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蜗藤专栏:拜登百日打造抗中阵线让习近平难以招架(ZT)
距离拜登(Joe Biden)1月21日上台将近百日,拜登政府显示出惊人执行力,无论内政或外交,无论通过颁佈行政命令或推动立法,都重锤连连,实在无法和年近80的白髮苍苍老头形象联系在一起。现在就连「川普党」也无法再指拜登是个只説不做的政客了。就外交国安方面而言,这百日内拜登政府的进展主要有四方面:重返国际舞台、打造抗中阵营、团结欧洲抗俄、退出中东,本文着重于讨论前两点。 在川普治下,美国不但「退群」不断,在一些领域也单方面改写国际规则。在川普带动的民粹主义风潮下,国际社会彷彿重返二战前、甚至十九世纪丛林法则年代。中国在这个空隙期趁机接过了「全球化」、「多边主义」、「负起国际责任」、「遵守国际规则」等话语大旗,还在国际组织攻城拔寨。
美国2050年前达到净排放爲零,这个日期比中国「雄心勃勃」提出的2060年净排放清零早十年。这个目标堪称高标准,得到世界各方贊誉。
拜登上台第一天就宣佈重返《巴黎气候协定》,把气候问题定义为「气候危机」(climate crisis),委任前任国务卿和民主党前总统候选人凯瑞(John Kerry)为内阁级气候事务特使,全面负责国际气候问题。1月27日,美国提出气候目标,2035年建成无碳污染能源产业,2050年前达到净排放爲零。这个日期和欧日韩等国看齐,比中国「雄心勃勃」提出的2060年净排放清零早十年。由于美国人均碳排放比欧日韩高很多,这个目标堪称高标准,得到世界各方贊誉。 除了提出计划外,拜登还显示具体的行动力。拜登上台后第一时间暂停广受争议的北达科他州Keystone XL输油管道的许可──这条管道把加拿大的「脏油」输送到美国德州加工处理,此外还有通过印第安人保留区争议。更重要的是,拜登提出的2.3兆美元的振兴经济计划,提出通过政府巨额补贴推进电动汽车产业,显示民主党政府这次要动真格。此外还有更庞大的绿色新政措施在后头。
重返国际舞台,带头大哥回来了拜登的气候政策有几个重要意义: 首先,它打下了拜登治下美国将积极重返国际社会的基调,令国际社会有一种「带头大哥归来」的感觉。 其次,它拉近美国与欧洲的关系。在川普时期,美欧矛盾最主要有三项:气候问题、北约军费和北溪二号天然气管。后两者都不是那么轻易解决的,但在气候问题上重新与欧洲站在同一阵线,有力地弱化其余两个问题的负面影响,有助找到解决之道。 第三,从中国手上重夺气候议题的话语权。美国的高目标让中国要在2060年才达到碳排放净值清零的目标相形见绌。中国虽一方面还坚持习近平「领导全球气候变化」,另一方面副外长乐玉成在4月中接受美联社访问时也称:「在气候问题上,中国还是小学生,不能要求和中学生同时毕业。」一下子中国又被打回到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美欧联手施压中国时,中国用「相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搪塞的年代。 第四,拜登的气候政策有助美国拉拢大批最受气候问题威胁、积极希望得到资金援助的发展中国家。 重新定位美中关系,纠集抗中联盟此外,美国也积极重返其他国际组织,如重返国际卫生组织(WHO),计划重返联合国人权理事会(HNHRC)── 美国将参加下一次理事会选举。拜登一改川普时代与国际组织对着干的做法,例如:同意奈及利亚与美国双重国的籍奥孔约-伊维拉(Ngozi Okonjo-Iweala)成为世贸组织(WTO)首位女性总干事;因国际刑事法庭(ICC)调查美军在阿富汗战争罪行,川普下达行政命令制裁进行调查的ICC检察官和调查员,拜登则取销制裁令。这些行爲尽管没有重返巴黎协议效应那么巨大,但对重塑美国带头大哥归来的形象都相当正面。
大选期间,不少人(尤其川粉)认爲拜登对中软弱,一些人甚至以拜登之子杭特事件指拜登有痛脚被中国抓住,会成爲中国的傀儡。现在证明这些説法非常可笑。
对亚洲地区而言,拜登对中政策尤爲重要。笔者早预期拜登将继续对中强硬,但其强硬程度和手腕却让人印象深刻。去年大选期间,不少人(尤其川粉)认爲拜登对中软弱,一些人甚至以拜登之子杭特事件指拜登有痛脚被中国抓住,会成爲中国的傀儡。现在证明这些説法非常可笑。拜登延续川普时期对中国的强硬政策,包括前国务卿蓬佩欧(Mike Pompeo)在任期最后疯狂阶段对中国采取的强硬到有点过火的措施几乎完全保留。一些川粉称这是「川规拜随」,然而这只看到表面上的相似。 拜登对中政策归结为四个要点,均与川普时期大不相同: 1.战略忍耐。拜登政府上台之初对中国采取「战略忍耐」,不和中国恢复高层接触,也迟迟不阐述中国政策,而是先和盟国商讨对策。二月拜登与习近平通话后,美中决定恢复高层接触,「战略忍耐」被赋予新含义。虽然拜登政府和川普政府一样都认爲中国是美国的头号威胁,但对其严重性的估量截然不同。 川普发动贸易战时误判中国很快会认输,即使蓬佩欧也主张应以极限施压「一下子打垮中国」;相反,拜登充分认识到中国是个严肃的对手,用「最激烈的竞争」(extreme competition)形容美中关系,誓言不让中国超越。他认爲美中竞争不是一朝一夕可分出胜负的,要经长时间比拼,时间尺度或可与冷战相提并论,美国不但要对抗中国,还必须大力振兴本国经济,解决本国问题。这才是真正的战略忍耐。
2.「竞合敌」关系。拜登政府所说的「竞争」只是个笼统词汇,真正细化美中关系的是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提出新型的竞合敌关系──该竞争的就竞争,可以合作的就合作,必须敌对的就敌对。中国的相应表述即王毅提出的「三个清单」:对话、合作、管控分歧。虽然「合作」是双方都承认的,中国的「对话」类似以前谈人权问题光谈不做,「管控分歧」类似以前谈南海问题「中国人工造岛,美国装装样子」,但现在拜登政府不吃这一套。 美中合作是必要的,但在美国认知中,合作的范围有限。即便是气候危机属于双方都认爲可以合作的议题,但双方在这个议题上与其说是合作,还不如说是美国要求中国做得更多。凯瑞出使中国,就提出中国应减少煤炭发电和减少海外投资煤矿等事项的清单。 相对的,竞争和敌对都是很实质的行动。比如,在竞争上,美国对中关税不只未撤销,还新制裁中国的高科技公司。美国提出的2.3兆基建和振兴科研计划,与日本达成的联合投资发展5G和6G产业,「四方安全对话」(Quad)提出的帮助印度制造疫苗等,都是实实在在的竞争行动。美国在印太地区(包括台湾)的政治佈局及在香港、新疆问题上的施压,在中国看来也都是实实在在的敌对。 美日不只安全合作也是经济轫性伙伴
3.团结盟国。川普政府对中国单打独斗爲主。虽然日澳等提出的钻石四角战略,终于在川普时代被接受并冠以印太战略之名,但川普政府的小气无助真正团结盟国。特别是川普对欧洲的态度特别差,让中国得以拉拢欧洲,抵消美中关系恶化的影响。
拜登上台后在团结盟国方面取得的进展最令人瞩目。拜登参加了首次Quad峰会,把印太四国从单纯的安全合作扩大到经济和产业链合作。国务卿布林肯先后出访东亚和欧洲,重申拜登政府对盟国的承诺,巩固了美国和盟国关系。其中,美日关系对东亚至关重要。 三月,美日展开2+2会谈;四月,日本首相菅义伟成爲拜登时代第一个到访的外国元首。两次会后分别发表的联合声明均大大提升日本在美日关系中的地位。双方在国安问题上紧密合作,不但把日本最关注的中国《海警法》、钓鱼台等议题写入声明,还自半个世纪以来首次把台海稳定写入。 美日关系从安全合作进一步深化为经济产业方面的「竞争力与轫性伙伴关系」(Competitiveness and Resilience 〔CoRe〕 Partnership),即在科技产业、疫情和健保产业、气候和绿色能源三个核心产业上深度合作。这三个产业不但是美中激烈竞争的产业,还是拜登的基建计划的重点,现在世界第一和第三联手,可望“1+1>2”。在美国带动下,盟国之间的互动也有增强,如日德就进行首次2+2会谈,同样令中国不安。 台湾不属「中国问题」而是「区域问题」拜登尤其注重与美台关系。拜登不再把台湾视爲「台湾牌」,而是印太地区极重要的盟友。
拜登尤其注重与美台关系。在拜登眼中,台湾不是「中国问题」的一部分,而是「区域问题」。拜登政府重申,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台湾关系法》、三个联合公报以及六项保证为基础。拜登政府虽未未全盘接受蓬佩欧卸任前废除的对台交往自我设限,但4月9日公佈遵循《台湾保证法》的「新对台交往准则」,大幅放松自我设限。凯瑞访华期间,拜登也派出「非官方特使团」出访台湾。美国正醖酿新一轮的对台军售,继续把对台军售常态化进行下去。一切迹象均显示,拜登不再把台湾视爲「台湾牌」,而是印太地区极重要的盟友。
4.以国际规则和人权为基础。 川普政府过于强调硬实力,不重视国际规则和人权等软实力,让中国夺得相当多的话语权。拜登政府则重拾「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强调人权等普世价值,重新在话语权上站稳脚跟。事实证明,国际规则和人权正是把那些不受中国直接安全威胁的欧洲国家团结起来的最得力工具。 当然,在这方面,中国「神助攻」也居功不少。如在阿拉斯加会议上,中国代表杨洁篪强调「中国人不吃这一套」,表明不再承认「西方的」国际规则和价值观,相当于和整个西方世界正面对立。这不但让美国坚定了对抗中国的立场,还把西方国家推到美国一边。中国在新疆和香港的强硬措施,在国内掀起支持新疆棉的民族主义反西方浪潮,态度激烈的战狼外交,也通通是让西方抱团的助力。 短短百日整合整个西方阵营
在短短一百日内,拜登就整合整个西方阵营,以四角关系、五眼集团、北约等为多边关系工具,形成对中战綫。当然,中国已经今非昔比,也正打造自己的一套规则,可以预料,在国际关系上合纵连横的比拼是长期的。 无论如何,拜登的开头已令中国非常头痛。
(以上转自台湾风传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