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灯会元》禅宗公案解(6)
1、有僧请益云门,门曰:“汝体拜著。”僧礼拜起,门以拄杖桎之。僧退后。门曰:“汝不是患盲么?”复唤:“近前来。”僧近前,门曰:“汝不是患聋么?”门曰:“会么?”曰:“不会。”门曰:“汝不是患哑么?”僧于是有省。(卷七) (语体文:有一个僧,向云门禅师请教真理,云门说:“你行礼吧。”僧行礼完站起,云门用拐杖妨碍他,僧往后退。云门说:“你不是瞎子吧?”云门又喊:“靠近些。”僧走上前来,云门说:“你不是聋子吧?”云门又说:“明白了吗?”僧回答:“不明白。”云门说:“你不是哑巴吧?”僧因此而大彻大悟。) 如果说“云门禅师”表现出了一连串的滑稽,那是因为云门足够聪明——在看到“僧”因为“拄杖”的“桎”而“退后”之后,也就是在确信这个僧眼睛不瞎之后,偏要问一句“汝不是患盲么”;在看见僧因为“近前来”的指令而做出“近前”的动作之后,也就是在确信这个僧的耳朵不聋之后,偏要问一句“汝不是患聋么”;在这个僧用“不会”来回答“会么”这一问题之后,也就是在确信这个僧有语言能力的时候,偏要问一句“汝不是患哑么”;另一方面,因为表现出一连串的滑稽,云门禅师能够影响他人——让这个僧“有省”。 “表现出一连串的滑稽”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2、(圆禅师)上堂:“三千大千世界,夜来被老僧都合成一块,辊向须弥顶上。帝释大怒,拈得扑成粉碎。诸上座还觉头痛也无?”良久曰:“莫不识痛痒好!珍重!”(卷九) (语体文:圆禅师向众僧宣讲:“昨天晚上,我把全宇宙捏合成了一块,运到了须弥山的山顶上,帝释大怒,捡起来给摔了个稀巴烂。你们的头还感觉疼吗?”过了一会儿,说:“还是不知痛痒好!再见!”) 因为聪明,我们有可能让人们认为我们有我们实际上没有的本领——一旦“诸上座”“夜来”恰好感“觉”到了“头痛”,他们就可能认为“圆禅师”真的能够把“三千大千世界”给“合成一块”;因为聪明,我们能够让自己摆脱困境——圆禅师的话“莫不识痛痒好”有这样的意味:你们本应该感觉到头痛的,你们终究没有感觉到,那只能怪你们自己“不识痛痒”,说完这句话,圆禅师就说“珍重”了,就溜之大吉了。 “聪明”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3、明遽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指可真禅师)曰:“无云生岭上,有月落波心。”明嗔目喝曰:“头白齿豁,犹作这个见解,如何脱离生死?”师悚然,求指示。明曰:“汝问我。”师理前语问之。明震声曰:“无云生岭上,有月落波心。”师于言下大悟。(卷十二) (语体文:明突然问:“佛教的主要教义是什么?”可真禅师答:“无云生岭上,有月落波心。”明怒目喊道:“你头发也白了,牙齿也掉了,还只有这样的见解,怎能超越生死?”禅师吃了一惊,就请求指点。明就说:“你问我吧。”禅师就把刚才的问题,向明问了一遍,明大声说道:“无云生岭上,有月落波心。”禅师一听,大彻大悟了。) 如果说“明”用“头白齿豁,犹作这个见解,如何脱离生死”这样的话,使得“可真禅师”“悚然”,也就是把可真禅师唬住了,则一旦唬住了可真禅师,“明”就能让后者言听计从——“理前语问之”;一旦唬住了可真禅师,“明”还能轻而易举地创造奇迹——只是提高音量——“震声”,重复一遍可真禅师自己说过的话“无云生岭上,有月落波心”,反过来让禅师本人“大悟”了起来。 “唬住他人”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