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校管理職業生涯回顧的前幾章節分別介紹了美國高校的院長職位,”教授治校”體制和從教授到系主任的職業軌道,以及系主任這個以職位的一些特點,和美國大學的”學生申訴“機制。在下面里這兩個章節里我打算介紹一下美國高校的教授招聘制度和常見的計劃,運作,和過程,希望對有志於進入美國高校體系的讀者有點幫助。儘管大學的招聘和私營公司的招聘無論從程序到內容都有很大的不同, 但招人過程中雇主對候選人的評估和最後決定的過程, 還是有一定的相似之處的。我也希望我對招聘過程的一些觀察和心得有一定的普適性。這兩篇文章在2014年就在我的萬維博客發表過。差不多十年過去了,我自己參與或者主持的教職工招聘也多了差不多二十個(包括本院的教授和職工,以及其他學院和學校層級的高管職位),所以在原文的基礎上增加了不少內容。
2008年以來(也就是我從加州回到芝加哥那段時間),我們學院因為員工退休和開始申請AACSB認證等相關原因(由於AACSB認證對教授的科研和教學有較高的要求,有一些在學校待了很長時間,在科研方面已經沒有和熱情和作為的教授就在這時選擇了退休或者離開到更合適他們的職業軌道的地方去繼續工作),先後招了十來個新的終身制教授(tenure track faculty )。學院現在差不多一半的教授都是從2008年之後加入的。我先是作為招聘小組成員或者主席,後來作為系主任,再後來作為院長,直接或者間接地參與了所有這些招聘。所招聘的職位從市場學, 運籌管理, 到人力資源管理不一而足,同時也間接參與了會計, 金融等專業的職位的招聘。過去六七年中,作為院長,我也主持或者參與過好幾個學校層面的中高級職位的招聘(包括擔任學校的文理學院院長的招聘小組主席,主管財務和管理的副校長的招聘小組組長等)。這裡我主要想分享一下關於教授招聘的機制和過程。其他的校級管理職位的招聘,我會在後面相關章節再做專門介紹。不過, 先聲明一句, 我的經歷主要局限於中型學校的商學院,和大的研究型學校的其他學科(尤其是科學和工程)方面可能也有很多不同, 特此說明。
相對私營企業的招聘過程, 高校的終身教職招聘的第一個明顯不同, 應該就是它的“周期長”這個特點了。 因為高校的終身教職是相對比較 "permanent" 的位置。 即便在拿到終身前的五六年中,只要每年評審過關(有些學校甚至不搞每年的評審,而是三年一評), 校方是不會讓他/她走路的。而拿到終身後更是成了“鐵飯碗” ,除非教授本人行為不端,觸犯法律,一般是不會輕易解聘的 (當然教授自己可以選擇跳槽,另謀高就, 但從學校的角度來講,因為終身制職位的這個“終身”特性,招一個終身制教授是要做長期打算,非常慎重的); 而因為高校的財政制度相對比較刻板(相對於私營企業不那麼靈活),這些位置都是要經過校方有關預算的批准才能開始招人。學校的預算一般都有一個固定的時間表,尤其是公立學校,因為有相當大的一部分預算經費是要州政府撥款的,而州政府的撥款每年都是有特定的周期的(一般是每年的五六月份決定下一個財政年度的撥款)。所以,很多學校是在 每年春季做下一學年財政預算時,根據學院的學科發展情況(比如當一個新的專業招生情況超出預期,需要增加教授席位以便應對增長的教學需要),以及預期的人事變動(比如有教授計劃下一年退休),將來年的人事預算遞交學校相關委員會討論通過。新的教授職位一般會在這個學校的年度預算過程中得到批准, 才可以在來年開始招人的手續。由於學校的終身教職一般是在秋季開始,而多數博士生集中在春季畢業, 所以學校的招人”旺季“一般都是在前一年的秋季到當年的春季這段時間。 也就是說, 如果計劃的職位開始是在會2024年秋季, 那麼這個位置一般要在2023年春季就得到預算許可, 招人廣告可能在2023年秋季就會出來。而招聘的各種手續(電話面試,校園面試等人 則多在2023年秋季(一般是十月開始)到2024年春季進行。也就是說,招聘的院系 從開始提交計劃到最後招聘的人到位, 一般是一個長達一年半的過程。 很難想象私營企業會有這樣的”耐心“為一個職位等待一年半之久。
除了這個周期長的特點外, 高校招聘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全國性("national search")甚至全球性(考慮到目前的人才市場狀況,每個終身教職都會有美國之外的候選人提交申請,當然一般人數不會太多)。 高校的終身教職的廣告一般都必須在有 national reach 的 outlets , 這也是為什麼如果最後選擇的候選人是外國人的話, 以後申請綠卡的時候可以免掉重新打廣告以證明沒有比這位被聘的候選人更合適的美國人(這是勞工部的要求), 因為這個要求已經在招聘的時候就達到了。美國 高校的終身職位一般會在Chronicles of Higher Education, Higher Education Jobs, 以及本專業的全國性學會的招聘會上打廣告, 比如管理學方面的職位會在 Academy of Management, 會計專業的會在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 經濟專業的會在American Economics Association打廣告。 另外, 由於這些大的專業學術會議每年都有專門為求職者提供的面試服務, 許多學校也會利用這個機會, 在學術年會上先面試一些比較有希望的候選人。每年一月舉行的美國經濟學會(AEA)年會,都會有上千甚至更多的新科博士參加招聘會,是學術界的一個”都市傳說”。華爾街日報2017年還專門為AEA在芝加哥的年會上新科經濟學博士和准博士們找工作的盛況寫了一篇報道,題目就是” Economics Conference Test Job Seekers’ Mettle”,文章把這些大型學術年會上的招聘面談比喻成招人一方和求職者的”speed dating”😃。本文的題圖就是那篇文章的題圖,可以看出該年會job interviews 的盛況。
招聘廣告打了一段時間, 收到足夠的申請之後, 招聘小組就會開始按照提前擬定的評估標準進行初評, 選出可以進行電話或者視頻面談的候選人。 不同的學校在這個步驟的做法不盡相同, 有些可能儘量多選一些人進行面試。視頻面試之後,一般再根據面試的情況選出最後的幾個校園面試候選人。 最後的校園面試人數也不盡相同, 有的三四個, 有的更多, 面試的時間多為一到兩天,其中肯定會包括一個presentation or talk,一般會要求候選人將自己最近的一個研究項目進行展示 (presentation), 另外會與招聘小組見面, 與系主任, 院長, 以及其他的一些對招聘決定有影響的方方面面見面。
不同的職位, 不同的學校, 申請的人數肯定會有很大的差別。從我們學院最近幾年的經歷來看, 經濟學的位置申請者總是最多(一個位置居然有差不多三百人申請, 絕對創記錄), 而會計專業的位置, 如果能夠收到三十來個夠初步條件的申請, 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說到底, 這還是市場供需關係造成的, 因為每年美國大學的150個左右經濟學博主專業都有多達一千多經濟學博士畢業, 而會計博士則少而又少(為什麼會這個現象, 可能與學經濟和學會計的本科和碩士畢業後的就業形勢有關--學會計的很少有繼續讀博士的, 因為會計本科和碩士畢業一般就能找到不錯的工作, 而學經濟就很難講了)。如何能在這種“百里挑一”的競爭過程中脫穎而出, 得到那個寶貴的電話或者視頻面試機會, 繼而在這一輪面試中發揮出色, 得到最後的校園面試機會呢?招聘的那一方, 在這些繁雜的過程中, 又是如何選出他們認為最適合的人選呢?
Links:
我的高校管理職業生涯回顧 (1): 美國的大學學院院長是什麼樣的職位?
我的美國高教管理生涯回顧2:從教授到系主任,&美國高校的faculty governance
我的美國高校管理職業生涯回顧(3)- 系主任職位,和"學生申訴”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