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自格瓦推(哲学博士生,现居于法国)文章如下:
台湾教育部将四书列入中华文化基本教材,作为台湾高中教育必修课程,在2012年八月起实施。对台湾的下一代而言,可谓儒祸来袭。
何以言之为儒祸?线索就在马政府作此决策的原因中。观诸教育部的说帖:「重视中华文化精髓的承传」、「培养道德伦理意识及淑世爱人精神」,四书成为高中生必修,目的在于塑造文化认同与培养国民品格,是奴化之祸。
马政府强迫四书成为高中必修课程的目的,欲有利于其统治权力的稳固。在中华文化的内容中,马政府选择的是儒学;以儒学培养国民的道德意识,是制造顺民的千古良方。
儒学有「缺乏知识性」与「泛道德化」二大弊。因为缺乏建构社会科学理论的能力、对于群己关系始终无法发展出道德系统之外的安顿之道,所以儒家统治中国二千年,不变地将治乱兴衰归因于人的道德修养,这种史观至今犹存。例如马英九在检讨林益世的贪腐案时,将矛头指向个人道德之不足,全然无视台湾政经制度中所建构的贪腐温床。
当社会问题被视为道德的盈亏,理所当然的改善之道就是:加强品格教育,期许人人克己修身。这种泛道德化的统治方式,不只使制度之恶无从现形与改善,更严重的是:国民将被奴化于自我规训的状态、弱化对制度的批判力、期待人治、对政治冷漠。这是一种反现代化的奴性教育。
政治民主化与思想自由化,是现代化社会的重要指标。
民主的内容不只是定期投票改选,还包括各种形式的公民介入政治。公民若对公共事物冷漠或厌恶政治,无异放纵人民公仆僭越滥权。公民对公共事物的关怀,若只停留在道德观感的臧痞,而无法触及制度面的思考,则是强人政治的土壤。现代化的公民素养,除了积极介入公共事物的意愿,还需理性思考制度问题的习惯与能力。而儒家式的品格教育,正好与民主化的潮流悖反。
儒家伦理的精髓,首先就是禁锢人的主体性。儒家所理解的社会结构是以「关系」而非「人」为基本元素,个人只以相对的角色存在于家父长式的阶级关系中,儒学的宗旨就是教人透过修身使之和谐运作。这种服务于威权的、阉割个人主体性的道德教育,除了箝制思想之外,无法培育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不可能发展理性判断下的批判自由。
翘首公民教育
即使某种思想有利于现代化,是否可将之列为中学必修都必须再三斟酌、慎之又慎,何况是对政治民主与思想自由有害的儒学?反现代化是儒学的本质,这种毒品却被马政府普遍施打于高中教育,不但是文化殖民,更是剥夺下一代反抗能力的奴化殖民。
对比法国高中哲学教育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建立理性分析坐标以领悟时代的意义」,台湾的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却是为了「培养国民品格」,真教人汗颜。强迫文化认同是一种暴力,提倡品德教育是愚民,请国民党停止暴力的愚民行为。
台湾的高中教育,需要的是以培养公民视野为目标的人文课程,而非以四书为内容的中华文化基本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