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致夫:中華文化終將敗下陣來?還是大放異彩?
中美兩大國之間的博弈,是綜合實力的較量,更是國家體制的較量,而最終必然落實到文化層面的較量。面對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普世化的西方文化,古老的中華文化出路何在?最終會敗下陣來?還是大放異彩?這個問題無疑值得深思。而有些人或許早已得出結論——西方文化已經打敗中華文化! 在筆者看來,這樣的結論未免有些操之過急。世界主要大國之間現代意義上的真正較量,始於二戰後,至今不過70年而已。就人類歷史的漫漫長河而言,這只是短暫的一瞬。今天,西方文明領先於中華文明這個客觀事實,尚不足以說明太多問題。在未來歲月中,只要中華民族能夠避免大規模的內部爭鬥,中華文化——作為東方文明的代表——再次被西方文明所接受,還是完全可能的!
1】無神論的中國缺乏宗教文化嗎? 有一種頗有代表性的觀點認為,中國大體屬於無神論國度,現代中國人缺乏敬畏之心,這是中華文化一個顯著短板。無可否認,宗教在現代社會依然扮演重要角色,特別體現在規範人們的基本信仰和基本行為方面。作為一種特殊精神產品,宗教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人類對精神支柱的天然依賴心理。而從實用角度出發,亦不能否認宗教對個體和社會的教化意義。例如,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等都有一些共通的教化功能,包括律己、修行、積德、向善、寬容,也包括來世說等。這是世界上大小宗教,包括一些五花八門的邪教也都能找到市場的基本原因。由此,宗教為統治階層所重視和利用,也就不奇怪了。特朗普總統的就職典禮上,選了六位不同教派的代表祈禱,就很說明問題。但宗教的作用亦不宜過分誇大,它只是文化軟實力的一部分。在東西方文化較量中,宗教不足以起到決定性作用。 至於將中國定性為無神論國度,則是大有問題的。中國歷史上雖然沒有嚴格意義上的自創宗教,大多數現代中國人也確實屬於無神論者,但中國自唐朝以來就有佛教源遠流長的歷史,而伴隨中國文明史大部分時間的儒學和道教就是中國人的准宗教!自漢朝以降,中國統治階層基本都把儒學作為主要教化工具。至關重要的一點是,儒學教義同樣涵蓋世界主要宗教倡導的一些共通的東西,例如,仁、義、禮、智、信這“五常”就是集中反映。把儒家文化稱之為“儒教”並不過分。儒道釋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規範、引導國人精神世界和現實行為的作用。 而老子以“道”為終極理念的天人合一、無為而治等思想,其實質就是人類必須遵循自然規律行事。這個思想即使在今天,也一點都不落後。現代人按自然規律和社會法規行事、保護環境、應對氣候變暖等所謂的新理念,實際上正是老子思想的現代體現。一句話,即使從宗教教化的意義出發,有儒道釋文化底蘊的中華文化,一點也不比宗教色彩濃厚的西方文化遜色。那種把華夏文明和文化看得一錢不值的觀點,就是一種自輕自賤的淺薄謬論而已。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是:一個不尊重自己國家和民族、文化和歷史的人,也不會贏得其它民族的尊重! 另一方面,宗教一旦超越其應有的教化功能,帶來負面作用的歷史與現實教訓也是眾所周知的。在歐洲中世紀長達千年的黑暗時代,基督教實際上扮演了阻礙歐洲文明發展的不光彩角色。只有經歷文藝復興,特別是政教分離之後,基督教權威受到一定約束的前提下,宗教的積極意義才得以更好體現。今天,某些伊斯蘭教原教旨主義者以宗教的名義搞恐怖活動,對世界安寧構成威脅,如“伊斯蘭國”恐怖組織就是典型例子。
2】中華文化的首要特徵 如果從中華文化對中國社會所有層面的深刻塑造和影響來看,儒家的“和”這個核心理念就是中國文化最突出特徵。百姓間和為貴;商賈間和氣生財;官場上官官相護、審時度勢也是講究順應時勢之和;就是統治者也講究孟子的“民重君輕”的上下和諧理念。而在中國這片大陸上的最大史實是:通過漫長的演變,形成了這個大一統的國家,一個幾千年文明史沒有中斷、完整承繼下來的獨特文化現象。能夠對這一現象做出合理解釋的理論就是“和文化”。 歷史地看,在秦朝後漫長的兩千年裡,中國這片大陸完全有充分理由再次分裂為幾個、甚至幾十個小國家!就如歐洲大陸的現狀。中國為何最終未形成這種局面?除了秦始皇統一中國版圖和文化(漢字是關鍵之一),更本質的理由正是“和文化”強大的凝聚力這個基本特徵。而歐洲歷史上也出現過多個大一統的龐大帝國,卻沒有任何一個能夠延續下來,其根本原因就在於西方文化中缺失了“和文化”的保駕護航!有人將其歸納為:強悍民族往往是過把癮就死! 中國歷史上對外擴張記錄極少。歷代統治者對待周邊國家的大方針,基本屬於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統治階層的一個理想觀念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對“蠻夷”採取恩德或恩威並施才是這一邏輯的常理。只要能對我泱泱大中國以禮相待(納貢),即可相安無事,遭難時甚至會慷慨相助。盛唐時期“萬國來朝”的說法,既印證了當時的統治階層確實把中國當成了世界中心,更證明了在他們眼裡,其它民族國家就是野蠻、愚昧的蠻夷之邦。這種夜郎自大心理最容易強化“和文化”,即追求萬國來朝的天下昇平。中國也就不可能成為大英或西班牙那樣的航海大帝國,以掠奪、統治“日不落”的大量殖民地為目的!那與中華“和文化”格格不入。也正因為中原“和文化”發展過頭,才導致蒙元和滿清兩個朝代被小民族統治的尷尬歷史! 限於篇幅,這裡不能具體展開儒學體系。概括地講,她就是一顆枝繁葉茂的大樹!大樹的主幹是“和”這個核心理念!而儒學另兩個基本理念“仁”和“禮”則是這個主幹上的兩個最大分枝,各自又有自己不少小分枝。“仁”與今天的人文主義很接近,足見其先進性!而“禮”則意味着規矩理念,也就是規則意識和法治觀念的原始萌芽。同樣體現前瞻性。“三綱”、周禮這類被淘汰的東西都是這個理念的體現。
3】不要被現實蒙蔽了雙眼 應該承認,中國大陸自1949年以來,包括文革、反右在內的一系列荒謬、瘋狂的政治運動,對中國傳統文化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和破壞。而改革開放後,思想解放運動導致國人信仰大廈的轟然坍塌、價值觀體系的混亂和精神家園的空虛化;而開放搞活的經濟巨變又催生了從上到下的貪腐與物慾橫流,一切向錢看的拜金主義空前泛濫。精神和物質的雙重扭曲解讀,導致所謂人心不古,世風日下,道德滑坡,斯文掃地。人與人之間缺失了最基本的誠信,出現全社會性的信任危機、道德危機。有人甚至認為形成了文化斷層! 但必須看到,中共建政至今不足70年,與中國四千多年的悠悠文明史相比,只是短暫的一瞬而已。切不可被這類暫時現象蒙蔽了雙眼,這些只能是歷史的小插曲!想想看,早在一個世紀前的新文化運動時期就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革命性口號;文革期間還有聲勢浩大的“破四舊”、“批林批孔”運動,但真能打倒儒家文化嗎?在台灣、香港,雖然也有西化的一面,但儒家文化傳統要比大陸繼承的更好!甚至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這些東亞國家,儒學的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有人辯稱,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就是戰爭的歷史,是分久必和,和久必分。對辯證法應該不陌生吧?“兩千年大一統”當然不是指從來沒有出現反覆。就像三國時期的分治,歷史上確實出現很多回。但這個現象必須辯證地看。正因為秦朝統一後,又出現很多次的分裂和無數次的戰爭,才凸顯導致分裂的因素之多、力量之大!而歷經兩千年漫長歲月中如此之多的分裂、戰爭、異族統治等這一切的磨難之後,大一統的中國最終還能維持下來,從反面充分證明了中華“和文化”凝聚力之強大! 而今天四分五裂的歐洲,從古羅馬帝國(比中國統一早很多)開始,歷史上也曾出現好幾個大帝國,為啥每一個最終都沒能持續下來?而形成今天四分五裂幾十個小國家的局面呢?能夠簡單地否認中華文化在凝聚力方面優於歐洲文化嗎? 總之,喜歡也好,厭惡也罷,無論功過是非,儒學和孔子客觀上就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文化的老大!是唯一有資格代表華夏文化的圭臬!儒教思想和文化,固然不能從片言隻語中去尋找,因為她已深入到每個中國人的骨髓,流淌於我們的血液中。甚至足以成為類似於條件反射一般的下意識慣性思維方式。或許你無法感覺到她的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卻左右着中國人從思維到行動的幾乎所有層面!這就是文化的強大生命力!一句話,儒學就是我們這個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標識符和二維碼。
4】古老的中華文化面臨新挑戰 儒學“和文化”用來詮釋華夏文明過往的歷史,是有效的。這是問題的一方面。但另一方面,人類已進入知識爆炸的全新時代,人的認識能力迅速提升。而互聯網時代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交往互動的基本模式!這些革命性的改變,必然形成對所有傳統文化的巨大衝擊。更重要的是,東、西方文化的相互融合、相互借鑑也前所未有地加速了。用任何一種現有文化解釋未來發展,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二戰後,世界各殖民地被壓迫民族的獨立運動,無疑代表着人類文明的進步。但這也讓一些國家的民族分離勢力和宗教極端勢力找到了依據和藉口。在中國,除了分治歷史造成的台獨,還有藏獨、疆獨和最近冒出來的港獨勢力。有人由此認為中國的和文化只是表面的。這個說法顯然不當。而只能用中華文化受到分離思潮和某些西方文化前所未有衝擊來解釋。這與“和文化”就是大一統中國的秘訣一點都不矛盾!而現實是,不但上述分離勢力沒有得逞,就是西方的蘇格蘭、魁北克、和西班牙的加泰羅尼亞等地至今也都沒有獨立成功。這並非偶然。值得一提的是,歐洲一體化進程雖然遭受暫時挫折,但其整個理念與中華“和文化”則是不謀而合! 不言而喻,中華文化當然不只是儒家,而是諸子百家,以儒道釋為代表。就是儒學本身,在歷朝歷代的詮釋和發展過程中,也經歷了很大變化。到程朱理學時代,就已經有些過頭,提出諸如“存天理,滅人慾”這類東西。另外,中華文化有缺點、有糟粕,也是毫無異議的。因此,早就提出了揚棄傳統文化方面的課題。 而另一個現實問題是,中華文化的發展應該如何與時俱進並與世界接軌?中國人歷史上有成功接納外來佛教文化的先例。而始於一個多世紀前的清末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就已開始向西方學習的嘗試。“師夷長技以制夷”、“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寄望於走君主立憲道路等,都有過探索。而辛亥革命更是一個充滿無限可能性的新紀元!怎奈出了袁世凱的倒行逆施,而蔣又搞不定各自為政的軍閥,最終由中共一統天下。但中共在前30年還是走了太多彎路,延宕至鄧時代才進入國家與民族復興的快車道。 本人之前曾發文提出:今天的中共早已不是毛的中共,甚至也不是鄧的中共。習麾下的中共已確立了私有財產不可侵犯!並讓市場發揮主導作用。這是違背共產黨基本教義的大變革。別忘了,《共產黨宣言》中確立的共產黨人鮮明旗幟和歷史使命都是消滅私有制!由此出發,習近平的復興之路必然是改革之路。三中全會是體制改革,四中全會是法治建設,五中全會是規劃小康實施,六中全會是整黨,這些都是具體步驟。中國真正的未來藍圖,要看習核心大權在握後的十九大! “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南懷瑾先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這個概括,與“外儒內法”的傳統政治概括都是點睛之筆。無疑,中國文化和政治都面臨現代化的問題,這也是中國需要改革、改良的基本理由。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現代中國不再需要陳勝、吳廣,更不需要洪秀全和李自成。暴力革命不是中國的選項。開放、改革、改良、法治等,就是中國的答案。為此,中國既需要維護民族精神的“左派”,也需要接受西方先進理念的右派。但是,中國必須拒絕極左(如毛派)和極右(如全盤西化)兩個派別。
而在筆者看來,這個古老國家和民族的新方向已有雛形。這就是敞開胸懷,兼收並蓄,用人類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武裝自己!與此同時,堅守民族基本精神,弘揚中華文化精髓。概括起來,還可以借用張之洞那8個字,只需修改半個字,即:中學為“本”、西學為用。 中學為體,意味着囿於中華文化的主體構架,沒有徹底打破桎梏,稱之為換湯不換藥也不為過。中學為本,則僅限於繼承中華文化的精髓(如“和文化”)這個根本,還必須站在全人類視野的高度,解構與重構新時代中國文化大框架,包括吸收法治國家、民主平等、開放多元、尊重人權等人類先進理念。
5】西方接受東方文化的可能性 西方社會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弱肉強食的競爭文化在進入現代社會後,已有很大改觀。這主要應歸功於資產階級革命後,憲政文化、人文主義、政治正確這類人本理念的深入人心。今天發達國家社會主義性質的高福利制度就是例證。更進一步看,西方社會的這些文明進步,也包括追求世界和平、國家間平等相處、倡導多元文化、伸張正義、保護弱小、尊重自然和動物、保護地球環境,全球化思維等先進理念,都是西方文化與古老的中華文化相互靠攏的具體表現! 全球化的實質是資源與市場的全球配置,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護環境、惠及全球的根本需要。美國新總統川普搞民粹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的反全球化逆流可能暫時占上風,但不會動搖全球化的大趨勢!因為全球化的受益者是整個世界。值得重視的一點是,全球化思維正是中華民族“和文化”的體現。而絕非偶然地由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新理念,就再恰當不過了! 可以不誇張地講,全球化是人類的需要,也是踐行中華文化的體現!這一世界大勢才是中國崛起的必由之路和依據。中國的復興與崛起與美國追求世界霸權不同;中國強軍戰略(包括海軍建造航母),與美國的窮兵黷武亦有本質區別。中國的基本指導思想依然是防禦性質的。中國現行政治仍然沒有偏離“外儒內法”這個實質。保障中華民族的復興與和平崛起,保障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弘揚,需要有實力(包括軍事實力)這個後盾,否則,再美好的目標都只能是空話!
相關博文:
含蓄的中國VS張狂的美國? 中國是“國家社會主義”制度嗎?(上) 中國是“國家社會主義”制度嗎?(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