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以前看过黑人吁天禄奴隶片,极其悲惨,奴隶商人不把黑人当人,当牲口,直接用烧红烙铁烙印,那印记跟随黑人奴隶一生.......黑人解放多年了,烙铁烙印除去了,但是人们心灵上的印记呢?何解.... 白人历史上的歧视习惯,新住民异样的眼光、新的歧视..... 更重要的是黑人自己心灵上的印记,至今无法去除,在美国社会历史歧视习惯,又比不上美国新住民的表现,黑人自己心理应该也很困惑...... 或许美国黑人奴隶印记,只有回到非洲寻根,才能解决了..... 应该鼓励黑人返回非洲,或是至少回去非洲住一段时间寻根及思考,有助解除黑人心灵上的印记及困惑
一曲历史的悲歌(ZT)最近美国黑人平权运动风潮再起,至今仍馀波荡漾。黑人做为一个族群,在美国历史图景中,是极为突出的一幅画面。做为外人,如果不了解历史背景,是很难对这个复杂的问题表达什麽立场的。我们只能尽量多去了解,希望在了解的基础上能有理解。而了解,从何下手呢?文学作品就是首选。
2012年商周出版社翻译出版了美国著名作家厄宁斯.甘恩(Ernest Gaines)的作品《死前的最後一堂课》,当时我也是挂名的推荐人之一,所以翻阅过那部小说。那正是一本黑人在美国社会中受到的歧视,以及他们族群内部的精神挣扎与奋斗的历史的缩写。最近把这本小说找出来再看了一遍,因为有了身边的时事的映衬,对作品的感触自然更深了一层。 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其实很简单:二十一岁的黑人青年杰弗逊阴错阳差卷入一场凶杀案,因为无法提供清白证明,而被清一色的白人男子陪审团判处死刑,即将坐上电椅。也许比死亡更让杰弗逊和他的家人痛苦的,是他的白人律师试图为他辩护的时候说的一番话。律师说,这个人毫无智商,跟一头猪一样,他怎麽可能参与策画一个凶杀案!作者在这里给我们展现的历史事实就是:在当时的社会和历史环境中,黑人虽然已经不再是奴隶,但是在白人眼中,跟猪没有什麽两样。他们大部分人也许不会像这个白目的律师这样说出来,但是心中就是没有把黑人当人看待。 接下来的是一个救赎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个受过教育当了中学教师的黑人葛兰特,他在姨婆的亲情压力下,被迫答应帮助杰弗逊的奶奶――艾玛小姐――完成一件事,那就是说服已经近乎精神崩溃的杰弗逊:他不是猪,他是一个男人,他必须要像一个男人那样,昂首挺胸地坐上电椅。这里隐含的,当然是黑人面对白人的歧视与压迫的时候,挺身而出去争取的那份尊严。小说平铺直叙,表面上似乎一直在铺陈这个任务的艰难和葛兰特的逃避,但是在不动声色中逐步让情节愈来愈打动人心。最後,葛兰特用「责任」的道德要求打动了杰弗逊,让他从一个自视为「猪」的精神状态中走了出来,而认识到自己的人生最後一刻,可以用来为整个黑人族群争取一份尊严。小说的最後,执法的白人警察告诉葛兰特,杰弗逊临刑前最後一句话就是:「告诉奶奶,我用走的。」看到这里,我热泪盈眶。让我感动的,是厚重的历史带给人的沉重的心理压力。
对於当下的黑人平权运动,存在很多争议,尤其是其中出现的一些暴力行为。坦率讲,我也是无法接受用暴力的方式表达不满的诉求的。很多人谴责黑人,认为他们无视美国社会的进步,尤其是在黑人平权方面的种种制度修正,仍然沉浸在历史悲情中没完没了。这种情绪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毕竟,今天的美国社会,在制度上来说,对黑人的歧视已经受到极为严格的禁止。毕竟,欧巴马都当选总统了。 但是,如果你读了《死前的最後一堂课》,或许可以让你的不解稍微缓和一些。好的文学作品,从来都是最真实的历史记忆。如果你能在这部小说中,看到黑人曾经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如何一点一滴地,通过无数的血和泪,去建构自己的自尊,如何几乎是在不可能中逐渐建立完整的人格。如果你了解到黑人群体在美国社会中,曾经走过多麽漫长、多麽艰难的一段建立自我认同的道路,或许,对於他们的不屈不挠,我们至少可以有一些原因上的认知。 (以上转自台湾自由时报-王丹专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