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萬維讀者網 -- 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首  頁 新  聞 視  頻 博  客 論  壇 分類廣告 購  物
搜索>> 發表日誌 控制面板 個人相冊 給我留言
幫助 退出
 
彭運生的博客  
文化、哲學、詩學、文學  
我的名片
彭運生
註冊日期: 2016-12-24
訪問總量: 1,689,870 次
點擊查看我的個人資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欄
最新發布
· 《紅樓夢》解(4)
· 《紅樓夢》解(3)
· 《紅樓夢》解(2)
· 《紅樓夢》解(1)
· 孔子名言解(4)
· 孔子名言解(3)
· 孔子名言解(2)
友好鏈接
分類目錄
【哲學-59】
· 《紅樓夢》解(4)
【哲學-58】
· 《紅樓夢》解(3)
· 《紅樓夢》解(2)
· 《紅樓夢》解(1)
· 孔子名言解(4)
· 孔子名言解(3)
· 孔子名言解(2)
· 孔子名言解(1)
· 《五燈會元》禪宗公案解(2)
· 《五燈會元》禪宗公案解(1)
· 老子名言解(10)
【哲學-57】
· 老子名言解(9)
· 老子名言解(8)
· 老子名言解(7)
· 老子名言解(6)
· 老子名言解(5)
· 老子名言解(4)
· 老子名言解(3)
· 老子名言解(2)
· 老子名言解(1)
· 孔子名言解(29)
【哲學-56】
· 孔子名言解(28)
· 孔子名言解(27)
· 孔子名言解(26)
· 孔子名言解(25)
· 孔子名言解(24)
· 孔子名言解(23)
· 孔子名言解(22)
· 孔子名言解(21)
· 孔子名言解(20)
· 孔子名言解(19)
【哲學-55】
· 孔子名言解(18)
· 孔子名言解(17)
· 孔子名言解(16)
· 孔子名言解(15)
· 孔子名言解(14)
· 孔子名言解(13)
· 孔子名言解(12)
· 孔子名言解(11)
· 看孔子名言解(10)
· 孔子名言解(9)
【哲學-54】
· 孔子名言解(8)
· 孔子名言解(7)
· 孔子名言解(6)
· 孔子名言解(5)
· 孔子名言解(4)
· 孔子名言解(3)
· 孔子名言解(2)
· 孔子名言解(1)
· 唐詩解(12)
· 唐詩解(11)
【哲學-53】
· 唐詩解(10)
· 唐詩解(9)
· 唐詩解(8)
· 唐詩解(7)
· 唐詩解(6)
· 唐詩解(5)
· 唐詩解(4)
· 唐詩解(3)
· 唐詩解(2)
· 唐詩解(1)
【哲學-52】
· 孔子名言解(21)
· 孔子名言解(20)
· 孔子名言解(19)
· 孔子名言解(18)
· 孔子名言解(17)
· 孔子名言解(16)
· 孔子名言解(15)
· 孔子名言解(14)
· 孔子名言解(13)
· 孔子名言解(12)
【哲學-51】
· 孔子名言解(11)
· 孔子名言解(10)
· 孔子名言解(9)
· 孔子名言解(8)
· 孔子名言解(7)
· 孔子名言解(6)
· 孔子名言解(5)
· 孔子名言解(4)
· 孔子名言解(3)
· 孔子名言解(2)
【哲學-50】
· 孔子名言解(1)
· 唐詩解(50)
· 唐詩解(49)
· 唐詩解(48)
· 唐詩解(47)
· 唐詩解(46)
· 唐詩別解(45)
· 唐詩別解(44)
· 唐詩別解(43)
· 唐詩別解(42)
【哲學-49】
· 唐詩別解(38)
· 唐詩別解(37)
· 唐詩別解(36)
· 唐詩別解(35)
· 唐詩別解(34)
· 唐詩別解(33)
· 唐詩別解(32)
· 唐詩別解(31)
· 唐詩別解(30)
· 唐詩別解(29)
【哲學-48】
· 唐詩別解(28)
· 唐詩別解(27)
· 唐詩別解(26)
· 唐詩別解(25)
· 唐詩別解(24)
· 唐詩別解(23)
· 唐詩別解(22)
· 唐詩別解(21)
· 唐詩別解(20)
· 唐詩別解(19)
【哲學-47】
· 唐詩別解(18)
· 唐詩別解(17)
· 唐詩別解(16)
· 唐詩別解(15)
· 唐詩別解(14)
· 唐詩別解(13)
· 唐詩別解(12)
· 唐詩別解(11)
· 唐詩別解(10)
· 唐詩別解(9)
【哲學-46】
· 唐詩別解(8)
· 唐詩別解(7)
· 唐詩別解(6)
· 唐詩別解(5)
· 唐詩別解(4)
· 唐詩別解(3)
· 唐詩別解(2)
· 唐詩別解(2)
· 唐詩別解(1)
· 唐詩解(15)
【哲學-45】
· 唐詩解(14)
· 唐詩解(13)
· 唐詩解(12)
· 唐詩解(11)
· 唐詩解(10)
· 唐詩解(9)
· 唐詩解(8)
· 唐詩解(7)
· 唐詩解(6)
· 唐詩解(5)
【哲學-44】
· 唐詩解(4)
· 唐詩解(3)
· 唐詩解(2)
· 唐詩解(1)
· 孔子名言解(1)
· 宋詩解(15)
· 宋詩解(14)
· 宋詩解(13)
· 宋詩解(12)
· 宋詩解(11)
【哲學-43】
· 宋詩解(10)
· 宋詩解(9)
· 宋詩解(8)
· 宋詩解(7)
· 宋詩解(6)
· 宋詩解(5)
· 宋詩解(4)
· 宋詩解(3)
· 宋詩解(2)
· ​宋詩解(1)
【哲學-42】
· 孔子名言解(15)
· 孔子名言解(14)
· 孔子名言解(13)
· 孔子名言解(12)
· 孔子名言解(11)
· 孔子名言解(10)
· 孔子名言解(9)
· 孔子名言解(8)
· 孔子名言解(7)
· 孔子名言解(6)
【哲學-41】
· 孔子名言解(5)
· 孔子名言解(4)
· 孔子名言解(3)
· 孔子名言解(2)
· 孔子名言解(1)
· 王維詩解(9)
· 王維詩解(8)
· 王維詩解(7)
· 王維詩解(6)
· 王維詩解(5)
【哲學-40】
· 王維詩解(4)
· 王維詩解(3)
· 王維詩解(2)
· 王維詩解(1)
· 宋詞解(21)
· 宋詞解(20)
· 宋詞解(19)
· 宋詞解(18)
· 宋詞解(17)
· 《五燈會元》禪宗公案解(7)
【哲學-39】
· 《五燈會元》禪宗公案解(6)
· 《五燈會元》禪宗公案解
· 《五燈會元》禪宗公案解(4)
· 《五燈會元》禪宗公案解(3)
· 《五燈會元》禪宗公案解(2)
· 《五燈會元》禪宗公案解(1)
· 孔子名言解(14)
· 孔子名言解(13)
· 孔子名言解(12)
· 孔子名言解(11)
【哲學-38】
· 孔子名言解(10)
· 孔子名言解(9)
· 孔子名言解(8)
· 孔子名言解(8)
· 孔子名言解(6)
· 孔子名言解(5)
· 孔子名言解(4)
· 孔子名言解(3)
· 孔子名言解(2)
· 孔子名言解(1)
【哲學-37】
· 宋詞解(16)
· 宋詞解(15)
· 宋詞解(14)
· 宋詞解(13)
· 宋詞解(12)
· 唐詩解(修訂27)
· 唐詩解(修訂26)
· 唐詩解(修訂25)
· 唐詩解(修訂19)
· 美學隨筆(1)
【詩學-24】
· 唐詩解(修訂24)
· 唐詩解(修訂23)
· 唐詩解(修訂22)
· 唐詩解(修訂21)
· 唐詩解(修訂20)
· 唐詩解(修訂18)
· 唐詩解(修訂17)
· 唐詩解(修訂16)
· 唐詩解(修訂15)
· 唐詩解(修訂14)
【詩學-23】
· 唐詩解(修訂13)
· 唐詩解(修訂12)
· 古詩解(修訂2)
· 古詩解(修訂1)
· 唐詩解(修訂11)
· 唐詩解(修訂10)
· 唐詩解(修訂9)
· 唐詩解(修訂8)
· 唐詩解(修訂7)
· 唐詩解(修訂6)
【詩學-22】
· 唐詩解(修訂5)
· 唐詩解(修訂4)
· 唐詩解(修訂3)
· 唐詩解(修訂2)
· 唐詩解(修訂1)
· 宋詞解(11)
· 宋詞解(10)
· 宋詞解(9)
· 宋詞解(8)
· 宋詞解(7)
【詩學-21】
· 宋詞解(6)
· 宋詞解(5)
· 宋詞解(4)
· 宋詞解(3)
· 宋詞解(2)
· 宋詞解(1)
· 宋詩解(12)
· 宋詩解(11)
· 宋詩解(10)
· 宋詩解(9)
【詩學-20】
· 宋詩解(8)
· 宋詩解(7)
· 宋詩解(6)
· 宋詩解(5)
· 宋詩解(4)
· 宋詩解(3)
· 宋詩解(2)
· 宋詩解(1)
· 古詩解(8)
· 古詩解(7)
【詩學-19】
· 古詩解(6)
· 古詩解(5)
· 古詩解(4)
· 古詩解(3)
· 古詩解(2)
· 古詩解(1)
· 唐詩天天讀(64)
· 唐詩天天讀(63)
· 唐詩天天讀(62)
· 唐詩天天讀(61)
【詩學-18】
· 唐詩天天讀(60)
· 唐詩天天讀(59)
· 唐詩天天讀(58)
· 唐詩天天讀(57)
· 唐詩天天讀(56)
· 唐詩天天讀(55)
· 唐詩天天讀(54)
· 唐詩天天讀(53)
· 唐詩天天讀(52)
· 唐詩天天讀(51)
【詩學-17】
· 唐詩天天讀(50)
· 唐詩天天讀(49)
· 唐詩天天讀(48)
· 唐詩天天讀(47)
· 唐詩天天讀(46)
· 唐詩天天讀(45)
· 唐詩天天讀(44)
· 唐詩天天讀(43)
· 唐詩天天讀(42)
· 唐詩天天讀(41)
【詩學-16】
· 唐詩天天讀(39)
· 唐詩天天讀(38)
· 唐詩天天讀(37)
· 唐詩天天讀(36)
· 唐詩天天讀(35)
· 唐詩天天讀(34)
· 唐詩天天讀(33)
· 唐詩天天讀(32)
· 唐詩天天讀(31)
· 唐詩天天讀(30)
【詩學-15】
· 唐詩天天讀(29)
· 唐詩天天讀(28)
· 唐詩天天讀(27)
· 唐詩天天讀(26)
· 唐詩天天讀(25)
· 唐詩天天讀(24)
· 唐詩天天讀(23)
· 唐詩天天讀(22)
· 唐詩天天讀(21)
· 唐詩天天讀(20)
【詩學-14】
· 唐詩天天讀(19)
· 唐詩天天讀(18)
· 唐詩天天讀(17)
· 唐詩天天讀(16)
· 唐詩天天讀(15)
· 唐詩天天讀(14)
· 唐詩天天讀(13)
· 唐詩天天讀(12)
· 唐詩天天讀(11)
· 唐詩天天讀(10)
【詩學-13】
· 唐詩天天讀(9)
· 唐詩天天讀(8)
· 唐詩天天讀(7)
· 唐詩天天讀(6)
· 唐詩天天讀(5)
· 唐詩天天讀(4)
· 唐詩天天讀(3)
· 唐詩天天讀(2)
· 唐詩天天讀(1)
· 《紅樓夢》解(17)
【詩學-12】
· 《紅樓夢》解(16)
· 《紅樓夢》解(14)
· 《紅樓夢》解(13)
· 《紅樓夢》解(12)
· 《紅樓夢》解(11)
· 《紅樓夢》解(10)
· 《紅樓夢》解(9)
· 《紅樓夢》解(8)
· 《紅樓夢》解(7)
· 《紅樓夢》解(6)
【哲學-36】
· 《紅樓夢》解(5)
· 《紅樓夢》解(4)
· 《紅樓夢》解(3)
· 《紅樓夢》解(2)
· 《紅樓夢》解(1)
· 彭運生談藝錄(236)
· 彭運生談藝錄(235)
· 彭運生談藝錄(234)
· 彭運生談藝錄(233)
· 彭運生談藝錄(232)
【哲學-35】
· 彭運生談藝錄(231)
· 彭運生談藝錄(230)
· 彭運生談藝錄(229)
· 彭運生談藝錄(228)
· 彭運生談藝錄(227)
· 彭運生談藝錄(226)
· 彭運生談藝錄(225)
· 彭運生談藝錄(224)
· 彭運生談藝錄(223)
· 彭運生談藝錄(222)
【哲學-34】
· 彭運生談藝錄(221)
· 彭運生談藝錄(220)
· 彭運生談藝錄(219)
· 《馬太福音》的文化學解讀(4)
· 《馬太福音》的文化學解讀(3)
· 《馬太福音》的文化學解讀(2)
· 《馬太福音》的文化學解讀(1)
· 《王陽明全集》的文化學解讀(2
· 《王陽明全集》的文化學解讀(1
· 《朱子語類》的文化學解讀(8)
【哲學-33】
· 《朱子語類》的文化學解讀(7)
· 《朱子語類》的文化學解讀(6)
· 《朱子語類》的文化學解讀(5)
· 《朱子語類》的文化學解讀(4)
· 《朱子語類》的文化學解讀(3)
· 《朱子語類》的文化學解讀(2)
· 《朱子語類》的文化學解讀(1)
· 老子名言解(8)
· 老子名言解(7)
· 老子名言解(6)
【哲學-32】
· 老子名言解(5)
· 老子名言解(4)
· 老子名言解(3)
· 老子名言解(2)
· 老子名言解(1)
· 孔子名言解(24)
· 孔子名言解(23)
· 孔子名言解(22)
· 孔子名言解(21)
· 孔子名言解(20)
【哲學-31】
· 孔子名言解(19)
· 孔子名言解(18)
· 孔子名言解(17)
· 孔子名言解(17)
· 孔子名言解(16)
· 孔子名言解(15)
· 孔子名言解(14)
· 孔子名言解(13)
· 孔子名言解(12)
· 孔子名言解(11)
【哲學-30】
· 孔子名言解(10)
· 彭運生談藝錄(230)
· 彭運生談藝錄(229)
· 彭運生談藝錄(228)
· 彭運生談藝錄(227)
· 彭運生談藝錄(226)
· 彭運生談藝錄(225)
· 彭運生談藝錄(224)
· 彭運生談藝錄(223)
· 彭運生談藝錄(222)
【哲學-29】
· 彭運生談藝錄(221)
· 彭運生談藝錄(220)
· 彭運生談藝錄(129)
· 孔子名言解(9)
· 孔子名言解(8)
· 孔子名言解(7)
· 孔子名言解(6)
· 孔子名言解(5)
· 孔子名言解(4)
· 孔子名言解(3)
【哲學-28】
· 孔子名言解(2)
· 孔子名言解(1)
· 彭運生談藝錄(218)
· 彭運生談藝錄(217)
· 彭運生談藝錄(216)
· 彭運生談藝錄(215)
· 彭運生談藝錄(214)
· 彭運生談藝錄(213)
· 彭運生談藝錄(212)
· 彭運生談藝錄(211)
【哲學-27】
· 彭運生談藝錄(210)
· 彭運生談藝錄(210)
· 彭運生談藝錄(209)
· 彭運生談藝錄(208)
· 彭運生談藝錄(207)
· 彭運生談藝錄(206)
· 彭運生談藝錄(205)
· 彭運生談藝錄(204)
· 彭運生談藝錄(203)
· 彭運生談藝錄(202)
【哲學-26】
· 彭運生談藝錄(201)
· 彭運生談藝錄(200)
· 彭運生談藝錄(199)
· 彭運生談藝錄(198)
· 彭運生談藝錄(197)
· 彭運生談藝錄(196)
· 彭運生談藝錄(195)
· 彭運生談藝錄(194)
· 彭運生談藝錄(193)
· 彭運生談藝錄(192)
【哲學-25】
· 感悟錄(2)
· 感悟錄(1)
· 彭運生談藝錄(191)
· 彭運生談藝錄(190)
· 彭運生談藝錄(189)
· 彭運生談藝錄(188)
· 彭運生談藝錄(187)
· 彭運生談藝錄(186)
· 彭運生談藝錄(185)
· 彭運生談藝錄(183)
【哲學-24】
· 彭運生談藝錄(184)
· 彭運生談藝錄(182)
· 彭運生談藝錄(181)
· 彭運生談藝錄(180)
· 彭運生談藝錄(179)
· 彭運生談藝錄(178)
· 彭運生談藝錄(177)
· 彭運生談藝錄(176)
· 彭運生談藝錄(175)
· 彭運生談藝錄(174)
【哲學-23】
· 彭運生談藝錄(173)
· 彭運生談藝錄(172)
· 彭運生談藝錄(171)
· 彭運生談藝錄(170)
· 彭運生談藝錄(169)
· 彭運生談藝錄(168)
· 彭運生談藝錄(167)
· 彭運生談藝錄(166)
· 彭運生談藝錄(165)
· 彭運生談藝錄(164)
【哲學-22】
· 彭運生談藝錄(163)
· 彭運生談藝錄(162)
· 彭運生談藝錄(161)
· 彭運生談藝錄(160)
· 彭運生談藝錄(159)
· 彭運生談藝錄(158)
· 彭運生談藝錄(157)
· 彭運生談藝錄(156)
· 彭運生談藝錄(155)
· 彭運生談藝錄(154)
【哲學-21】
· 彭運生談藝錄(153)
· 彭運生談藝錄(152)
· 彭運生談藝錄(151)
· 彭運生談藝錄(150)
· 彭運生談藝錄(149)
· 彭運生談藝錄(148)
· 彭運生談藝錄(147)
· 彭運生談藝錄(146)
· 彭運生談藝錄(145)
· 彭運生談藝錄(144)
【哲學-20】
· 彭運生談藝錄(143)
· 彭運生談藝錄(142)
· 彭運生談藝錄(141)
· 彭運生談藝錄(140)
· 彭運生談藝錄(139)
· 彭運生談藝錄(138)
· 彭運生談藝錄(137)
· 彭運生談藝錄(136)
· 彭運生談藝錄(135)
· 彭運生談藝錄(134)
【哲學-19】
· 彭運生談藝錄(133)
· 彭運生談藝錄(132)
· 彭運生談藝錄(131)
· 彭運生談藝錄(130)
· 彭運生談藝錄(129)
· 彭運生談藝錄(128)
· 彭運生談藝錄(127)
· 彭運生談藝錄(126)
· 彭運生談藝錄(125)
· 彭運生談藝錄(124)
【哲學-18】
· 彭運生談藝錄(123)
· 彭運生談藝錄(122)
· 彭運生談藝錄(121)
· 彭運生談藝錄(120)
· 彭運生談藝錄(119)
· 彭運生談藝錄(118)
· 彭運生談藝錄(117)
· 彭運生談藝錄(116)
· 彭運生談藝錄(115)
· 彭運生談藝錄(114)
【哲學-17】
· 彭運生談藝錄(113)
· 彭運生談藝錄(112)
· 彭運生談藝錄(111)
· 彭運生談藝錄(110)
· 彭運生談藝錄(109)
· 彭運生談藝錄(108)
· 彭運生談藝錄(107)
· 彭運生談藝錄(106)
· 彭運生談藝錄(105)
· 彭運生談藝錄(104)
【哲學-16】
· 彭運生談藝錄(103)
· 彭運生談藝錄(102)
· 彭運生談藝錄(101)
· 彭運生談藝錄(100)
· 彭運生談藝錄(99)
· 彭運生談藝錄(98)
· 彭運生談藝錄(97)
· 彭運生談藝錄(96)
· 彭運生談藝錄(95)
· 彭運生談藝錄(94)
【哲學-15】
· 彭運生談藝錄(93)
· 彭運生談藝錄(92)
· 彭運生談藝錄(91)
· 彭運生談藝錄(90)
· 彭運生談藝錄(89)
· 彭運生談藝錄(88)
· 彭運生談藝錄(87)
· 彭運生談藝錄(86)
· 彭運生談藝錄(85)
· 彭運生談藝錄(84)
【哲學-14】
· 彭運生談藝錄(83)
· 彭運生談藝錄(82)
· 彭運生談藝錄(81)
· 彭運生談藝錄(80)
· 彭運生談藝錄(79)
· 彭運生談藝錄(78)
· 彭運生談藝錄(77)
· 彭運生談藝錄(76)
· 彭運生談藝錄(75)
· 彭運生談藝錄(74)
【哲學-13】
· 彭運生談藝錄(73)
· 彭運生談藝錄(72)
· 彭運生談藝錄(71)
· 彭運生談藝錄(70)
· 彭運生談藝錄(69)
· 彭運生談藝錄(68)
· 彭運生談藝錄(67)
· 彭運生談藝錄(66)
· 彭運生談藝錄(65)
· 彭運生談藝錄(64)
【哲學-12】
· 彭運生談藝錄(63)
· 彭運生談藝錄(62)
· 彭運生談藝錄(61)
· 彭運生談藝錄(60)
· 彭運生談藝錄(59)
· 彭運生談藝錄(58)
· 彭運生談藝錄(57)
· 彭運生談藝錄(56)
· 彭運生談藝錄(55)
· 彭運生談藝錄(54)
【哲學-11】
· 彭運生談藝錄(53)
· 彭運生談藝錄(52)
· 彭運生談藝錄(51)
· 彭運生談藝錄(50)
· 彭運生談藝錄(49)
· 彭運生談藝錄(48)
· 彭運生談藝錄(47)
· 彭運生談藝錄(46)
· 彭運生談藝錄(45)
· 彭運生談藝錄(44)
【哲學-10】
· 彭運生解《五燈會元》(7)
· 彭運生談藝錄(43)
· 彭運生談藝錄(42)
· 彭運生談藝錄(41)
· 彭運生談藝錄(40)
· 彭運生談藝錄(39)
· 彭運生解《五燈會元》(6)
· 彭運生解《五燈會元》(5)
· 彭運生解《五燈會元》(4)
· 彭運生談藝錄(38)
【哲學-9】
· 彭運生談藝錄(37)
· 彭運生解《五燈會元》(3)
· 彭運生解《五燈會元》(2)
· 彭運生解《五燈會元》(1)
· 彭運生談藝錄(36)
· 彭運生談藝錄(35)
· 彭運生談藝錄(34)
· 彭運生談藝錄(33)
· 彭運生解先秦寓言(2)
· 彭運生談藝錄(32)
【哲學-8】
· 彭運生談藝錄(31)
· 彭運生談藝錄(30)
· 彭運生談藝錄(29)
· 彭運生談藝錄(28)
· 彭運生談藝錄(27)
· 彭運生談藝錄(26)
· 彭運生談藝錄(25)
· 彭運生談藝錄(24)
· 彭運生談藝錄(23)
· 彭運生談藝錄(22)
【哲學-7】
· 彭運生談藝錄(21)
· 彭運生談藝錄(20)
· 彭運生談藝錄(19)
· 彭運生談藝錄(18)
· 彭運生談藝錄(17)
· 彭運生談藝錄(16)
· 彭運生談藝錄(15)
· 彭運生談藝錄(14)
· 彭運生談藝錄(13)
· 彭運生談藝錄(12)
【詩學-11】
· 彭運生解先秦寓言(1)
· 彭運生解《莊子》(3)
· 彭運生解《莊子》(1)
· 思考“紅學”
· 彭運生解《紅樓夢》(21)
【哲學-6】
· 彭運生談藝錄(11)
· 彭運生談藝錄(10)
· 彭運生解《莊子》(2)
·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
· 彭運生談藝錄(9)
· 彭運生談藝錄(8)
· 千古絕唱說《春曉》
· 彭運生談藝錄(7)
· 彭運生談藝錄(6)
· 彭運生談藝錄(5)
【詩學-10】
· 彭運生解《紅樓夢》(20)
· 彭運生解《紅樓夢》(19)
· 彭運生解《紅樓夢》(18)
· 彭運生解《紅樓夢》(17)
· 彭運生解《紅樓夢》(16)
· 彭運生解《紅樓夢》(15)
· 彭運生解《紅樓夢》(14)
· 彭運生解《紅樓夢》(13)
· 彭運生解《紅樓夢》(12)
· 彭運生解《紅樓夢》(11)
【文化-9】
· 文化沉思錄(78)
· 文化沉思錄(77)
· 文化沉思錄(76)
· 文化沉思錄(75)
· 文化沉思錄(74)
【詩學-9】
· 彭運生解《紅樓夢》(10)
· 彭運生解《紅樓夢》(9)
· 彭運生解《紅樓夢》(8)
· 彭運生解《紅樓夢》(7)
· 彭運生解《紅樓夢》(6)
· 彭運生解《紅樓夢》(5)
· 彭運生解《紅樓夢》(4)
· 彭運生解《紅樓夢》(3)
· 彭運生解《紅樓夢》(2)
· 彭運生解《紅樓夢》(1)
【詩學-8】
· 彭運生解《西遊記》(11)
· 彭運生解《西遊記》(10)
· 彭運生解《西遊記》(9)
· 彭運生解《西遊記》(8)
· 彭運生解《西遊記》(7)
· 彭運生解《西遊記》(6)
· 迷了路的文學理論
· 彭運生解《西遊記》(5)
· 彭運生解《西遊記》(4)
· 彭運生解《西遊記》(2)
【文化-8】
· 文化沉思錄(73)
· 文化沉思錄(72)
· 文化沉思錄(71)
· 文化沉思錄(70)
· 文化沉思錄(69)
· 文化沉思錄(68)
· 文化沉思錄(67)
· 文化沉思錄(66)
· 彭運生解《西遊記》(3)
· 文化沉思錄(65)
【哲學-5】
· 彭運生談藝錄(4)
· “五絕之最”《登鸛雀樓》
· “舉頭望明月”之後為什麼“低頭
· 彭運生談藝錄(3)
· “路上行人”為什麼“欲斷魂”
· 彭運生談藝錄(2)
· 彭運生談藝錄(1)
· 說“核心”
· 中國人的民族性的特長是什麼?
· 詩與“天人合一”
【文化-7】
· 文化沉思錄(64)
· 文化沉思錄(63)
· 文化沉思錄(62)
· 文化沉思錄(61)
· 文化沉思錄(60)
· 彭運生解古詩(2)
· 文化沉思錄(59)
· 文化沉思錄(58)
· 文化沉思錄(57)
· 文化沉思錄(55)
【詩學-7】
· 彭運生解《西遊記》(1)
· 彭運生解古詩(5)
· 彭運生解古詩(4)
· 彭運生解古詩(3)
· 彭運生解古詩(1)
· 思考“文學史”
· “有中國特色的文學理論”
· 彭運生解宋詩(10)
· “秋水共長天一色”好在哪裡?
· 彭運生解宋詩(9)
【哲學-4】
· 左右之爭
· 說“不認錯”
· 說理解
· 華人的聰明
· “先天下之憂而憂”憂的是什麼?
· 莊子的蝴蝶夢
· 舞龍燈與耍獅子
· 莊子的“渾沌”為什麼死了?
· 言外之意的實質
· 文學靈感過程中發生了什麼?
【文化-6】
· 文化沉思錄(56)
· 文化沉思錄(54)
· 文化沉思錄(53)
· 文化沉思錄(52)
· 文化沉思錄(51)
· 文化沉思錄(50)
· 文化沉思錄(49)
· 文化沉思錄(48)
· 文化沉思錄(47)
· 文化沉思錄(45)
【詩學-6】
· 彭運生解宋詩(8)
· 彭運生解宋詩(7)
· 彭運生解宋詩(6)
· 彭運生解宋詩(5)
· 彭運生解宋詩(4)
· 彭運生解宋詩(3)
· 彭運生解宋詩(2)
· 彭運生解宋詩(1)
· 彭運生解宋詞(16)
· 彭運生解宋詞(14)
【文化-5】
· 文化沉思錄(44)
· 文化沉思錄(43)
· 彭運生解宋詞(15)
· 文化沉思錄(42)
· 文化沉思錄(41)
· 文化沉思錄(40)
· 文化沉思錄(39)
· 文化沉思錄(38)
· 文化沉思錄(37)
· 文化沉思錄(36)
【詩學-5】
· 魯提轄為什麼要收拾鎮關西?
· 彭運生解宋詞(13)
· “文學表揚”與《紅樓夢》研究
· 彭運生解宋詞(12)
· 彭運生解宋詞(11)
· 天才詩的類型
· 彭運生解宋詞(10)
· 彭運生解宋詞(9)
· 彭運生解宋詞(8)
· 彭運生解宋詞(7)
【哲學-3】
· 莊子的魚兒快樂不快樂?
· 音樂的藝術魅力的源泉
· “天籟”是什麼?
· 尾隨科學的哲學
· 思考“氣”
· 詩的個人主義慰藉
· 老子名言“治大國若烹小鮮”
· 莊子的“大鵬”
· 老子名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
· 老子名言“大巧若拙”
【詩學-4】
· 彭運生解宋詞(6)
· 彭運生解宋詞(5)
· 彭 運生解宋詞(4)
· 彭運生解宋詞(3)
· 彭運生解宋詞(2)
· 文學傑作的表層清晰性
· 彭運生解宋詞(1)
· 彭運生解唐詩(34)
· 山水詩與性
· 彭運生解唐詩(33)
【文化-4】
· 文化沉思錄(35)
· 文化沉思錄(34)
· 文化沉思錄(33)
· 文化沉思錄(32)
· 文化沉思錄(31)
· 文化沉思錄(30)
· 文化沉思錄(29)
· 文化沉思錄(28)
· 文化沉思錄(27)
· 文化沉思錄(26)
【詩學-3】
· 《紅樓夢》的復興
· 彭運生解唐詩(32)
· 彭運生解唐詩(31)
· 彭運生解唐詩(30)
· 彭運生解唐詩(29)
· 彭運生解唐詩(28)
· 彭運生解唐詩(27)
· 《紅樓夢》與悲劇
· 彭運生解唐詩(26)
· 彭運生解唐詩(24)
【文化-3】
· 文化沉思錄(25)
· 文化沉思錄(24)
· 思考“學術刊物”
· 文化沉思錄(23)
· 文化沉思錄(22)
· 推己及人與推人及己
· 文化沉思錄(21)
· 文化沉思錄(20)
· 文化沉思錄(19)
· “武松打虎”藝術吸引力的奧秘
【哲學-2】
· 老子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
· 老子名言“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
· 老子名言“道可道,非常道”
· 最高自然美
· 老子的生命不幸感
· 說注意力
· 說注意力
· 人是天生的本質主義者
· 真理與疑惑
· 悖論的實質是文學
【詩學-2】
· “寶玉吃虧”藝術吸引力的奧秘
· 彭運生解唐詩(25)
· 彭運生解唐詩(23)
· 論“興”
· 彭運生解唐詩(22)
· 彭運生解唐詩(21)
· 彭運生解唐詩(20)
· 彭運生解唐詩(19)
· 彭運生解唐詩(18)
· 彭運生解唐詩(17)
【文化-2】
· 文化沉思錄(18)
· 錢鍾書與文學理論
· 文化沉思錄(17)
· 文化沉思錄(16)
· 惡文化
· 文化沉思錄(15)
· 文化沉思錄(14)
· 文化沉思錄(13)
· 文化沉思錄(12)
· 文化沉思錄(11)
【文學】
· 感悟集(4)
· 感悟集(3)
· 感悟集(2)
· 感悟集(1)
· 寓言集(4)
· 寓言集(3)
· 寓言集(2)
· 寓言集(1)
【詩學】
· 我的文學批評理論
· 悲劇到底是什麼?
· 彭運生解唐詩(15)
· 彭運生解唐詩(14)
· 竇娥既不善良也不弱小
· 彭運生解唐詩(13)
· 人物性格分析與“紅學”
· 彭運生解唐詩(12)
· 彭運生解唐詩(11)
· 彭運生解唐詩(10)
【哲學】
· 彭運生解唐詩(16)
· 美的多樣性與統一性
· 蜜蜂與美學
· 欣賞智慧
· 哲學的魅力
· 孔子名言解(4)
· 自然規律與美
· 孔子名言解(3)
· 造物主是哲學唯一核心概念
· 孔子名言解(2)
【文化】
· 文化沉思錄(10)
· 文化沉思錄(9)
· 說緊箍咒
· 文化沉思錄(8)
· 文化沉思錄(7)
· 文化沉思錄(6)
· 說竅門
· 文化沉思錄(5)
· 文化沉思錄(4)
· 中國節日體系
存檔目錄
06/01/2024 - 06/30/2024
05/01/2024 - 05/31/2024
01/01/2024 - 01/31/2024
04/01/2023 - 04/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1/01/2022 - 11/30/2022
10/01/2022 - 10/31/2022
09/01/2022 - 09/30/2022
06/01/2022 - 06/30/2022
05/01/2022 - 05/31/2022
10/01/2021 - 10/31/2021
09/01/2021 - 09/30/2021
08/01/2021 - 08/31/2021
07/01/2021 - 07/31/2021
05/01/2021 - 05/31/2021
04/01/2021 - 04/30/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2/01/2020 - 12/31/2020
09/01/2020 - 09/30/2020
07/01/2020 - 07/31/2020
06/01/2020 - 06/30/2020
05/01/2020 - 05/31/2020
04/01/2020 - 04/30/2020
03/01/2020 - 03/31/2020
02/01/2020 - 02/29/2020
01/01/2020 - 01/31/2020
12/01/2019 - 12/31/2019
11/01/2019 - 11/30/2019
10/01/2019 - 10/31/2019
08/01/2019 - 08/31/2019
07/01/2019 - 07/31/2019
06/01/2019 - 06/30/2019
05/01/2019 - 05/31/2019
04/01/2019 - 04/30/2019
03/01/2019 - 03/31/2019
02/01/2019 - 02/28/2019
01/01/2019 - 01/31/2019
12/01/2018 - 12/31/2018
11/01/2018 - 11/30/2018
10/01/2018 - 10/31/2018
09/01/2018 - 09/30/2018
08/01/2018 - 08/31/2018
07/01/2018 - 07/31/2018
06/01/2018 - 06/30/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4/01/2018 - 04/30/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0/01/2017 - 10/31/2017
09/01/2017 - 09/30/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7/01/2017 - 07/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4/01/2017 - 04/30/2017
03/01/2017 - 03/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2/01/2016 - 12/31/2016
發表評論
作者:
用戶名: 密碼: 您還不是博客/論壇用戶?現在就註冊!
     
評論:
彭運生談藝錄(72)
   


彭運生談藝錄(72)


擬人化

孔子對“怪、力、亂、神”不感興趣,“擬人化”總不免有一些“怪”或“神”的意味,詩在古代中國屬於所謂雅文化,總之,在中國古詩那裡,擬人化不是普遍現象。這也意味着擬人化進入詩的世界是有門檻的,還意味着古詩里的擬人化通常是高水平的。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這是李白的詩《獨坐敬亭山》。一個人說自己與“敬亭山”“相看兩不厭”,這就把敬亭山給擬人化了。這首詩與其說包含了擬人化,不如說是在暗示擬人化的必要性:我盯着“眾鳥”看,眾鳥最終“高飛盡”了;我盯着“孤雲”看,孤雲最終還是“獨去閒”;我盯着“敬亭山”看,時間再久,敬亭山卻是實實在在地原地不動着,那只能是因為敬亭山不厭惡我,否則,敬亭山就不會是這樣子。總之,不是任何事物都值得擬人化,敬亭山被擬人化了,是因為敬亭山是“只”此一家,也就是某個唯一者——不同於眾鳥和孤雲的那個唯一者。

“濁醪誰造汝?一酌散千憂”,這是杜甫的詩句。“醪”的意思是酒。稱“濁醪”為“汝”,意味着醪被擬人化了。與上所提及的李白詩的情形相同,這兩句詩與其說包含了擬人化,不如說是在暗示擬人化的必要性:不是隨便一種東西都值得擬人化,醪被擬人化了,那是因為醪有“一酌散千憂”這樣了不起的功能。

上所分析的兩個擬人化,可以說是“濃稠的擬人化”,但還有“稀薄的擬人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此《靜夜思》詩中,如果說“明月”的目的是讓人仰望自己,則進一步可以說,這個明月做出了智慧的舉動——先是讓自己的光來到“床前”,從而接近人;然後是讓自己的光看起來像是“霜”,從而引起人們的好奇——霜不大可能出現在房屋中的床前。有目標有智慧有行動能力的明月,自然是擬人化了的明月,只是這一擬人化是難以被覺察的,所以稱之為“稀薄的擬人化”。

把萬物擬人化是一種根深蒂固的人性,這一人性會變換花樣地進入詩的世界。“詠物詩”是中國詩的一個不小的類型,多數詠物詩的實質是擬人化。“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是于謙的詩《石灰吟》。此詩可以說是“石灰”的一段“自白”,能自白的石灰,首先只能是被擬人化了的石灰。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