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致夫:里程碑式的中美“温室气体减排协议”?
11月1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结束中国国事访问之际,与国家主席习近平联合举行了记者发布会,内容之一是宣布双方达成的历史性“温室气体减排协议”。相对于中美在APEC会议上的互动,双方在加强互信、多领域合作、军事协调等方面达成的共识,特别是习奥“瀛台夜会”加深彼此了解及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取得的进展等更引人注目的多项成果相比,这份有关环境保护的协议并不那么吸引眼球,公众尤其难以完全了解该协议真正的分量、久远意义,以及多年来经历的那些一波三折和协议的来之不易。
这份看似普通的环保协议够得上历史性的、或具有里程碑意义吗?要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从当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补充条款《京都议定书》说起。
22年前,人类秉持共同美好愿望,试图通过全球性协调统一行动应对气候变暖严峻挑战,于1992年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目前已有195个缔约国批准了该公约。而此后取得的第一个有分量的成果,就是1997年出台的那个雄心勃勃的《京都议定书》—— 一份堪称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行动纲领。该议定书最核心的内容包括:对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少高于发展中国一个数量级的发达国家,提出了具有约束力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要求,而对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呈数量级差距的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则提出了没有具体约束的一般性减排要求。要理解议定书对两者规定的区别,需要对两者温室气体排放差距有多大有一个基本概念。拿中美两大国为例,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的资料,2003年中国人均排放二氧化碳0.74吨,但同期美国的人均排放量为5.44吨,接近中国的八倍。
赞成《京都议定书》的美国代表,是因唤醒人们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重视荣获诺贝尔和平奖的世界著名环保人士,后来在总统竞选中以极其微弱票数败给小布什,时任美国副总统一职的戈尔。他代表美国政府草签了该协议。但令整个世界大感意外的是,后来白宫决策者们却改变了主意,出尔反尔,拒绝推动国会批准这份来之不易的法律文件!尽管该公约已被全球近200个国家批准,并与2005年生效。中国也早在2002年就批准了该公约。作为发达国家的领头羊,美国这个背信行为的直接结果,就是让人类共同应对气候变暖严峻挑战的第一份行动纲领几近成了一堆废纸,并为此后国际社会达成任何同类协议带来严重后遗症。
《京都议定书》面世12年后的2009年12月,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到北欧童话之国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正在那里召开。遗憾的是,那届大会没能写出美好的童话,而是以失败告终。当时,当选总统尚不足一年的奥巴马又刚获诺贝尔和平奖,带着志得意满、一览众山小的爆棚自信,把美国世界老大的做派演绎得淋漓尽致,几近目中无人。白宫发言人宣布,奥巴马总统将推迟到最后一天才到会,并告诉媒体:“总统认为美国的领导力能在他参加会议时发挥最大效用”。总统最后出席,可以发挥临门一脚的领导角色!
在丹麦女王为各国领导人举行的欢迎宴会上,温家宝总理从一欧洲领导人处获悉,当晚有一场奥巴马主导、20多国家领导人出席的非正式会议,名单上亦有中国。让温总感到吃惊的是,中方并未接到任何通知!显然有人不希望中方参加。经核实后,温总决定自己不出席,而是派副外长何亚非与会。何一到会即开门见山:我是不请自来的!并代表中国代表团提出抗议。
在正式大会上,美方不仅抛出了对发展中国家不公平的温室气体减排额度要求,竟然还提出中国减排工作需接受国际检查等无理主张!对美方的傲慢要求和不合外交礼仪的强硬做派,温总理相当不悦,决定对奥巴马还以眼色。在不久后举行的大范围会议上,中方派了一名更低级别的官员代表温总理与会。对此,奥巴马相当恼火,要和温总理直接谈。在美方要求下,中方答应当晚7时可以安排见面。而其助手告诉奥巴马,温总此时正与印度、南非、巴西三国领导人开会协调立场。闻听此言,美国总统开始发飙,不顾基本外交礼仪,不请自到,直接硬闯温总会场。还边走边喊道:“总理先生,你准备好了和我见面吗?准备好了吗?”在尴尬的气氛中,四国商讨临时变成五国谈判。
按联合国计划和奥巴马的如意算盘,都是在哥本哈根大会上达成新的协议,替代美国人不喜欢的《京都议定书》,但由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分歧严重,以及美国的霸道做派和中国的不买账,这一既定目标未能实现,谈判陷于僵局。原定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不得不被迫延长至2020年,这无疑是全世界的损失。
尽管如此,温总理还是代表中国在大会上负责任地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这次会议期间发了飙,又受了挫,空手而归,等于摔了个不小的跟头。由此也让美国及其盟国明白,在当今和未来世界许多重大问题上,没有中美两大国的协调、合作是不成的。
事隔哥本哈根气候大会6年之后的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11次缔约方会议,即世界气候变化大会将在巴黎举行。该次大会面临的艰巨任务就是要缔结一个旨在取代《京都议定书》的新协议,以便能够在2020年正式生效。这是各缔约国已明确表示的共同愿望。
为了这一愿望能够实现,于今年9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了 联合国气候峰会。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专门讨论气候变化问题的峰会,12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出席。此次峰会的主旨就是助推巴黎气候大会如期完成谈判使命。为了汲取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和此前峰会的教训,本次峰会在巴黎气候大会一年多前召开,而上次峰会距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仅两个月,间隔太短,各国难以消化峰会成果。
纽约气候峰会最引人注目的创新,是让各国政府及其它相关方公布各自的减排行动和计划。领导人在峰会上介绍各自国家的减排行动和设想,分享减排经验,从而向世界传递一个明确信息——碳减排不仅是成本的分担,更是机遇的分享!有评论指出,过去20多年的国际气候谈判历史表明,靠施压以达改变别国气候政策的目的,往往收效甚微;相反,通过推动国内的节能减排政策,在全球范围内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对世界的影响更大。在气候变化谈判中,做好自己就能最好地影响别人。当前,面对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僵局,大国应承担特殊责任,即在国内实施更加积极的应对气候变化政策。这些行动将产生广泛的辐射和示范效应,有效推进国际气候合作。总之,巴黎气候谈判要获得成功,国际社会的观念必须转变。而观念的转变有赖于大国的榜样和表率作用。
无疑,此次中美“温室减排协议”的达成,是哥本哈根气候大会5年来,《京都议定书》出台17年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面世22年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最困难局面下,取得的最有意义的双边成果,具有不折不扣的全球意义!它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大阵营同时做出了表率,具有至关重要的引领和导向作用。中、美作为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两大关键责任国,本着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基本精神,克服各自面临的困难和障碍,寻求共识,致力合作,协调行动,终于修成正果,必将为明年巴黎气候大会达成既定目标带来光明前景。从这个视角出发,毫无疑问,中美“温室减排协议”具有历史性的、里程碑式的久远意义。
最后,有一个关键问题已经引起全世界媒体普遍关注,美国众议院议长博纳、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日前异口同声地表示,他们将抵制中美之间达成的这份“温室气体减排协议”!人们不禁要问:美国杯葛《京都议定书》的历史一幕会重演吗?不仅中国,全世界都将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