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吹爱国主义又想避免战争,当今中国与战前日本差不多幼稚(ZT)现在的中国,简直是开战前的日本代表威权统治也可以良善治理阵营的中国,最近和自由民主国家频繁吵架。先是紧缩香港选举空间,接着两位首席外事官员杨洁篪和王毅,在安克拉治和美国官员大吵;还有驻法大使卢沙野也和法国人为了台湾议题不愉快,最近国内舆情又因为「新疆棉」的事情而民族主义充满,杯葛成衣厂商。
针对最近的战狼情绪,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拿1900年的「八国联军」为题,强力回击自由民主阵营的批评,虽说有那么一点「谁是慈禧」的荒谬,但华春莹的说法,代表了官方的主旋律,从晚清被列强欺负,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人拿来和日本幕末到明治的时代氛围来比拟。但我倒觉得,比较像是1930年代一步一步落入毁灭性战争泥沼的战前日本。 代表自由民主昂扬时代的大正天皇,死于1926年,很多人认为这代表「大正民主」的终结。不过一个时代的终结,往往有其预兆和后情,「大正民主」背后的自由气氛,是因为日本开始有了多数党组阁的议会内阁制,从政府拥有绝对权力,进入民权时代所带来的改变。同时,激进的、温和的,各种进步主张、左翼理想,也各自有了一些社会支持,成为政治力量,政府虽偶有弹压,但大多投鼠忌器。 到了昭和天皇继位,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渐渐昂扬,保守派忧心太过自由的政治,会冲击社会秩序,因此主张严厉弹压左派。而在富国强兵气氛中壮大的军队,则因为民族主义的气氛,变得越来越不受控。军队先介入中国北伐,在山东和蒋介石的北伐军冲突;后来还在东北皇姑屯炸死了亲日军人张作霖。这些鲁莽的行动,不仅没有阻止中国统一,反而惹怒了张作霖儿子张学良选择易帜,选择和蒋介石同一阵线。 接着,日本在华盛顿军缩会议中的让步,也让海军抓狂。主张让步的海军大臣财部彪,被海军内部大老们毫不留情地攻击,连出国开会带夫人,都被说成「打仗带老婆」。首相若槻礼次郎在国会询答时,表示军缩已经请示过天皇,却被批评是「统帅权干犯」,在议会被在野党轰得体无完肤。 此时无论是陆军还是海军,以民族主义为核心思想,讨厌议会政治、不愿屈服国际压力的气氛正逐渐成为主流。
最夸张的是1931年的「满洲事变」,在若槻政府「不扩大事端」的要求下,关东军却一口气发兵到中国东北主要城市。另外,朝鲜军司令林铣十郎甚至不待命令,直接命令军队度过鸭绿江支援,而若槻内阁也只好摸摸鼻子认帐,没有惩处任何军官。 军队无视于政府命令擅自行动,还受到政府包庇,已经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 1933年的「GO STOP事件」就是军队无法无天的例子。事出于一名小兵在大坂闯红灯,被警察拦下,小兵跟警察大吵,认为警察不能指挥军人。此事最后导致军警闹得不可开交,军队还结伙打砸警局,最后搞到天皇必须出面调停。结果带兵闹事的军官寺内寿一,后来官运亨通,当到陆军大臣、台湾军司令官和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日本战败时他是南方军司令官。 此外,在「GO STOP事件」的前一年,首相犬养毅被暴走的海军政变杀死,也是军队无法无天的例子。犬养是继滨口雄幸之后,第二位被右翼人士杀死的首相,只是滨口是被民间人士刺杀,犬养却是在政变中牺牲。暴走的海军年轻军官事后虽然都遭到惩罚,但海军大老们多半对暴走的年轻军官多抱着同情。omain 犬养被刺的「五一五事件」后,日本议会内阁宣告结束,务实能干的海军大将斋藤实出面组织「举国一致内阁」来收拾残局,但同情民族主义的气氛,后来更引爆为更大规模的陆军政变「二二六事件」。 「二二六事件」是军队中比较保守谨慎的「统制派」,和激进的民族主义者「皇道派」间的冲突,最后因为天皇支持「统制派」而让政变失败收场。 政变之后为了安抚军方,内阁组成中的陆相、海相两职恢复「现役武官制」。意思就是未来如果没有军方同意,内阁就无法组成,这个后果导致后来任何反战的内阁动辄就被倒阁,甚至1945年日本投降之前,陆军内部还有要求陆军大臣辞职,导致主张终战的铃木内阁下台,才能战到最后一兵一卒这样的主张。 当然神国日本的疯狂行动不只这些,后来还有贸然成立满洲国、退出国际联盟等等莫名举动,尤其是退出国联一事,主事的松冈洋右一开始非常懊恼,还在外国避了一阵子风头。没想到回国后,发现国内舆论居然一片叫好,全日本都觉得他是对抗西方国家欺负日本的英雄,国联根本不重要,退出也无所谓,松冈自己想必也觉得相当荒谬。
到了1937年卢沟桥事变,当时的内阁也是要求要避免扩大冲突,结果军方不听指挥,引发为华北全面冲突。为了引开国际目光,日军还在上海发动冲突,演变成日军和中国主力部队全面战争的「淞沪会战」,这也是军方不听指挥、鲁莽行动的结果。当然,受制于军方倒阁威胁,无法压制军方的内阁,也要负很大的责任。 日中全面战争后不久,日本开始感受到美国禁运的压力。国内开始有「ABCD包围网」的说法,取美国、英国、中国和荷兰四国同盟的立场,鼓吹日本如果要成为世界强国,就要跟ABCD四国在太平洋地区一决死战,突破包围网。 这种想法简直跟中国庚子拳乱大战八国联军差不多幼稚,对于幼稚的民族主义,战前首相米内光政、近卫文磨都抱着反对态度,甚至后来要求东条英机组阁,也是因为天皇觉得只有他能管住军队,避免全面战争。然而这些政府官员,都没有能力阻止民间的爱国主义气氛,以及被这种气氛拖着走的决策风险。 整个昭和时代,政府和民间就在不想打、想打两种意见拉锯的过程中,一步一步迈向毁灭性的战争。 政府一面鼓励爱国主义,一面又想要避免战争,这种自相矛盾、左手打右手的做法,根本就不可能形成一个合理的政策。
历史通常是以古鑑今,写这篇文章也是想提醒中国政府,一边鼓吹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却又一边想要阻止军方、小粉红失控爆走,这种做法的危险,当年的日本的下场殷鑑在前,实在不宜重蹈覆辙,应该回头是岸。 责任编辑:罗元祺 核稿编辑:翁世航 (以上转自网路关键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