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均為油管視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rRGjEw-HO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mOw1lZ2U5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DOEIu7-T9w
-------------分界線-------------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过得很冷清(ZT)胡平评论文章:又到五四了。五四是青年节。今年的五四青年节过得好像很冷清,既没见举办什么大型的纪念活动,也没见中共领导和官方媒体大做文章。不错,很多官媒都在显要位置上刊登了习近平关于青年的讲话,不过一看,全是过去讲的。 今年国内的五四缺少节日气氛,说来也情有可原。因为在这段期间,中国的年轻人普遍很郁闷。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3月份全国失业率为5.3%,但16至24岁的青年人失业率却高达19.6%。很多年轻人找不到工作,有工作的薪资也很低。今年的大专毕业生多达1160万,破历史记录。其中相当一部分将面临 “毕业即失业”的命运。近来,年轻人求神拜佛的格外多,甚至还出现了好几起相约自杀的。这一系列负面信息,都给今年的五四投下了深重的阴影。
关于五四,有必要多说几句。
五四是两岸三地和海外华人唯一一个共同的政治性节日。五四的历史地位奇特,越到后面越成箭靶子,什么箭都往上射。五四被不同的人赋予了不同的意义,以至于到后来,一般人都分不清什么是它本来的意义,什么是它引申的意义,以及哪一种引申的意义更真实、更合理。 五四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发生在1919年五月四日当天的学生运动和随后几天在全国多个地方发生的有学生也有市民参加的的街头运动;五四的另一个意思是指在1919年前后几年间发生的新文化运动。这是有联系也有区别的两件事。 在五四运动中,学生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思想界大力推崇“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与科学),有人还提出了“打倒孔家店”。要说五四运动是当代中国激进主义的滥觞,应不为错;但要说在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有多大的影响力,那就未必了。五四时期,思想界百家争鸣。在那时,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只是其中的一家一派,而且还是比较小比较弱的。这也难怪。因为在那时,国人知道的那点关于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东西,全都是三手货四手货,连《共产党宣言》都是在五四运动过去一年多的1920年8月才有了第一个中文译本。连中共创始人、第一任总书记陈独秀,都是在五四运动一年多以后才宣布自己是共产主义者的。 五四运动大力推崇的是德先生赛先生,不是马(克思)先生共(产主义)先生。五四的学生领袖,没一个姓“共”。至于毛泽东。五四时期的毛泽东,还不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徒,也不主张暴力革命。五四时期的毛泽东思想很庞杂,主要是无政府主义。五四运动爆发时,毛泽东在湖南。他和湖南的青年一道成立了湖南的学生组织,和北京的运动相呼应。在这一年的7月,毛泽东在湖南创办《湘江评论》,他在发刊词主张的是“呼声革命”、“无血革命”。中共说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但是我们要知道,就在五四那一天,北京学生游行到美国公使馆门口,高呼的口号是“大美国万岁!威尔逊大总统万岁!” 以上这些事实,就连中共体制内的一些学者专家都写到都承认的。只不过由于中共一向篡改历史,并且利用宣传机器大力鼓噪,蒙蔽了不少人。今天我们纪念五四,有必要说明这些真相。 -------------分界線-------------
五四青年节的中国年轻人:我们要的是公平与尊严(ZT)2023年的五四青年节,中国年轻人正面临着各式各样的升学、工作与生活压力,除了青年失业率逼近20%外,近来也频传集体相约自杀事件。中国年轻人告诉美国之音,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尊严与公平的对待,每当一种卑微的自我伤害、甚至是自我摧毁式的控诉行为出现的时候,它预示的很可能是在不远的将来,就会有一种排山倒海式的愤怒表达,比如白纸运动。
中国年轻人现状 两年前从福建一所“双非”大学(指非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非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其它本科高等学校)毕业的阿宝,至今没有工作,也没有收入,他每天窝在图书馆读书,一天只吃两餐,真的没钱了就去当一下外卖小哥,他说这是为了“二战考研”(第二次考研究所)在做准备。阿宝深知自己并非来自一流大学,所以光拿大学文凭在外面的企业也找不到工作,所以必须要“考研”才有希望。他说, 现在除了考试,其他的都不敢多想,但自己也不晓得哪一年才能考上,更不用谈什么未来买房的梦想。 中国青年失业率高,近来又频传相约集体自杀事件,中国年轻人告诉美国之音,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一种有尊严与公平的对待,每当一种卑微的自我伤害、甚至是自我摧毁式的控诉行为出现的时候,它预示的是一种很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就会有排山倒海式的愤怒表达,比如白纸运动。 — 美国之音中文网 (@VOAChinese) May 4, 2023 另一位就读音乐专科的淑敏,已经大学毕业四年,她现在在深圳从事音乐相关的服务业,包括当音乐家教,偶而也接一些商演工作,一个月的薪资大概四、五千块人民币。她对美国之音说,这样的薪资在很多城市生活或许还过得去,但在深圳来讲非常低,生活压力很大。 淑敏说,她大部分的同学都有工作,至今仍失业的也有,但不多,只是大家的薪资都不高。她认为,有工作的同学最后都是向“低薪”妥协,她自己也是;而还没有找到工作的人,是一些不愿意向低薪妥协的人,因为他们从小就被灌输要好好念书,长大了才有出息,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在大学奋斗了这么多年,如果最后只换来一份不体面的工作,代表过去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想起来就令人“不甘心”,所以不愿屈就,但持续找不到足以匹配的工作的结果,只是令失业的同学对人生越来越悲观。 去年自山东大学毕业的小华现在也没有一份正式的工作,她说她的同学有一半的人都没有工作,即便有工作的人进到企业以后,只做两、三个月就被公司以未通过考核解雇了,所以很多人变成只好继续考研究所,一年没考上就考第二年、第三年,“备考时间变得很长”。 小华表示,她现在做的是国有企业的实习工作,但其实是连薪水都没有的,只有一点交通费和保险费的津贴,大概1000多块人民币而已。她认为,这种实习计划只是政府为了美化青年失业的问题而已,除非政府有补贴,否则根本不够年轻人生活,对年轻人不具吸引力,“实在是没办法了才去做”。
炫富文揭社会不公 中国除了苦于找不工作的年轻人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无助悲观外,另有一批年轻人出生自富有家庭,而不忘在网上炫富。三月底,有一名微博帐号为“北极鲶鱼”的网友发文,她自称是一名中共退休官员的孙女,家中有高达9位数的存款,并称“我家那么多钱都是韭菜供的,我怎么能不喜欢呢”。该帐号已被封禁。
出生在江苏、去年取得香港城市大学哲学博士的青年学者徐全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该炫富文在中国网络引发轩然大波。 中国年轻人之间最近流行着一句话:“他在羞辱你,但是他讲的从来都是实话”,意思是大多数的人都是在基层戮力打拚,即使辛苦一辈子也累积不到九位数的存款。徐全说,该网友的发言在年轻人心里留下深重的创伤, “因为她揭开了中国社会非常敏感的贫富不均以及不公平的问题。” 他表示,现在中国年轻人要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收入,他们还要的是一个公平竞争的机制与尊严,虽然彼此出生的起点不同,但是年轻人可以透过自身的努力与公平的机制,达到在社会上向上流动的目标,从而实现自己人生的飞跃,从基层变成中产,然后他们的下一代也可以透过自身的努力,从中产变成社会精英 。 徐全说,这位暴露家中有九位数存款的年轻人,恰恰显现出中国两种截然不同的年轻人状态,一种是在体制的优越感所带来的舒适环境中甘之如饴的年轻人,另一种是近来频传集体相约自杀的年轻人。他说,从那些寻短的年轻人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他们对于这个社会、对于自我人生深深的不满、失望,甚至是控诉。” 相约自杀事件频传 四月初中国知名景点张家界天门山玻璃栈道,4名来自不同省份的年轻人有3人翻越了安全护栏跳崖身亡,另一人被及时阻止后紧急送医,但因此人跳崖前已服毒,经抢救无效死亡。他们的年龄介于22岁到33岁之间。 4月24日凌晨,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公安发布警情通报,在4月22日傍晚有3名来自不同外省的年轻人,在什邡市蓥华镇的一个森林深处服毒自杀身亡。身份证上的信息显示,三人均是90后。 除此之外,天津市也传出在3月19到3月23日的5天内有7名学生轻生。成都自本学期开学后也已出现了十几起学生轻生案例。 徐全表示,在白纸运动爆发之前,中国大学生曾经用一种集体在地上狗爬的方式,来表达对于大学校园清零封控的不满跟抗议,当时很多中国媒体都觉得这是一种行为艺术,认为是年轻人在标新立异,没有想到过不了多久,白纸运动就爆发了。 徐全说:“所以每当一种卑微的自我伤害,甚至是自我摧毁式的一种控诉行为出现的时候,它预示着很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就是一种排山倒海式的愤怒的表达,所以我觉得这一点是应该引起中国官方深思的。”
年轻人失业率高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3月份全国失业率为5.3%,但16至24岁的青年人失业率却高达19.6%。很多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干脆跑到寺庙拜拜,把谋职的希望寄托在神明身上。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4月24日启动实施“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推进计划”,推出10项具体行动,意在“千方百计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以解决今年预估将会有破纪录的1160万大专毕业生投入就业市场的问题。 这10项行动包括“就业政策落实”、“公共部门稳岗扩岗”、“创业服务支持”、“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服务攻坚”等行动。其中,官方将在毕业生离校前发出公开信,提早公布服务管道。离校后并对未就业的毕业生展开实名帮扶,针对性提供职业指导、岗位推荐、培训或见习机会。 中国一位不愿具名的大学教师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透露,中国高校有一项“就业指标”,学生毕业后必须要回报就业状况,如果学生的就业率不高,会影响到明年度的招生名额,所以就业回报 “灌水”的不少。 这名老师表示,按照领导的说法,对于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老师“必须要持续不断地给他做思想工作”,因此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多老师为了“绩效”只好不实回报,他们会请学生至少交个证明回来,“有没有工作是另一回事”,然后老师再拿去给亲戚朋友盖公司章,“就这样应付过去了”,所以大学毕业生的实际失业率,一定比数据上的更严重。 稳就业措施 为了解决青年失业问题,广东近来就有一项“三乡行动”引发关注,预计到2025年底,将动员30万青年下乡工作,包括“累计组织10万名青年下乡帮扶、联系服务10万名青年返乡实践、培训服务10万名青年提升兴乡技能”,高校毕业生和研究生都在招募人选之列。外界认为,此举也能避免因失业引发的动乱,并缩小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贫富差距。 中国国务院办公厅4月26日也发布了《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强调要多措并举,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将动员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募集不少于100万个青年见习岗位。
台湾世新大学助理教授吴巨盟表示,中国年轻人找不到工作的原因,首先是跟中国在1999年之后的高校扩招有关,因为拥有本科学历的大学生数量大幅提升,超过了原先就业市场的需求,以致很多人一下子找不到工作。其次是产业结构改变,疫情封城造成很多外商企业撤离中国市场,对中国就业市场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第三个是教育系统的问题,也就是学生所学的专业跟市场所需人力可能无法完全的搭配。 他说,另一个则跟年轻人的就业态度有关,他们因为生活压力大,对人生感到悲观,所以很多人选择“躺平”、“佛系”过活。 吴巨盟表示:“我觉得这个情况如果没有持续因应的话,中国大陆会出现相对的社会不稳定,甚至带来政治的不稳定。”
虽然中国政府的就业计划在短期内或可解决青年失业的问题,但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仍值得观察。不过,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中国年轻人异口同声表示,在稳就业之余,他们也希望能获得一些心理疏导和社会关怀的资源,因为曾有研究显示,中国的隐形抑郁症人数有将近一亿人,但很多人都羞于启齿,不愿主动就医,但中国社会在这方面的辅导机制并不完善,以致无法及时干预或介入治疗,造成年轻人的生活压力与精神压力都特别大。 26岁的安徽人陈宇镇现在已经“润”到美国了。他对美国之音说,中国政府应该要有一些社会福利组织,不管是由政府还是民间主导的都好,以缓解中国年轻人的课业与就业压力。 他还说,如果中国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实在太大的话,“可以的话就尽量润到其他国家,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分界線------------- 奧威爾〈論民族主義〉:民族主義是一種具強烈排他性的非理性信仰(ZT) 作者|趙崇任 前言:少人重視的〈論民族主義〉提到喬治・奧威爾,大部分人會直接聯想到政治色彩強烈的《動物農莊》與《一九八四》。寓言小說《動物農莊》以動物取代人類作為主角,明顯地影射了一九一七年俄國的十月革命。奧威爾藉此嚴厲地批判了史達林,假社會主義之名,行極權主義之實。反烏托邦小說《一九八四》繼續將重點擺在極權主義,並探討了過分的權力擴張。其中的「老大哥在看著你」(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這句話,如今常被用以形容無所不在的監控。由此可見,奧威爾對於政治權力有一套自己的哲學見解,而這很大一部分反映在他的〈論民族主義〉(Notes on Nationalism)這篇短文中。 奧威爾|《一九八四》與《動物農莊》;一個人道主義者的道德勇氣 儘管喬治・奧威爾及其文學創作在全球享有極高的知名度,但〈論民族主義〉中的論述卻沒受到重視。其德文譯本(Über Nationalismus)直到二〇二〇年才首次出現,而中文譯本至今更是沒有。奧威爾的這篇短文發表於一九四五年十月,而《動物農莊》出版於同年稍早的一九四五年八月,至於《一九八四》出版於一九四九年六月。三者時間相距不遠,因此可以說都建立在相似或甚至相同的思想上。如此一來,在詮釋奧威爾作品與理解其政治思想時,〈論民族主義〉便是的一個重要的參考對象。 「民族主義」與「愛國主義」儘管奧威爾使用了「民族主義」(Nationalism)一詞,但他嘗試釐清的概念與常見的民族主義並不完全相同。他在書中表示,只所以使用「民族主義」一詞,是因為探討的概念沒有相對應的字詞,而「民族主義」是最接近的概念。差別只在於, 奧威爾的「民族主義」不侷限於國家與民族,而是一個更廣泛的概念。他將指涉對象擴大至某個單位(unit)與其成員,因此也可以是某教會與其教友。甚至這個單位不必有實體,因此也可以是特定的種族群眾。不可否認的是,奧威爾的概念有著明顯的政治色彩。 奧威爾〈論民族主義〉(Notes on Nationalism)(Penguin Books) 他在書中首先將「民族主義」與「愛國主義」做區隔,並認為兩者看似相似,事實上卻完全相反。 原因在於,儘管兩者所指涉的成員都與認同單位建立了「忠誠」(Loyalty), 但愛國主義者的忠誠是內斂的, 而民族主義者的忠誠是有侵略性的。 奧威爾將兩者最大的差異具體地描述為, 民族主義者永遠在追求權力。 他們將自己的認同視為至高無上的真理,並試圖使他人俯首稱臣,甚至剷除異己, 例如德國的「納粹主義」與日本的「軍國主義」。由此可見,奧威爾的「民族主義」具有強烈的排他性,而這種排他性是非理性的。 民族主義者的忠誠是一種信仰,而這種信仰會蒙蔽人的雙眼。 奧威爾藉此解釋了,政治評論員與軍事專家的判斷經常失準的現象。明明是該領域的專家,卻經常對相關議題做出錯誤的分析,甚至還會說出荒謬的言論。奧威爾認為,關鍵就在於他們的非理性認同,因此唯有與事件無關的「局外人」能做出較正確的判斷與分析。 延伸閱讀——匈牙利中歐大學殺校風波:學術自由與民粹主義的瓦解 除此之外,由於民族主義者總是在擴張權力,因此單位若是國家,便無可避免地會涉及外交事務。 奧威爾稱這種具侵略性的對外行為是「武力外交」(Jingoism),其近似於如今常聽到的「戰狼外交」, 而近代最具代表性的即是「共產主義」。一旦民族主義者有了認同的對象,雙重標準並不罕見,例如可能在自己的國家主張和平,卻在其他的國家燒殺擄掠。 在這些人的思維模式中,「我們」永遠是對的,而「他們」永遠是錯的。對於這種矛盾的現象,關鍵仍舊是非理性認同, 因此奧威爾以此為基礎,近一步列出民族主義者非理性思維的三項特徵,亦即 「執著」、「不穩定」與「漠視現實」。 延伸閱讀—— 佩里·安德森:當今的新自由主義、烏托邦主義和民粹主義(上) 佩里·安德森:當今的新自由主義、烏托邦主義和民粹主義(下) 「民族主義」的非理性特徵「執著」指的是民族主義者的自我優越心理,而這種優越感建立在其與特定單位的隸屬關係上。若涉及國家,這種優越感幾乎會涉及一切,例如奧威爾舉例的文學、藝術、語言、運動等。因此要民族主義者承認有更優越的他者存在,幾乎是不可能的,反而可能會激起其抗拒的防衛機制。
「不穩定」指的是民族主義者對於認同單位的忠誠度,而奧威爾將其中的組成區分成三者,亦即民族主義者、認同內涵、認同單位。換句話說,民族主義者執著的不是認同單位,而是信仰般的認同內涵。原因在於,他們投射認同的對象並不保證能永遠符合期待。舉例來說,美國之於民主價值、蘇聯之於共產主義,但沒人能夠保證,其中的關連能恆久不變,而這正是奧威爾提出(忠誠)不穩定的原因。 延伸閱讀——一文讀懂 Antifa!特朗普指的恐怖組織,實為美國矛盾的代罪羔羊
「漠視現實」指的是民族主義者的具體非理性,亦即他們會否認甚至無視歷史與事實,並深信自己的理解才是正確的,例如「猶太人大屠殺否定論」。在這類議題中,又以戰爭的傷亡人數最常被拿來做文章,因為少有人能夠親自確認真實數字,而這又與「陰謀論」產生了一定的關聯。奧威爾因此認為,在民族主義者的思維模式中,「真假」與「虛實」是並存的。他們會依照自己的認同與意識形態選擇相信的內容,並活在一個自認為優越於一切的幻想中,而這種幻想當然是與現實脫節的。在這些特點的基礎上,奧威爾接著以英國為例,將民族主義活動略分為三類,亦即「積極型」、「轉換型」、「消極型」。 延伸閱讀——禪學、「後.真相」和語言哲學 英國的「民族主義」類型「積極型」民族主義建立在自我優越心理上,而奧威爾舉了「新托利主義」、「凱爾特民族主義」與「猶太復國主義」為例。他解釋,「新托利主義」與「托利主義」的差異為,新托利主義者不願承認,英國輝煌與影響力不再的事實。除此之外在國族認同上,儘管威爾斯、愛爾蘭與蘇格蘭都各自有不同的反英情緒,但「凱爾特民族主義」卻與其不同。凱爾特民族主義者的反英情緒不是純粹的反對,而是建立在自我優越心理上,亦即認為自己較偉大,並較盎格魯—撒克遜人有文化涵養,因此帶有歧視色彩。 「轉換型」民族主義反應了認同關係的轉換,而奧威爾舉了五個例子:「共產主義」、「政治天主教主義」(Political Catholicism)、「膚色意識」(Colour Feeling)、「階級意識」(Class Feeling)、「和平主義」。他在「階級意識」方面認為,由於無產階級的團結,與民眾對於資產階級的厭惡,英國中上階級的知識份子逐漸失去了原有的優越感,反倒對無產階級產生了某種程度的羨慕。至於「和平主義」,奧威爾指的事實上是特定的和平主義者。他認為,部分主張和平的英國知識份子,是基於對西方民主制度的排斥(尤其在面對與專制國家的紛爭時),而不是真正地反戰與愛好和平。 馬克思: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 「消極型」民族主義則建立在對於他者的排斥與反對上,而奧威爾舉了三個例子:「反英主義」、「反猶太主義」、「托洛斯基主義」。他表示,儘管二戰期間的英國反英主義者不至於希望看見自己的國家受辱,卻也不希望德國與日本獲勝。在如此矛盾的情況下,他們寧願由美國或俄國終結戰事。至於「托洛斯基主義」,奧威爾指的事實上是更廣泛的概念,包含了「無政府主義」、「民主社會主義」與「自由主義」等所有反史達林政權的立場。其中的關鍵在於「排斥」,無關史達林政權本身的好壞。 托洛茨基:不斷革命論 建立全球共產主義社會的目標 奧威爾最後強調,僅管內容可能有些簡化,但他的目的是要讓讀者認識「民族主義」的特點,並不認為提及的族群都是如此地惡劣。除此之外,民族主義思想並不總是無稽之談,也可能有參考價值。重要的是,不能以信仰的方式照單全收,而要理性地思考,否則便與被恐懼、憤怒、嫉妒與權利迷惑的民族主義者沒有差別。他並認為, 民族主義是能夠克服的,關鍵在於人們的道德良知。 人們得先確定目標對象,接著再確定自己的感覺,最後是擺脫偏見。重要的是,承認自己心中對於他者的情緒,才能夠理性地做抉擇。 結語:非理性「沒有下限」讓人擔憂顯然在喬治・奧威爾眼中,「民族主義」是一種具有侵略性與非理性的負面概念,而這個現象在超過半個世紀後的今天依舊存在。甚至可以說, 隨著科技的發展,資訊傳播的速度更快也更廣,因此民族主義有更猖獗的跡象。它如今被許多當權者看作是人性的弱點,因此被反操作成了政治作戰工具,也就是如今常被提及的「假新聞」與「資訊戰」。 要自由還是要命?疫情當前,美國還在討論口罩令有否侵犯自由? 儘管奧威爾認為,民族主義是能夠克服的,但顯然並不容易,因爲謾罵總是較思考簡單。更令人擔憂的,是 奧威爾提及非理性「沒有下限」的情形,亦即有些論述儘管在 旁人看來荒謬至極,當事人卻因為被蒙蔽雙眼而深信不疑。 這意味著,打擊假新聞僅能夠降低錯誤資訊的數量與傳播,並不是對抗民族主義的根本方式。邏輯與事實並無法說服民族主義者,因為他們會在正確的資訊中,選擇性地相信有利於自己「信仰」的內容。如此一來,關鍵還是在民眾主動與積極的理性思考,以及對於道德良知的堅持。 延伸閱讀德國的古典民族主義理論——赫爾德:各民族生成不同的特性 並無一個民族天生優秀或低劣 原文網址: 奧威爾〈論民族主義〉:民族主義是一種具強烈排他性的非理性信仰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565039?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以上均轉自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