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统一之名,行暴政入侵之实,还美其名: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让被统一的战国时代六国遗族,忘记自己本来身分文化.....,好一招绝户计中国人还无耻说自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历史上没有侵略他国基因.....,那中国目前境内那么多民族,难道都是自动投降中国、汉族?
真是睁眼说瞎话,厉害了 韩国人剽窃他人文化,登记世界文化遗产,比之中国,真是小巫见大巫.....
花木兰是蒙古人,被剽窃为汉人文化,目前中国还要灭绝内蒙语言、文化,真的好讽刺、惊悚......
全世界都来看,中国人、中国民族真的是好爱好和平,你看看蒙古人、花木兰、香港人、新疆人......的下场,中国人不爱好侵略,只会让你文化灭绝.....
李敖诗:不看你的眼,不看你的眉,看了心里都是你,忘了我是谁.........真是中国是恐怖片,大惊悚
------------分界线----------千年传说的「中国化」:花木兰如何从蒙古女战士变成「汉人」?(ZT)迪士尼年度大片《花木兰》真人版近日上映,关于这位英雌的身分众说纷纭,她代表坚毅勇敢、忠义孝顺等一切华人社会视为优秀品质的形象,但无论是真人版还是动画电影却都与传说相差甚远。历史学者根据《木兰诗》叙述推估,木兰并不是汉人,她来自蒙古高原崛起的部族「鲜卑拓跋部」,男扮女装、代父从军的年代大约是5世纪,因为当时其部族创立的王朝北魏,出兵讨伐鲜卑的另一支部族「柔然」。
动画电影中的主要反派「单于」是匈奴帝国统治者的名字,但《木兰诗》的历史背景发生在北魏,那时匈奴帝国已不复存在,而且匈奴人已经很大程度上融入汉人社会,因此不太可能攻打中原。拓跋部自386年到535年间统治中国北方,建立朝代北魏,后来柔然崛起、独立建为部落制汗国,威胁到北魏边境,拓跋部与柔然的战火因而爆发。根据历史记载,这两个部族之间的战争超过20场。
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 卷卷有爷名。 …出门看火伴, 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最初抄录于南朝陈代(568年)的《古今乐录》,该书籍已经亡佚,现存文字最早可追溯到11世纪宋代郭茂倩编纂的《乐府诗集》。郭茂倩在书中提到,《古今乐录》是他蒐集汉朝至唐朝与五代十国乐府民歌的重要资料来源,他还推估《木兰诗》应是在5世纪时由北魏佚名作家谱写而下。 这首隽永叙事诗始于木兰的家里收到兵单,小弟尚未成年,她不忍父亲冒生命危险,于是代父出征,保卫拓跋部免于柔然的侵略,军中同袍12年来都没有发现木兰的女性身分。诗中提及天子为「可汗」,这是蒙古与中亚地区广泛使用的最高领袖称呼,如果是汉人,理应称为「皇帝」。因此,许多研究人员,包括来自中国的史学家,都认为木兰应是北魏朝代一名战士的女儿。
《木兰与麒麟》作者陈三平(Sanping Chen)向《时代》(Time)杂志指出,《木兰诗》以女性名字为标题,足以显示女性在游牧民族社会的地位是较受到尊重的。他也推测,或许「木兰」其实不是汉字而是鲜卑语,而且可能具有较为阳刚的含意,「否则花木兰怎么可能在军队中隐瞒自己的真实性别12年?」
故事流传千年,「木兰」逐渐汉化那么为什么游牧民族的民歌会在中国长久流传?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71年上位之后,极力推广汉化运动,拓跋氏改为汉字复姓「宇文」,褪去鲜卑旧俗,以汉语取代鲜卑语。花木兰的故事变成汉字在汉人之间传诵,随着时间流逝,在近代的改编作品中,主角的游牧和部落血统被抹去,木兰成为「汉人」,这段故事「中国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汉人口耳相传的叙事添加了汉族社会观念。
然后在明朝末年,文学家徐渭将花木兰的传说变为剧本《雌木兰替父从军》,他增加了「木兰缠足」的剧情,这是原始诗集当中没有提到的,北魏并没有缠足习俗,但是明朝女性流行缠足,这是徐渭凸显「木兰」与男性不同的重要元素。17世纪清朝初年,作家褚人穫也将木兰的事蹟穿插在名着《隋唐演义》其中,「木兰」被可汗纳为妾室,她为了保守贞操而结束自己的生命。
20世纪在民族主义推动下,中国1939年电影《花木兰从军》,故事不仅区分男与女的性别概念,还强调要把中国人与「蛮夷」区别开来。美国布林莫尔学院(Bryn Mawr College)东亚语言文化专家柯夏民(Shiamin Kwa,音译)表示,研究「木兰」几世纪以来的形象转变相当有趣,现在是爱国女主角对抗入侵的外来者。 考古发现木兰原型人物的遗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考古学家克里丝蒂‧李(Christine Lee)和冈萨雷斯(Yahaira Gonzalez)长年在蒙古国境内研究古代人类遗骨,寻找关节炎、骨骼创伤等线索,今年5月两人发表文章表示,他们找到2具可能为蒙古女战士的遗骨,从骸骨肌肉附着处的痕迹来看,她们生前可能还「练习射箭」。 这再次证明古代蒙古妇女与花木兰一样熟练武术且无所畏惧,克里丝蒂‧李表示,中国在汉朝灭亡之后的数百年中蒙上战乱阴影,长年的政局不稳和社会暴力及动盪,扩大了女性在社会上的角色。「她们从事原本只有男人才能做的事,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她们实践了性别平等」,克里丝蒂‧李认为,在当时的亚洲社会上,任何意义上的性别平等都是意义非凡的。 (以上转自台湾风传媒报导)
------------分界线------------
内蒙古罕见万人示威》「祖国永远是蒙古!」抵制汉语取代蒙语教学,寄宿学生破门离校(ZT)「我们到死都是蒙古人!」穿着校服的孩童激动地喊着,抗议中国政府计画以「第二类双语教育」名义下令,内蒙古小学与初中从9月开始,用汉语取代蒙语教授文学、政治、历史课程。担忧语言文化灭绝悲剧降临,蒙古社会爆发空前规模的万人示威,家长们数周来忙着书面连署请愿,学生罢课以示不满。通辽市郊8月30日一场警民冲突中,一名学生从学校4楼跳下身亡。 《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报导,抗议人士认为,中共将更进一步缩减内蒙古地区使用蒙古语的权力,正如当局对藏族和维吾尔族人的行动,其最终目的是让少数民族遗忘母语,中共执政就不再为少数民族文化根源所束缚。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8月31日召开记者会表示,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区民族语言授课学校改以汉语授课,蒙古语或朝鲜语课程保持不变,「现有双语教育体系不变」。当局似乎试图以双语教育不变,来安抚群众情绪。 万人示威抵制新政策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8月26日宣布这项政策,内蒙古成千上万学童、家长与教师联合抵制学校,教室空荡荡,民众穿着传统服装示威。根据总部设在美国纽约的南蒙古人权信息中心(SMHRIC),学童激动高喊「我们的母语是蒙古语!」「我们到死都是蒙古人!」「我们的祖国永远是蒙古!」 南蒙古人权信息中心主任恩和巴图(Enghebatu Togochog)说,通辽市附近小镇扎鲁特旗有大量蒙古族聚居,8月31日有数百名愤怒的家长与学生堵在扎鲁特旗蒙语寄宿学校门口,要求让孩子退学,民众与当地警察发生冲突,一名学生不幸从4楼窗户跳下身亡。
南蒙古人权信息中心在一份声明中说:「数百名防暴警察涌向现场,阻止父母进入学校宿舍。经过数小时的僵持,父母终于冲破了警察防线,把孩子接回家。」当局警告内蒙古人民不要在社交媒体上宣扬抗议,微博平台上有关内蒙古双语教育主题的帖子都已被删除。
以往有千人註册,现仅存约10名学生中国新学期于9月1日开始,内蒙古奈曼旗一所学校职员告诉英国广播公司(BBC),一个学期通常该有1000名学生入学,但今年秋季只有大约40名学生註册,一些学生随后改变主意,现在仅剩下大约10个人确定会开学。校方表示,已经派出教师进行家庭访问,说服父母将孩子送回学校,但是多数父母都担心授课语言的改变,将危及蒙古文化的未来。 锡林郭勒盟32岁民众告诉《法新社》(AFP),他担心孩子会遗忘母语,「内蒙古几乎所有蒙古人都反对修改课程。」流亡海外的内蒙古人民党主席特木其勒图(Temtsiltu Shobtsood)向BBC表示,他认为中国「试图压制」蒙古语,对内蒙古少数民族施加普通话和汉族文化等同于「文化灭绝」。 内蒙古、哲理木、库伦旗 和鄂尔多斯 各地发生蒙古族抗议取消蒙古语教学。各地纷纷把孩子接回家。不再去上学。并进行了集会。今天 警察又故技重施 开始抓人。
过去的残害与现在的文化灭绝《华邮》指出,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占全世界蒙古族人口的1/5,中国政府表面上按照民族自治政策,保证他们拥有一定程度的文化多样性。在1980年代初期,中国对少数民族实施相对宽松的政策和国家宪法,强调必须「重视和尊重」少数民族语言,也因此蒙古语及汉语都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官方语言。 但实际上,北京当局一直在争论是否要促进少数民族与汉人同化,这一问题在中国少数族裔的民族主义日益崛起下变得更加尖锐。中国1960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共授意肃清内蒙古人民党成员,导致内蒙古150万人口至少有10万人遭到屠杀,50万人被政治迫害牵连,等于是1/3民众受到影响。
过去5年以来,中国政府在习近平强硬的领导下,朝着同化方针大步迈进,习近平注重弘扬中国古典文化、煽动汉族民族主义,同时更限制藏族和维吾尔族少数民族的语言和宗教习俗,许多人被强行拘留和「再教育」,宣传少数民族语言的教育家甚至会被指控「分裂主义」罪名。 现在中国政府官员认为,通过对民族教育进行全面改革,新疆、香港等动盪地区的公民可能会被灌输爱国主义意识。但中共无论是在哪个自治区推动政治宣传,都遭到了当地人民的抵抗。内蒙古也正在极力抵制新变革,恩和巴图担忧有着一千年悠久历史的蒙文将很快在内蒙古消失,「我们已经失去政治自主权,传统生活方式几乎被城市化淘汰了,唯一的身份象征仅剩语言。」 (以上转自台湾雅虎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