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隅/美國密西根州大政治所博士 本文是基本概念解釋的系列短文之一,在本系列第一篇,要來跟讀者們分享關於「獨裁政治」的基本特徵,也就是我們說的「威權政體」的一些基本概念,並且討論它跟民主政治有什麼不一樣。 民主與獨裁的基本定義到底什麼是民主?什麼是獨裁?如果我們用最起碼、最低標準的「程序性定義」來看,所謂民主政治指的是: 第一,掌握最高政治權力的領導者,必須透過全民普選的方式,或者由全民普選的機關(例如國會)來決定去留。 第二,這個選舉必須是定期舉行,而且必須要有多黨競爭。 第三,至少需要進行過一次這樣的多黨公平競爭方式達成的政黨輪替。如果沒辦法達到這些要件,我們就會說一個國家是威權國家。 補充:學者柴布(José Antonio Cheibub)等人根據程序性的定義,發展出了一套分類的方式,我們稱做DD指標(Index of Democracy and Dictatorship,民主與獨裁指標,出處在此)。另外,我們在衡量一個國家的民主程度或威權程度時,還有兩個常用的指標是:Polity以及Freedom House。這些指標在程序上的定義是類似的,雖然在實質的民主與自由定義方面有些許不同,例如自由之家強調對於公民參政權利和個人自由的保障,分別給予評分。 *不管根據哪個指標,最遲從2000年的政黨輪替開始到現在,台灣一直都被歸類在完全的民主國家(參考說明)。
有些民主國家是由全民直選總統,例如台灣;有些民主國家是所謂議會內閣制,例如德國和日本,掌握行政權力的內閣總理並不是全民直選的,但仍然是透過定期的「國會選舉」來決定由誰來當總理,因此仍然是符合以上所提到的要件。 然而,現在問題來了,幾乎絕大多數的獨裁國家都有選舉,該怎麼區分他們到底是不是民主國家呢?這時就要看這個選舉是否是「真實的」與「自由的」。在有些國家,雖然有選舉,但反對黨永遠不會贏。反對黨有可能被禁止成立(那就不符合上述DD指標當中的多黨競爭要件),人們有可能被限縮各種參與權利,又或是獨裁者透過各種作弊的方式來贏得選舉,也有可能是透過修改選舉制度的方式,來確保自己可以一直執政(沒經歷過政黨輪替,就不符合上述DD指標中的第三個要件)。例如新加坡及俄羅斯就是這樣的例子。在新加坡,批評政府會被關到精神病院;在俄羅斯,反對派甚至直接被暗殺。像是在中國,除了最低行政層級的「村」有村選舉(但候選人們通常都需要先經共產黨的認可),其他層級就完全沒有選舉了。朝鮮(北韓)的選舉也很有趣,雖然他們規定年滿17歲的公民就有選舉權,也規定每個人都必須去投票,但選票上面只會有一個候選人的名字,選民甚至不需要做勾選或蓋章的動作,只要把選票投入票匭就可以了。 在幾十年前,其實並不是每個國家都有選舉。然而,愈來愈多獨裁者發現,選舉是一個很好的化妝術,可以增加統治者的統治正當性,於是現在幾乎所有威權國家都有選舉了。在學術上,通常會把這類的政體稱做混合政體(hybrid regime),或者競爭性威權政體(competitive authoritarian regime),也就是說選舉確實存在,但是並不公平。也就是因為這樣,如何區別民主與非民主變得更難,更需要靠別的條件區隔(尤其:是否有多黨競爭、選舉是否公平)。 其實,現在有愈來愈多獨裁國家都使用各種「類似民主」、「名義民主」的制度,但實際上卻是為了集中權力。例如獨裁者常常利用選舉和政黨政治,來收編可能的反對派人士。這一點,推薦大家可以看《獨裁者的進化:收編、分化、假民主》這本書。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威權政體最大的特色就是大量使用「強制手段」(例:祕密警察,戒嚴,高壓統治)來壓迫人民自由,但現在獨裁者們愈來愈「聰明」,懂得利用各種制度去吸收反對者。
圖:左岸文化出版社提供。 民主與獨裁的統治策略差別民主跟獨裁最大的差別是,誰決定了權力,誰決定領導者的去留。 在民主國家,由於是全民普選,所以理論上領導者必須要考量全民的利益。然而, 在獨裁國家,統治者能否掌握權力,仰賴的是一小群統治菁英,所以一切的目標是要維持政權穩定,以這統治菁英的利益為優先。 在獨裁國家裡沒有「自由競爭」的選舉,無法透過選舉來反映「真實的」民心,而且通常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是受打壓的,因為統治者不希望人們知道太多,最好都只要知道現在國泰民安的好消息,也不要去談論政治什麼的。然而,這樣子的制度有一個重大缺點,那就是獨裁者會不知道民間的真實狀況怎麼樣,也不知道人們的喜好到底是什麼,然後因為缺少言論自由和監督力量,所以常常無法揭發和阻止各層級的貪腐或者錯誤決策。 也就是因為缺乏對民間社會的真實偏好訊息,所在獨裁國家最常做的事情不是解決問題,而是解決提出問題的人。然而,當打壓人民自由的強制手段用得愈凶,對獨裁者而言,是更加地不知道民間的真實狀況。 推薦一本書叫做《獨裁者手冊》,中文版副標題:為什麼國家、公司領導者的「壞行為」永遠是「好政治」。這本書告訴大家,由於獨裁者只需要考量少數政治菁英的意見就可以持續掌權,如果你開放新聞自由或者設計權力互相制衡的機制,雖然會對大眾來說是好事,可以對公共政策做審議、做監督,減少出錯機率,但是對獨裁者來說卻是壞事,因為有可能會讓自己做壞事被發現,而減損正當性。 簡單來說,統治者的負責對象不同,施政優先考量的是哪一群人的利益也不一樣,造就了獨裁政治和民主政治最大的不同之一。 參考這篇菜市場文:論獨裁者的統治邏輯及其困境
《獨裁者手冊》書介
圖:金正恩參與投票。候選人只有他自己。來源:AP: Korean Central News Agency 為什麼要認識民主與獨裁的基本原則?話說回來,其他國家要不要實行獨裁,關我們什麼事呢? 身在民主國家的我們,必須要了解民主與獨裁的不同,尤其是現在有許多人在宣傳獨裁政治多麼有效率、民主多麼不好,又或者是常常把獨裁者拿來當偶像。事實上,如果我們要找尋學習的對象,可以考慮一些國土面積不大但是經濟表現卻很好的國家,例如瑞士、丹麥、荷蘭、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而不要老是拿一些威權國家出來相比。 同時我們也要知道,民主國家的制度是需要大家一同關注、一同付出更多的政治參與,因為有可能一個不小心,政客就會破壞現有的制度、擴張政治權力(尤其所謂民粹型的領袖,常常會攻擊制度、訴諸個人權威,認為只有自己是對的,然後挾民意而修改制度),讓民主轉向獨裁。因此,這些觀念是很重要的。 更有甚者,威權國家目前正在運用民主國家所提供的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做各種價值的滲透。例如「自由之家」這個關注民主與人權的非營利組織,他們推出的最新報告指出:中國在許多地方推行電子監控系統,以及在各地提供收買和控制媒體的資源和策略,用來擴散威權的統治手段,以及宣傳相關的威權價值,而這已經造成許多地方的民主程度下降,例如匈牙利已不再被視為民主國家。 小結在民主政治底下,如果人們覺得政治人物做不好,那麼在下次選舉可以有機會把他/她換掉,但是在威權政體之下,當統治者出錯的時候該怎麼辦?缺乏對權力的監督制衡,是很可怕的事情。許多人常說獨裁政權很有「效率」,事實上這是建立在不管人民死活的狀況之下的效率(例如:在獨裁國家要大興土木的時候,不用考慮到迫遷議題,也不用開公聽會、跑程序,因此光是徵收土地部份就快了很多),而且一旦出錯那是巨大災難性的。 我們必須知道,自由、法治、受到監督制衡的政府,才是我們要珍惜以及遵循的政治原則,因為這些制度才能確保對所有人的基本保障。而且這些權利從來都不是天上掉下來,而是人們長期積極爭取來的。以上所提關於政體原則,是一些身為民主國家公民所必須要知道的基本公民概念。 (以上轉自網路菜市場政治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