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清楚微信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风靡全球华人圈的,反正我肯定是属于后 知后觉的 -- 真正有自己的微信号只有一年,加入的微信群至今为止也只有三个--其 中一个还是只潜水,不说话,超过二百五十人的大群(芝加哥地区的摄影爱好者群- 大光圈)。尽管如此,也多少对海外华人的“群”现象有一些观察和感想,在此与大 家分享一下。
第一次知道微信,大概还是在前年的一个博克贴子后面。老博友浪宽兄很久不见, 那次冒泡了一下,提到自己最近沉迷于微信里面,博克已经很久不摸了。虽然浪宽 兄提到很多微信的好处,但没有亲眼见识它的“威力”,我也就没多在意。不久后 在朋友家聚会,看到她用微信和在国内的家人视频,才知道这个玩艺儿似乎真的有 其他类似通讯工具(比如短信,Skype)没有的功能。比如它除了可以用传统的短信以 外,还可以用语音短信,这个好像是一般的 短信没有的功能。对于很多由于种种原 因不喜欢在手机上打字的人(比如键盘太小啦,拼音太麻烦啦等等),这个绝对是一 个很不错的功能。另外它的视频功能也很不错,我知道的很多朋友都很喜欢这个功 能,也很快用它取代了以前用的Skype 或者其他的视频工具(Skype 虽然也可以装在 手机上,但毕竟要下载软件,而且好像通话记录不能保存,相比之下的确没有那么 先进)。相信现在没有多少人还在用电话或者其他视频工具和国内亲友联系了:)。
微信的另外一个特别适合华人的功能,当然是它的“群聊”功能了。 其实类似的软 件美国也有,像我家老大在学校,就是用一个叫做“Group Me”的软件和他的兄弟 会成员保持群体联系的。我不太清楚这个工具是否有交换照片,贴录像等功能,但 至少作为群体交流的工具,微信绝对不是唯一的选择。但不知为何,似乎我们的下 一代对微信都不是很感兴趣,仍然用他们喜欢和熟悉的工具(脸书啦,推特啦什么的 )。不过,好像有看到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学生群里,有不少华人学生把班里的老美 也给拉进去了。微信的强大可见一斑。当然在那些中美混杂的群里大家应该是用英 文而不是中文交流了,这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吧。
据说微信最大的“功德”,是把很多失散多年的老朋友老同学联系到了一起。也是 啊,这么强大的现代通讯工具,只要有一个人知道你的消息,就可以将你拉到“组 织”中来。还有谁能躲在清静角落,偏安一隅呢?相信微信一定对风靡全国,经久 不衰的各种同学聚会“运动”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当然,被人找到受邀加入微信群 的时候你可以不接受,但很多人恐怕也抹不下这个面子。因此,“被”加入的群越 来越多,越来越难招架。这才有了今年的众多关于“退群”的新年愿望吧, 呵呵。 我算是用微信比较节制的了,但也有过被人拉进毫不相干的群的经历。最近的趋势, 好像除了各种联谊群(大学,中学,小学同学群),业余爱好群(摄影群,合唱团群等), 还有不少当地华人的信息群,甚至还有人利用微信这个平台做生意呢。像我周围 就有什么西郊华人鸡蛋群(据说是有便宜的organic鸡蛋和其他食物买卖),教育群,等等 等等不一而足。我被拉进去后当然是毫不犹豫地退出啦。 听万维的老朋友五彩说, 她最多的时候还有什么包子群,饺子群等等。最后都一一退出了。赔不起那时间啊,哈 为什么微信能够“横扫”海内外华人,把这么多人都集结在一个个的群里面自娱自 乐呢?我想,答案不外乎是满足人们的社交需求,信息,需求和分享需求。而海外 华人因为其独特的生活环境,在这几点的需求恰恰是有其特异性的。而微信则很好 地为此提供了合适的 outlet.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微信在海外华人圈子中不火 似乎多说不过去。
人是社会的动物,不管你身在何处,总会有与他人交流的需要。这些交流可以是在 家庭成员之间,在同事朋友之间,也可以在网络的虚拟空间上(比如我们在这里写博 就是满足了一种与大众交流的需要)。而微信正是为这种需求提供了非常强大的工具。 海外华人在这方面又有其独特的需求和特点。比如与国内亲友的联系,有了微信就 变得方便多了。 当然,国内亲友感兴趣的话题可能和我们没有太多共同点, 比如 我就曾经被几个表姊妹拉入他们的亲友群,结果没几天就退出了-- 他们每天讨论的 都是放假去哪里玩,哪里有便宜货什么的, 跟我没有任何关系的话题。所以就悄悄 地逃走了,还不带走一丝云彩(因为我一句话都没有发过言)。相信和我有相似经历 的朋友应该不少吧。
由于微信的群聊功能,很自然地也成为了许多海外华人团体的主要交流工具。在我 生活的大芝加哥地区,有很多华人社团,比如著名的东方艺术团(下设合唱团,舞蹈 团,话剧团等),芝加哥旗袍会,黄河艺术团,以及大光圈摄影群等。这些团体由许多活 跃分子组成,定期举办演出或者各种联谊活动,是海外华人社交活动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有了微信以后,这些团体都毫无例外地建立了微信群,活动通知这类的信 息都在群里交流,非常方便。 Source: http://www.dongfangarts.org
Source: http://www.dongfangarts.org
我参加的唯一一个这样的群,是一个叫做“大光圈”的摄影爱好群(其实我自己并不 是发烧友, 是因为老公最近迷上摄影,为了加他进去,我才参加的,所以一直深度 潜水,只看不说)。这个群有二百七十多人,群友们经常交流自己拍摄的照片,也有 关于器材,摄影经验的交流。最近,成立两周年的大光圈举办了第二次年会,群友 们可以提交自己的作品,然后大家点评交流,在增进友谊的同时提高摄影技术。这 个群还有不少分群,比如“人物摄影群”,“鸟帮群”,等等。人气旺盛的鸟帮, 经常有组织地去周边睬点“打鸟”,长枪大炮地在湖边草地一字排开,也是一道独 特的风景了。
鸟帮的器材一瞥
这些群体的成员,年龄背景多元,有在这边生活了二三十年的老“海华”, 也有刚 刚来美的小字辈。但由于摄影是个需要花时间和花钱的爱好(不是有人说吗,爱上摄 影就是败家的开始),所以群友还是多以年纪稍大,事业多少有点成就,现在有点闲 暇时间的中年人组成。老公因为工作时间受限,至今还没能和他们一起外出打鸟, 看到鸟帮帮友们得瑟的各种照片,只有心痒的份儿:)。
还有一个好玩的现象,就是这些华人群体之间的“互动”。这点在摄影群很突出。 因为摄影群的特点,常常会被其他群体邀请去作摄影记录,比如去年的“芝加哥旗 袍快闪”活动,前几天的“庆新春群舞快闪”等等,都有不少摄影群友主动提供摄 影服务。摄影爱好者们有这么多免费模特可供拍摄,活动参加者们有众多专业或者 业余的摄影师为自己留下美好瞬间,当然是各取所需,一拍即合啦。 有些活动还会 发生所谓的“群殴”状况,也就是一大群摄影师们对着同一个模特或者摄影对象长 枪短炮地“轰炸”,很有意思。当然,其他群体之间可能也有很多互动,比如旗袍 会的年会,会邀请艺术团的团员去表演唱歌或者舞蹈;艺术团的活动,也可能邀请 旗袍会的团员去做背景点缀等等。我因为不是这些群体的成员,具体的情况就不清 楚了。
下面是去年和今年初芝加哥地区的几个大型社团活动的花絮(照片来自旗袍会网站和 大光圈群友):
http://www.chineseofchicago.com/Content.aspx?nid=6310
(旗袍群芝加哥市中心快闪活动)
"群殴" 2016庆新春Chicago Fashion Outlet 快闪活动
微信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能在自己的“朋友圈”里面分享生活点滴--有人喜欢晒 美食,有人喜欢晒娃,也有人晒幸福,反正是各取所需。这点上女的肯定比男的更 感兴趣,因为女的总的来说更喜欢分享,虽然有些分享在别人看来会有“得瑟”的 嫌疑,呵呵。看到好的文章和有用的信息,我 也会收藏在自己的微信里。比起用邮 件存档,要方便一些。不过,我比较烦那种“不转不是人”,或者自己标榜“深度 好文”之类的东西。对于各种养生和“鸡汤”贴,也基本不关注。否则的话真的赔 不起时间呢。万维的吃货帮帮主杭州阿立有句名言,说“微信”上的东西只能“微 微相信”,我很同意:)。
不过,玩了一年微信后,我的感觉是,微信也许很适合小范围的生活分享和群体的 社交,但并不适合严肃认真的观点交流。这也是我最近又开始写博克的一个原因吧。 突然觉得,自己还是有很多观点希望能与更多的人交流的。对于这种需求,博克当 然是一个更好的平台。
猴年将至,在此祝各位新老读者朋友们新年快乐,健康如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