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视频转自台湾华视-三国演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eSYFrEXcXQ
华人族群有多少次级团体?各自立场及思想为何?从近代到现代的思考演变,中共国政权扮演角色及谋划,民主台湾兴起,可以发挥何等作用?
----------------分界线-----------------
华侨华人(转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关于海外华人一词,在中国大陆方面[註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定居境外的华侨应当註销户口[註 2][32],而当华侨加入或取得住在国国籍后,就丧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33],就成为外籍华人[31],也称海外华人,简称华人。在台湾方面[34],因中华民国法律承认双重国籍,因此华侨加入或取得住在国国籍仍可保留中华民国国籍,被视为华侨[35]或台侨[36][37]。在不强调国籍或法律内涵的情况下,华侨、华人有时候会混用,或使用「华侨华人」之综合称谓[28]。
中国移民史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以前。明清两朝执行「海禁」,出洋谋生被视为非法的行为,因此海外移民被朝廷冠以「逃民」、「罪民」、「汉奸」等的消极形象,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华侨。洋务运动之后,清政府对华侨的态度开始转变。中华民国在创立过程中,得到海外华侨的鼎力相助和支持,此后华侨的地位及形象出现了根本性的改变。 鸦片战争前夕,移居国外的中国人达到100万人以上。到20世纪30年代,移居国外的中国人已达1000万人左右。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移居国外的中国人达到1300多万。目前,海外华侨、华人已达数千万人,其中华侨约占10%、外籍华人约占90%,分布在五大洲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的海外华人主要生活于东南亚、欧洲、北美地区。东南亚因邻近中国,自晚清起,就成为中国移民的目的地。当地为相对多数民族的新加坡及在当地为相对少数民族的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与越南。这些地区的海外华人,又被称为南洋华侨、南侨,主要来自的福建省与广东省 。 晚清至民国时期时期,中国移民主要是前往东南亚和北美地区。1940年代海外华侨有1,100万人,其中100万分散在欧美各洲,有1,000万分散在南洋群岛,而这1,000万人中,约有六七百万是广东人,假定广东以3,000万人口计算,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华侨[57];惟而今海外华人总数约为五千万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人口尚可自由流动。其后,人口流动停滞。随着改革开放,自1980年代起,普通民众移民机会增多。随着中国人的收入、教育程度资加,技术移民人数也开始增加,除了欧洲和北美洲,华人人口稀少的澳大利亚、纽西兰也成了今天的热门移民地,文化相对近且经济发展的东南亚也有部分移民。而前往遥远非洲、南美洲(如巴西)的也在有所增多。
----------------分界线-----------------
华夏、蛮夷和中国人(ZT)香港与台湾局势诱发了谁是中国人诸等问题,今笔者从「华夏」与「蛮夷」二词漫谈从古至今,我们是如何看待自身与外族,再论什么代表中国人与中华文化。
万世师表孔子是中国人,当无异议。但当你问孔子,你是中国人吗?他会说:「我不是,我是鲁国人。」为什么呢?因为当时没有中国。 古时「中国」一词,非指哪一个国家,而是一个邦国之京都。那时的中国人,自称「华夏」。称周边其他文化落后的民族为「蛮夷」,当然有自我标榜,高人一等的意思。 (博主注:现代中国一词,已经由尊崇、荣耀,变为国际上贬抑词,可怜、可悲,.... 更惨的是:中共国人居然在政府洗脑之下,不以为耻,还颠倒黑白,发动民族主义、义和团、红卫兵、爱国贼、战狼、小粉红.....层出不穷,黑上加黑、耻上加耻,一条黑路走到底,野蛮加上野蛮,让国际友人瞠目结舌,认为奇观、神秘东方人...., 真叫身为古代东方文明巨人的中国祖先汗颜,不肖子孙阿.......祖先都会羞与为伍)
中国人向来有「南蛮北狄,东夷西戎」一语。视他们都是落后的少数民族。其实这是当时华夏国人自大的误判。所谓夷狄,他们自有本身一定的文化。近代翻出的文献资料,科学考古的进步,都证明这些民族并非茹毛饮血,只知屠杀的蛮人。有些民族文化传承,比汉人还深远。
所谓华夏与蛮夷先说「南蛮北狄」,造字蛮从虫,狄从兽,可见贬义。但今人研究所得,原来古人把自身能动的生物统称为「虫」(虫)。有毛虫、甲虫、鳞虫、羽虫、祼虫。虫字除鸟兽通称外,人也是虫,人是「裸虫」。蛮字带虫,原非侮辱,许多重要古字也带「虫」字。如蜀字、风字,伏羲女娲便姓风。大禹的禹字也带「虫」,疑古大学问家顾颉刚研究后结论说禹是虫,引得当时文人哂笑。(见《古史辨》自序)。因为他当时不知道「虫」的古义包括人。 至于「东夷西戎」,「夷」是什么?夷是「大」、「弓」两字。在远古,你有木棒,有石斧,我有弓箭,谁更厉害?对这些拥有先进武器的民族,你能说落后吗?「戎」是什么?戎字从「戈」,带着武器的敌人。显然已脱离初民生活的民族。古人造字,别有深意,绝非笔者附会。 「华夏」一词,最初出现于春秋时代,由倡议尊王攘夷而生。是相对「夷狄」一词而言。「华夏」表示有高深文化,有教养的民族,周朝封国,是指这区域文化圈子的民众。周王朝被视为古代文化文教最鼎盛之邦。周公制礼作乐,天下咸服。大成至圣孔子最佩服的人便是周公。周朝封国时比较势强的有宋、卫、郑、齐等国。后来周室衰微,齐国提出尊王攘夷口号,华夏与夷狄的相对日渐明显了。
华夏与夷狄社会的分别本文非详细考据文章,只有粗略而言。 居地与生产力:华夏,农耕民族,居黄河中下游。夷狄,游牧民族,逐草而居。活动于中原周边。 战斗力:华夏,较弱,多筑地防守。夷狄、体力强,剽悍,以抢掠增加财富。 管治制度:华夏,帝制,阶级分明。夷狄,酋长共主制。可随时脱离组织,可屡分屡合。 文化风尚:华夏,文化深远,上层多好学。夷狄,浅薄,不会重视学问学术。 礼教:华夏,重宗室嫡长传统,重视五伦关系。
夷狄,无文化教养,行兄终弟及风俗。父逝兄亡,继承者不但接收全部财产,亡殁者妻妾也一律被接收。其母即变其为妻妾。游牧民族风俗儿子可以接收母亲为妻妾,华夏民族认为有乖五伦,认为是禽兽民族,因而诋毁鄙视。游牧民族此等风气,至汉匈奴时代仍可见。
华夏是民族结合的表现「华夏」一词又怎样而来的?「华」,古时是花字。今日有时亦作花解。古时中原大地出现较大,组织较好民族,爱以花为图腾,以花为标记,故以「华」称。今人考古,亦发现古民族以花作图腾石刻。 「夏」,现代都知道来自「夏禹」一词。进入20世纪,都有不少资料说「夏」是外来文化。古时,「夏」与「雅」释义接近,甚而夏即是雅,夏表示高文化族群。夏是外来情况,近代学者少有提及。但我们可从古籍中窥见,原来中国上古歌颂的两位圣人,从中原人的眼光,都是外来的。因为尧来自东夷,禹来自西羌。 《六国年表》载:「故禹起于西羌。禹为西来民族。」《帝王世纪》载:「孟子称,禹生石纽,西夷人也。」其残文中有「禹长于西羌」,称禹为西羌人,或夷人。(禹出生地至少有四地争认,其中一地为2008年大地震之汶川。)大禹为今日羌族人祖先。匈奴亦自言祖先是夏禹。 后来华、夏民族结合,因而出现「华夏」名号。殷商取代夏朝,夷人出力不少。东夷人是殷商王室重要依靠力量,甲骨文出自殷商,殷商民族多出自东方夷族。所以小觑「蛮夷」文化,是古代视野不清的误解。 周人与西羌关系密切周的建国,游牧的西羌人也出力不少。周人是构成华夏主体民族最大的族群。有说周人原是羌族人其中一支,早期由东往西迁徙,后来涉及羌族文化而脱离殷与龙山文化结合。(见王明珂《华夏边缘》第七章)亦有认为姬周是渭水流域土着,由羌姓部族分衍出来。《史记》说周人始祖是后稷,曾为尧农官,及夏帝未重视农,失官位,率族人迁到戎狄地区,以畜牧为主。周人有先农后牧之说。 早期周人与当地蛮族羌人结盟,或通过姻亲巩固地位。西周之亡于周幽王,由于幽王欲改变与羌后所生之嫡子继承地位,引起外父姜申侯不满,遂勾结犬戎将姬周逐出渭水流域。可见周人与羌人关系之密切与恩怨。 华夏与夷狄文化渗杂影响我们须注意到古代诸侯国,统治者为王朝所封,自号华夏民族。而诸候国属下人民,则有许多各族「蛮夷」,如鲁国卫国境内有殷民,齐国晋国有夷狄等蛮族。吴越最初亦蛮族,范蠡亦出自蛮族。(此处所谓「蛮族」,方便称别,绝无贬义。今称少数民族。)齐鲁蛮地,因吸收殷周文化,反成华夏文化主力。 战国七雄,许多立国时乃蛮夷之地。如周武王封姜太公到齐,当地夷人莱侯即来犯攻打,与太公争夺齐都营丘,莱国据《齐世家》指乃夷人。后太公诛当地夷人土霸才顺利发展渔米之利,成富强大国。 秦国初属蛮夷之国,未为中原华夏诸国重视。周孝王时赐秦地给非子,为周王室养马。后假借东方嬴姓为远亲,开始自称「嬴秦」,图洗脱大骆戎人出身。渐渐慕习华夏风尚,强调其华夏身分。楚国最初亦被视为蛮夷,华夏民族拒绝其参与中原国际事务。后楚统一蛮荆壮大,始有问鼎中原之事。战国后期东南边陲的吴国越国,本边陲蛮夷,吸收华夏文化,振作自强,竟能争霸天下。
炎黄子孙都是中国人汉族一词出现很迟,汉朝后方有。中国现有56个民族,以汉族为主。但汉族历代多年以来,都吸纳许多其他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接触,互相淬励而壮大,其实是多民族的混合。 (博主注:实际上已经无纯种汉族、华夏人、中国人,都是混血、杂交,没有真正汉族、华夏人,都是精神汉人、精神华夏人) 谁是中国人?今日视之,无论出自华夏或蛮夷民族,都是中国人。有句话说得很简单清楚,只要你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都是中国人。 (以上转自网路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