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台海无「战事」,中美「斗而不破」(ZT)过去这一年(2020),台海形势「有惊无险」,因相关的台美中三方都自我克制,没有在危机时刻发出「第一枪」,两岸也就没有出现「地动天摇」的局面。展望新的一年(2021),除非发生擦枪走火事件;否则两岸关系将随中美关系的「斗而不破」,呈现「外弛内张」的状态。
美国总统当选人拜登表示,他上任后的当务之急是处理疫情和经济问题,但去年底英国与欧盟完成脱欧贸易协议,以及中共与欧盟达成《欧中全面投资协定》,让拜登感到措手不及,尤其欧盟的举动,像是要抢搭中共的「经济列车」。无论如何,这两项协议都有可能造成欧洲的战略板块移动,进而打乱拜登的整体外交布局。 「中国政策」本来不是拜登的优先课题,但上述2项协议签订后,拜登随即于去年12月28日在他演说主动提及「美中竞争」,这是他选后第一次提到这个名词。拜登强调,要确保中国大陆为贸易、科技及人权领域之违规负责。拜登显然急着要在上任前,对他的中国立场表态。
在川普执政这几年,「遏制中国」已逐渐成为美国的民主、共和2党共识,拜登无意放弃前任留下的这份「遗产」(legacy),因为这是未来他与中共谈判的「资产」。但拜登不贊成像川普那样的蛮干。如同他的候任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Jake Sullivan)所说:「我们要防范中国展示的霸权野心;为了维持美国影响力,我们必须终止川普的自我破坏行为。」 川普任内的种种言行,不仅损害美国与传统盟国的关系,更严重削弱美国民主典范的形象,而这正是美国长期用来对抗专制政权的「软实力」。美国智库「国防重点」(Defense Priorities)研究员哈纳尼亚(Richard Hanania)2020年12月14日撰文指出,「中国的真正威胁既不是军事,也不是地缘政治,而是意识形态。」因此,我们预期拜登上任后,将以民主、人权作为外交工具,与中共进行一场意识形态的斗争。 曾因提出「历史的终结」(The End of History)而享有盛名的美国学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去年底接受法国媒体专访时表示,疫情凸显中美之间的差异,但这并不是由体制决定,关键因素是「国家应对健康紧急状况的能力」。福山认为,美国在过去四年极化严重,使政府难以提出应对疫情的有效措施。随着中国的崛起,西方国家已开始与中国竞争,「这将是一场漫长的斗争,而中国不一定会是最后的赢家。」
现在谈胜负确实言之过早,因为中共也把中美斗争视为一场「持久战」,并强调要以4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来应对。中共外交部长王毅指出,2021年中共的外交任务将「全力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列为首要;习近平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通篇谈的都是与「抗疫」及「脱贫」相关的问题。展望新的一年,习强调中共「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可见对中共而言,发展还是「硬道理」。 发展需要稳定的环境。中共中央政治局2020年举办的最后一场「集体学习」,主题就是国家安全工作问题。会议讨论的过程不为外界所知,但应邀担任讲解和提建议的中国大陆智库「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袁鹏,曾在他2016年出版的一本专着中提到:「从发展上看,中国真正的挑战不是眼前,而是未来5至10年;真正的难题不是国际和周边局势,而是内部的体制变革和社会生态;真正的威胁不是军事冲突,而是金融、社会、网路、外交等非军事麻烦。」 袁鹏是中国大陆研究国际关系和美国问题的专家,但他却强调「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习近平也在会中特别要求:「坚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维护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更加积极主动做好各方面工作。」 在新的一年,中共对台政策仍是照自己的「议程」办事。简单地说,就是在维持两岸和平发展的前提下,以交流促进融合,以融合促进统一,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目标。王毅今1月2日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希望美国新政府「重拾理性,重开对话,让2国关系重回正轨,重启合作。」既然中共希望与拜登政府缓和关系,故若美国没有越过中共设定的「红线」,北京也不会「因小失大」,无端在台海生事,迫美国「出手」。 中美存在战略对话管道,但两岸却仍紧闭复谈大门。蔡总统在新年谈话中重申:「只要北京当局有心化解对立,改善两岸关系,在符合对等尊严的原则下,我们愿意共同促成有意义的对话。」但看来对岸无意如此,因缺少「九二共识」这个「通关密语」。习近平在新年贺词对于两岸、港澳议题只字未提。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也是重弹「一个中国」和「九二共识」的旧调。两岸高层的讲话「高来高去」,没有任何交集。 过去四年,由于中美关系恶化,加上两岸的「冷对抗」,民进党政府一直处于被动守势的地位,但台湾不必担心拜登会在外交和军事方面,降低对台湾的支持,因为台湾的安全「牵一髮动全身」。美国支持台湾是基于地缘政治利益;日本防卫副大臣中山泰秀(NAKAYAMA Yasuhide)则称台湾安全是一道「红线」,呼吁拜登坚定挺台,这当然也是为了日本的周边安全利益。 2021年应是「台海无战事」,但中共不会停止以「软硬两手」对台施压,施压力道将视情况而定,「软的不会更软,硬的有可能更硬。」所以台湾面对的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如何凝聚内部足够的抗压能力,是台湾这一年必须接受的考验。 (以上转自台湾风传媒报导)
----------分界线----------
美国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避免台海情势持续恶化,两岸需要有效的「讯息传递机制」(ZT)
一份新发布的报告说,在当前台海两岸关系处于螺旋下降、台北─北京和北京─华盛顿缺乏对话的情况下,对信心建立机制的需求更为迫切,两岸之间需要「有效的讯息传递机制」以促进台海稳定。
长期致力于美、中、台三方官、民之间一轨半(官员与学者)及二轨(前官员与学者)对话的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NCAFP),上星期发布一份题为「避免台湾危机:改善信号及减低不信任」的报告,这是根据两个月来美中台三方代表在该智库举行的两次视讯对话讨论后做出的结论,参加者包括前官员及着名学者,两次会议的时间分别是10月和12月,也就是美国总统大选前和大选后。 在第二次会议中,虽然与会者依然认为两岸关系将持续严峻,而且美中之间的摩擦也将持续升高,不过对话也转向如何寻找一个相互保证及务实措施以便能让两岸关系稳定下来的机制,尽管这会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工作。 两岸关系螺旋下降报告说,台湾和中国的与会代表都认为台海两岸关系仍然处于螺旋下降的方向,尽管其旋转速度在美国选举和拜登就职期间似乎有所减缓,但要创造必要条件使这个旋转停止还需要更多努力。 与会人士认为,华盛顿和北京、北京和台北的沟通完全中断,导致2020年下半年有显着的错误沟通、不信任和误判,虽然在安全矛盾上没有演变成危机,但并不代表问题的严肃性或快速发展为灾难性结果的可能性有所减少。 其次,北京与台北的政策立场使两岸恢复官方对话变得不可能,北京坚持蔡英文政府接受「九二共识」或另一种「一中」模式作为恢复对话的条件,但台北坚持对话不能有条件,在双方缺乏信任下任一方都不愿先采取行动来克服这个重要的路障。 须有讯息传递机制报告认为,当前最急迫的工作,就是在军事活动以外以及双方缺乏官方对话的情况下,寻找出一个两岸间「权威性信号传送机制」。虽然领导层的讲话和公报有时候可以达到这个目的,但它们经常是不定期的,而且缺乏足够的细节来抵挡时事的逆风。 在二轨的前官员及学者层次,台海两岸的与会者对彼此在讯息传递机制的问题上持续对话有正面看法,即便他们对疫情期间两岸民间交流的速度和规模感到悲观。 不过与会人士对即将上任的拜登政府将会通过对美国政策更一致性和清楚的沟通,来促成台海环境的稳定感到乐观,虽然他们也认识到要恢复到原来的现状已经不大可能。 此外,与会人士也认为,新的台海现状必须在台海政治僵局及美中战略竞争下维持积极合作的渠道,而新冠肺炎疫情的复原及保障民间交流应该被列为重要优先事项。 美国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的亚太安全论坛副主任丹尼尔斯(Rorry Daniels)是负责组织该智库一轨半和二轨对话的专家,她在撰写这份报告时描述了美中台三方与会人士在两次会议中讨论情况。 为何互不信任在10月第一次会议举行时,台海军事活动增加、台湾立法院刚刚通过一个跨党派决议案寻求与美国建立官方关系;美国总统选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华盛顿也有关于美国是否应该改变战略模煳政策的讨论;台海安全政治情势正在迅速恶化,与会人士的主要担忧是如何避免可能升级为公开冲突的意外。 在那次会议中,与会人士也列举了多项引起两岸及美中之间互不信任的原因。 台湾代表认为,蔡英文总统已经遵守她第一任就职演说关于维持台海现状的承诺,创造了一个与北京对话的必要条件,但是她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回应;与此同时,香港情势、国民党新领导层以及与新冠疫情有关的问题,包括台湾被排除在世界卫生大会之外等,都让台北与北京合作的前景更加困难。一名台湾人士指出,北京处理两岸议题的强硬手法使台湾人民更加团结。 一名大陆代表则认为,蔡英文为赢得连任而将香港及新冠疫情政治化,更利用美中关系恶化为台湾争取国际空间推动台独,因此是蔡英文拒绝接受「九二共识」及一中原则改变了现状,除非能恢复一中原则,否则两岸不可能对话。 大陆与会者的看法是,从北京的角度来说,川普升级与台湾的关系是打破美方对与台湾维持非官方关系的承诺,因此中国也必须审视是否应该遵守自己做出的承诺(例如和平统一),中方与会人士尤其担心,川普政府可能为赢得连任而在东亚地区激起冲突,美中政府间沟通停止、川普政府攻击中国共产党合法性、美国驻北京大使宣布离职、美军在南中国海活动增加,「无论这些行动是否有意发出信号,一些中国人士认为它们都是军事冲突的预兆。」 不过美方与会代表「强烈反驳美中军事冲突有利于川普赢得连任或会是一个政治上有利的『十月惊奇』的逻辑。」 美方:未跨越一中美方人士表示,在华盛顿,对台湾的强烈支持不分党派,而且川普采取的行动「并没有跨越升级关系的门槛」,因为没有任何一个行动打破以往的前例。至于战略模煳的问题,虽然美国政策圈有辩论,但「没有任何迹象显示川普政府有在考虑改变其一个中国政策。」 台湾与会代表指出,最近一个台湾民调显示大部分台湾人民想要台海和平稳定的现状,台湾外交部长吴钊燮在立法院通过敦促政府寻求与美国建立官方关系的决议案后公开表示,台湾不寻求与美国建立官方关系;同一民调也指出,大部分台湾人民不信任中国共产党。 一名台湾与会代表说,国民党支持敦促政府与美国建立官方关系的决议案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都可能对北京发出信号说,未来两岸统一的前景已经遥不可及,问题在于北京是否仍然认为时间在它那一边。 大陆代表则表明,只要台湾不追求独立,和平统一仍然是北京对台指导政策,不过他们也指出,在台湾议题上大陆的民族主义越来越强,也有更多关于武统的公开讨论,公知界对于和平统一的前景越来越悲观。 发展信心建立机制综合第一次会议美中台三方人士的看法,会议作出的主要建议,就是「各方应自我克制,并理解到他们有意或无意发出的信号、致力于发展某种信心建立机制以便使台海环境稳定。」 同一批与会人士在12月举行第二次会议时,美国选举结果已经很清楚,当选总统拜登已经开始提名主要的国家安全团队,美中两国在10月底举行过两军危机处理的会议讨论,没有人提到之前关于故意引发军事冲突来取得政治利益的说法;新冠肺炎疫苗开始证明其效力,各方也将注意力转移到接下来的从疫情中复原及美国外交和政策规划的问题。 虽然这些发展没有改变与会者对两岸持续处于僵局的基本看法,不过所有人都提出一些可以更务实讨论问题的基础,那就是大家如何致力于在两岸政策发展上建立「有效的讯息传递机制」(effective signaling mechanism),以及如何在大家有共同利益的领域利用机会来合作。 拜登或与北京更具建设性美方代表表明,拜登政府在美台关系上将持续采取一些中国大陆反对的做法,例如军售、高层官员访台,国会也会透过立法或其他方式来表达对台湾的支持等等,不过美方人士也预期,拜登政府与北京将会有一个更具建设性的关系,对那些涉及台湾的决定也会做更直接的处理。大陆与会人士则持续对美台关系在美中战略竞争下的发展感到担忧,认为这些议题还是会造成困难的挑战。 两岸与会代表也就如何建立一个评估两岸政策的「模板」(template)展开讨论:是否一方能够提供对方一个能展现善意作为的清单以冻结螺旋下降的关系,并提出它对对方的期望?这个交流将可作为稳定台海安全环境的信心建立机制,将两岸关系从军事及政治行动转回到对话与交流,同时也可以发出信号说,没有一方想要在此时急于解决两岸议题。 在这次会议中,台海双方人士都向对方提供了对安全议题的某种保证。一名台湾与会者谈到台湾当局拒绝美军飞越台湾上空,并指出台湾国防部淡化2021年美国对台军售的前景。一名大陆与会者也提到,最近中国第14个五年计划没有对台湾议题有太多着墨,在关于台湾的段落上仍然强调和平发展而不是统一。这名与会者认为,北京对「事实独立」与「法理独立」的界线清楚,完全要看台湾是否维持现状。 (以上转自台湾风传媒报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