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赵婷说的话是真的 —玻璃心 不能容 赵婷领奥斯卡奖念三字经(ZT)出生于北京的女导演赵婷重写奥斯卡历史,她执导的『无依之地』一举夺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演员大奖,不过,法国世界报评论说,这位在发奖仪式上还特意用汉语说出父亲教她的「人之初,性本善」六个字对她的人生影响很大,以此向故国传统文化微妙地遥遥致意,那边静悄悄没有任何回声。
当她夺得金球奖,逼近奥斯卡时刻,中国媒体大张旗鼓庆祝,官媒曾形容她是「中国人的骄傲」,不错,这句话百分之百对。名声日隆,有网民挖出她在2013年在西媒采访时谈到自己的艺术经历时说过的一句话:「我在中国长大,那是个遍地谎言的国家。我小时候得到的信息,后来发现都是假的,并让我变得很叛逆」。玻璃心顷刻被击碎。昨日被捧为「中国之光」,官媒恨不得把这个名字擦去。 法国费加罗报写道,赵婷的辉煌胜利其实是向古老中国文化的普适性致敬,习近平领导的共产政体不遗余力地宣传中国文明,鼓吹中华民族复兴,赵婷的辉煌成就官媒唯恐避之不及,即便社交网络也对相关的评论一一屏蔽。新华社,中国央视,以及所有官媒像赌气一样,有意不理,全世界的媒体却在报导赵婷的历史性胜利。 没有不透风的墙,赵婷获奖的信息终于在微博漏了出来,但很快「赵婷拿下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话题标籤又被屏蔽,赵婷发奖仪式上的演说视频也无法继续播出。当然官媒及微博如此重兵防范,还有一个原因,一部以香港反送中为题材的纪录片『不割席』也得到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提名,北京害怕到了什么程度?五十二年来第一次,香港竟然以商业理由放弃直播奥斯卡颁奖典礼。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大部分居民因此并不知道赵婷何人,但总不能堵住所有的网民,一位网民在微博留言:「屏蔽赵婷对她丝毫无伤,屏蔽者自己侮辱自己」。还有些网民认为这样做太缺乏自信,显得很自卑。被称为常常带节奏的官媒『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罕见地发出一条向赵婷祝贺的博文,他称「批评赵婷不当言论与获奖祝贺并不矛盾」,但也被微博删掉了。
胡锡进今年3月相关的评论文章却被中国最大的搜寻引擎百度排在前列,胡锡进在文中称:「出来混迟早要还,赵婷那样说了,眼下这些是她应当承受的风波和代价」。美国驻港总领事馆第一时间在官方微博发出「恭喜」,并发出相关新闻连结,网民在下面发出不少评论,有人说,「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赵婷说的话是真的。」 法国『世界报』评论指「赵婷2021奥斯卡大获成功让中国尴尬」。文章说,真是很悖论,西方媒体一个接着一个祝贺这位来自中国的电影导演巨大的成功,中国官媒却有意忽略,社交媒体似乎倾力淡化。报纸分析赵婷为什么从大受欢迎到突遭冷落,也不过就是几年前说过那句在中国到处是谎言一句话。原计划四月底在中国影院放映也被取消了。一位网民气势汹汹地要求赵婷为自己说过的话道歉,「否则,别指望你的电影会上演」。 但是在朋友圈则是另外一番天地,有人说,「一个在中国出生的导演因为在接受采访时说过一些『辱华』的话而被她的祖国封杀,要求她道歉;而她在美国拍了一部反映美国黑暗面的『辱美』递刀子电影而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电影和最佳电影」。还有人评论:「一个中国人导演了一部辱美影片,在美国获奥斯卡奖,被中国封了!扶我一把,我有点晕!」 『无依之地』这是一部描述美国中年女子遭遇次贷危机后失去了一切,驾车四处流浪的故事。赵婷对影片主人公的遭遇感同身受。她在领奖时引用了少时与父亲一起读过的「三字经」,开头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她始终对人的善良保持信心。
-------------------分界线------------------
赵婷赢了 中共大外宣一败涂地 —斩获奥斯卡奖的赵婷 不可能在中国"翻红"的几大原因(ZT) 4月25日,生于中国北京的赵婷以电影《无依之地》(Nomadland)勇夺最佳导演奖,成为奥斯卡93年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该项殊荣的亚裔女性。 许多国家的主串流媒体在赵婷获奖后第一时间发文送上祝贺,并盛赞她「成为好莱坞历史的缔造者」。赵婷在不到24小时内赢得了除中国以外、几乎整个世界的喝彩。 赵婷发表获奖「感言」时以中英文引用《三字经》里的名句「人之初、性本善」,而这醒目的中国元素与中国大陆的「鸦雀无声」,好不协调。
打脸 今年2月,赵婷因夺得全球奖最佳导演成为一颗新星,闪耀于国际舞台,也因「中国导演」的头衔,让她被指大器晚成地在中国舞台上「蹿红」,中共官方媒体更一度奉她为「中国的骄傲」、「中国之光」。可不曾想,昔日受访的一句话「年少时的中国是一个遍布谎言的地方「被翻出,赵婷立即成了那些爱国者们眼中十恶不赦的」辱华分子」、」卖国贼」,原定在中国4月上映的新片被急速撤档、相关话题被限制审查,赵婷在中国的走红到被封杀,比坐过山车的速度来得还勐。 被中国网民和媒体怒批"辱华分子"的赵婷,经历中国式"捧杀"及新片《无依之地》被撤档后,依旧收穫不少奖项,不仅包揽一年一度的美国"评论家选择电影奖"最佳视频、最佳导演、最佳摄影和最佳改编剧本奖,更在第93届奥斯卡金像奖终凭藉《无依之地》获得最佳导演奖和最佳电影奖,39岁的赵婷作为奥斯卡之夜最大赢家,成为国际瞩目的焦点。 德国《时代周报》将赵婷称作"重新感知美国的女人",认为这位"实至名归的奥斯卡得奖者"最大的特色,就是以自己的方式去展现美国。文章亦提到赵婷曾在接受美媒采访时对自己第二故乡的评价:"它(美国)不是人们通常在电影里看到的那个样子。" 反观此前,中国民族主义者们翻出赵婷受访时曾说「现在我的国家是美国」后,对赵婷揪住不放的网络声讨,「赵婷是什么国籍?她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如果她是美国人,中国为什么要庆祝她的成功?」爱国者们的眼界和格局着实是小了一些。
狭隘 被贴上「辱华」标籤的赵婷,「牵累」了与她相关的一切,包括这部与中国几乎没有任何关系的电影《无依之地》。 中国独立导演朱日坤认为,《无依之地》完全由美国制作,跟中国无关,影片制作精致,表达收敛和简约,形式感很强,算是一部介于好莱坞和美国独立电影之间的代表作。 《无依之地》叙述了美国一群以车为家的人在经济衰退年代的故事。电影本身只是在讲美国故事,虽未刻意抹黑美国,但也能算得上是美国的负面,完全符合向来擅长深挖美国「不好」的中共官方宣传机构标榜的「中国成功崛起和美国不断衰落」的叙事旋律,更给中共官媒带来藉此大做文章的机会,可在中国日益高涨的畸形民族主义情绪下被毁灭性抵制。 不过,有一些中国网民还是清醒的,他们喊话粉红爱国者为赵婷辩护,「经得起批评,才能成就大国」。也有人说,类似这样果敢描述打零工工人的挣扎和美国支离破碎的社会保障网的影片,在中国是无法拍出来的。 尴尬的中国传媒无从下手,开始对电影纠错。「《无依之地》有致命的缺点:它只讲了一半的故事。只描述这些贫穷的美国老年人变成「游牧民」的结果,却没有呈现他们变成「游牧民」的过程和原因;只放大「游牧生活」的自由和美好,却忽略了这种生活的代价。」 他们指摘道,导演掩盖真正问题,使原本显露出的金融房地产霸权和底层人民之间的矛盾,失焦于某种是要选择「固定住房」还是「游牧生活」的生活方式之争。 最后甚至搬出这样的言论:「《无依之地》的获奖充满政治味道,反映了奥斯卡的政治极限」。电影背离了原书所指出的种种社会问题,把「无家可归」的贫穷老人的处境,美化成是「四海为家」的吉普赛式的流浪生活,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偏好政治味」的奥斯卡奖的政治极限——可以同情下层阶级,可以美化下层阶级的生活方式,但不能拍出导致阶级不平等的政治经济根源,也不能拍出下层阶级反抗的希望。 也有人说,从这部电影中,人们能够看到"对川普时代的诗意化以及和解式的总结","坦诚讲述在这个国家生存下去是多么艰难,以及歌颂那些排除万难仍然在坚强活着的人们"。 不过,赵婷本人早已表示,并不希望自己的作品得到如此政治化的解读。
专制 《无依之地》在这片根深蒂固着「只能吹捧、不许批评」的专制土壤里,终究无法开花,就和它的导演赵婷一样。 即便赵婷的奥斯卡获奖感言与政治无关,甚至提到她在中国美好的童年回忆,但不但中国媒体没有播出奥斯卡,赵婷的相关报导也停留在2月底金球奖期间,「奥斯卡」、「赵婷」,片名「无依之地」皆成了被封锁的敏感词。 中国政府几乎完全封锁了消息,审查人员也忙着删除或压制社交媒体上关于奥斯卡奖的讨论。以微信为例,由于赵婷与《无依之地》被列为敏感词,微信公众号「后浪电影」将「赵婷」称为「那个女孩」,《无依之地》被改为《有靠之天》以绕过内容审查。 路透社报导,赵婷母校纽约大学的校友在上海举办的奥斯卡颁奖典礼直播活动遭到「中国长城」阻挡,组织者使用的VPN被封锁了近两个小时。活动组织者补充说,他在微信帐号上写的一篇有关赞扬赵婷的帖子也被屏蔽了。 BBC也指,中共外交部4月26日例行记者会上被问到赵婷及其电影遭遇审查一事,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你提到的不是一个外交问题。」 而奥斯卡除了在中国大陆被封杀,香港电视观众也无法实时观看。这是香港TVB自1969年以来首次以「商业理由」拒绝播放奥斯卡奖。
害怕 北京作家洪晃说,官方封锁赵婷获奖的消息,似乎是最近美中紧张关系升级的最新症状。她认为,「人们应该庆祝,庆祝美国人对她(赵婷)作为电影导演的认可,也庆祝中国人自己的一位导演赢得了这项非常有声望的国际奖,但美中关系的政治因素似乎已渗透到了文化和艺术领域,这是个耻辱。」 北京时间26日下午3点左右,中国官媒《环球时报》打破沉默,其英文版发布了一篇题为《「无依之地」提醒那些在中美对抗中陷入困境的人保持信仰》的社论,社论提醒赵婷「在中美对抗日益加剧的时代,赵婷要在两个社会中避免成为摩擦点。因为她无法摆脱自己的特殊标籤。」而这显然不像是祝贺语。 曾经前往中国多次的一位资深外交官,在纽约对博闻社记者独家表示:「中国大陆,甚至包括香港和澳门在内,已经沦为『无依之地』;赵婷作为奥斯卡有史以来首位中国女导演取得的巨大成功,理应大书特书,却在自己的故乡遭遇冷遇,让人难以置信。但也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赵婷赢了,中共外宣可谓』一败涂地』!」
张杰先生也说:「当今中国才真正是中国人的无依之地,房屋被强拆,空气河流粮食被污染、官场腐败无处不在,没有言论自由、宗教自由、没有司法公正、只有无尊严卑微的活着,中国封杀赵婷固然与她过去的真话有关,但他们更加害怕的是,赵婷的电影让中国人认识到美国的『无依之地』是另一种自由的存在,而中国的『无依之地』却是无尽的悲哀和绝望。」
------------------分界线------------------
长平:赵婷的「恨国罪」如何得到赦免?只有一途(ZT) 从金狮奖到金球奖,再到奥斯卡奖提名,华人导演赵婷和她的电影《无依之地》屡获殊荣的同时,也和中国电影审查机制发生了一场遭遇战。 假如有机会获得奥斯卡大奖,赵婷站在绚丽夺目的领奖台上将会说什么?美国反亚裔歧视运动人士可能在期待她,苦难深重的新疆维吾尔人可能在期待她,但是最热切期待她的将会是中国的宣传机器和爱国小粉红。
这部电影讲述美国底层民众遭遇经济危机之后,一方面生计艰难,流离失所,一方面坚守尊严,追求自由。藉助美国西部的壮丽风光,赵婷拍出了一首低回婉转的游吟诗。它的故事和审美趣味都非常美国,除了导演本人的身份,和中国没有关系。但是,在中国宣传机器和小粉红看来,中国人身份就已足够。因此,获奖消息传到国内,很多人关心的第一个问题是:黑中国还是黑美国? 这个问题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可笑。很多中国获奖电影,比如1988年张艺谋从柏林捧回了金熊奖的《红高粱》,让很多中国人为之感到骄傲,同时也让很多感到愤恨——这些人认为它展示中国的贫穷落后,迎合西方人的东方主义审美趣味。这是文化人的后殖民批评理论。在爱国大众话语里,它「关注社会阴暗面」、「家丑外扬」。 爱国大众话语越来越粗鄙和暴戾,到了批评《方方日记》的时候,已经演变为「黑中国」、「递刀子」,甚至是留学生在国外大街上集体高喊粗口「NMSL」。 严格地说,《无依之地》既没有黑中国,也没有黑美国。但是,在中国爱国主义教育中,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一个海外华人获得巨大成功,不能拿来用作「中国的骄傲」,而被认为跟中国没有关系的「美国故事」,这本身就是在黑中国了。尤其是中美关系日益紧张,外交官在阿拉斯加唇枪舌剑,网民在墙内网络上热火朝天地抵制批评新疆强制劳动的西方服装品牌之际,怎能容忍一个中国导演在「无依之地」(电影的中国译名)过上「游牧人生」(电影的台湾译名),那岂不是「赵女不知亡国恨,隔洋犹拍文艺片」?
祖国心里有个「小九九」 赵婷迅速成为中国人的骄傲。最典型的中国式赞扬来自她的继母、也是中国知名演员的宋丹丹。她在社交媒体称赞赵婷「在人家的主场拼人家的强项,取得了这样的认可,创造了这样的纪录,你是我们家的传奇。相信你的故事也会激励无数中国的孩子们」。由此,美国独立电影导演赵婷成为中国育儿成功学的典范,也让爱国主义教育更上层楼:中国人不仅能「讲好中国故事」,而且还能讲好美国故事。 然而,事情并不顺利。以前的《参考消息》主导的宣传聚焦于海外华人怎样说祖国好,现在的小粉红念兹在兹的是谁在说祖国不好——一经发现,虽远必诛。赵婷在2013年接受《电影人》杂志访问时说过的一句话被找出来:「要从我小时候在中国说起,那里遍地谎言。」于是,「中国骄傲」成为「恨国辱华者」。很快,网络盛传《无依之地》被中国大陆撤档。同时,豆瓣上《无依之地》中国版海报被删除。在微博发布其海报、定档等内容,会遭删除图片。 故事并未就此结束。大约从上周开始,《无依之地》和赵婷又悄悄回到了中国网络。电影宣传和影评捲土重来,为赵婷辩解和「消除误会」的帖子开始出现。人们留意到,着名官方喉舌、《环时》总编胡锡进出来发表评论,一方面认为「出来混迟早要还,赵婷那样说了,眼下这些是她应当承受的风波和代价」,一方面说「中国保持开放,意味着要能够容纳一些冲突和不一致」,赵婷「不属于在海外将这种价值观变成政治立场并加以突出的那类极端人士」。 目前尚不知这个变故发生的原因。有人说赵婷的官二代和富二代身份中的「含赵量」起了作用。不过我认为,荷李活对中国电影审查机制的绥靖,以及中国宣传不想让「煮熟的鸭子又飞了」,这两个因素举足轻重。假如能够获奖,只要赵婷能够在领奖台上说出一句可以被爱国宣传利用的话,「遍地谎言」的祖国就可以赦免她的罪过。 (以上转自网路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