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萬維讀者網 -- 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首  頁 新  聞 視  頻 博  客 論  壇 分類廣告 購  物
搜索>> 發表日誌 控制面板 個人相冊 給我留言
幫助 退出
     
  昭君的博客
  我思故我在
網絡日誌正文
成功不是偶然-- "Outliers"讀後感(中) 2011-11-23 15:27:01

如果人的智商不是決定職業和人生成功的直接因素,那麼那些獲得“超級成功”的人們身上,又有哪些共同特點呢?在書中,作者將其總結為:家庭環境,後天努力,和天時地利人和的外部因素。

上篇在介紹Terman  對1430位天才兒童(智商高於140)的追蹤調查中,提到他在這些研究對象長大之後,對其中一半的人做過一個對比。他根據這些人成年後的職業成就,將他們分為三個群體--  A Group ("the stars"),B Group (the ones who had satisfactory achievements) ,和  C Group ("the failures")。必須記住的是, 這些人的智力水平都是人群中的姣姣者(所謂的 top 1% of the top 1%),那麼是什麼外因導致了他們後來的人生軌跡如此不同呢?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Terman 對這些研究對象的各種背景進行了再度分析,包括他們的身體和精神健康狀態,他們的業餘愛好和職業興趣,甚至包括所謂的“masculinity to femininity ratio score”。出乎他和很多其他觀察者意料的是,最後他發現,只有一個因素真正在起作用,那就是這些研究對象的家庭背景!

第一個群體的孩子,幾乎無一例外地來自中產和中上階層。他們的家中一般都有很多書籍,半數以上的A Group 成員的父親有大學或者更高的教育水平(請記住,這個研究是始於1930年代,在那個時候獲得大學文憑的人相比現在要少得多)。而在第三個群體中,大多數來自中下層階層,而且幾乎三分之一的孩子的父親或者母親在八年級之前就已經輟學了。

那麼,這兩個群體的父母,除了本身經濟和教育程度上的差別外,在對孩子的教育和培養的方法上,到底又有多少不同呢? 社會學家Annette Lareau 的一個研究發現可以對此問題提供有意義的回答。幾年前,Lareau通過對 一群三年級孩子和他們父母的跟蹤觀察發現,中產階級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可以用“concerted cultivation" 來形容---這不僅僅包括為孩子提供父母可以提供的所有學習技能的機會(音樂,體育,和其他各種課外活動),更重要的是,這些父母有意地培養孩子和社會中的其他成員(包括成年人和擁有權威的人,比如老師,醫生等等)進行對等的交流,並有意識地讓孩子認識到,生活中的很多東西是值得爭取的(the sense of entitlement)。而相比之下,中下層階層的父母,則往往對孩子採取“聽之任之”,“放羊”式的教育方式(the so-called natural growth method),他們自己在面對有權威的人的時候,都常常表現得很畏縮的,沒有自信,因此也無法培養自己的孩子如何與社會中的這些群體進行有意義的交流了; 當然,這裡我們不應該對後面這一群體的父母過於苛責,因為他們之所以沒有像前者一樣對孩子提供更好的引導和培養,除了他們自身教育程度和經歷的缺陷以外,也有經濟方面的限制。但毋庸質疑的是,這種缺乏父母有效引導的環境,扼殺了這些孩子本來擁有的天份,讓他們沒有能夠成為對社會更有貢獻的人。這裡的極端例子,當然應該是 Chris Langan 了。

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再來看上篇中Chris Langan 弟弟的那段話,就可以更深刻地意識到,Langan的悲劇,並不是他的缺乏情商(這當然是事實,但只是表象),而是他的成長環境根本就沒有給予他培養和發展適當的情商的機會!!! 從這個角度來講, Chris Langan 的確是一個不折不扣的“outlier”。

書中在“Maritas Bargain”一章中,還提到另外一個研究,是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ociology Professor Karl Alexander 跟蹤比較650位巴爾第摩公立學區的小學生(Grades 1-5)在閱讀和數學方面的表現的。研究者將這650位小學生按家庭收入背景分為三個群體(Low, Middle, and High), 然後比較他們在學年開始和學年結束的California Achievement Test 成績,以及本學年結束時和下學年開始時的考試成績。出乎研究者意料之外的是,在九月到次年六月這段時間中(beginning of school year to end of school year),這三個群體的學生雖然起點水平有差別, 但他們的“improvement” 程度沒有太大差別; 經濟條件最差的三年級學生在學期開始到學期結束這段時間內的進步程度,甚至高過另外兩個對比群體; 但當他們結束暑假, 回到學校的時候, 顯著的差別就表現出來了--  Middle 和High 兩個群體的孩子在暑假期間因為父母提供的各種夏令營和其他的 enrichment 機會,保留了大多數該學年獲得的知識, 並在暑假期間也繼續進步; 但經濟條件最差的群體, 則在暑假期間“失去”了許多本學年學習的所得 --在暑假期間他們的“knowledge gain”大多是負值!(因此, 有專家認為避免這樣的“knowledge loss”發生的辦法,就是縮短暑假長度,或者像書中介紹的 KIPP - or 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 Charter Schools那樣,使用 year round school design); 但能夠上KIPP 這樣的 “reformist programs ”的學生畢竟是少數,而要公立學校延長學期肯定是難於上青天的事情,只要看看芝加哥公立學校為了延長 school day 而面臨的工會反對就知道這樣的改革有多難了。

 

從這些研究來看,父母對孩子創造的成長環境,對孩子的學業和今後的成就是很有影響的。當然,有了這些外部環境也不能保證孩子就能成才,因為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後天的勤奮努力。用作者總結的規律來說,就是“一萬小時法則”。


一萬小時法則

無論中外,人們對於勤奮和成功的關係都很有體會。“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笨鳥先飛”,“勤能補拙”等等,都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勵志”古訓;而愛迪生的“天才只是1%的 靈感加99%的勤奮”,在西方也是深入人心的名言。

在這本書中,作者提出了一個“一萬小時法則”,並用了不少“超級成功者”的例子來說明這個法則的普適性。也就是說,為了在一件事上達到優秀的水平,一個一生中至少要花一萬小時專心致志地練習和培養與此有關的技巧和能力。書中用了大量篇幅介紹後來成為Sun Microsystem 創始人的 計算機程序天才 Bill Joy 早年的經歷來說明“一萬小時法則”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計算機編程是一個需要“機靈”的行當 。Joy 1971 年進入密西根大學,打算學習數學或者生物專業。巧的是,正是在這一年,在當時絕對稱得上 cutting edge 的密大計算機中心對學生開放了。十六歲的 Joy “不小心” "stumbled across the computer center“, 從此就被計算機這個充滿誘惑的行當勾住不放了(“and he was hooked" )。從那時起,他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待在計算機中心練習編程;根據他自己後來的回憶,他那時每天花在計算機編程上的時間大約為8-10小時。1975年他進入伯克利加大深造,在那裡他更是沒日沒夜地沉浸在程序世界中。他常常編程到早上兩三點鐘,有時就在計算機前睡着了。對這段intensive programming training and practices  在自己專業能力的作用, 這樣說:“I was still relatively incompetent even before I got to Berkeley. I was proficient by my second year there. Thats when I wrote programs that are still used today, thirty years later". 他和其他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還偶然發現了一個“偷時間”的小秘密(因為計算機中心的計算時間不是完全免費的,而沒日沒夜地編程,如果照常規收費的話,可能超過了普通學生的負擔能力,但因為這個偶然發現的小小的“glitch”,他們可以放心大膽地“超時”編程而不用交付額外費用)。而從大學開始到他在伯克利獲得博士學位這段時間裡花費在編程上的時間,加在一起大約是多少總數呢?---您可能猜到了--正好一萬小時左右!

用 Gladwell的話來說,計算機編程並不是一個“old boy network”這樣的行當,而是一個靠真本事吃飯的競爭極其激烈的領域。即便像 Bill Joy 這樣的“天才”,如果沒有成長過程中日積月累的專業訓練,也是不可能取得他日後那“千萬分之一”的成就的。熟悉計算機發展史的朋友會知道,在70年代早期,能夠有機會在計算機
中心一待就是一整天編程的人,是多麼的幸運,因為那個時候這樣的大型計算機中心少之又少,更不用說不用花多少錢就能使用的公共計算中心了!密大計算機中心是當時最早從使用computing cards 轉為“time sharing”的大學計算機中心--這大大地提高了計算中心處理計算指令的能力和速度--在當時擁有這種新系統的大學, 只有MIT和卡內基梅隆,而這兩所學校都是學費昂貴的私立大學,不是一般平民能夠上得起的。從這個角度來講, 可以說, 沒有密西根大學具有前瞻性的計算機中心,就沒有今天的計算機天才 Bill Joy 。所以, 他的故事不僅能夠用來說明“一萬小時法則”, 也是後面作者提到的“生逢其時”(或者“天時地利”這個規則的最好注釋)。

和 Joy 同時代的比爾蓋次,也有着非常相似的經歷; 不同的是, 他的編程生涯是從八年級就開始了!書中對他少年和青年時代對編程的沉迷也有諸多描述(比如他在高中的時候就常常在半夜偷偷起來,走到離家很近的華盛頓大學的通宵開放的計算機中心去編程。他的媽媽常常感到奇怪,“這孩子怎麼像老沒睡夠似的”,呵呵),這裡就不多重複了。

作者還用了Beatles, chess master Billy Fisher 等例子來說明, “一萬小時法則”在很多其他的專業領域也同樣適用----這包括樂器這樣顯然需要練習的技能(假定從5歲開始學到20歲出道,一萬小時就意味着每天1.8小時;或除去周末,每天2.6小時), 也包括寫作,計算機編程這樣的行業。有讀者可能會說, 這些故事中的主角,都是萬里挑一的成功者,他們的inner drive 和對自己喜歡的事情的專注和投入都是一般人不能比擬的,所以沒有多少代表性。這當然也是事實, 但從他們的經歷中,我們仍然能夠得出一些啟發, 那就是,即便是最優秀的天才,如果沒有後天日積月累的不懈努力, 也無法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如果本書在這裡結束,那麼可以說也就是“新瓶裝舊酒”的老生常談--因為家庭環境和個人努力對一個人的職業成就的作用,其實並不是什麼新鮮的“發現”。但作者在後半部書中關於不同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念,對不同群體的人群在事業上的成就的分析,卻是稱得上獨闢蹊徑的。在下篇,我會詳細討論  稱之為“legacy”的
這些因素。

(to be continued)


相關聯接

成功不是偶然-- "Outliers" 讀後感(上)

歐陽峰:育兒漫談:“高指標人”和“多情趣人”

歐陽峰:美國理科教育:成績差距

芝加哥公立學校延長 School Day是否構成越權?



 

瀏覽(6639) (0) 評論(15)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作者:幸福劇團 留言時間:2023-09-01 23:20:35

所以不管世界怎麼變,依然是一個傳統的老套路不變: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的結局反覆上演,人類還是有它的宿命。最終必須回歸到早年的教育問題上了,對人格的成長部分,影響一輩子的事情。

回復 | 0
作者:昭君 留言時間:2011-11-26 17:23:15
山頂動人:
謝謝你的鼓勵!最近比較忙,寫東西少多了,不過有時間的話還是會儘量堅持:)。

你是做特殊教育工作的,那心理學肯定是必修內容啦。我對心理學一直很感興趣,當年考大學時還認真考慮過報北大心理學系呢 (那時這個專業是文理都收的,所以我儘管是理科班的,也可以報),但我父母堅決反對,認為心理學沒有“前途”,最後學了工業管理。後來因為孩子的需要,自己看了不少有關的心理學書籍。

你提到的那所中學的情況,我覺得是很普遍的。比如我們這裡公認最好的一個學區,
就因為靠近兩家大IT 公司,居民中亞裔很多(主要是華人和印度人),而且家庭收入
和家長的受教育程度比起其他一些社區來都要高不少。所以有 朋友開玩笑說,老中
對好學區趨之若騖,殊不知正是這種“孟母三遷”的行為造就了這些好學校和好學
區的名聲。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有點雞與蛋的關係吧,呵呵。
回復 | 0
作者:山頂動人 留言時間:2011-11-26 10:09:15
昭君,你好,
你的文章總是很充實。你的博客是為數不多的值得啃讀,參詳的博客之一。你們的這些好的博客才是我始終是萬維的忠實讀者的原因。
也曾經系統地學過教育心理學,工作生活中也實踐了些年,同意該書作者的大部分觀點。不過這個“一萬個小時”的法則把勤奮努力量化倒是很奇特,很有趣。我已從圖書館CHECK OUT 這本書,放假有事做了。慚愧,已經一年沒有細讀過一整本書了。
本地有一間中學排名一直第一,所以家長們迷信於這個排名,而趨之若鶩。其實這間中學唯一突出的地方就是該校學生家長的受教育程度,平均19.2年;也就是隨便拎一個家長出來,都是碩士或博士了。而還有一間也是龍頭老大的中學,是家庭收入平均最高。這也間接說明了家庭因素對孩子的教育起的作用。一個穩定,開放的環境對孩子的成長起到關鍵的作用。無暇多談,要帶女兒做南瓜餅了。教育教育,是教而育;其中教中一字,講究頗多,不過首推“言傳身教”。
回復 | 0
作者:昭君 留言時間:2011-11-25 07:28:39
whs:

呵呵,是啊,從理念上來說,這些研究似乎為”虎媽“的parenting philosophy 提供了一些支持,不過凡事都要有度,像虎媽那樣這不准那不準的controlling appraoch,也不值得提倡。其實虎媽自己也並不是那麼絕對,她在書中寫了自己後來的改變,“華爾街日報”的那個節選的題目和選取的“十不准”內容,更多的是為了吸引眼球的銷售策略吧。
回復 | 0
作者:昭君 留言時間:2011-11-25 07:25:01
潤之毛:

謝謝分享你的教子心得! 也恭喜你有一個這麼優秀的女兒!

非常贊同你說的這幾點,尤其是第三點,對孩子的成才太重要了。我正在看的另外一本書,Thomas Friedman 的“That Used to be US”里提到一個研究,發現家裡書籍多的孩子,在控制了家庭收入和父母的教育程度的差別之後,總體都比家裡沒有多少書籍的孩子取得的職業成就要高很多。所以,老祖宗說的“開卷有益”,不假呀。

父母和孩子保持開放的交流,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們不見得能在孩子成長的每一步,都能為他們提供有用的指導,但至少要有一個開放民主的家庭氛圍,讓他們願意和父母分享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很多東西,是在長期的潛移默化中形成的,比如價值觀,比如為人處事的一些理念。這點我在以前一篇文章“從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談起”有過詳細的探討。
http://blog.creaders.net/dreamweaver/user_blog_diary.php?did=54588

Pearl:
看到你真高興!!你說得太對了, “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kid",這也是我在看這幾章節時的第一反應!! 即便在美國這個重視個人努力和成就的社會,人們也不能忘記,一個人的成功後面,其實有着多少他個人努力之外的因素在起作用呢!看了幾本相關的書籍,越來越認識到,孩子的家庭環境對他們的 和將來的成就太重要了,所以人們在位如何教育改革激烈辯論的時候,千萬不能把這個重要的因素忽略不計。 上面提到的 Friedman 那本書中比較了美國和其他幾個在各種國際考核中成績優異的國家,比如芬蘭,韓國,日本,和中國,他發現這幾個國家的教育體制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非常重視家長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學校對家長的involvement 不僅鼓勵,而且demand。這也是值得美國教育界借鑑的經驗。

xingxing1:
謝謝評論! 很高興你喜歡這篇文章。希望能對各位做父母的有些啟發和幫助。

你說你家裡是你先生對孩子的培養更加投入,這是很難得的。一般家庭中,尤其是亞裔家庭,好像是媽媽在孩子身上更加上心; 但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尤其如果有男孩的話。所以你應該感到幸運哦:)。


歐陽:
謝謝你的點睛之評!!

祝各位節日快樂!
回復 | 0
作者:whs 留言時間:2011-11-25 07:24:49
非常重要的研究,非常細緻精到的介紹,謝謝分享,只是,這個不是有點支持“虎媽”的理論嗎?:)
回復 | 0
作者:歐陽峰 留言時間:2011-11-25 06:07:20
的確,“天才”後天的成長環境是相當重要的。除了家庭以外,社會的影響也很重要,主要表現在對“超常”者提供的機會和在教育過程中的選拔淘汰機制。這方面,我覺得美國做得比中國好得多,但還是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回復 | 0
作者:pearl 留言時間:2011-11-24 21:59:31
It Takes a Village

這是希拉里克林頓的那本書名。不知道為什麼上個回貼里書名貼不上去。
回復 | 0
作者:pearl 留言時間:2011-11-24 21:56:04
昭君好!你的文章我是幾乎每篇必讀的,因為有觀點,有內容,誠懇實在,讀之多有啟發。這篇也是如此。

孩子將來的成功和家庭背景的關係並不是新聞,但是有這樣具體的分組追蹤調查就更加讓人信服。我因此而想到的是Bill Gates一直盡心努力來改進美國教育體系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但是,這足夠嗎? 孩子成功的最大影響力,如你文章所言,是家庭,其次才是老師。沒有幾方的配合,單方面的努力是不可能成功的。

希拉里克林頓多年前寫的一本關於她教育她女兒的一本書,叫做,<It Takes a Village>,書名採用的是一句非洲諺語,要一個村莊的努力才能培養出一個好孩子。說的也是這個意思。

前些日子和兒子的老師開家長會,我告訴老師我和先生在課後給孩子哪些額外的訓練。沒想到老師聽了大為感動,她說,這樣就對了,這正是我希望家長們做的。後來我說了我的觀點,培養孩子是校方,家長,還有社區的共同責任,而不只是老師的問題,我看見老師的眼淚都要流下來了。

謝謝昭君又寫了一篇好文章。順祝感恩節快樂!
回復 | 0
作者:xingxing1 留言時間:2011-11-24 21:31:16
Another great article and a must read for every parent! Thanks a lot for sharing this book with us.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the next part! I always know my husband is doing a good job with educating my son and now I understand what he does is a necessity for his future success. I, on the other hand, is a slacker in this regard and really should do better. I am a big fan of you and learned a lot from your blog. Thank you!
回復 | 0
作者:潤之毛 留言時間:2011-11-24 11:38:41
昭君的綜述分析準確到位,值得各位“家長”一讀。

我們夫妻不才,“不小心”將女兒送進了哈佛。我這裡沒有任何炫耀的意思,況且進哈佛也不代表成功,充其量只表示“以後更有可能成功”。我只是想說明也許自己可能具有一點點教育孩子的經驗。
教育孩子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或者說是一個連接有序,很長的chain ,其中每一個環節都應當恰到好處。做到這點,實屬不易。絕大多數孩子的天分也許沒有太大不同,但後天教育的方式,時機的把握,以及孩子自身的進取勤奮,才是決定性的因素。我個人的體會是,
1)早期規範教育
孩子的教育應儘早,應早在孩子會說話之前。因為幼兒有超出我們想象的反應及領悟能力,要“儘早”與之說話,對話,不要擔心他聽不懂;語言使用要規範,避免使用“兒語”。比如什麼“鴨鴨”,“兔兔”之類。
2)科學的全面的教育
教育孩子一定採用科學的方式,step by step,循序漸進。切忌粗暴急躁,揠苗助長。如果看到孩子學習出了問題,應當首先想到可能是家長或者老師出了問題,不要盲目責怪孩子;德,智,體全面教育孩子,同時培養孩子其他興趣愛好,不能偏頗。
3)開卷有益,家庭民主氛圍
鼓勵孩子大量閱讀課外書,開卷有益。我們說“作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此話一點不假。實際上孩子的智能,推理,廣闊的視野與理想不是家長教育出來的,而是通過廣泛閱讀領悟的,這千真萬確;家庭寬鬆的民主氛圍對孩子的教育成長極為有利,出現問題,耐心討論,不分尊卑,平等相待,以理服人。假如大人錯了,也應向孩子承認,甚至道歉。
4)培養孩子的探索精神,尊重他(她)的選擇
當孩子大了,要時時鼓勵他的探索和嘗試,不要怕走錯,“實踐出真知”。有些“彎路”,在認知過程中是不可避免的;要尊重孩子的選擇,當孩子大了,你還想替他“拿主意”,已經是不可能了。此時,孩子的選擇實際是你教育的結果,你應當沒有怨言。
回復 | 0
作者:昭君 留言時間:2011-11-24 08:53:50
謝謝雨露分享你的心得!關於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萬維這裡有過好幾“輪”
討論,最近的一次大概是圍繞虎媽的那一輪兒。我的觀點和你比較相似,也就是說
父母有責任發現孩子的才能和培養孩子的興趣,因為如果任由孩子“自由發展”的
話,很可能出現他們的潛能沒有得到發揮的情況。當然你的同事的觀點也不是沒有
道理,人的智力有差別,各方面的潛能也不同,有些才能不是父母培養或者 就能
得到發展的。比如如果孩子完全沒有音樂細胞,那不管父母怎麼逼,恐怕也成不了
器。所以做父母的還必須多了解自己的孩子,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漫天撒網,那
樣很容易造成孩子什麼都會一點,卻什麼都不精的結果。我在上面鏈接的歐陽峰
“育兒漫談”一文中,對這點就有很精彩的論述。

感恩節快樂!
回復 | 0
作者:雨露滋潤 留言時間:2011-11-24 08:16:43
昭君,謝謝詳細介紹和評論。我沒有一字不漏地看,但看了家長對孩子成長的影響部分。我完全同意這個觀點。所以,我在與一位同事(同胞)爭論“培養孩子是否有必要”, 我堅決地認為,孩子的課外培養是完全有必要的。我們要給他們一個“explore"的機會。從中,他們才能知道,哪些是他們的興趣所在,天賦所在。而我的同事卻認為,沒有天賦的孩子,培養也是白費力氣,大人和孩子都費力不討好。他認為,孩子有興趣的話,他們會自己去自學的。因為,他小時候就是這樣的。我認為,等孩子自己發現他們的興趣所在時,往往已經太晚了。
回復 | 0
作者:昭君 留言時間:2011-11-24 07:54:26
與愛同在:

歡迎來訪,謝謝評論!!
感恩節快樂!
回復 | 0
作者:與愛同在 留言時間:2011-11-23 20:36:24
謝謝昭君的分享,期待下篇。
感恩節快樂!
回復 | 0
我的名片
昭君
註冊日期: 2007-07-03
訪問總量: 6,242,733 次
點擊查看我的個人資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欄
多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發布
· 2024 雲南行(2)- 香格里拉,松
· 2024 雲南行 (1)- 遇見梅里雪
· 談談美國大學校長的招聘和任免
· 從2023 UAW罷工看美國勞工市場的
· 從2023 UAW汽車工人罷工談目前美
· 從2023 美國汽車工人罷工看美國
· 我家的汗滴工程, 兼談美國的DIY
友好鏈接
· 馬黑:馬黑的博客
· 老錢:老錢的博客
· 海天:海天之間
· 芹泥:芹泥
· 雨露:雨露的博客
· 2cents:2cents博客
· 多思:多思的博客
· 星辰的翅膀:星辰的翅膀
· 春陽:春陽的南北小店
· 劉以棟:劉以棟的博客
· 歐陽峰:歐陽峰的blog
· 海云:海上的雲
· 五彩:五彩生活
· 楓苑夢客:夢中不知身是客
· 怡然:怡然博客
· 百草園:百草園
· 椰子:椰風陣陣,思緒如河
· 阿黛:惠風山莊
· 桑妮:桑妮
· Rondo:Rondo的博客
· pearl:pearl的博格: 沙與花
分類目錄
【政經雜談(2)】
· 談談行業監管--從魏則西事件說起
· 從英國公投看歐盟未來(圖)
· 從2016 大選看美國社會的群體分
· 讀海天博文有感-- 再談國家競爭
· 談談伊州和芝加哥的財政危機 (多
· Cargill 解僱150位穆斯林雇員是
· 奧巴馬醫保改革:2016年將有哪些
· 美國校園的政治正確與言論自由(
· 美國大學費用為什麼越來越高﹖
· 再談“消失的中產階級” - 從皮尤
【政經雜談(1)】
· 從2023 UAW罷工看美國勞工市場的
· 從2023 UAW汽車工人罷工談目前美
· 從2023 美國汽車工人罷工看美國
· Test
· 法國左轉,歐盟堪憂
· 希臘債務危機與歐盟的未來
· 從民意調查受訪者對“自由市場經
· 通用電器和古狗是怎樣減稅的?
· 快評:威州議會通過限制公共事業
· 威州州長的財政提案為何引起軒然
【大千世界 (2)】
· 看見不一樣的冰島- 2023冰島內陸
· 看見不一樣的冰島(6) - 航拍驚
· 看見不一樣的冰島(5)- 沙塵暴
· 看見不一樣的冰島(4)- 海鸚鵡
· 看見不一樣的冰島- 3 (米湖,溫
· 看見不一樣的冰島(2): Hveravel
· 看見不一樣的冰島- 2023 冰島內
· 談談教育公平(下) - 伊州教育經
· 談談教育公平(上) - 加州SCA 12
· 我與萬維網友的情誼(圖)
【我看美國社會 (8)】
· 華裔在美國企業界為何發展不如印
· Tax Day 談談幾位總統候選人的稅
· 加州大學招生政策的變化讓加州學
· 這個周末-- 談大法官葬禮,華裔
· 這個周末- 談大法官葬禮,華裔游
· 教授解聘爭端結局,州大裁員,及
· 美國高等教育的一些值得關注的趨
· 淺析加州修正案SCA-5的背景及亞
· 芝加哥公立校區將關閉61所中小學
· 芝加哥公立學校教師罷工明天結束
【我看美國社會(7)】
· 漫談 Affirmative Action: 美國
· 漫談Affirmative Action(上): 美
· 美國社會真的變得來越越分化嗎?
· 美國社會真的變得越來越分化嗎?
【我看美國社會 (6)】
· 簡評高等法院對軍人葬禮上的抗議
· 簡評最近國會投票的幾項重要法案
· 高中辯論比賽該不該涉及敏感時事
· Rutgers University 學生自殺案
【我看美國社會 (5)】
· NPR新聞評論員Juan Williams應該
· 軍人葬禮上的抗議示威是“言論自
· 值得一看:Larry King 對話伊朗
· 亂侃政治正確和學術自由
【我看美國社會 (4)】
· 多元社會與言論自由-- 從UI 神學
· 世貿遺址該不該建清真寺? - 兼
· 第二輪“啤酒峰會”呼之欲出?
· 讓我無語的幾張照片
【我看美國社會(3)】
· 有感墨西哥總統在國會和CNN 的講
· 雜談當今美國的種族關係 - 從兩
· 小議亞歷桑那州移民法案
· 美國需要什麼樣的能源革命?(圖)
【我看美國社會(2)】
· 奧巴馬到底有多“黑”?
· 反恐戰爭與文明的衝突 -- 從德州
· FED該不該干涉銀行高管的薪酬?
· 醫改何去何從?聽聽一位“Insider
【我看美國社會(1)】
· 閒聊麥肯的“美女”牌和美國的大選
· 希拉里 vs. 奧巴馬:才能經驗不
· 槍支泛濫 or 精神問題,誰該為槍
· 閒談女人和政治
【我看中國社會】
· 從電視劇“歡樂頌”看中國社會的價
· 看方舟子 PK 唐峻校友禹晉永 有
· 今天的社會不需要道德嗎? 看關
· 談談中國社會的貧富分化問題--
· 從武大教授病床前被解聘看中國勞
【看中國,看世界 (1)】
· 2024 雲南行(2)- 香格里拉,松
· 2024 雲南行 (1)- 遇見梅里雪
· 中國與世界-- “全球化管理教育”
· 中國與世界-- “全球化的管理教育
· 歐洲到底怎麼啦?
· 中國教育,社會不平等的幫凶?
【歷史並不遙遠 (1)】
· “還原歷史真面目”有多難?
· 共產黨得天下的“天時地利人和”--
· 人間正道是滄桑 (圖)
· 世界上有無緣無故的仇恨? - 與西
【我看婚姻與家庭 (3)】
· 雜談男女社會角色和地位的變化--
· 雜談男女社會角色和地位的改變 -
· 從結婚的“行情” 談中國年輕人的“
· 也來說說中年夫妻
【我看婚姻與家庭(2)】
· 男人和女人在婚姻中的得與失--
· 女強人乎?小女人乎?
· 什麼樣的愛值得你用生命去祈求 -
· 女人難做
【我看婚姻與家庭】
· “蝸居“中最精彩的兩段話及我的一
· 男人難做,海外華裔男人更難做
· 婚外戀,癌症,及婚姻中的男女 (
· 女人難做
【性,婚姻,家庭】
· "紅眼知己",“換偶”,
· 從男人懷孕,試管嬰兒 和Sperm D
· 性騷擾立法能遏制婚外情的泛濫嗎
· 同性戀基因?
【職場心得】
· 我的美國高校管理生涯回顧(8)-
· 我的美國高校管理這個生涯回顧(
· 我的美國高校管理職業生涯回顧(
· 我的美國高校管理職業生涯回顧(
· 我的美國高校管理職業生涯回顧(
· 我的美國高校管理職業生涯回顧(
· 我的美國高教管理生涯回顧2:從教
· 我的高校管理職業生涯回顧 (1):
· 聊聊美國高校的教授招聘(下)
· 聊聊美國高校教授招聘(上)
【兒子們的故事 (8)】
· 挺愛攪二三事
· 生日快樂,兒子(視頻)!
· 兒子製作的視頻--T. S. 愛略特 “
· 老媽的文章-- 我和孫子互幫互學
· 有音樂相伴的人生 (Videos)
· 初嘗失敗的滋味
· 兒子回來啦 (多圖)
· 小荷才露尖尖角( Video )
· 兒子備戰鋼琴比賽( video )
【兒子們的故事 (7)】
· 小荷再露尖尖角 (video)
· 參加兒子辯論隊集訓有感
· 高中生的"煩惱"
· 差點得了心臟病!
【兒子們的故事 (6)】
· “最後”的音樂會
· 小兒小傳 --我家的Reading Machi
· 陪太子攻書
【教子心得(2)】
· 孩子們生活中的人際關係
· 一樣的功課,不一樣的兒子
· 從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談起
· 第一次做高中辯論比賽裁判(圖)
【教育與心理 (6)】
· 和兒子聊天--保守派?自由派?
· 一個十五歲少女的內心獨白
· 和兒子聊天-- 好孩子,壞孩子?
· 和兒子聊天-- 好老師?差老師?
【藝術天地 (10)】
· 五彩繽紛,賞心悅目--兒子高中的
· 一對音樂天才小姐妹 (videos)
· 鋼琴考級,肖邦華爾茲和貝多芬奏
· 貝多芬與春之祭-- 兒子高中的“大
【藝術天地 (9)】
· 精彩的“我是歌手”半決賽 (Videos
· 李安和“少年派漂流記”
· 根據莫言小說“白狗鞦韆架”改編的
· 小兒的德彪西(視頻)
· 後生可畏 (視頻)
· 周末一樂--2012 金球獎預測 (圖)
· 來自天國的聲音--聖母頌 (videos
· 美麗的音樂精靈-- Hilary Hahn芝
· 天籟 --巴赫A 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 評點兩部奧斯卡提名電影--“國王
【藝術天地(8)】
· 我最喜歡的中國民歌-- 小河淌水
· 此曲只應天上有 (Videos)
· 天籟- 羅斯托波維奇演奏德沃夏克
· 肖邦 Piano Concerto No. 1 by
【藝術天地 (7)】
· 又一位來自中國的鋼琴新星 --王
· 我喜愛的音樂作品-- 貝多芬F大調
· 我喜愛的音樂作品-- 亨德爾“彌賽
· 布魯克和德沃夏克 -- 兒子高中的
【讀書筆記 (4)】
· 讀書筆記 - Airbnb 故事(下)
· 讀書筆記- Airbnb Story (中)
· 讀書筆記- Airbnb Story (上)
· 女性如何平衡職業與家庭的關係-
· 女性與領導意志 -- 臉書COO Sher
· 女性與領導意志-臉書COO Sheryl
· “那曾經是我們”--Thomas Friedma
· “那曾經是我們” -- Thomas Fried
· “那曾經是我們”-Thomas Friedman
· 成功不是偶然-- "Outliers&
【讀書筆記(3)】
· 末日帝國內幕-- 讀“大空頭”有感(
· 末日帝國內幕 --讀“大空頭”有感
· 末日帝國內幕 --讀"大空頭&
· 你是“全腦型”人才嗎? -- "
【讀書筆記】
· “公平”,真的是“普世價值”嗎?
· 我們怎樣才能做到更好?--“Bette
· 醫療事故保險到底為什麼這麼貴?
· 醫生的報酬是這樣計算的?-- “Be
【讀書筆記 (2)】
· 我成了村上春樹迷
· 林語堂論中庸,幽默,讀書和寫作
· 林語堂論中庸,幽默,讀書和寫作
· 二十年後回望的三毛 (圖)
【站在大師的肩頭】
· 資中筠談“中華文化的復興與啟蒙”
· 大師是這樣練成的--華裔 建築家
· 你是人間四月天 -- 林徽因和梁思
· 李開復給剛上大學的女兒的一封信
· 上善若水- -和大師的近距離接觸
【也談時事 (18)】
· 加州真的要將大麻合法化?
· 也談巨無霸價格和中美匯率之爭
· 古狗退出中國: 商業利益,還是
【也談時事 (17)】
· 奧巴馬為何高調對台軍售?
· 天下烏鴉一般黑?- 有感愛德華丑
· 從三位西方經濟學巨匠談美國政治
· 哥本哈根氣候峰會為何成了中美歐
【也談時事 (16)】
· 奧巴馬下一步會幹什麼?
· 民主黨, 醒醒吧!
· 雜談民主,劉小波,和美國的醫保
【也談時事 (15)】
· 快評德州軍人醫院屠殺事件
· Second (Third) Stimulus Plan??
· 奧巴馬的“冰火兩重天”
【也談時事 (14)】
· 合理要求, 還是種族歧視?有感
· 奧巴馬的秘密武器
· 今天的中國到底是什麼主義? -
· 也從哈佛教授被捕說起
【也談時事 (13)】
· 奧巴馬的內憂外患(三)-- 伊朗篇
· 如何解讀有關失業率的統計數據
· 奧巴馬的內憂外患(二) - 能源篇
· 奧巴馬的“內憂外患” (一): 醫改
【也談時事 (12)】
· 再談醫療改革 --保險公司和消費
· 加州啊,加州!!
· 從Ricci vs. DeStafano的判決看
· 從大選看美國社會的女性地位
【也談時事 (10)】
· 奧巴馬:美國的戈爾巴喬夫?
· 一場精彩的辯論
【“主義”之爭】
· “社會主義”到底是什麼?(三)
· “社會主義” 到底是什麼? (二) -
· “社會主義”到底是什麼?(一)
· 為什麼多數美國人害怕社會主義?
【雜談中國企業】
· 有感吉利併購沃爾沃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日本汽車行
· 從豐田召回事件看全球化環境下跨
· 誰來保護中國的國家利益 -- 從力
【雜談美國企業】
· 談談最近中資公司在美國的併購熱
· 漫談監督機制-- 從安然公司談起(
· 漫談監督機制-- 從“拯救迪斯尼”
· 美聯航的準點到達率排名第一?
· 道指暴跌一千??
【企業雜談 (2)】
· 親歷豐田召回引起的瞎想
· Google 會“控制”世界嗎?
· 美國CEO薪酬為何居高不下?-從公
· 騰中欲購悍馬 - 一廂情願還是公
【企業雜談】
· DVD 大戰誰是最後贏家?
· 古狗為什麼這麼牛?
· 雅虎為什麼對微軟說不?
· 關於退稅法案的一些解讀
【企業雜談 (3)】
· 這年頭還有工作保障? - 有感美國
· 美國的CEO們真的值那麼多錢嗎?
【中美教育】
· 從成都外國語學校教師罷課談起
· 博士學位在中國墮落成什麼了?
· 從哈佛降低學費想到的
· 美國教育到底好在哪裡?
【教學筆記(一)】
· 你是 outlier 嗎?
· 課堂辯論 -Affirmative Action
· “iPod 到底值多少錢?”
【中美教育 (2)】
· 再談美國大學的認證制度
· 精英教育的誤區 (ZT)
· 從阿拉巴馬大學槍殺案看美國大學
· 也談名校 (兼評冰雨的"名校
【我看中西文化 (1)】
· 沒有毛澤東,也會有文革嗎?
· 從“幸福”和“事業”的英文翻譯看中
· 現代科學為什麼在西方產生?
· 試談中國人的文化,信仰和制度性
【影視天地 (2)】
· 新年的第一部電影--令人難忘的“
· 假如歷史可以改寫 -- 電影“惡棍
· 為愛放手 - "My Sister
·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 電影
· 再談科學與宗教 -- 兼評“天使與
【影視天地】
· 成長的代價--- 電影“Juno”觀後感
· 2007 最好的電影 --- Atonement
· 新年的第一場電影 -- Charlie Wi
【人生感悟】
· 你的行囊有多重? - 電影“Up In
· 珍惜你已經擁有的
· 苦難是人生的財富
· 朋友是人生的一面鏡子
【人生感悟(2)】
· 周末的流水 (上)
· 停下你匆匆的腳步,傾聽美妙的音
· 長大以後幹什麼?
【信仰雜談】
· 中國人為什麼愛當官?
· 閒談科學,宗教與信仰
【文摘(2)】
· 張曉風: 魔季 (ZT)
· 王小波: 思維的樂趣 (ZT)
· 張曉風:一個女人的愛情觀 (ZT)
【文摘 (1)】
· 張曉風 -- 如果你是天使 (ZT)
· 王小波: 智慧與國學 (ZT)
· 王小波: 知識分子的不幸 (ZT)
· 王小波: 救世情結與白日夢 (ZT)
【家居生活 (8)】
· 我家的汗滴工程, 兼談美國的DIY
· 那些年, 我們開過的車(上)
· 這個冬天太冷了! (多圖)
· 兒子們的暑假 (多圖)
· 地下室終於完工啦! (組圖)
· 豐富多彩的母親節周末(多圖,視
· 2011 的收穫 (多圖, 視頻)
· 老媽的文章:我在美國學英語(一)
· 老爸老媽學英語
· 大半個小時的戰績 (圖)
【家居生活(9)】
· 笨媽學琴記
· 家常便飯慰鄉情 ( 圖文)
· 偷得浮生半日閒
【遊山玩水 (3)】
· 國慶節美東遊--波士頓浮光掠影
· 國慶節美東遊 -- 紐約走馬觀花
· 國慶節美東遊-- 歡聚普林斯頓
【遊山玩水 (1)】
· 陽光之州聖誕游 (圖--下)
· 陽光之州聖誕游 (圖 -中)
· 陽光之州聖誕游 (圖--上)
· 度假啦!
【家居生活 (7)】
· 遲到的新年計劃 (圖)
· 兒子和朋友(外一章)
· 曬曬我的衣櫥 (新圖)
· 兒子和他的朋友們
【家居生活 (6)】
· 地下室開工啦(圖)
· 我病了, 老公很高興
· 忙裡偷閒的“迷你”度假(圖)
· 中秋的流水 (圖)
【家居生活 (5)】
· 美好的一天 (多圖)
· 這周的菜譜 -- 中西結合,葷素搭
· 我的左鄰右舍(多圖)
【家居生活 (4)】
· 悠悠牌五香炸牛肉試驗成功!!! (
· 一年搬了三次家 (圖)
· 給兒子接風 (圖)
【生活點滴(2)】
· “各得其所”的周末
· 猜猜今天Mall 里哪家商店最熱鬧
【生活點滴】
· 生如夏花之燦爛 (多圖)
· 老媽鏡頭下的春天(多圖)
· 下雪啦,過年啦 (多圖)
【藝術天地 (5)】
· 亂評“我是歌手”第四季 (Videos)
· 我喜愛的音樂作品 -- 德沃夏克“
· 心靈的小憩 (videos)
· “This is It” 改變了我對Michael
· 我喜歡的音樂人-- John Lennon
【藝術天地 (6)】
· 社員都是向陽花 - by 李雲迪
· 愛的低語
· 我喜愛的音樂作品 --貝多芬第六
· How Can I Keep from Singing
【藝術天地 (4)】
· 我喜歡的音樂作品 - 馬思涅 “沉
· 我喜愛的音樂作品 --貝多芬合唱
· 從古典音樂看中西文化之差異 (vi
· 我喜愛的音樂作品 -- “四季” by
【藝術天地 (3)】
· 我喜愛的音樂作品 -- 德沃夏克大
· 我喜愛的音樂作品-- 柴可夫斯基“
· 我喜愛的音樂作品-- 貝多芬D 大
· 我喜愛的音樂作品 --德彪西篇 (Y
【藝術天地 (II)】
· 柴可夫斯基D 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 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
· 超級享受 -- 觀俄國芭蕾舞團演出
· 大師本色 - 觀馬友友在芝加哥交
【昭公開講 (2)】
· 昭公講故事-- 國梁的那些事兒 (I
· 昭公講故事 -- 國梁的那些事兒
· 昭公開講 - 老韓和小韓 (下)
· 昭公開講 - 老韓和小韓 (上)
【昭公開講】
· 昭公開講-- 開門辦學就是好(四)
· 昭公開講 - 開門辦學就是好(三)
· 昭公開講- 開門辦學就是好!(二)
· 昭公開講-- 開門辦學就是好! (
【伸出你的手,讓世界更美好】
· 轉貼天宇博文: 援助!為了流落
· 轉貼天宇博文:“關於擺地攤睡大
· 請最後支持OCEF 在 Facebook 的
· 關注同胞的精神健康
【人物點評 (2)】
· Oprah Winfrey---一個“時代”的終
· 想起了康同壁 - 也談中國人的“高
· 曾子墨:一個極品知性女子(圖)
· 偉大的心靈 -- Mariane Pearl
【人物點評】
· 魯豫,好樣的!
· 因為善良,所以快樂 -- 郭曉東印
· 我喜歡的音樂人 -- 甜女歌手Tayl
· 我喜歡的音樂人 -- Shania Twain
【也談時事 (8)】
· 從南奧戰爭看西方的雙重標準
· 中國經濟的困境和出路 -- 觀霍
· 美國經濟是怎樣走到今天的困境的
· 范跑跑是怎樣練成的?
【也談時事 (7)】
· 也談美國的民主
· 又一個權力的犧牲品 - 也評紐約
· 二十一世紀將是誰的世紀?
· 美國經濟走到頭了嗎?
【也談時事 (6)】
· 讀佳名“地震捐款運動暴露了一些
· 2008會成為中國政治改革的開端嗎
· 關於為地震孤兒孤老提供長期資助
· 卡佛第和CNN 到底該不該道歉?
【也談時事 (5)】
· 我們的地球,我們的家園
· ZT: Enough is Enough
· 美國人真的會選一個黑人總統嗎 ?
【也談時事 (4)】
【也談時事(3)】
· 眾說紛紜胡紫薇
· 於丹現象說明了什麼?
【也談時事(2)】
· 民主不是誰都能玩的- 也談布托之
· 有感猶太人
· 也談中美匯率之爭和貿易關係
【網事 網友 (2)】
· ”張冠李戴“被代表
· 給萬維網管的幾點意見
· 在博克中成長 (video)
· 有朋自遠方來 -- 和網友小U 相聚
· 網事真的如煙?
【也談時事】
· 捍衛學術自由的勇士低頭了?
· Norman Finkelstein: 捍衛學術自
· 美國的醫療體系的問題根源:人命
【網事 網友】
· 蘇芮的歌給阿黛 -- 親愛的小孩
· 第一次見網友(圖) by YH and 昭
· 發貼失敗,求助!!
· 博克兩周年雜感
【隨感 (8)】
· 這個周末真熱鬧 (圖文)!!
· 本周五無笑話,只有悲哀和嘆息 (
· 又是憂鬱症! -- 有感另一位海歸
· 舊文重貼 -- 幾篇關於憂鬱症的文
【隨感(7)】
· 告別夏天 (pictures and videos
· 周末飯局引出的胡思亂想
· 從奧巴馬夫人的短褲說起 (多圖)
【隨感 (6)】
· 血濃於水?還是“熱臉貼冰”?
· 也談“公平” “公正” - 兼與網友艾
· 也談抵制奧運
【隨感 (5)】
· 和一位曾經的海歸談塗序新博士自
【隨感(4)】
【隨感(3)】
· 關於芝加哥申奧的笑話
【隨感(2)】
【隨感(1)】
· 會說話的美國人
· 驚喜 --- 意想不到的奢華
【美食 美色】
· 老爸的家常菜和老媽鏡頭裡的秋色
· 周末的全魚宴(圖)
· 感恩節的烤鴨和黑色星期五的收穫
· 本周的飯桌 -- 四川涼麵及其他 (
【教育和心理(5)】
· 網絡時代的脆弱心靈
· 再談天才,“瘋子”和自閉
【教育和心理(4)】
· 如何培養一個自信的孩子
· 再談女人和抑鬱
· 孩子和老師發生矛盾怎麼辦?
·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教育和心理 (3)】
· 參加伊州機器人比賽有感
· 怎樣培養孩子的“文化敏感”?
· 從葛煒煒自殺談中國博士教育的誤
· 三面夏娃,Dissociative Identit
【教育和心理(2)】
· 天才和“瘋子”
· 讀老禿筆“如何教育出一個父母理
【教育和心理】
· 你願意為孩子作什麼? 從自閉症,
· 讓孩子學會開口要錢
· 駁“貌似平等的美國教育的虛偽一
· 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兒子們的故事 (5)】
· 小兒經典語錄
· “我只想做個好公民”
· 我為什麼喜歡彈鋼琴? -- 小兒子
· 兒子的新年計劃
· 亨德爾與貝多芬 -- 兒子高中的聖
【兒子們的故事 (4)】
· 兒子的油管子亮相
· 因勢利導, 戒驕戒躁 - 俺的教子
· 兒子的夏令營演出錄像(外一章:
· 兒子終於來信啦
【兒子們的故事(3)】
· 兒子的"Survival Guide&quo
【兒子們的故事 (2)】
【管窺美國社會】
· 也談美國社會的偏見和歧視
· 殘疾人在美國
· 從領養孤兒看美國文化
【加州紀事】
· 斯人已去,風華長存 -參觀里根
【職場見聞 (4)】
· 職場心得 -- 如何培養和使用人際
· 招聘有感-- 兼談面試中的一些“敏
【職場見聞 (3)】
· 我的成功“政變"
【職場見聞(2)】
【職場見聞】
· 談談美國大學校長的招聘和任免
【開心一笑(6)】
· 來個好玩的 -- 三歲小孩“指揮”貝
· 最適合 Rahm Emanuel 的工作是什
· 童心爛漫-- 兒子們最喜歡的漫畫
· 周末一笑:中國隊勇奪世界盃冠軍
· 周五笑話 -- 富爸爸,窮爸爸
· 周五笑話:高中畢業生的“惡作劇
【開心一笑(5)】
· 周五笑話 ---一份好笑的考卷
· 兒子講的關於婚姻的笑話
· 兒子喜歡的加拿大印度裔笑星 Rus
· 活學活用
【開心一笑 (4)】
· 黃西的新段子笑得我肚子痛
· 黃西--逗倒美國人的華裔博士笑星
· How do you know a Chinese brok
· 北京人看全國都是基層 (順口溜)
【開心一笑 (3)】
· Who Is the New Leader of China
· 遭遇騙子
· 笑死人的古狗英譯中
· “老婆比賊還厲害!"
【開心一笑】
· 外婆講故事
· 我家的狗兒子 (--)
【開心一笑(2)】
· 等咱中國強大了 (ZT)
· 聽音樂會的笑話
【我認識的美國人 (3)】
· 聰明人就是不一樣
· 追夢人-- 說說我的兩個美國同事
【我認識的美國人】
· 一個生活在底層,令人尊敬的的美
· 我的忘年交 - Robert
· 愛是永遠相守。。。
【親情。友情(2)】
· 人這一輩子 - 一個“老三屆”的命
· 曾經滄海 -- 表妹的故事
· 祖輩的故事 - 我的爺爺奶奶
【親情。友情】
· 從我的藏族親戚想到的
· 也來談談兒子回國的經歷
【我們的故事 (2)】
· 再過三十年,我們來相會。。。
【我們的故事】
【年代久遠的故事】
· 年代久遠的故事 -- 美女小娟
· 老友老魏* (二)
· 老友老魏* (一)
【家居生活 (3)】
· 我很醜,但我很溫柔(圖)
· 交作業:周末的包子 (圖)
· 家終於搬完啦(圖)
· 房子終於租出去啦 (圖)
【家居生活(2)】
· 狗狗的戀鞋癖
· 兒子和狗狗
【家居生活】
· 老公的廚師夢
· 球盲爸媽看球記
· 老爸買相機
· 老公的地下室之夢
【娛樂 時尚】
· 今年夏天看什麼?(圖文)
· 第82 屆奧斯卡的冷門與亮點(多圖
· 看金球獎頒獎典禮有感 (圖)
【藝術天地】
· 85屆奧斯卡的亮點與意外(多圖)
· 小提琴曲《流浪者之歌》by Sarah
· 交功課!!!《引子與迴旋隨想曲》b
· 閒談音樂和音樂人
· 超級享受 - 看李雲迪和芝加哥交
【潛水日記】
【1】
【老媽的文章】
· 老媽的文章- 我的外婆(下)
· 老媽的文章-- 我的外婆(上)
· 老媽的文章: 孫子讓我懂得了。。
· 老媽的文章:我在美國學英語(一)
【遊山玩水 (2)】
【我喜愛的華語歌曲 (1)】
· 鄧麗君:九月的故事
· 我喜歡的華語歌曲-- 讀你
· 在雨中
· 明明白白我的心
【大千世界】
· 轉貼星光關於“人到中年”論壇在災
· 美麗的羌寨,何日再重現?
· 愛的力量
· 點評文理兼優的萬維博克作者群
【詩詞欣賞】
· 英雄氣不短,兒女情亦長 -- 我最
【我看娛樂】
· 又見紐約小資 -- Sex and the Ci
【隨感】
· 給"陌生人"一點陽光
· 不一樣的美國教堂
【童言小集】
· 小兒趣語 (四)
· 小兒趣語 (三)
· 小兒趣語 (二)
【兒子們的故事】
· 兒子的第一個夏令營
· 小兒趣語(一)
· 美國教育的“因材施教”
存檔目錄
2024-02-20 - 2024-02-27
2023-12-30 - 2023-12-30
2023-10-26 - 2023-10-26
2023-09-01 - 2023-09-22
2023-08-01 - 2023-08-30
2023-07-25 - 2023-07-30
2016-06-06 - 2016-06-06
2016-05-06 - 2016-05-23
2016-04-02 - 2016-04-29
2016-03-05 - 2016-03-26
2016-02-05 - 2016-02-28
2016-01-02 - 2016-01-31
2015-12-11 - 2015-12-31
2015-10-13 - 2015-10-13
2014-03-01 - 2014-03-25
2014-02-22 - 2014-02-22
2014-01-05 - 2014-01-07
2013-12-11 - 2013-12-23
2013-07-28 - 2013-07-28
2013-04-07 - 2013-04-13
2013-03-22 - 2013-03-22
2013-02-10 - 2013-02-25
2013-01-01 - 2013-01-02
2012-12-02 - 2012-12-15
2012-10-14 - 2012-10-14
2012-09-10 - 2012-09-18
2012-07-03 - 2012-07-03
2012-06-15 - 2012-06-21
2012-05-06 - 2012-05-14
2012-04-23 - 2012-04-23
2012-02-05 - 2012-02-20
2012-01-06 - 2012-01-24
2011-12-02 - 2011-12-24
2011-11-04 - 2011-11-27
2011-10-16 - 2011-10-28
2011-09-04 - 2011-09-04
2011-08-05 - 2011-08-21
2011-07-08 - 2011-07-22
2011-06-10 - 2011-06-24
2011-05-08 - 2011-05-25
2011-04-01 - 2011-04-29
2011-03-04 - 2011-03-28
2011-02-02 - 2011-02-26
2011-01-09 - 2011-01-29
2010-12-04 - 2010-12-23
2010-11-07 - 2010-11-24
2010-10-01 - 2010-10-22
2010-09-16 - 2010-09-29
2010-08-01 - 2010-08-30
2010-07-14 - 2010-07-30
2010-06-04 - 2010-06-13
2010-05-06 - 2010-05-31
2010-04-02 - 2010-04-28
2010-03-02 - 2010-03-30
2010-02-04 - 2010-02-28
2010-01-01 - 2010-01-31
2009-12-01 - 2009-12-31
2009-11-01 - 2009-11-28
2009-10-01 - 2009-10-31
2009-09-03 - 2009-09-30
2009-08-01 - 2009-08-31
2009-07-03 - 2009-07-31
2009-06-04 - 2009-06-30
2009-05-31 - 2009-05-31
2008-10-02 - 2008-10-04
2008-09-04 - 2008-09-25
2008-08-02 - 2008-08-13
2008-07-02 - 2008-07-28
2008-06-22 - 2008-06-29
2008-05-03 - 2008-05-23
2008-04-01 - 2008-04-29
2008-03-01 - 2008-03-30
2008-02-10 - 2008-02-25
2008-01-01 - 2008-01-31
2007-12-01 - 2007-12-28
2007-11-07 - 2007-11-28
2007-10-05 - 2007-10-30
2007-09-05 - 2007-09-27
2007-08-04 - 2007-08-31
2007-07-05 - 2007-07-25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