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致夫:《巴黎气候协定》8个该知道的问题
今天凌晨,巴黎传来消息,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成功通过新协定!当地12日晚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经历近两周的艰苦谈判,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定》。会议一个令人难忘的小镜头是,当法国外长、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主席法比尤斯敲下代表环保的绿色锤子那一刻,宣告了《巴黎协议》成功达成!台上台下立刻发出欢呼声,代表们全体起立,不少人眼含热泪、长时间鼓掌、相互拥抱,以示庆祝。而经历过各种大场面的这位法国外长眼眶似乎也湿润了。
在如此高大上又严肃无比的联合国大会场合,来自世界各国的官员和代表们为何会有如此煽情的举动?还是听听真正的大卡们怎么说吧。 ——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指出,《巴黎协定》成为减少气候变化风险这一历史性旅程中的决定性转折点! —— 大会承办方法国总统奥朗德表示,为了达成这个协定,已经等了40年! ——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获悉后2小时在白宫发表电视讲话,称赞这是人类拯救地球的最佳机会! —— 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这是个值得铭记的时刻,是为保障我们星球的未来而迈出的一大步! —— 印度环境部长贾瓦德卡尔称,协议是以地球70亿人口之名写就的新的希望篇章! ——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表示,协议的达成是“人类向前走出历史性一步”!
《巴黎协定》共有29条,包括目标、减缓、适应、损失损害、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全球盘点等内容。协定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内,并为控制在1.5摄氏度内而努力。全球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根据协定,各方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将继续带头减排,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帮助后者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当天在大会闭幕式上说,《巴黎协定》是一个“公平合理、全面平衡、富有雄心、持久有效、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定,传递出全球将实现绿色低碳、气候适应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积极信号。同时,协定起到了衔接2020年前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力度和2020年后加强切实行动的作用。解振华向记者表示,虽然协定并不十分完美,但是中方对协定“完全支持”。他敦促发达国家切实兑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的承诺,为2020年后加强行动奠定坚实互信基础。
无疑,《巴黎协定》是一项历史性成果,是全人类的共同福音!对此,人们至少应该了解8个基本问题。
1】巴黎气候大会名称为何这么复杂? 尽管人们方便地简称其为巴黎气候大会,但她有一个更为正式的官方简称:COP21。而由法国承办的本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全称则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11次缔约方大会。简单解释一下。1992年各缔约方签订了没有具体约束力的原则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自1995年起,联合国每年会举行一次气候大会对该公约进行探讨和补充,到本届大会已经是第21次,这是COP21的来历。而各缔约方又于1997年签订了有实质约束力的《京都议定书》,到今年,各缔约方已经第11次为该协议举行大会。
2】地球变暖究竟是不是真的? 由于人类活动生成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大气层内浓度逐步升高,导致地球平均气温缓慢升高。本来这一见解多年来已经成为全球性共识,但两年前,国际社会又冒出一种质疑声音,认为所谓的地球变暖是一种被过度渲染的假象,并非事实。甚至提出了地球开始冷化的雷人观点!个别人的观点不足为凭。最有说服力的依据应该还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的最新报告。IPCC每隔6、7年就发表一个详尽的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两年前发表了第5个(AR5)。有理由相信,IPCC的这个最新报告是全世界最全面、最权威的评估才对。仅负责编撰第一部分的“工作组1”就包括世界各地的800多位科学家,他们评估了9000余篇(本)出版物,参考过上千位专家的5万多份评论意见。而AR5的结论是:全球实际气温上升速度没有之前预估的那么快,存在变暖趋缓趋势,但并没有否定地球变暖的基本认识。
3】《京都议定书》延期失效的原因何在? 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所有发达国家和中国首次同意设定温室气体排放限额,但由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两大阵营之间的严重分歧,以及美国的霸道做派和中国的不买账,各国最终没能达成一份旨在取代《京都议定书》的新协议。原定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不得不被迫再延长8年(至2020年)。这无疑是全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损失。而早在2001年,美国政府就宣布退出了《京都议定书》,理由是议定书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随着《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临近,各缔约方于2012年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气候大会上通过了《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修正案。修正案为相关发达国家设定了2013-2020年的温室气体量化减排指标。但由于美、日、俄等温室气体排放大国相继退出该协定,导致《京都议定书》含金量严重不足,说它名存实亡也不为过。
4】达成一个新议定书难点究竟在哪里? 《京都议定书》中一个基本原则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它就体现在如下核心内容中:对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高于发展中国家约10倍的发达国家,提出了具有约束力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要求;而对人均温室气体排放水平仅有发达国家约十分之一的发展中国家,则提出了没有具体约束的一般性减排要求;同时,发达国家需要对发展中国家实施减排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每年1000亿美元)。美国代表草签令了《京都议定书》,但美国政府事后又反悔,退出这份已被全球近200个国家批准、10年前就生效的公约。这一背信行为的直接后果,就是让这份来之不易的全球性共同行动纲领几近成了一堆废纸!并为此后国际社会达成任何同类协议带来严重后遗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对于“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不同理解成为分歧的焦点和达成协议的最大难点。
5】为何国际社会对本届大会预期特别高? 首先,早在一年多前就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了规模空前的联合国气候峰会,助推巴黎气候大会如期完成谈判使命。其次,在去年北京APEC峰会期间和今年9月习近平访美期间,中美两国元首破天荒地发表了两个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这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最困难局面下取得的最有意义的双边成果,具有不折不扣的全球示范意义!另外,中、美两国还与法国等多个国家发表了类似的双边声明,有力推动了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大阵营共同为巴黎协定的签署采取具体规划行动。另外,巴黎气候大会是中国首次由国家元首率团出席,足见中方对大会的重视和期待,同时这也是大会有望获得成功的一个信号。大会开幕当天,习奥会再次上演。两国元首共同强调,将加强合作,并同其他各方一道努力,使巴黎大会达成有雄心、成功的成果。这些前期动作和双边、多边声明等吊足了国际社会对巴黎大会的胃口,推高了所有人的期望。
6】本届大会获得历史性突破的奥秘何在? 要想知道本回合的谈判有多难,只要看看协定初始文本有多少争议即可体会一二。法比尤斯10日向各方提供了巴黎协议的第二版主席案文。这份草案共27页,上面用方括号标注出了有争议的内容。大会刚开始的时候,一共有1609个方括号!而现在括号的数量,也就是有争议的内容,已经减少到了30个左右。就是这30个方括号让谈判代表们又经历了两个不眠之夜,大会不得不推迟一天,原定12月11日闭幕的大会到12日晚上才画上圆满的句号。 本届大会之所以能够克服此前存在的所有重大障碍,取得里程碑式的大突破,是有特殊原因的。大会承办者法国人的能干是一个因素,但不是主因。中美双边声明是一个重要推动,但也不是主因。真正的奥秘,是一年多前纽约联合国气候峰会提出的“自主贡献”方案!在全球性事务上,中美这类大国的主导、示范、引领作用是重要的,但并不足以成为成功的保障。纽约气候峰会最引人注目的创新是,让各国政府及其相关方自报自主的减排行动规划。首脑们在峰会上介绍各自国家的减排行动和规划,分享减排经验,从而向世界传递一个明确信息——碳减排不仅是成本的分担,更是机遇的分享!通过推动国内节能减排政策,在全球范围内起到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对世界的影响更大。在气候变化谈判中,做好自己就能最好地影响别人。巴黎大会转变了观念,接受了“自主贡献”方案,不在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大阵营提出强制性减排指标,而是由签约方自愿公布其减排目标和规划。这就打破了此前谈判的长期僵局。为《巴黎协定》的成功铺平了道路。
7】中国、美国及其它大国的减排“自主贡献”是啥? 共有184个国家向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UNFCCC)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计划,覆盖了全球超过95%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几个主要排放大国自主贡献的减排承诺如下。 —— 中国承诺,将在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届时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60~65%;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 —— 美国承诺,在2025年之前把温室气体排放量从2005年的水平减少26~28%。 —— 日本承诺,到2030年,在2005年水平上减排26%。 —— 欧盟承诺,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比1990年削减40%。 —— 俄罗斯承诺,减排量将视条件而定,最多可达1990年的30%。
8】《巴黎协定》的前景如何? 成功通过的这纸《巴黎协定》毕竟是世界上首份全面气候变化协议,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里程碑,这一点值得充分肯定。但同时,也必须看到,这还只是一个新起点。全世界近200个缔约方中有多少个国家会顺利批准这一协议就是一个未知数。如,美国共和党人反对奥巴马所有促成巴黎气候峰会达成协议的努力,包括与其他国家一起扩大对清洁能源投资。共和党所有总统参选人也都抨击过奥巴马的气候变化议程。而就在巴黎大会开幕的次日,由共和党主导的众议院就否决了总统奥巴马提出的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两项规定,奥巴马则扬言必将动用否决权。
在中方坚持下,《巴黎协定》未能动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其中包括一条:至2020年前,发达国家每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应对气候变化支持资金。该承诺究竟能否不折不扣的兑现呢?根据以往的经验,并不乐观。例如,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发达国家也曾承诺,每年拿出1000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减排目标,但目前不少资金并没到位。 好在协议还采纳了中方提出的敦促发达国家缔约方提高其资金支持水平、“制定切实的路线图”的内容。
另外,各国自愿提出的“自主贡献”虽然为协定的通过铺平了道路,但同时也意味着各国减排目标难免存在更多水分。而这些有水分的指标最终能否完全实现,更是一项严峻挑战。新协定规定,从2023年开始,每5年将对全球行动总体进展进行一次盘点,以帮助各国提高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目标。不难设想,这是十分复杂、远为艰巨的一项宏大任务!没有任何盲目乐观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