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副刊.王丹专栏】 民主的阴暗面?(ZT)日本前首相安倍晋叁先生在街头演讲的时候被刺杀身亡,震动了全世界,首当其衝的,当然是日本。在二战后维持了几十年的安宁,和平生活,受到这样的衝击,当然是震撼性的。在各界的反应中,我看到一条新闻说,日本摇滚天团ONE OK ROCK主唱TAKA就在IG上表示: 「为了不让他白白牺牲,日本人一定要再一次思考何谓民主主义。」 在巨大的精神震撼之下,人们会习惯性地对自己身处的社会和制度产生疑问,这本是正常的。 日本年轻世代历来被认为对政治冷漠,现在能提出这样的疑问,也是值得鼓励的。而这个问题本身,其实很值得思考和探讨。 如果TAKA真的对「何谓民主主义」产生质疑,我会推荐他看看社会学家迈克尔.曼的名着《民主的阴暗面》。这本书有一点标题党,似乎作者在否定民主制度。其实作者并不是否定,而是怀疑。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但很多人容易把它们溷淆在一起。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就需要进一步的阅读。对此,我有两点心得: 第一,作者在本书中强调的,是民主有时候会产生「多数人的暴政」这个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种族清洗问题。但本质上,他对民主制度有一种道德怀疑主义。其实,怀疑本身就是一种严谨的求知态度,天下没有任何人、任何制度是完美的,为了让任何制度尽量向完美的方向前进,不断地怀疑就是前进的动力。西方的民主观念本身,与基督教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繫,并受到基督教「除了上帝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是罪人」思想的影响,因此始终把批判和质疑做为知识分子的基本使命。正因为如此,「民主」在历史上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受到挑战,质疑,甚至批判的概念。但怀疑绝不代表否定,这两者有巨大的区别。我们对民主制度,对专制制度都会有怀疑和批判,但相比之下,人类社会还是採纳了民主制度,而否定了专制制度。这一点一定要釐清,才能认真去反思「何谓民主主义」的问题。 第二,民主这个概念众说纷纭,内含十分複杂,也有不同的表现形态,古希腊的城邦民主,与选举为基础的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治制度有很多的不同之处;做为一种思想观念的民主,和做为一种政治安排,一种公共行动的规则设定的民主,也不是一个意思。因此,泛泛地讨论民主的好坏,其实是一个陷阱,你很容易落入到鸡同鸭讲的境地,这也是民主概念到今天还在争论不休的重要原因。我不知道当TAKA说到「日本人一定要再一次思考何谓民主主义」的时候,他心中的「民主主义」的定义是什麽;但不讲清楚这一点就对民主主义提出质疑,是讨论不出什麽东西的。在《民主的阴暗面》中,作者针对的是民主理念产生的一种非常具体的现象,那就是民主有可能导致「种族的权利凌驾于公民的权利之上」,因而产生多数人的暴政,我认为这样的有具体针对对象的讨论,才比较有意义,也不会误导。 我之所以想到这些,是因为TAKA的质疑在今天的民主国家广泛存在,尤其是美国。具有左翼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大学中,努力引导青年学子对现在的民主制度进行反思,质疑和批判。如同我前面说过的,这在思考训练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如果不在一些基本的思辨前提和规范下进行这样的反思和质疑,也是有可能误入歧途的。 (转自自由时报) --------------分界线-------------- 《民主的阴暗面》(ZT) 是一部描写20世纪阴暗面史书,作者是迈克尔·曼 ,译者是严春松。 凶残的种族清洗为何是现代民主的丑恶面? 当同一片领土上,两个对立的种族民族主义组织都声称自己拥有国家主权时,危险产生了;当弱势的一方由于外部的支援而不愿屈服、选 择战斗,或者强势的一方认为自己能够骤然展 开锐不可当的武力行动时,冲突便升级了……行动升级并不只是“邪恶的精英”或者“未开化的民族”的杰作,它同样产生于领袖、激进分子以及种族民族主义的“核心拥护者”之间的复杂互动。 曼的解读聚焦于社会中的政治权力关系,令人信服地阐明了种族清洗的源头及升级过程,有助于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前言 第1章论点 第2章以往的种族清洗 第3章“我们,人民”的两种诠释 第4章新大陆的种族灭绝性民主国家 第5章亚美尼亚I:进入危险区域 第6章亚美尼亚II:种族灭绝 第7章纳粹I:激进化 第8章纳粹II:1500名施害人 第9章纳粹III:种族灭绝事业 第10章德国的盟友与援军 第11章阶级清洗:斯大林,波尔布特 第12章南斯拉夫I:进入危险区域 第13章南斯拉夫II:含谋杀意图的清洗 第14章卢旺达I:进入危险区域 第15章卢旺达II:种族灭绝 第16章反事实桉例:印度和印度尼西亚 第17章与当今世界种族清洗作斗争 --------------分界线-------------- 多数人暴政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多数人暴政(英语:tyranny of the majority),又称为多数暴力、群体暴政,是民主制度及「少数遵从多数」制度的一个本质上的缺点,用于批评由多数人作完全决定的制度,认为在该制度中将多数人的利益绝对置于少数人之上,使得少数丧失了受尊重权。一个重视人权的政府,会透过宪法作出权力制衡,以便在议会中应用权利法桉,从而阻止出现「多数人暴政」,以免出现立法屠杀少数民族或族群之类的法桉。 多数人暴政是用来质疑或反对民主制度及「少数服从多数」制度的而创造出来的一个政治词彙,一些政治学家将此原则与专制主义相提并论。也有论调认为,「多数人暴政」与「少数服从多数」制度还是有区别的。「少数服从多数」制度制定的规则相同适用于多数人和少数持异见者,但「多数人暴政」则对不同的人制定不同的规则及少数人的利益将永被牺牲。 在议会民主制度的国家,一般的议会设有「绝对多数制」,只要该政党在议会取得多数(majority),一般控制议会多数的议席,该政党便可以推动及通过一些具争议性法桉,甚至强行修改宪法,反对党无法通过参政发挥影响力的时候,这某种程度上也会被少数派说成多数人暴力。 在议会制中,一般通过宪法和权利法桉对议会进行限制,其目的就是减少这一问题。
--------------分界线-------------- 喀尔文主义预定论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喀尔文主义预定论(英语:Calvinistic doctrine of predestination),又称预选说,是喀尔文主义神学理论体系的中心理论和喀尔文主义者的主要救赎论,创始人约翰·喀尔文,由喀尔文精研了古代教父奥古斯丁的神学看法,加上宗教改革中的因信称义观点而成。 喀尔文主义的《西敏信条》宣称,上帝(神)「自由不变地预定了将来所要发生的一切」,喀尔文主义者认为神以其恩典指定某些天选之人(Chosen people)得救的命运,而其馀的人为他们自己所犯的罪,甚至是亚当遗留下来的原罪得到永恆的诅咒,堕于地狱。 《预选说》讲究的是「两大绝对」,「神的绝对主权」和「人类的绝对堕落」。神在创世以前「无条件的拣选」祂要拯救的人,所以一个人会得救,在这个人出生之前就已由神决定好了,跟这个人的祈祷与行善都毫无相关。一个人必须被神所预定得救,蒙有效的呼召(「更新」或「重生」)而得到神赐给他的信心,然后才会愿意相信耶稣基督,或者说想要去称义。但喀尔文主义者亦认为预定论和自由意志不矛盾,两者是并行不悖的。天选之人想要堕落都不行,是为「不可抗拒的恩典」(Irresistible grace),且一旦得救永恆得救,永远不会失去他们得到的救恩。 虽然天选之人不能确定自己将会得救,但天选之人在社会上负担重责大任,在工作上有杰出表现,在世间的荣耀是来自天命,如果人能奋发努力、笃信基督、服从教会领导、认真祈祷与行善,并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就是「天选之人的外在迹象」,所以信徒应该专一虔诚、勤俭致富,鄙视浪费与懒散,这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可见于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喀尔文主义五要点[编辑]所谓的喀尔文主义五要点,严格来说,应该称为「喀尔文主义预选说五要点」,或称为喀尔文主义对阿民念主义五要点之回应。喀尔文本人与其弟子未曾主动归纳出这五要点的教义,乃是喀尔文派神学家们,在1618年在荷兰多特召开的国际宗教会议中,因应阿民念派提出的五个关于救赎论的论点,而后在该次会议写成《多特信经》。后世的喀尔文派人士为了便捷记忆、了解《多特信经》对阿民念派的回应,遂发展出喀尔文主义五要点及TULIP(Tulip,鬱金香)的背诵口诀。 全然败坏(Total depravity)或完全无能力(Total inability),人类由于亚当的堕落导致原罪,而无法以自己的能力作任何灵性上的善事。 无条件的拣选(Unconditional selection),上帝无条件地拣选得救者,并非因为该人的行善积德,也非预言了该人即将因信称义。 限定的代赎(Limited atonement),基督受极刑是为那些天选之人而赎罪,不是为世上所有的人。 不可抗拒的恩典(Irresistible grace),又称有效的恩典(Efficacious grace),天选之人不可能拒绝上帝的救恩,上帝的恩典,不可能因为人的原因而被阻挠,因为神恩强势,无法拒绝。 圣徒恆忍蒙保守(Perseverence of the saints),又称永远的保障(Eternal security)、一旦得救永恆得救(Once saved, always saved,OSAS)已得到的救恩不会丧失,上帝必能保守并引导天选之人在信仰的路上得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