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致夫:接盘希腊危机?还是中国的机遇?
明天,希腊将举行全民公投,决定是否接受国际债权人提出的最新改革方案。至6月30日,希腊政府未能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一笔16亿欧元的到期欠款,债务违约已经是既成事实。希腊银行关门一周,提款机每天每卡只能取60欧元。为稳定民心,希腊总理齐普拉斯承诺,会支付22亿欧元的公务员工资、养老金和社保福利,希腊人的银行存款等也都是安全的。但据信,希腊银行现金已不足10亿欧元,如果欧洲央行不恢复“输血”行动,下周希腊人恐怕看不到银行开门!而在10月底前,希腊需向国际借贷人支付100多亿欧元贷款和利息,其中在7月和8月需向欧洲央行各支付30多亿欧元。希腊这个1100万人口(约相当于天津市)的国家,目前的外债、内债总额接近5000亿欧元,相当于每个希腊人负债4.5万!显然,希腊危机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
问题是,欧洲央行已经宣布,如果希腊不接受“三驾马车”(欧洲央行、IMF、欧盟委员会)的改革和紧缩方案,已到期的紧急贷款救助将不再续延。这个新方案的要点有三方面:1】将希腊法定退休年龄从61岁延至67岁;2】提高该国过低的增值税;3】削减其比重过高的军费开支。
对于希腊而言,政府和民众为换取欧盟的巨额救助已经做出了很大牺牲,民众平均收入下跌,养老金削减50%,30%的人没有医保。过去8年里,希腊的GDP缩水25%,进口减少40%,官方失业率为25%,而年轻人失业率高达50%。年初上台的希腊左翼政府认为,欧盟现在的最后通牒无异于政治勒索,并非欧盟一直标榜的团结和相互尊重原则。而欧元区财长们对希腊的失望和不信任已经让他们失去耐心,虽然对干预成员国财政存有异议,但他们不能无条件、无限期地向希腊输血,只能贯彻欧元区一贯规定,将结构性改革作为救助前提,因为改革方案同样涉及到其他国家,意大利、西班牙等已为此付出巨大代价。在未能与“三驾马车”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希腊政府祭出了推卸责任的全民公投招数,但总理齐普拉斯和财长都呼吁国民投反对票,以增加此后与国际债权人谈判的筹码。
不能不说,希腊真是一个奇葩国度!据报道,在过往近两个世纪里,希腊接近一半的时间处于违约或债务重组状态!共发生6起主权债务违约事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该国目前的麻烦也绝非短期内形成的。除了旅游业这个强项,以及早先名声在外的船运业,希腊就没有什么上档次的实体经济支撑。与巨额举债形成鲜明对比,希腊人之前的待遇和福利却好得一塌糊涂!仅从几个数据,即可见一斑。希腊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有7万欧元,而德国也只有5.5万;希腊人退休年龄是61岁(尚有很多可提前退休政策条款),而大多欧洲国家为65~67岁退休;希腊退休工人最高可拿到原工资的96%(如退休者过世时有未成年子女,还可继续领取退休金至成年),更超过德国退休工人待遇的两倍。
那么,凭希腊糟糕的经济状况,当初如何能够达标,成为欧元区成员呢?德国等欧元区国家本不同意其加入,但希腊政府有自己的绝招。除了要挟德国支付二战赔偿,甚至扬言冻结德国资产,更花3亿欧元聘请美国高盛集团为其做假账,弄成了表面达标而如愿以偿,成功加入欧元区。希腊债务危机5年来,为了维护一个强大、统一的欧盟和欧元区,欧洲人已经免除了希腊上千亿欧元债务,其中,德国份额最大。
6月29日,在德国总理府召开的“特别危机会议”上,默克尔这样说:“如果欧元失败,欧洲就失败了”。这位一向冷静、且表现出不凡领导力的德国女总理并非言过其实。明天举行的希腊公投,不仅是决定希腊命运的时刻,更是攸关欧元区、欧盟、甚至整个欧洲向何处去的关键“劫数”。此时此刻,最令欧盟担心的是,一旦希腊公投决意抵制“三驾马车”的方案,希腊真的退出欧元区,并通过贬值手段减轻债务压力,甚至赖账,未来其他面临麻烦的欧元区国家很可能会效仿!何况希腊还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战略地位,这是欧盟不可承受之重。
当然,亦有不同观点认为,希腊人并非都是游手好闲的懒汉,不肯做出牺牲,希腊政府的紧缩开支措施是异乎寻常的。问题的关键是“三驾马车”过去几年开出的药方是失败的!现在的药方也不咋地。任何国家不可能靠勒紧裤腰带创造财富,那只是将财富从一只手转移到另一只手而已。开源节流不会增加就业。希腊与“三驾马车”间的谈判之所以破裂,主要是因为双方无法就希腊在增收节支的问题上达成共识。希腊退出欧元区,重新发行希腊原来的德拉克马,并非必然意味着更大的灾难。冰岛就是例子,该国将银行国有化,脱离欧元区,摆脱债权人掣肘,重建国家经济,并未推出像希腊般的紧缩措施。最终,冰岛在经历破产后得以浴火重生。但两国情况毕竟不同,冰岛危机是银行造成的,而希腊的灾难始自前政府。
近日来,在海内外中文媒体不断有人提出一个国人相当关注的问题:希腊政府违约赖账的话,中国的损失有多大?
其实,这个问题倒用不着太担心。假如中国真是希腊大债主,应对希腊危机的就不会仅仅是“三驾马车”,中国必然会成为其中一方,欧洲和希腊更巴不得“有钱的”中国能参与解决危机。而这种情况并未发生。事实是,李克强总理访欧期间针对希腊危机的表态清楚表明,此事与中国干系不大。虽然他也讲了中国希望希腊危机能妥善解决、希望看到一个繁荣的欧洲和强大的欧元、这关系中欧关系未来之类的场面话,但这恰好证明了两件事:1】中国在希腊危机中并不存在面临重大损失的危险;2】中国无意接盘该危机的解决,尽管可以间接地向欧盟提供支持。
真正值得中国思考的是相反的问题:希腊债务危机导致欧洲危局,是不是中国在欧洲的机遇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只需看看近年来世界和中国的变局。2008年发生的两件大事,令持怀疑态度的西方和世界,确认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新角色和新形象:一是北京成功举办了一届让全世界刮目相看的奥运会,二是美国次贷灾难引发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7年来一蹶不振,而持续强劲的中国经济则成为引领世界走出经济困境的真正希望和火车头。与美国打个喷嚏,全世界有感冒危险类似,中国今天的一举一动,也不可避免地牵动世界敏感的神经。中国的国际操作空间陡然扩大。
特别是习、李新一届政府履新两年多来,除了亚太地区、非洲大陆,中国与俄罗斯、及其他金砖国家的合作有了实质进展,与“美国后院”拉美地区和欧洲的合作亦有声有色。世界各国“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一带一路”宏大构想走下蓝图进入现实,丝路基金、中-拉美基金、金砖基金、中欧基金、金砖行、亚投行的相继成立,无不反映中国的世界角色有显著提升。2014年度,中欧贸易额达6000亿美元,按李克强的说法,中欧平均每天都有17亿欧元的交易。双方的目标是,到2020年达到一万亿的规模。而中美贸易去年亦达到5500亿,相当于每天15亿的水平。中美关系更进入微妙演变的历史新阶段。
希腊危机带给欧洲的冲击,远非债务危机这么简单。与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担忧一致,整个欧洲走在了危机的十字路口。与世界性金融危机让中国有了打一场国际翻身仗的契机类似,欧洲的危局对中国则意味着新机会!中国真正的大国国际地位,正是在金融危机这个特殊契机出现后被确立的。
从中国自身角度看,中国有巨额外汇储备,搞规模较大的直接和间接海外投资本来就是正常之举。何况国内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存在产能过剩等严峻局面,对外投资无疑是带动国内产能走出去的途径。总有不明就里者指责中国对外撒钱,他们真不清楚,因中国对外贸易一直以来的大笔顺差而常常招致外方颇多微词吗?据中国央行刚公布的数据,中国外汇储备一季度减少795亿美元。外汇储备余额已由2014年底的3.84万亿美元降至今年3月底的3.73万亿美元。道理很简单,储备过多,风险就大。如此庞大的储备是世界上任何国家不曾面对的新情况,无疑也是妥善、安全管理的巨大挑战,更需有多种有效出路。李克强此次在欧洲和此前在拉美都在力推“国际产能合作”这个新思路,正是基于国内需要和国际现实而拿出的新举措。
而以希腊危机为象征,欧洲面临不确定的未来。尤其需要通过与有实力的第三方合作,让欧洲摆脱经济不景气的泥潭。这就陡然提升了欧盟与中国合作的愿望、期待和动力。这也是中国总理访欧,欧洲头头脑脑们很嗨的根本原因。欧盟高达3150亿欧元的“容克计划”与中国的“国际产能合作”思路对接,中法签署前所未有的《开发第三方市场合作协议》,以及此次签署的数百亿大单和几十项其它各类协议等,都是很好的例证。
总之,一句话,基于欧洲处于严峻考验的特殊现实,中国需要充分把握历史性新机遇,做好拓展、深化中欧合作这篇大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