率、情感丰富、善于沟通、富有合作精神等性格特质,即使在已开放多年的今天,依然是国人的短板。如果说国人性格有改良的需要,向异质性的西方人学习才是取长补短的正确方向。而中、日、韩民族存在明显的性格气质同质性,取长补短的成分不多。这是高仓健作为国人偶像的一个基本误区。 现实中,从改革开放初期国人耳熟能详的日本艺人高仓健、中野良子、山口百惠、三蒲友和、栗原小卷等,到近年来韩剧“韩流”来袭,日韩影视作品在中国大行其道,日韩版艺术形象和艺人容易成为中国粉丝们的偶像,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东亚人种十分接近,没有距离感是一个天然优势,容易引起观众共鸣,并形成很强的代入感。而西方影视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和艺人,由于人种差异太大,存在难以逾越的距离感,很难形成代入效应。这是在偶像崇拜方面,西方作品、艺人很难与日韩匹敌的基本原因。 最后,偶像作为一种拔高,一种典型化,一种理想化,可以远观,可以欣赏,甚至适度追星也无伤大雅,但不可当真,不宜崇拜,更不可以让他们“走进”现实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