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美中对话谈判策略:战略上藐视对手&制造冲突升高对峙(ZT)
美中二加二对话刚刚结束,对于杨洁篪与王毅趋近于挑衅或针锋相对的言论,舆论多冠以战狼疯狗外交加以挞伐,也以政治正确的大内宣形容两人的政治动机,但往往忽略了在这种「理性计算下的不理性行动」所蕴涵的策略,若从中共外交上的行为惯性观察,大概可以勾勒出一些轮廓。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尊重对手「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尊重对手」始终是中共谈判策略的基本原则,这在实力不同强弱阶段中将有不同的政治效应。举例来说,「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义,弱的时候是用来进行情感勒索、遂行和平共识的工具,强的时候则是进行政治恫吓或招降的武器,这使得自己在过去国共斗争的历史中始终如鱼得水。 这套策略放在外交场域,就是搭配某些宣传的伎俩,达到最大化的政治效应。例如在韩战结束之前的板门店谈判,中国刻意在双方的椅子高度上动手脚,在照相的角度安排下,就出现了美方谈判代表与将领向中方低头认输的错觉,这种人为操控的假象对于其内部宣传取得重大的效果,王杨两人此次的发言就是为了造成「据以力争、寸步不让」的形象。 「不设前提、不分大小」是政治对话与谈判的基本原则,即便双方存在血海深仇,上谈判桌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或是冻结持续恶化的状态,所采取的策略往往都会选择「先易后难」与友善的政治氛围,并且都会在将谈判筹码区别为「原则性」与「可妥协」两大区块,因为让对手没得选择或零收益的互动不可能找到解决方案。 这些谈判模式在外交史中都可以找到范本,以埃会谈是个正面的个案,德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则是各取所需的产物,虽然希特勒达到「避免两线作战」之目的后随即撕毁这个魔鬼交易。影像 中共在这次美中对话采取的「亮牌」策略则是背其道而行,在先声夺人拉高政治调性的态度下,不仅转嫁自己必须负担的政治责任,同时倒果为因模煳了对话的政治目的。
这次对话的目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制造问题说穿了,北京根本无心在现阶段解决任何问题,反而透过这次对话过程制造问题,达到自己既定的政治目标。 直白说,这些发言内容根本不是为了创造对话友好条件或试图改善双边关系,而是在冲突的过程中,透过内宣传达「美方蛮横打压中国」的认知,除了错置加害人与被害人的关系外,由于一开始无限上纲,制造冲突的作法,中国未来若在「非原则性」的议题妥协时时,就可以达到「北京已做出重大让步」的假象。 这就是列宁所谓「退一步,进两步」的逻辑,也是典型的「软硬兼施」或「和战两手」的统战作为。
最后,中共的谈判技巧着重观察对手的行为模式,这次采取战狼外交趋紧挑衅的作法,就是在首轮的对话过程中试图暸解民主党国安团队的内部矛盾、政策底线、谈判策略、个人风格,这个压力测试累积的经验值,将成为未来拜登与习近平首次会晤时的重要情报来源。像 对于民主党政府而言,最佳的回应之道自然是如法炮制,除了归纳分析冷战以来美中谈判的的议题与结果,毕竟双方未建交前即在1955年进行大使级对话,对于中共的谈判模式并不陌生。 此外,分进合击与角色分工也是重点,在黑白脸的软硬之间更能创造灵活的政策空间,更何况美国拥有的资源更能支配议题的选项与筹码,这是中共难以匹配比较的。 讽刺的是,中共采取的战狼外交至多只有短期的战术意义而无战略高度,考虑的是内部政治效应而非打造昔日大国外交的形象,图穷匕现恐是这次对话的最佳註解。 (以上转自关键评论)
------------分界线-------------
杨洁篪「老虎变战狼」除了不礼貌,还反映中共高层的战略力度(ZT)
美中高层会谈甫落幕,前美国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的首席中国政策规划顾问余茂春,除了批评北京官员有失外交官风度,最令人关注的是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的转变。过去长袖善舞的杨洁篪,如今摇身一变为阿拉斯加的战狼领袖。 在中国国内,脑筋动得快的商人已将杨洁篪会中一席「中国人不吃这一套」印在T恤、手机壳与背包各式商品上,吸引不少中国民众抢购。
从「老虎杨」到如今的战狼领袖,余茂春:杨的调子肯定是上头给的指示(中央社)美中高层会谈落幕,中国问题专家余茂春批评北京官员在会中不守规则、失去外交官风度,「外交大失败」;而最让人关注的是主谈官员杨洁篪的转变,曾经长袖善舞的「老虎杨」已变身成战狼。 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上台后的首场美中外交高层会晤当地时间18至19日在阿拉斯加登场,主谈官员分别为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白宫国安顾问苏利文(Jake Sullivan),以及中共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和外交部长王毅。 在总共3轮的对话中,两国官员面对镜头时均展现强硬姿态,其中18日原本安排仅数分钟的开场,由于杨洁篪突然「超时演说」,演变成镜头前长达一个多小时的唇枪舌战。 前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的首席中国政策规划顾问余茂春告诉美国《自由亚洲电台》,「中共(官员)讲了十几分钟不守规矩、很不礼貌,外交官员没有外交官的姿态。」 生于中国的余茂春说,这显示中方代表不是带着诚意来解决问题,只想利用镜头攻击美国。 他批评,「中国把中美关系所有的癥结,全部归咎于美国,没有自己反省的诚意,这是(中国)外交上的大失败。」
对于中国外交近年展现的「战狼」风格,余茂春分析,「以前战狼外交在比较低层次的人身上,像外交部的发言人,可能代表着基层官员、吃瓜群众,现在由中国最高级别的外交官说出来,反映出中国的战略力度。」 他认为,「战狼外交」只会让中国的国际形象更加孤立,同时也显示北京的外交手段非常僵化。 报导说,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战狼外交」表演上,外界最关注的角色是杨洁篪的转变。 据报导,1977年,担任中国外交部翻译官的杨洁篪陪伴后来曾任美国总统的老布希(George H. W. Bush)一行赴西藏访问。前美国驻北京大使李洁明(James Lilley)曾回忆说,「每个人都喜欢他(杨洁篪)」。 杨洁篪此后的仕途顺遂,并因此与布希家族建立了良好关系,他的绰号「老虎杨」(Tiger Yang)还是老布希取的,原因是生于1950年的杨洁篪生肖属虎,加上名字里的「篪」字。 《自由亚洲电台》评论说,40多年后,长袖善舞的「老虎杨」摇身一变成了阿拉斯加的战狼领袖。 余茂春则评析,「杨洁篪就是个外交官,以前显得比较低调。现在他的调子转得那么强硬,不近人情,肯定是上面给的指示,不过就是个传声筒而已。」
即将出版有关中国战狼外交的China's Civilian Army: The Making of Wolf Warrior Diplomacy一书的作者、前《彭博社》驻中国记者马丁(Peter Martin)引述前美国资深官员韦德宁(Dennis Wilder)说,「杨洁篪的表现经过精心盘算,也要表现给现场的中国代表团们看,好让他们上报会议成果。」 马丁推文回顾说,1950年代初,中国外交官还在摸索,如何代表一个封闭又偏执的政治体系去面对世界;1990年代,中国外交官则试图避免指责美国,维持一种韬光养晦路线。 但到了2021年,马丁说,「走上世界舞台的中国外交官需要适应一个废除领导人任期制度、一个在新疆建立『再教育』营地的政治体系,以及一位吹捧中国制度有『明显优势』的大领导。」 This was true in the early 1950s when Chinese diplomats had to figure out how to represent a closed and paranoid political system to a more open outside world
It was true in the late 1990s, as they sought to avoid accusations of weakness in the face of America’s unipolar moment — Peter Martin (@PeterMartin_PCM) March 19, 2021
大发爱国财:「中国人不吃这一套」成网路金句美中高层阿拉斯加会谈刚落幕,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会中一席「中国人不吃这一套」成网路「金句」,脑筋动得快的商人把这句话印上T恤并贩售,吸引不少中国民众抢购。 中共官媒《人民日报》将杨洁篪在会中的开场发言,浓缩成「中国人不吃这一套,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并做成字卡在微博上分享,吸引许多中国网友转发,这段话因此成了「金句」。 据《星岛日报》报导,有脑筋动得快的中国商人,抓紧机会大发爱国财,将这段话印在T恤、手机壳与背包,并公开贩售。 根据淘宝网的搜寻结果显示,目前已有超过百件各式的「杨洁篪金句」商品上架,其中以T恤最多,每件的价格落在人民币30元到60元(约新台币130元到260元)之间,吸引不少爱国网友抢购,用人民币将商品下架。 此外,也有淘宝卖家宣称可以依买家的手机型号,客制化金句手机壳,包含文字的字体、大小与位置;也有卖家制作后背包与手提袋贩售。 这件事也在微博上引起部分中国网友讨论,有人支持这些卖家,称其为爱国商人,但也有部分网友认为,他们假爱国之名行商业行为之实并不可取,应该抵制。 除了金句字卡之外,《人民日报》也制作了一张1901年签订辛丑合约与2021年美中高层会谈,名为「两个辛丑年对比」的图卡,藉此象征经过120年,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已经完全不同。 这张图卡同样获得大量中国网友转发支持,并称「过去的辛丑年是中国人的耻辱,现在的辛丑年是中国人的骄傲」。
(以上转自关键评论)
------------分界线-------------
中国搞「战狼外交」是为了回应民族主义吗?资料显示因果关系是反过来的(ZT)
文:王宏恩(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在台中一中被选进数学校队,接着考取台大电机系后想当个科学家。在椰林绕了一圈后,觉得还是人类有趣多了,于是跟着数学一起投入研究政治,成了政治科学家)
随着美国新政府上台,中美关系要如何继续也引起中美政、学界的热烈讨论。在双方讨论的过程中,对于中国的外交策略常存在一个假设,认为中国民众的民族主义(nationalism)在这几年快速上升,中国政府必须要回应或缓和这种民族主义,因此才出现恃强凌弱的战狼外交,中国政府为了回应民意,而限缩了可能的外交策略选项。从这种讲法来看,中国政府似乎出于无奈,而且回应民意。
然而,这种说法有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实证上,中国民众的民族主义真的有增加吗? 第二,就算中国民族主义有增加,中国政府在外交政策上真的有在管民意的吗? 假如真的摊开实证资料,就可以发现这其中的因果关系是反过来的。
中国公民的骄傲程度自2009年高峰后逐年下降首先,根据一些在中国实际执行的民调资料,例如由北京大学与哈佛大学合作,针对北京居民2002年以来的民调资料,中国民众对身为中国人感到骄傲的比例,虽然在2002至举办北京奥运的2008年以来不断上升,但是到2009年之后就开始逐渐下降,到最近一次问卷的2015年甚至来到比2002年更低的点,对于身为中国公民的骄傲程度,从2009年有七成觉得非常骄傲,到2015年仅剩4成不到。
三成中国民众认为中国政府最优先的事项是「缩减贫富差距」而另一篇2016年在中国执行的网路民调则显示(符合2010年中国人口背景),虽然大多数中国民众仍对国家感到骄傲、而且56%支持中国政府增加军事预算,但是假如直接问中国民众对于外交政策的看法,70%认为中国政府在外交政策上应该要尽量避免战争、并且有54%支持孤立主义,认为中国政府应该不要管自己国家以外的事务。 当研究者请民众在「缩减贫富差距」、「增加社会福利」、「增加教育经费」、「增加军事花费」、「提升国际形象」五个面项请中国民众排顺序时,有29.4%的中国民众是把减少贫富差距排在第一,增加国际形象跟军费两者仅分别有13.9%与17.4%排在第一顺位。换言之,军事或国际形象议题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并不是中国政府最优先的事项。 redit: Reuters / 达志影像 资讯落差造成中国民众错误的认知假如中国民众的民族主义并没有上升、甚至也没有把中国的外交摆在第一顺位时,那中国的战狼外交破坏自己的国际形象,又是为了什么原因才出现的呢?UC Merced黄海峰教授于2020年3月进行的一系列实验或许可以提供解释。 黄教授透过网路问卷的方式,请中国的受试者估计中国在国际以及在香港受欢迎的程度。结果发现中国民众有83%高估了中国在国际上受欢迎的程度(高于Pew Survey在2019年全世界民调对中国偏好的数字40%)、甚至有70%中国民众认为大多数香港人欢迎中国(实际上香港人喜好中国的比例,在2019年是23%)。 这个结果跟之前台大政治系针对中国民众的两岸议题看法的分布一致,大多数中国民众也以为多数台湾民众喜欢中国,有七成的中国民众以为台湾多数人支持统一。黄教授进一步透过问卷实验法,让实验组的受访者读到Pew Survey与香港民意的真实数字。在读完之后,相较于控制组,实验组对于中国国际形象的分数显着地降低。 黄海峰教授认为,中国民众因为资讯接收受到了中国的控制,因此对于中国对外形象与实际数字之间有巨大的落差,但假如资讯可以流通,那中国民众的认知就会受到显着改变。
假如把这些结果结合在一起,我们就可以看出战狼外交与民意之间的逻辑关系。战狼外交本质上是内部宣传的一部分,需要透过这些外交手段与冲突,来不断地占据版面,引导中国民众对于外交的认知,让中国民众不断地片面接收资讯,以为中国的形象是已经称霸的。ters / 达志影像 战狼外交的目标不是国际形象,而是国内的观众反过来说,假如没有这些战狼外交,并且有资讯流动(例如刚才被禁的clubhouse),那中国民众更可能会认知到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不佳,因此降低对中国政府外交表现上的评分,进而可能多一个能够批评政府之处、并转而思考是否有其他政体或执政党的可能。 因此,战狼外交的目标客群其实不是国际形象,而是国内的观众,最终目的还是以稳住并维持共产党执政为最高宗旨,所谓的民族主义高低或外交策略,都只是实践在国内巩固权力的方法之一。假如透过这个大方向去理解战狼外交,就更可以理解其因果关系真正为何。
同时,中国近日积极推动的发展式人权也是这个大方向的一环,因为发展式人权强调的是各国独特的历史文化(例如对西藏或台湾),所以发展过程中其他国家不得介入(欧美或民主独立思潮),并没有普世人权,而要让各国(的国家暴力)自行处理国内议题。这看似是在国际上宣传其思想,但重要的目的仍在于回推到国内对中央权力的维护。
(以上转自关键评论)
------------分界线-------------
得意忘形的「战狼外交」,将成为中国对抗西方国家的常态(ZT)
文:邓聿文(政治评论员,独立学者,中国战略分析智库研究员兼中国战略分析杂志共同主编)
澳大利亚国防部11月19日公佈的一份调查报告称,2009-2013年间,先后有25名驻阿富汗澳特种空勤兵参与屠杀39名阿平民,包括对两名14岁同情塔利班的阿少年割喉投河。 一位中国画家以此为题材制作了一副漫画,被有「战狼」之称的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发布在推特上,澳总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为此指责中国「发布和伪造一名澳大利亚士兵割喉儿童的宣传图」,要中国道歉,遭中国外交部另一发言人华春莹的连番驳斥。 赵立坚此举是否如一些西媒所言乃故意挑衅暂且放一边,客观来讲,由于澳士兵对阿平民的屠杀行为是实,莫里森对赵推文的过激反应看起来有点小题大做,但北京更不甘示弱,赵不仅将推文和漫画置顶,中国外交部在反击中还摆出一副不惜战斗到底的姿态。
有观点认为,赵立坚发布的这个澳士兵割喉漫画是要借此敲打澳洲和西方,管好自家人权,少对北京指指点点。情况很可能是这样。华春莹在新闻发布会上对坎培拉的反击中,就高举人权大旗,批评澳大利亚和一些为澳洲说话的西方国家在此问题上搞双标。 然此事也并非只反映赵个人或外交部的做法,因为赵虽是在个人推特上发布漫画的,但鑑于中国向来有对外交无小事的纪律要求,有理由认为,涉及此类敏感并可能会引起外交纠纷的推文,必须小心。 故可假设,他发布这则漫画征询了同事或领导的意见,即使没征询,他也可能认为不会引起领导的批评,因为他要做的是借漫画丑化澳洲,讽刺西方这些「人权教师爷」动辄拿中国人权说事,而这正是北京一贯对西方不满的心理动机。 事情的结果也是,在漫画事件引发莫里森政府的激烈批评以及国际反响后,北京强硬反击坎培拉和附和澳洲的其他西方国家。在北京看来,这回「真理」在自己手上,只容你们批评中国侵犯人权,不容中国批评你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中国外交的好战当然不是这回才出现,但此次围绕漫画事件的口水战,格外让外界领略到北京「战狼外交」的特色。北京早就对坎培拉不满,靠着中国吃「饭」,却依附美国砸中国的「锅」,惩罚不了美国,还惩罚不了你?对北京来说,容忍澳大利亚绑在美国「战车」上反共反中,会给世界发出一个错误讯号:只要有美国老大哥罩着,中国就不敢把我怎么着,从而会刺激更多的国家效仿澳大利亚,一边捞取中国市场的好处,一边尽情反华。 虽然经济惩罚和外交敲打坎培拉,会被西方或非西方的一些国家认为中国以大欺小,霸道不讲理,让它们倒向华盛顿,但总要强过永远受委屈、无法反制的局面,知道中国是不好惹的,要想占中国「便宜」就不能对中国说三道四。
过去一段时间,北京的战狼外交由于导致国家四面树敌,不仅被国外批评,也遭到国内甚至外交系统的人批评,呼吁中国应回到邓小平时代的韬光养晦。不过, 北京可能不是不知道韬光养晦的好处,不是不想回,而是回不去。韬光养晦有两层含义, 一是战略层面的不出头,即使有实力了也不挑战现有霸主,即美国的领导地位; 二是战术层面多和别人交朋友,少交恶,外交彬彬有礼,说软话,放低姿态。 人们批评北京的战狼外交主要针对的是后者,但更为本质和关键的是战略层面的「战狼外交」,前者决定后者,若在战略上不能回到韬光养晦,迟早在战术上还会出现「战狼外交」。现在的情况即是如此。Photo Credit: AP / 达志影像 习近平上台后,北京之所以一改邓小平定下的韬光养晦外交基调,根源是对中国实力的错判,以为已经强大到可以在国际上出头,这倒未必是说北京有意要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北京对此应该还有自知之明,但它认为中国应该、也必须在国际上发挥更大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国争得最大利益。 北京这么想有其合理的一面,毕竟中国经济确实崛起了。问题在于它采取的外交战略过于冒进。由于美国不肯让渡部分权力给中国,北京转而推出自己的「一带一路」大战略,并在该战略下成立了中国主导的亚投行等机构,被美国认为要另起炉灶改造国际体系,威胁美国利益,而北京认为华盛顿打压自己没有道理,于是和美国在国际上争夺影响力,战狼外交就是在此一过程中出笼的,长久被美国和西方压抑的心态一旦被释放,有点得意忘形。
中国的战狼外交主要体现在外交部和官媒上,外交部不仅是几个发言人,几乎整个驻外系统在遇到西方或所在国批评中国时,都好摆出一种攻击的架势(恰恰是中国驻美大使馆少有攻击性姿态)。其中以赵立坚为代表。中美关系的恶化一定程度上与他有直接关联。 赵在成为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前的最后一个职位,是驻巴基斯坦参贊,但在任上表现出了好战姿态,曾经在推特上和美前安全事务顾问莱斯(Susan Rice)互怼过。今(2020)年3月又说武汉疫情由美军带入,直接惹怒了美国。赵是今年2月成为外交部发言人的,可能北京正是看中了他强硬好战的发言风格,人民日报称赞他首次发布会「火力全开」。 换言之,北京在今年或许有意识地让外交部成为对外的「战斗部」。因为去(2019)年以来,美国举全国之力对付中国,加上盟友,让北京备感压力空前。
可北京的「战狼外交」也未能改善中国的国际处境,相反,地缘政治变得进一步恶化,这使得北京在一段时间里不得不放软身段,改变调子,缓和措辞,包括赵本人被外交部借发言人轮换之际雪藏了一月,再露面后发言也减少了攻击性。另外,中国外交的几个最高官员,如杨洁篪、王毅等7月在文章或专访中,释放对美缓和之意,向美喊话,减少对抗。
然而,北京对话的呼吁未获华盛顿回应,由于总统大选,华盛顿对中国的打击却越来越重,这让北京放弃幻想,再次强硬以对。 北京认为,即使拜登(Joe Biden)上台,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和围堵也不会放弃,至多改变的是围堵方式。在经过了和川普(Donald Trump)四年的激烈对抗后,中美、中西关系都回不到从前,中国这头大象已经惊醒西方,无论怎样想退缩,躲起来,都会被美国和西方看作只是暂时收敛野心,对西方的威胁依旧,它们不会因此就停止对中国的攻击和遏制,何况,象太大,已经也没有隐藏的地方。
在这种情况下,外交措辞或表态的善意与否并不能换来美国和西方对中国的友善,战狼外交不是最好的方式,但也不是最差的方式。 中国「战狼外交」的形成及无法回归韬光养晦,还有一个需要提及的背景,即国内高涨的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情绪。这次导致中澳口水战的「漫画」,就是由一个号称「战狼」的画家用电脑制作的。而华春莹在发布会上回击莫里森,也拿中国一篇网文《你可以,我不可以,凭什么》批西方人权虚伪。 该网文相当程度反映中国民间对西方人权双标态度的不满。这正是北京有「底气」在人权和意识形态问题上,和西方对着干的群众基础。特别是中西抗疫的不同以及美国大选的乱象,正在将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推向中共一边,虽然他们中的一些人未必喜欢中共,但对美国持续打压中国以及西方在人权和意识形态上出现的双标现象,也是高度不满和不认同的。 从漫画事件看,未来不排除北京在类似事情上主动出击,当北京认定美国和西方出于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围堵中国,要攻击和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甚至推翻中共统治,这个矛盾就变成不可调和。故与其配合西方的论调,等待西方对中国人权的攻击,中国也可利用西方一些国家出现的人权状况或对别国人权的侵害,主动出击,引导和塑造国际舆论,让西方接招,效果或许比被动防守好得多。
「战狼外交」很可能承接这个使命,在中西对抗中成为一种常态。 (以上转自关键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